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明
近20年來,我國服務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2003年至2022年,我國第三產業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從42%上升到52.8%,對GDP的貢獻率從39%上升到41.8%;第三產業就業人員占比從29.3%上升到47.1%;第三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比從62.5%上升到66.2%。2010年至2022年,第三產業法人單位數從5943341個發展至27373406個,三產法人單位占比從67.9%上升至73.6%。加快發展服務業,提升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是我國長期以來的經濟發展重點,也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任務。以生產性服務業推動傳統農業、工業轉型升級,是產業發展的需求所在、動力所在。龍巖高新區(經開區)面積為25.37平方公里,有企業2000多家,其中“四上”企業213家,上市企業10家,是國家高技術轉化應用示范基地主體園區,市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主要發展區,省級綠色開發區、安全園區。
園區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意義
為經濟增長帶來新引擎和新動力。生產性服務業具有高知識性、高技術性、高附加值、高帶動力的特征,對經濟增長有前瞻性與引領性作用,是我國經濟社會轉型發展的強大動力,也是各地引領產業邁向中高端,助力經濟增長的重要抓手。
有利于優化產業結構。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融合,在研發、設計、融資、物流、信息反饋等環節均有所體現,生產性服務業有助于改造和升級傳統制造業。龍巖高新區已成立兩大服務平臺:機械裝備產業服務平臺和專用車檢測平臺,助力龍工、龍馬環衛、龍凈環保等機械裝備企業轉型升級。其中,機械裝備產業服務平臺在全省排名第6位,專用車檢測平臺為25家企業提供檢測服務。
有利于制造業融合發展。服務業與制造業融合發展,可以促進技術進步以及創新成果向產品和服務轉化,提高制造業發展水平。園區內的福龍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按照“環衛裝備制造+環衛服務產業”協同發展的戰略,持續向下游固廢處置領域延伸,依托在環衛裝備領域已建立的競爭優勢,大力推進環衛服務、固廢處置等新興業務及海外業務的發展。此外,園區內的龍合智能裝備制造有限公司就是集自主研發、高端制造、營銷服務為一體的民營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國家兩化融合試點單位。
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發展服務業為高新技術產業帶來了廣闊的市場空間。龍巖高新區作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擁有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個、國家級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1個、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1個、省級企業孵化器2個、省級眾創空間1個、省級重點實驗室3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7個、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家、市級企業技術中心2家,以及汽車機械公共技術服務平臺等一批科研基地。
提升數字經濟活力。龍巖高新區按照“2+5+N”發展思路,即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兩端發力”,打造珠江大廈、電子信息產業園、跨境電商生態圈、科創園、大學科技園等“五大數字經濟科技創新平臺”,發展智能設備、電子元器件、5G+工業互聯網、數字技術應用、信息技術服務、互聯網平臺、數字內容與媒體、數字化效率提升等“N”個細分專業領域產業,共計培育165家數字經濟企業,其中云端智能、匯天軟件、龍新三維、德煜照明等4家企業獲評省數字經濟瞪羚企業。
園區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現狀
總體發展水平低。2023年末,龍巖高新區規上服務業企業31家,其中生產性服務業27家,有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13家;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4家;租賃和商務服務業3家;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5家;居民服務、修理和其他服務業2家。在30家生產性服務業企業中,億元規模企業僅有2家,總體規模較小,發展水平較低。
行業結構不合理。從龍巖高新區規上服務業企業中生產性服務業企業占比來看,貨物運輸和快遞服務企業占比達41.9%,還是以傳統服務業為主;科學研究和技術服務業占比16.1%;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占比12.9%;租賃和商務服務業占比9.7%。
研發投入少,技術含量低。高新技術應用不足、信息化程度不高,成為限制龍巖高新區服務業發展的因素。受國際國內經濟影響,龍巖高新區企業研發投入大幅減少,科技型中小企業、國高企業首次申報數均下降。
園區發展生產性服務業的突破路徑
優化傳統服務業。加大科技在服務中的含量,加大通信技術、網絡技術等的應用,積極運用現代經營方式、服務技術和管理手段改造和提高傳統服務業。為此,結合龍巖高新區發展實際提出如下建議:園區東肖片區依托機械裝備、總部經濟,大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推動機械裝備主導產業向數字化、智能化和服務化方向升級,加快新舊動能轉換,打造轉型升級示范區,不斷提高對發展先進制造業發展的支撐作用。紅坊片區重點發展現代物流服務,依托陸地港等功能設施,推動農產品物流、城鄉物流、跨境電商物流集聚發展。目前,已有中外運、泉龍醫藥物流、越秀冷鏈物流等骨干企業入駐。園區致力于將紅坊片區打造成涵蓋農貿物流、工業物流、高鐵物流、航空物流的物流集散中心,能夠輻射閩西南和閩粵贛。
加快技術創新。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服務業,鼓勵服務企業應用信息技術,實現信息管理網絡化,加快服務業內部結構和產業層次的升級;重點培育科技含量較高的行業,提高現代服務業的整體水平。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科創高新”為引領,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
推動企業數字化轉型升級。園區改造提升現有產業,推進重點領域數字產業發展,推動企業“上云上平臺”,并積極組織企業參與第六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其中,高新區2個項目在峰會中簽約。2023年,龍巖高新區共11家工業企業申報“上云上平臺”。目前,共106家工業企業實現“上云上平臺”;積極組織企業申報數字經濟領域“瞪羚”創新企業,德煜照明、龍新三維、龍合智能、天英聯合科技、安通電裝等7家企業入選省數字經濟領域“瞪羚”創新企業。
優化營商環境。采取園區品質提升行動,探索工業項目“標準地+承諾制”,打造“媽媽式”全生命周期服務鏈品牌。龍巖高新區組織招聘會34場,參加企業達423家,達成就業意向1925余人;落實“千名干部掛千企”活動,45名干部掛鉤服務95家企業,為20家企業代辦審批事項99項,解決問題113個。深化科技金融服務,為園區企業提供融資服務1.25億元,為園區80余家企業兌現惠企獎補資金1.4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