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蘭花
在社會經濟持續發展的背景下,鄉村振興成為國家重要的發展戰略,而農業經濟的增長是推動這一戰略實施的關鍵。然而,在現實情況下,受多方面因素的制約,農業經濟發展水平仍顯不足,鄉村振興缺乏核心推動力,難以凸顯其應有的價值。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存在的問題
農業生產方式滯后。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諸多問題,其中農業生產方式滯后顯得尤為突出。具體而言,傳統農業生產技術往往能耗高、效益低,無法滿足現代農業的需求。同時,農業生產方式滯后也體現為產業鏈條不完整,導致農產品附加值低,農民收入受限。傳統農業生產過度依賴化肥、農藥等,再加上農民以分散經營為主,缺乏規模效應和集體議價能力,農業經濟發展的實效也受到影響。此外,農業生產方式滯后還與農業人才培養不足有關,農村留守人口老齡化問題突出,導致農業生產經營能力下降。
農業勞動力短缺。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大量的農村青壯年勞動力涌入城市尋求就業機會,導致農村勞動力減少,生產經營受到影響。年輕農民從事農業生產的技能和經驗不足,影響農業經濟的發展。與此同時,農村剩余勞動力中,中老年人占比較大,不利于提高農業生產效率。農村青壯年勞動力短缺導致農業生產過程中的人工成本上升,壓縮了農業經營的利潤空間。
市場銷售渠道不暢。除了以上問題外,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還面臨市場銷售渠道不暢的問題。在銷售過程中,農產品供需雙方信息不對稱使農產品價格波動較大,農民難以根據市場需求調整種植結構和產量。農產品銷售渠道單一往往也使得農民在市場中處于弱勢地位,農產品銷售需要經過多個流通環節,可能導致農產品流通成本較高,影響農民收益。近年來,農村電商雖然取得了一定發展成果,但與城市相比,農村電商的規模和影響力仍然較小,農產品市場競爭力較弱。因此,品牌建設和營銷策略對農產品銷售有重要意義,然而,我國的農產品缺乏知名品牌。再加上農民對市場營銷認識不足,也影響了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提升。
鄉村振興背景下發展農業經濟的意義
鄉村振興是我國政府為解決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提出的重要戰略,在這一背景下,發展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具體來說,通過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推廣現代農業技術、打造農業品牌等措施能夠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通過發展特色農產品、農業觀光旅游、農村電商等產業,可以實現農業產業升級,也能拓寬農民就業渠道,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發展。
在發展農業經濟的過程中,不斷完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改善農村生活環境,提高農村居民的生活質量,為鄉村振興提供基礎保障。發展農業經濟要注重傳承農耕文化,我們要積極融合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生活。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問題的解決對策
注重引入先進生產方式。想要提高農業經濟發展水平,就需要大力發展現代化農業。具體來說,農民可以引進新的農業技術、生產設備,以此提高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在發展過程中,要重視推動農業產業化,促進農業向規?;?、集約化、專業化方向發展,提高農產品附加值,增加農民收入。
加強農業科技研究和人才培養。注重加強職業教育和培訓,鼓勵農民參與農業合作社的管理和農業科技推廣工作。這一舉措可以推動技術創新轉化和成果應用,為農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還可以建立健全農村合作社等組織形式,推動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農民提供全方位、多層次的服務支持。此外,政府還需要加大對農業金融的支持力度,鼓勵金融機構建立農業保險制度,并加強信用體系建設,提供農業信貸和風險管理服務,以提升農業生產經營的可持續發展能力。
注重優化農業產業體系建設。首先,在發展中要注重根據區域和市場需求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提升農業的經濟附加值和競爭力。例如,通過推動農產品加工業和農業服務業的發展,提高農產品加工水平,延長農產品供應鏈條。在農業經濟發展中,可以通過建設農業產業園區集聚農業要素資源,促進農業產業的集約化和集群化發展。園區內企業互聯互通、資源共享,可以有效提高農業產業的整體效益。企業加強農業產業鏈的協同和配套建設,以此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為提高農業經濟的發展水平,企業還要通過合作模式實現生產要素的整合和規?;洜I,這有助于農產品的集中銷售與品牌建設。此外,發展農業經濟還需要加強產融結合,將金融資本和農業實體深度融合,為農業產業提供資金支持和風險管理。通過關注農業產業體系建設的優化可以有效解決農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有助于推動農村經濟快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戰略。
積極拓展產品市場銷售渠道。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面臨著市場銷售渠道狹窄、傳統農產品銷售方式單一等問題,為解決這些問題,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農產品線上銷售平臺,為農民提供直接面向消費者的銷售渠道。通過線上平臺,農民可以將農產品銷售給消費者,有助于提高銷售效率和農產品價格?;蛘咭部梢园l展農產品眾籌平臺,通過農產品眾籌平臺將農民的產品與城市消費者需求進行匹配,以此實現預銷售。消費者可以通過眾籌平臺預訂農產品,從而提前為農民提供銷售收入。眾籌平臺還可以幫助農民提前了解市場需求,減少銷售風險。
與此同時,農民還可以與餐飲企業等建立直接合作關系,避免中間環節的損耗和附加成本,提高農產品的競爭力。與之對應的,農民還需要加強冷鏈物流網絡建設,延長農產品的保質期,同時要注意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和認證,確保農產品的品質。此外,在發展中還需要注重推動農產品品牌化。建立農產品品牌能夠增加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提高消費者對農產品的認同度和信任度,幫助農產品打開銷售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