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雪 李容歐 孔美懿 黃磊
(天津理工大學(xué)化學(xué)化工學(xué)院,天津 300384)
磷作為植物生長的必要元素之一,對植物細胞分裂與分生組織發(fā)育均具有重要的作用[1-2]。雖然土壤中磷元素的有機和無機形態(tài)豐富,但它主要以不溶性的形態(tài)存在。而且由于固定化作用和降水,可溶性磷往往不能從土壤中正常分解出來。在酸性土壤中,磷被鋁和鐵的游離氧化物和氫氧化物固定,而在堿性土壤中則被鈣固定。這會使得土壤中可溶性磷含量低下,影響作物發(fā)育[3]。目前我國氮肥施用量較高,流失率卻高達40%左右,易導(dǎo)致土壤受到硝酸鹽的污染,并累積大量的鹽分,進而造成作物減產(chǎn)[4]。而鉀是植物重要的營養(yǎng)元素,在植物的生長和代謝中起關(guān)鍵作用。鉀離子(K+)可以幫助植物實現(xiàn)生理調(diào)節(jié),例如調(diào)節(jié)水分狀態(tài)、膨壓、光合產(chǎn)物的運輸或移動、細胞代謝、對生物和非生物脅迫的耐受性等[5]。因此,提高土壤中氮、磷與鉀元素的利用率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植物根際土壤是土壤微生物種類較為豐富的一塊區(qū)域,在其中具有促生抗病作用的細菌被稱為植物促生根際細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rhizobacteria,PGPR)。促生菌通過合成吲哚乙酸(indole-3-acetic acid,IAA)、分泌鐵載體、溶磷固氮、抑制有害真菌生長等方式,起到促進植物生長、提高土壤肥力的作用[6]。植物根際促生細菌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芽孢桿菌屬(Bacillus spp.)、假單胞菌屬(Pseudomonas spp.)、腸桿菌屬(Enterobacter spp.)、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 spp.)、固氮菌屬(Azotobacter spp.)等[7]。賈崢嶸等[8]研究表明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s)、膠凍樣芽孢桿菌(jelly-like Bacillus)、解淀粉芽孢桿菌(B.amyloliquefaciens)和甲基營養(yǎng)型芽孢桿菌(methylotrophic Bacillus)可以增加甘薯淀粉積累量,提高甘薯產(chǎn)量及品質(zhì)。周童暉等[9]研究結(jié)果顯示,枯草芽孢桿菌(B.subtilis PJS-18)具有高效解磷能力,添加低濃度菌懸液對小麥(Triticum aestivum L.)具有較強的促生作用。細菌接種可能會重塑土壤群落,因為當外源性因素改變土壤中的礦質(zhì)養(yǎng)分與pH 后,會導(dǎo)致微生物群落結(jié)構(gòu)的變化[10]。接種溶磷菌Pantoea aglumans V8R67 能降低土壤pH,并且改變土壤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群落中提升的厚壁菌門(Bacillota)能夠分解土壤不溶性磷源,提高土壤有效磷含量[11]。
促生菌劑的使用能促進作物生長發(fā)育,但有關(guān)解淀粉芽孢桿菌在水培、土培水稻(Oryza sativa L.)中應(yīng)用濃度方面的研究報道相對較少。之前實驗室從豆瓣醬中分離篩選得到了一株解淀粉芽孢桿菌SQ-2,試驗將對其溶磷固氮解鉀的功能進行研究。并以水稻為研究對象,擬利用水培、盆栽試驗研究該菌株在不同濃度下對水稻的促生作用,探究土壤中各類酶、營養(yǎng)元素與菌株濃度之間的關(guān)系,為提高菌肥利用效率及未來微生物肥料研究提供理論依據(jù)。
1.1.1 供試細菌 實驗室前期篩選得到的一株解淀粉芽孢桿菌SQ-2,放置甘油管中于-80℃冷凍保存[12]。
1.1.2 培養(yǎng)基 培養(yǎng)基配方均為液體培養(yǎng)基,固體培養(yǎng)基需在此基礎(chǔ)上添加20 g/L 瓊脂粉。pH 均為7.0-7.2(氫氧化鈉溶液調(diào)節(jié)),121℃滅菌30 min。其中蔗糖、葡萄糖為分裝單獨滅菌后加入培養(yǎng)基。金屬離子溶液使用濾器過濾滅菌后加入培養(yǎng)基。
解鉀培養(yǎng)基:蔗糖5 g,葡萄糖5 g,硫酸銨0.5 g,酵母0.5 g,七水合硫酸鎂0.3 g,磷酸氫二鈉2 g,硫酸亞鐵0.02 g,硫酸錳0.03 g,鉀長石4 g,蒸餾水1 000 mL。
無機磷Pikovskaya 培養(yǎng)基:磷酸三鈣5 g,蔗糖10 g,硫酸銨0.5 g,氯化鈉0.2 g,七水合硫酸鎂0.1 g,氯化鉀0.2 g,酵母0.5 g,七水合硫酸錳0.03 g,七水合硫酸亞鐵0.03 g,蒸餾水1 000 mL。
盆栽實驗土壤采自天津理工大學(xué)明理農(nóng)場,土壤基本理化性質(zhì)為pH 7.83,總磷446 mg/kg,總氮521 mg/kg,總鉀1.03%,速效磷18.39 mg/kg,速效氮 16.33 mg/kg,速效鉀62.52 mg/kg。
1.2.1 菌株固氮能力檢測 利用北京迪信泰公司細菌固氮酶ELISA 試劑盒進行檢測,采用雙抗體一步夾心酶聯(lián)免疫吸附實驗。最后實驗結(jié)果顏色的深淺與樣品中固氮酶的濃度呈現(xiàn)正相關(guān)。利用酶標儀在450 nm 條件下測定吸光度,計算出固氮酶濃度。
1.2.2 菌株溶磷能力測試
(1)定性測試。用接種針挑取菌株SQ-2 單菌至無機磷固體培養(yǎng)基中央,共接種3 個平皿。在25℃恒溫箱中培養(yǎng)6-9 d,觀察是否有溶磷現(xiàn)象產(chǎn)生。
(2)定量測定。先挑取單菌在LB 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3 d,離心后,將菌體用無菌水制備成OD 值為1的菌懸液,以2%的接種率接入上述無機磷液體培養(yǎng)基中。于25℃,120 r/min 的搖床內(nèi)培養(yǎng),培養(yǎng)1 d 后,吸取培養(yǎng)液離心取上清,使用無磷濾紙過濾,采用鉬藍比色法測定其溶磷量[13],并使用pH 計測定無機磷液體培養(yǎng)基pH 值,每組進行3 次重復(fù)。
1.2.3 接種菌株后鉀長石的表面形態(tài)分析 將菌株以2%的接種率接種到解鉀液體培養(yǎng)基中,并在25℃,120 r/min 的搖床內(nèi)培養(yǎng)。8 d 后收集樣品,通過濾紙過濾回收發(fā)酵液中的鉀長石粉末,并在60℃烘箱內(nèi)完全干燥。使用掃描電子顯微鏡觀察鉀長石接種菌株前后的表面形態(tài)。
1.2.4 菌株對水培與土培水稻的促生實驗 使用質(zhì)量體積分數(shù)為1%的次氯酸鈉溶液對合格水稻種子進行消毒,時長5 min,然后用無菌水洗滌5 遍。之后使用體積分數(shù)為75%的酒精對其進行消毒5 min,再用無菌水洗滌5 遍,并對最后一遍洗滌后的無菌水進行涂板實驗,來檢驗水稻是否已完全滅菌。將菌株SQ-2 發(fā)酵液10 000 r/min 離心10 min,使用無菌水反復(fù)清洗離心兩次,制成102、104、106、108和3×108CFU/mL 的菌懸液進行浸種。水稻浸種溫度為27℃,時長72 h,光照度3 000 lx,光暗比為16 h/8 h。
選用口徑8 cm,底徑6.5 cm,高11 cm 的塑料花盆,每盆添加400 g 土壤、放置15 顆相應(yīng)浸種濃度的露白水稻種子。分別在第1 天與第10 天取102、104、106、108和3×108CFU/mL 菌懸液 各25 mL 接種至花盆中,并且每組處理澆水溶性肥料50 mL(購于河南省雙惠農(nóng)業(yè)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同時設(shè)置對照組,置于 25℃ 溫室中培養(yǎng)。在20 d 后,每個花盆3 個點取樣,土樣混合均勻后風(fēng)干,過篩(100 目)后測定相應(yīng)指標[14]。取102、104、106、108和3×108CFU/mL 菌懸液各25 mL,每個濃度組分浸泡20 粒消毒過未浸種水稻種子,同時設(shè)置對照組。培養(yǎng)14 d 后測定根莖干重、鮮重以及莖粗、莖高,以上重復(fù)3 次作為平行試驗。
水稻根莖干重的測定方法:將水稻根莖在烘箱105℃下殺青1-2 h 后,再在60℃烘干至恒重,用電子天平稱量得到。根莖鮮重用電子天平來測定。水稻高度、根長用卷尺測量,莖粗用游標卡尺測量。
其中土壤脲酶采用苯酚-次氯酸鈉比色法測定;蛋白酶采用茚三酮檢測法測定;蔗糖酶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15]。實驗土壤總鉀、總氮、總磷和速效氮委托江蘇中園科技有限公司檢測。土壤速效磷、速效鉀、銨態(tài)氮、硝態(tài)氮以及土壤酸性磷酸酶,均使用合肥萊爾生物試劑盒進行檢測。土壤pH 采用pH 計電位法檢測[16]。
1.2.5 根際土壤收集 對接種3×108CFU/mL 菌懸液的土壤及對照組進行細菌豐度分析,共計兩組,每組3 個平行試驗。每組15 株水稻,在其生長20 d后,將水稻連土整根挖起,去除大塊土壤,并采用抖根法收集根際附近土壤[17]。收集3 g 根際土壤放置于5 mL 凍存管,用液氮冷凍10 min,放置于-80℃冰箱保存?zhèn)溆谩?/p>
1.2.6 DNA 提取、PCR 擴增以及 Illumina Miseq 測序 將土壤樣品放置于干冰內(nèi),送樣至上海美吉生物醫(yī)藥公司檢測,委托美吉生物進行文庫構(gòu)建及高通量測序。
1.2.7 數(shù)據(jù)分析 利用獨立樣本t 檢驗方法,對接種菌株3×108CFU/mL 組和對照組土壤的α 多樣性進行分析。不同處理間的各項指標差異性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中的 Duncan 法進行分析,接種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后土壤營養(yǎng)成分、土壤酶活性與pH 的相關(guān)性分析采用Pearson 相關(guān)分析方法,使用Excel 2016 與SPSS 25.0 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用Origin 2021和Adobe Photoshop 2021 制圖。
將菌株SQ-2 在無機磷液體培養(yǎng)基中振蕩培養(yǎng),從第1 天開始,檢測上清液中可溶性磷含量,結(jié)果(圖1-B)表明,菌株SQ-2 在無機磷培養(yǎng)基中上清液磷含量最高值出現(xiàn)在第6 天,約為229.63 mg/L,與此同時pH 值呈現(xiàn)先快速降低再緩慢回升的趨勢。前3 d 的溶磷量沒有明顯變化,第3 天時約為72.22 mg/L,之后呈現(xiàn)穩(wěn)步上升的趨勢,在第6 天開始趨于穩(wěn)定。無機磷培養(yǎng)基的初始pH 值為7.36,接種后第1 天迅速降至5.28,后續(xù)最低pH 值在4.3-4.5左右,第6 天之后pH 值開始緩慢回升。接種菌株后0-2 d 為對數(shù)生長期,第3 天菌體數(shù)量達最高值3.26×107CFU/mL,隨后菌體數(shù)量迅速下降。圖1-A為菌株SQ-2 在無機磷固體培養(yǎng)基中培養(yǎng)至第7 天的溶磷情況。

圖1 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在無機磷培養(yǎng)基中的溶磷作用Fig.1 Phosphorus dissolution of 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SQ-2 in inorganic phosphorus medium
通過SEM 來觀察鉀長石與菌株SQ-2 相互作用后的形態(tài)。對照組中(圖2-A,C),鉀長石的表面光滑且有棱角;而在接種菌株SQ-2 的組中(圖2-B),鉀長石表面被腐蝕,能觀察到模糊的棱角和粗糙的紋理,還有部分菌體附著在鉀長石表面(圖2-D)。

圖2 接種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后鉀長石的掃描電子顯微照片F(xiàn)ig.2 Scanning electron micrograph of potassium feldspar after inoculation with B.amyloliquefaciens SQ-2
使用固氮酶試劑盒進行檢測,利用酶標儀在450 nm 處檢測吸光度值。根據(jù)標準品制備的標準曲線計算出菌株固氮酶活性為55.07 U/L。
在水培條件下,S2 組中水稻根干重、鮮重與莖干重變化最顯著,分別增加了69.7%、59.6%以及38.7%。但不同組對于水稻株高、莖粗與莖鮮重的影響并不顯著(表1)。

表1 不同濃度的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對水培水稻根莖干鮮重、莖長與莖粗的影響Table 1 Effects of B.amyloliquefaciens SQ-2 at different inoculum concentrations on the dry and fresh weight,stem length,and stem diameter of hydroponic rice
土培條件下,S4 與S5 組中水稻根的干、鮮重增長效果顯著,根鮮重分別為1.11 g 與1.16 g,比對照組提高了37%與43.2%;根干重分別為95 mg 與102 mg,較對照提高了35.7%與45%。S5 組中莖的干鮮重提升顯著,莖鮮重分別為0.51 g 與0.58 g,較對照提高了16.7%與38%;莖干重分別為36 mg 與45.7 mg,較對照提高了20%與33.3%。莖粗也在S5組提升最顯著,較對照提高了30.5%(表2,圖3)。

表2 不同濃度的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對土培水稻根莖干鮮重、莖長與莖粗的影響Table 2 Effects of B.amyloliquefaciens SQ-2 at different inoculum concentrations on the dry and fresh weight,stem length,and stem thickness of soil cultured rice

圖3 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在不同濃度下對土培水稻生長的影響Fig.3 Effects of B.amyloliquefaciens SQ-2 on soil cultured rice under different bacterial inoculum concentrations
在土培條件下,當菌液濃度在108及3×108CFU/mL 時,對植物的促生效果較好;而在水培條件下,菌液濃度在104CFU/mL 時促生效果較好。
接種菌株SQ-2 20 d 后,土壤中上述4 種酶的活性均得到了提升。其中蔗糖酶、蛋白酶與脲酶的活性只有在S5 組較對照組提升顯著,分別提高了89.1%、44.94%、127.2%;酸性磷酸酶活性從S2 組開始,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提升,S2-S5 組分別提升了原來的1.28、1.62、1.66 與1.79 倍(圖4)。

圖4 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在不同濃度下對土壤中速效氮磷鉀、pH 與酶活性的影響Fig.4 Effects of B.amyloliquefaciens SQ-2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n nitrogen,phosphorus,potassium,pH and enzyme activity in soil
土壤中的速效磷與硝態(tài)氮在S5 組與對照相比效果顯著,分別增加了22.7%與13.9%。土壤速效鉀在S4、S5 組顯著高于對照組,增加了22.2%與29.5%。土壤銨態(tài)氮從S3 組開始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提升,S3-S5 組分別提升了1.53、2.05 與2.06 倍。從S2 組開始,土壤pH 顯著降低。對照組pH 為 7.83,而S5 組的pH 降至7.26(圖4)。
土壤pH 與所有的指標都呈顯著負相關(guān),并且與蛋白酶、脲酶、酸性磷酸酶、速效鉀、硝態(tài)氮與銨態(tài)氮呈極顯著負相關(guān)(圖5)。

圖5 接種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后土壤營養(yǎng)成分、土壤酶活性與pH 的相關(guān)性Fig.5 Correlation between soil nutrient composition,soil enzyme activity,and pH after inoculation with B.amyloliquefaciens SQ-2(n=18)
2.5.1 香農(nóng)指數(shù)稀釋曲線與群落Venn 圖 根據(jù)樣品中最小序列數(shù)進行抽平,S5 組取檢測3 次的平均值,其OUT 數(shù)量為685,特有的OUT 數(shù)為85。CK 對照組同樣為檢測3 次的均值,其OUT 數(shù)量為625,特有的OUT 數(shù)為25,可以看出S5 組的細菌OUT 數(shù)要高于對照組(圖6-B)。

圖6 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的香農(nóng)稀釋曲線與Venn 圖Fig.6 Shannon dilution curve and Venn plot of B.amyloliquefaciens SQ-2
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的接種使得土壤群落數(shù)增多,豐富了土壤環(huán)境中的細菌種類。香農(nóng)指數(shù)表示物種的均勻度與數(shù)目,S5 組與對照組的香農(nóng)指數(shù)稀釋曲線慢慢趨近平緩(圖6-A),說明測試可以基本涵蓋微生物的數(shù)目。
2.5.2 土壤α 多樣性 綜合水培與土培的實驗結(jié)果,對接種菌株濃度為S5(3×108CFU/mL)與CK(水)的組分別進行細菌α 多樣性統(tǒng)計。
其中Ace、Chao、Sobs、Shannon 指數(shù)均存在顯著差異,且S5 組要顯著高于CK 對照組。而Simpson 指數(shù)則是CK 對照組顯著高于S5 組。Coverage指數(shù)則沒有顯著變化。說明接種菌株后提高了群落的α 多樣性,且群落中微生物數(shù)目變多(圖7)。

圖7 土壤細菌多樣性分析Fig.7 Diversity analysis of soil bacteria
2.5.3 接種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對土壤細菌群落組成的影響 S5 組在門分類水平的優(yōu)勢微生物為(相對豐度≥10%):放線菌門(Actinobacteria)、變形菌門(Proteobacteria)與擬桿菌門(Bacteroidota)。變形菌門的相對豐度由對照組的50%降低至29%;擬桿菌門的相對豐度由20.5%降低至1.5%;而放線菌門的相對豐度由13.45%提升至44%(圖8-A)。

圖8 水稻根際土壤細菌群落組成分析Fig.8 Analysis of bacterial community composition in rice rhizosphere soil
S5 組在綱分類水平的優(yōu)勢微生物為(相對豐度≥10%):α-變形菌綱(Alphaproteobacteria)與放線菌綱(Actinobacteria)。α-變形菌綱的相對豐度由對照組的26%降低至19%;放線菌綱的相對豐度由12%提升至26%(圖8-B)。
植物根際促生菌(PGPR)可以分泌植物激素、釋放揮發(fā)性物質(zhì)、抑制病原菌以及礦化土壤中的養(yǎng)分,為植物生長發(fā)育創(chuàng)造條件。由于促生菌生化特性不同,其促生機制存在差異,這常導(dǎo)致同一種菌具備多種促生能力。目前為止,芽孢桿菌屬的大部分菌株都是制備優(yōu)質(zhì)生物制劑的首選[18]。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是從市售豆瓣醬中分離篩選出的一株具備解鉀、溶磷與固氮作用的多功能菌株,為生物菌劑開發(fā)提供了重要的資源。
對菌株進行溶磷能力定性檢測時,本研究采用了磷酸三鈣作為磷源的固體培養(yǎng)基來檢測細菌的溶磷能力,然后根據(jù)溶磷圈的大小來初步判斷其溶磷情況。試驗中培養(yǎng)基并沒有出現(xiàn)明顯的透明圈,而在溶磷的定量實驗中,菌株SQ-2 對磷酸三鈣的溶解量為229.63 mg/L。朱培淼等[19]實驗證明,透明圈直徑的大小并不能準確反映菌株的解磷能力。推測菌株產(chǎn)生溶磷圈直徑的大小與菌株分泌的酶、小分子酸的類型以及其釋放速率有關(guān)[20]。因此在實驗中,應(yīng)該以實際搖瓶中檢測到的溶磷量為準。而pH 值與對照相比顯著下降,推測菌株 SQ-2 能產(chǎn)生有機酸,進而通過酸化、螯合等方式提升培養(yǎng)基中可溶性磷的含量。溶磷菌通過分泌有機酸,一方面降低介質(zhì)pH 值,直接溶解不溶性無機磷酸鹽;同時,有機酸的羧基與陽離子(如鐵、鋁等)螯合,從鐵鋁磷酸鹽中釋放正磷酸鹽[21-22]。有報道顯示復(fù)合接種B.japonicum 5038 和 P.mucilaginosus 3016 能提高大豆(Glycine max)根際有機酸合成基因(pflAD、ackA、ldhA、ppc、gltA)的豐度進而提高溶磷效果[23]。有溶鉀功能的促生菌除了產(chǎn)酸幫助鉀增溶外,還可能使其分泌高分子有機配體,這些物質(zhì)與礦物表面的離子形成絡(luò)合物,從而削弱金屬氧鍵;或是利用自身產(chǎn)生的胞外多糖與有機酸相互吸附,共同附著在礦物表面,實現(xiàn)對含鉀礦物的溶解[24]。
生物固氮是植物利用氮素的主要方式[25],在整個生物固氮過程參與的主要酶為固氮酶[26]。菌體中的固氮酶能將空氣中的氮氣(N2)還原成氨(NH3),從而為植物提供氮源。固氮微生物主要包括自生固氮菌、共生固氮菌和聯(lián)合固氮菌3 種。自生固氮菌的固氮效率比其他兩種低,但它對環(huán)境適應(yīng)能力強,能自主從空氣中吸收氮氣。例如固氮菌屬(Azotobacter)、紅螺菌屬(Rhodospirillum)、克雷伯氏菌屬(Klebsiella)等均屬于自生固氮菌[27]。王振龍等[28]將固氮菌Acinetobacter NCRS21與Pseudomonas baetica NCHP9 接種至燕麥(Avena sativa L.)根際,發(fā)現(xiàn)這兩種菌株對燕麥生長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較對照分別增加了11.05%、7.45%。經(jīng)過Pearson 相關(guān)性分析表明,NCRS21 與NCHP9的固氮酶活性與燕麥的地上干重呈正相關(guān)性,說明固氮菌具有一定的研究潛力。經(jīng)過試驗后發(fā)現(xiàn)菌株SQ-2 有固氮酶活性,但菌株SQ-2 的固氮能力需要進一步探索。未來可以利用多組學(xué)知識,找到更多與有機酸合成或是固氮相關(guān)的調(diào)控基因來提高對促生機制的認識[22]。
接種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后水稻的生物量得到了提高,且水稻土壤中速效氮磷鉀的含量與酶活性高于對照。土壤酶是有機質(zhì)和養(yǎng)分循環(huán)的中間載體,可以用來評估土壤肥沃度與健康情況[29]。土壤中營養(yǎng)元素與酶活性的變化,并非是由于外源性接種細菌的單獨作用,因土壤有著極其復(fù)雜的微生物環(huán)境,外源性細菌也會對群落豐度產(chǎn)生影響,從而改變土壤的整體結(jié)構(gòu)。土壤微生物能維持土壤健康,并可以抵御部分病原體[30-31]。溶磷菌的接種使土壤中各類有機物質(zhì)溶解,這些物質(zhì)釋放出的營養(yǎng)元素可能會改變部分土壤群落結(jié)構(gòu),并增加土壤的α 多樣性[32]。接種菌株SQ-2 提升了土壤中芽孢桿菌屬的比例,推測原因應(yīng)為該菌株定殖在根部所導(dǎo)致。目前的研究中,土壤pH 值是細菌豐度的重要驅(qū)動因素,pH 值對土壤類型和土壤細菌群落的組成有很大的影響[33]。酸桿菌門在較低pH 值的土壤中豐度更高[34],這與本實驗研究結(jié)果一致,這也間接證明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可以釋放酸性物質(zhì)降低土壤pH。前人研究結(jié)果已證實根際微生物與土壤營養(yǎng)指標高度相關(guān),因此研究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與土壤養(yǎng)分之間的關(guān)系可為植物促生找到微生物學(xué)機制[35]。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可作為微生物復(fù)合菌肥的原料,但還需進一步探究菌株在大田試驗中的定殖與促生能力。
本研究證明了解淀粉芽孢桿菌SQ-2 有溶磷固氮解鉀的作用,且菌株對土培水稻的促生效果優(yōu)于水培。接種菌株后,土壤中的酶活性與速效氮磷鉀的含量均得到提高,還能夠增加土壤α 多樣性,改變土壤中細菌群落結(jié)構(gòu),提升土壤中益生菌群比例。菌株SQ-2 有較好的水稻促生作用,具有一定的應(yīng)用潛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