弓玉紅,周培斌*,張紹果,賀婭莎,王文天,楊 洋,王 麗,劉艷梅,劉子樹
1.山西醫科大學第一醫院,山西 030001;2.山西醫科大學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公立醫院發展,《公立醫院高質量發展促進行動(2021-2025 年)》指出,以信息化為基礎建設“三位一體”智慧醫院,推動公立醫院“以疾病為中心”向“以健康為中心”轉變,形成科學優化的接診、治療、轉診、管理流程[1]。傳統住院模式下床位緊張,病人院前等待時間長,住院時間長,造成醫療資源浪費[2]。預住院管理是在住院前對病人進行健康評估,分析病情,告知預住院管理的必要性,引導病人選擇合適的住院方式[3]。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具有保障醫療安全、縮短等待時間、避免醫療糾紛等優點。智慧醫院大背景下我國鼓勵發展創新的醫療服務模式,我院積極探索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模式,在前期調研和專家論證基礎上,確定了適用于本院的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流程。預住院流程是擇期手術病人進入醫院的主要途徑之一,該流程允許術前麻醉評估、護理和實驗室檢查,病人的術前醫療信息將傳遞給手術團隊,經過近2 年的實踐應用,我院已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預住院管理模式。住院手術病人術前需要綜合評估[4],將基于信息化平臺的預住院管理模式應用到手術病人管理流程中,提高入院前檢查的完整性,改善手術病人的入院程序,減少不必要的等待時間,優化醫院服務質量,提高病人滿意度。
選取2021 年7 月—12 月我院服務模式創新前的2 104 例擇期手術病人為對照組,2022 年7 月—12 月應用入院服務新模式的2 558 例擇期手術病人為觀察組。納入標準:適用于我省職工醫療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參保病人,門診病人經綜合評估符合住院手術指征且病情穩定,符合54 個擇期手術病種的病人。
1.2.1 對照組干預方法
實施傳統住院流程,擇期手術病人首先在門診就醫,有床位的情況下辦理入院,病人通常需要住院后接受手術前的檢查和準備。入院后,醫護人員會通過各種檢查手段對病人的健康狀況進行評估,包括測量體溫、血壓、脈搏等身體指標,還需要進行各種實驗室檢查和影像學檢查,以確保病人的身體狀況能夠承受手術。醫生制定手術方案,并告知病人手術的相關信息,包括手術時間、手術方式、手術部位、麻醉方式等。
1.2.2 觀察組干預方法
預住院流程是擇期手術病人進入醫院的主要途徑之一,該流程允許術前麻醉評估、護理和實驗室檢查,病人的術前醫療信息將傳遞給手術團隊。為了縮短手術病人住院時間,實現醫院高質量發展,在人力、處理和信息系統3 個方面尋求改進。在人力方面,建立預住院中心,安排專人辦理預住院手續,同時在高峰時段為入院過程提供支持;在處理方面,一體化的預住院流程確保病人在更短的時間內完成健康教育、所有術前檢查和麻醉前評估;建立信息系統,從門診就診到預住院期間安排手術到實施病人術前綜合評估,降低了人為錯誤的可能性,同時也為相關功能單位提供即時的病人信息和數據進行統計分析,以供后續完善參考。
1.2.2.1 建立病人住院評估系統
病人預住院前由醫生對病人進行評估,內容包括病人年齡、職業、工作單位、有無特殊疾病史等,并詢問病人對手術的需求及接受程度,制定住院評估方案;由主管醫生或護士對評估結果進行分析和匯總,包括手術科室分布、手術難度系數、術中及術后可能出現的并發癥及處理方法等,了解病人對住院方式的要求,包括是否希望接受全身麻醉手術、是否需要陪護等;主管醫生或護士根據病人信息以及評估結果制定預約入院方式、住院安排等具體計劃。
1.2.2.2 根據評估結果擬定預住院計劃
我院根據病人情況,制定了適合不同病人的預住院計劃。評估病人的手術指征,首先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根據病人的年齡、性別、既往病史、手術方式等情況,判斷是否需要入院;了解病人的體重、血壓、身高、呼吸頻率及脈搏等;了解病人家庭成員情況及是否有未支付的醫療費用,是否需要住院治療,對預住院管理有何期望等;了解病人是否存在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并向其解釋相關情況,對預住院管理有何期望等;幫助病人了解是否需要向醫院預交押金,并向其解釋相關政策等。
1.2.2.3 完善信息平臺,規范預住院流程
我院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模式的實施以信息化平臺為支撐,以院內信息系統為保障,建立了病人個人基本信息檔案,將病人既往病歷、檢查結果等相關信息錄入院內信息系統,方便醫務人員對病人進行全面的健康評估。通過院內信息系統向病人發放預住院通知單,讓病人清楚了解預住院的流程、時間、相關費用等內容。在此基礎上,醫院建立了術后病人信息檔案,詳細記錄了病人在院期間的詳細情況和健康狀況,為醫院及醫務人員及時了解病人術后恢復情況提供了便利。在信息系統中設置預住院流程,明確預住院工作的主要環節和時間節點,并按照要求設置了相應的角色和權限,醫院信息化部門根據各自權限設定,并設置相關審批流程和工作流程。醫院醫務處、護理部、院感辦、醫務科、藥劑科等部門在信息系統中分別設置相應的崗位,分工明確,協同工作。具體流程見圖1。

圖1 預住院服務流程
1.2.2.4 實施首診負責制,加強醫患溝通
為進一步加強醫患溝通,我院實行“首診負責制”,即對所有的病人均應從入院第1 天開始實行首診負責制。為確保預住院管理的實施,醫院建立了相應的制度,對病人進行全面評估,包括健康評估、既往病史調查、疾病評估等內容,并提出預住院管理意見。為避免病人在預住院期間出現意外,醫院建立了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登記表,填寫內容包括病人基本信息(如姓名、性別、年齡、職業等)、病情評估(是否有合并癥及并發癥、手術禁忌證、手術方式等)、疾病評估(既往病史及用藥情況、手術禁忌證、疾病治療方案是否可行、是否有手術指征)、預住院相關費用(是否需要繳納入院押金)。病人根據評估結果選擇適合的手術方式。
1.2.2.5 加強質量控制,防范醫療風險
加強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建立術前評估與術前訪視相結合的質量控制體系。術前評估內容主要包括病人年齡、性別、病史、主訴、既往史及藥物過敏史等。病人住院期間,由具有臨床經驗的醫師或護士進行隨訪,隨時掌握病人病情變化,及時做出手術決策。建立健全相關制度及流程,我院制定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制度,建立完善的手術病人預住院管理流程,并對預住院病人進行全程監管。明確預住院管理人員職責,嚴格把控手術安全。加強業務培訓,提升醫務人員整體素質。通過專題講座、業務培訓等形式對預住院管理人員進行相關知識的培訓和指導,提升醫務人員的整體素質,加強對預住院管理環節的監管力度。
比較兩組病人住院時間、入院等待時間、手術等待時間以及病人滿意度。
采用Excel 2019 和SPSS 26.0 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定性資料以例數、百分比(%)表示。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病人入院等待時間、住院時間、手術等待時間比較(±s) 單位:d

表1 兩組病人入院等待時間、住院時間、手術等待時間比較(±s) 單位:d
組別對照組觀察組t 值P例數2 104 2 558入院等待時間4.66±0.92 3.19±0.89 2.58 0.033住院時間8.88±1.81 6.62±2.01 2.51 0.023手術等待時間4.32±0.62 3.13±0.77 2.96 0.014

表2 兩組病人住院滿意度比較
醫療服務質量和效率越來越多地被用作手術病人滿意的測評指標[5],只有能夠以可承受的價格始終如一地提供高質量護理和病人滿意度的醫院才能保持持續的運營可行性[6]。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從入院到手術所需的時間明顯縮短,與鄭妹等[7-8]研究結果相似。傳統模式下手術病人在住院后進行檢查,花費過多的時間預約檢查和等待結果,如果病人未通過檢查或麻醉前評估,病人的手術也會被延遲或取消,可能會延長住院時間。此外,手術日手術取消是對手術室資源的浪費,并給病人和家庭帶來情緒困擾和經濟成本[9]。
綜合性醫院等待床位和等待手術時間長,導致病人抱怨甚至引發醫患矛盾,影響病人就醫體驗[10]。我院通過完善醫療服務,主動拓展門診服務范圍,開展一體化院前檢查服務,將病人入院后必須進行的各項手術前(治療前)檢查前移至待床階段在門診完成,既讓病人在院外待床期間“有事可做”,緩解其焦慮情緒,又能有效縮短病人術前住院時間和總住院天數,減少住院費用,改善了病人就醫體驗;同時,臨床科室加快了床位周轉,提高了床位使用效率,實現了醫患雙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滿意度達99.57%,與楊劍等[11-12]研究結果一致。全流程精細化管理,實現住院預約、精準分級收治、完善院前檢查、入院宣教及隨訪延續護理等措施,以緩解病房床位緊張,均衡各醫療組有限資源,保障醫療安全,改善病人就醫體驗[13]。
手術病人當天入院是減少平均住院時間和手術相關費用的主要方式[14],減少了經濟支出,提高了醫院資源利用率,并簡化了外科服務的流程。預住院管理模式聯通了門診和住院信息系統,醫生可在線推送、共享預住院病人門診評估、預住院醫囑、檢查記錄等信息。信息系統內嵌的危急值報告和回復功能也使醫生能及時關注病人病情變化,以保證預住院質量安全。此外,我院建立了醫生與收治科室護士組成的隨訪聯系制度,在信息系統中增加了預住院隨訪功能,可實時了解病人有無完成檢查、有無服藥等其他自我醫療行為。信息平臺提供的全流程覆蓋,使病人從預住院到出院后隨訪的全診療流程得以連續記錄,為科研分析提供了寶貴的數據資料。
預住院是從進入預住院流程到正式住院之間的過程,包括身體、心理、麻醉評估。術前焦慮的減少可以提高病人對術后訓練以及營養支持的依從性[15-16],未來可進一步研究基于信息化平臺的預住院管理模式對手術病人的身心狀況的改善情況。我院在開展臨床路徑管理的基礎上結合臨床實際需求形成了預住院管理模式,將病人評估與病情評估相結合,既符合醫療質量安全管理要求,也避免了傳統住院方式中可能出現的醫療糾紛和醫患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