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三明 何忠萍 吳利娜 喬娜 樊秀榮 張艷 劉偲琪 任志江 張月容
摘要:目的:通過對2個試驗地做生物有機肥在番茄上應用的田間小區試驗,以驗證施用該肥料對番茄生長發育、產量及效益的影響,為生物有機肥在番茄生產應用上提供科學依據。方法:試驗設計4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12個試驗小區,小區長10 m,寬7.8 m,每個小區面積78m2,各小區隨機排列,設保護行。結論:內蒙古富華綠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機肥用作番茄基施,兩個地點的試驗結果表明,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處理1比施用滅活后生物有機肥的處理2增產效果明顯,處理1和處理后的增產效果分別為
844.5 kg/667m2和525.7 kg/667m2,增產率分別為10.9%和9.3%;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處理1比空白對照(CK)增效益分別為1047.8元/667 m2和469.5元/667 m2,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3.16和1:1.09。并能促進根系和植株生長,有效改善番茄品質[1],增加產量,提高種植效益。
關鍵詞:番茄;生物有機肥;種植效益
生物有機肥是有益微生物與生物有機肥結合形成的新型、高效、安全微生物有機肥料,現已在許多無公害農產品栽培中得到應用[2]。依托脫水菜和番茄加工等龍頭企業的產業帶動,臨河區加工型番茄面積逐年增加,每年種植面積達到0.4萬 hm2以上[3],由于臨河區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種植的番茄品質優良,番茄紅色素高,是當地優質高效種植產業之一。番茄生長發育旺盛、產量高、效益高,對礦質元素的需求量大[4],生產上主要施用化肥保證養分供應,但長期大量施用化肥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作物產量,卻引起了土壤堿化、板結、肥力下降[5]。生物肥料是用特定微生物菌種培養生產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微生物菌劑,是一種輔助性肥料,通過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改善作物的營養條件,參與養分的轉化、分泌激素促進作物根系發育,抑制有害微生物的活動來發揮其增效作用[6]。通過田間試驗考證施用該肥料對番茄生長發育和產量的影響,為肥料推廣應用和作物安全生產提供依據。
1 時間與地點
1.1 試驗時間
2021年6—9月。
1.2 試驗地點
選擇臨河區干召廟鎮棋盤村和臨河區狼山鎮愛國村兩個地點為試驗區,分別簡稱為“試驗地1”和“試驗地2”。
2 材料與方法
2.1 供試土壤
試驗地1兩黃土,試驗地2紅泥土。試驗地土壤肥沃,地力均勻,排灌方便,其土壤主要養分分析結果詳見表1。
2.2 試驗材料
供試肥料:由內蒙古富華綠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機肥和基質,其養分含量為有機質≥40%,有效活菌數≥0.20億/g,顆粒狀,執行標準NY884-2012。常規肥料:三元復合肥(N-P2O5-K2O:12-18-15),平衡肥(N-P2O5-K2O:17-17-17),硝酸銨鈣(N≥27%)。
2.3 供試作物
番茄,品種9601。
2.4 試驗方法
(1)試驗設計4個處理,3次重復,共計12個試驗小區,小區長10 m,寬7.8 m,每個小區面積78 m2,各小區隨機排列,設保護行。大小行種植,大行行距90 cm,小行行距40 cm,株距60 cm,種植密度約1 709株/667 m2。
(2)試驗設計
處理1(供試肥料):基肥:供試生物有機肥
120 kg/667 m2+三元復合肥(12-18-15)30 kg/667 m2,
滴灌平衡肥(17-17-17)7.5 kg/667 m2,硝酸銨鈣(N≥27%)7.5 kg/667 m2。
處理2(基質):基肥:供試滅活后生物有機肥120 kg/667 m2+三元復合肥(12-18-15)30 kg/667 m2,滴灌平衡肥(17-17-17)7.5 kg/667 m2,硝酸銨鈣(N≥27%)7.5 kg/667 m2。
處理3(常規施肥):基肥:三元復合肥(12-18-15)
40 kg/667 m2,滴灌平衡肥(17-17-17)7.5 kg/畝,硝酸銨鈣(N≥27%)7.5 kg/667 m2。
空白對照:不施任何肥。
試驗地1:番茄移栽前,劃好小區,計算好每個處理的小區生物有機肥施肥量,人工將肥撒施后耕翻耙耱。6月11日移栽,定植密度1709株/667 m2,番茄移栽時帶種肥三元復合肥(12-18-15)30 kg/667 m2,6月12移栽后滴灌緩苗水,7月14日第2次滴灌時滴平衡肥(17-17-17)7.5 kg/667 m2,7月25日第3次滴灌時滴硝酸銨鈣7.5 kg/667 m2,9月10日收獲。
試驗地2:番茄移栽前,劃好小區,計算好每個處理的小區生物有機肥施肥量,將肥人工撒施后耕翻耙耱。6月12日移栽,定植密度1709株/667 m2,番茄移栽時帶種肥三元復合肥(12-18-15)30 kg/667 m2,6月15移栽后滴灌緩苗水,7月16日滴灌時滴平衡肥(17-17-17)
7.5 kg/667 m2,7月28日第3次滴灌時滴硝酸銨鈣
7.5 kg/667 m2,9月12日收獲。
2.5 田間測產
番茄收獲時進行測產,每小區按S型取3個樣點,避開邊行,每樣點量取長2.5 m,寬2.6 m,面積
6.5 m2,稱重后得到小區產量。產量( kg/667 m2)=667*
小區產量/小區面積。
3 結果分析
3.1 試驗地1的試驗結果分析
3.1.1 不同處理對番茄生育期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番茄生育期的影響情況詳見表2。
3.1.2 不同處理對番茄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在番茄的主要生育時期做好每個處理田的田間性狀調查記錄。包括試驗地基本情況、農事操作、番茄田間長勢等項目的調查、記載,收獲前考察株高、側枝、單株穗數、單株結實數、單株產量等詳見表3。
由表3可以看出,處理1比處理2、處理3和對照組平均株高、單株穗數、單株結實數和單株果重都有較明顯的優勢。
3.1.3 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詳見表4。
F值都大于F0.05和F0.01,說明處理間差異極顯著。
進一步用PLSD法進行多重比較,結果詳見表6。
以上數據分析表明,處理1與處理2和CK處理間差異顯著性達到α=0.05顯著水平。
3.1.4 不同處理的效益分析
由表7可以看出,處理1產8583.1 kg/667 m2,產值4291.5元/667 m2,處理1比CK增值1379.8元/667 m2,增效益1047.8元/667 m2,投入產出比為1:3.16。
3.2 試驗地2的試驗結果分析
3.2.1不同處理對番茄生育期的影響
不同處理對番茄生育期影響情況詳見表8。
3.2.2 不同處理對番茄生物學性狀的影響
在番茄的主要生育時期做好每個處理田的田間性狀調查記錄。包括試驗地基本情況、農事操作、番茄田間長勢等項目的調查、記載,收獲前考察株高、側枝、單株穗數、單株結實數、單株產量等詳見表9。
CK 70.4 6 15.3 66.8 3.03
由表9可以看出,處理1比處理2、處理3和CK平均株高、單株穗數、單株結實數和單株果重都有較明顯的優勢。
3.2.3 不同處理對番茄產量的影響
經計算,重復間F值小于F0.05,說明重復間差異不顯著。說明試驗地塊地力均一,試驗有效;處理間F值都大于F0.05和F0.01,說明處理間差異極顯著。進一步用PLSD法進行多重比較。
3.2.4 不同處理的效益分析
對不同處理的效益做了分析,結果詳見表13。
由表13可以看出,處理1產6 198 kg/667 m2,產值3 099元/667 m2,處理1比CK增值901.5元/667 m2,增效益469.5元/667 m2,投入產出比為1:1.09。
4 結論
經過一年兩地的田間試驗,結果表明:內蒙古富華綠源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的生物有機肥在番茄上基施,可以促進根系和植株生長,增加產量。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處理1比施用滅活后生物有機肥的處理2增產分別為844.5 kg/667 m2和525.7 kg/667 m2,增產率分別為10.9%和9.3%;施用生物有機肥的處理1比空白對照(CK)增效益分別為1047.8元/667 m2和469.5元/667 m2,
投入產出比分別為1:3.16和1:1.09,并能有效改善番茄品質,從而提高種植效益。經方差分析表明,處理1與處理2、處理3、CK之間差異達顯著水平,說明該生物有機肥可以在番茄上大面積推廣應用[7]。
參考文獻
[1] 李夢梅,龍明華,黃文浩,等.生物有機肥對提高番茄的產量和品質的初探[J].中國蔬菜,2005(4):18-20.
[2] 羅亞平,蔡湘文,劉杰.生物有機肥在水稻等農作物上的肥效試驗[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192-6193.
[3] 臨河區統計局.統計工作手冊[K].2020,2021.
[4] 林葆.長期施肥的作物產量與土壤肥力變化[J].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1994,9(1):6-18.
[5] 甄珍,博文靜,吳光磊,等.有機肥對土壤地力和作物產量的影響及應用示例[J].工程研究-跨學科視野中的工程,2012,4(1):19-25.
[6] 徐立功,徐坤,劉會誠.生物有機肥對番茄的生長發育及產量品質的影響[J].中國蔬菜,2006(4):8-11.
[7] 秦光齊,石永安,江舒,等.生物有機肥對馬鈴薯增產效果試驗[J].農業科技·農作物,2000(1):1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