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做到尊重孩子,首先要明白哪些事情最傷孩子的自尊。不分場合地對孩子說教、批評,是很多家長常犯的錯,這種做法,對孩子改正錯誤一點幫助也沒有,只會讓孩子自尊心受傷。孩子愿意跟父母講秘密,是因為信任,所以父母有責任保守秘密,保護孩子的隱私,而不能覺得好玩有趣,就到處宣揚。欣賞能讓孩子成長,而貶低則恰恰相反。一旦自尊心被破壞,孩子會變得無所謂,變得越來越差勁。孩子再小,也應該像對待大人一樣尊重他。和孩子說話時,要認真傾聽、積極回應,不敷衍了事,合理的予以采納,不合理的講清原因。尊重孩子,才是真正的愛護,才能激發出潛力,才是家教的正道。做到這一條,就是好老師、好家長!
(摘自《中國婦女報》)
點評:“尊重孩子”不只是滿足孩子在娛樂上的選擇和物質生活的需求,而是要從有利于培養孩子健全人格、激發孩子潛力、促進心智成長出發,做到像上述文章提到的那樣,保護孩子的自尊心,不當眾批評孩子,保護孩子的隱私,不貶低打壓孩子,重視孩子的想法,不包辦替代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看著逐漸長大的孩子,父母應該改變那些自認為“事無巨細”“無微不至”的慣性做法,更多地在精神、情感和心理層面給予孩子鼓勵、支持,這樣的家長才是孩子最信賴、最可依靠的。
近日,在山東某小學的家長會上,一位“學渣”爸爸的高情商發言,引起了全場熱烈的掌聲。他毫不掩飾自己兒子在學習方面表現不佳:我兒子是“學渣”,但是我依然相信他完全有可能成為國之棟梁。我的兒子學習成績特別差,給我們班嚴重拖了后腿,我也深表歉意,但是我依然相信他能夠有個美好的未來。原因有兩點,第一點就是,我的兒子心理特別強大,他學習成績這么差,仍然能吃能喝能睡,連我都很佩服他,我是一個高級心理咨詢師,他的心態比我還強大,將來走向社會之后,一個人心理強大和情商高,是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因素;第二個就是我們學校管理非常科學嚴謹規范,班主任李老師兢兢業業早出晚歸,各位家長也付出非常多,非常感謝大家。感謝各位家長對我孩子的寬容理解。
(摘自揚子晚報網)
點評:“學渣”孩子有這樣一位講話“霸氣”的爸爸很難得!能如此坦然看待自己的孩子、對其未來充滿信心且敢于公開講出來的家長并不多見。身為高級心理咨詢師的父親基于職業經歷,認為成功人士少不了心理強大、情商高的加持。無數事實也證明:“成功”并非只有取得優秀學習成績一種,那些依靠誠實勞動,辛勤付出,立足社會,過上幸福生活的人也都是成功的!“雙減”政策實施后,不少家長仍然擔憂孩子的學習,明里暗里“內卷”“雞娃”,這位“學渣”爸爸的發言或許能讓一些家長豁然開朗,少一點糾結焦慮。
《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將于2024 年1 月1 日起正式施行。未成年人網絡保護關系國家未來和民族希望,關系億萬家庭幸福安寧。有法律專業人士認為,這次《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是把已經發布的一些制度以及在實踐中一些比較成熟的做法上升到制度層面,具有較強的操作性和執行性,能夠更好地引領未成年人的網絡保護工作。《條例》構建了網絡空間中的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共同體,包括家庭、學校、政府有關部門、網絡服務提供者以及相關智能終端的生產者、銷售者等。《條例》還規定網絡產品和服務提供者應當及時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內容、功能或者規則,設置未成年人模式,每年向社會公布防沉迷工作情況等。對于未成年人遭受網絡欺凌、非理性消費等問題,《條例》均提出針對性要求。
(摘自人民網)
點評:《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條例》在很多方面都作了詳盡規范,回應了社會的關切,可以說將有利于營造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網絡環境,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條例》給未成年人“觸網”加裝了防火墻、保護傘,并對有關各方都明確了要求、規定和義務,違反者將受到處罰直至被追究法律責任。作為未成年人網絡保護共同體的重要一環——家長,要加強對孩子安全上網、防沉迷、免遭網絡欺凌、網上理性消費等方面的監督,切實履行第一責任人的職責。
在孩子面前,父母要積極履行自己的義務和承諾,樹立負責任的良好形象,比如父母難免有犯錯的時候,要勇于為自己的錯誤承擔責任,而不是為自己開脫,或者推卸責任。隨著孩子年齡和勞動技能的增長,可以逐步讓他們分擔更多家務勞動,如參與家庭食材采購、參與家庭出行計劃的制訂和準備等。多給孩子做主的機會,如讓孩子自己決定是在做作業之前還是之后吃零食、周末的家庭運動是去爬山還是去打球。培養孩子的社會責任感,參與公益活動,學會幫助他人、照顧他人,是一個非常好的途徑。在生活中培養孩子管理時間、統籌安排時間的意識與習慣,也可以有效培養孩子的責任心。如果孩子喜歡丟三落四,如經常忘記帶書本或作業去學校,或者喜歡拖延,一個任務總要拖到最后才動手完成,這時父母需要控制自己想要干預的沖動,只需沉住氣,適時給孩子一些提醒。
(摘自《中國教育報》)
點評:看到孩子笨手笨腳干家務,心急或是干活兒麻利的父母在一旁數落不停,抑或看不下去,索性轟走孩子自己干上了。這樣的場景在生活中并不少見,殊不知,這樣的父母有可能扼殺了孩子萌生的家庭責任感。孩子到了一定年齡不僅要有相應的生活自理能力,而且應學會承擔相應的家務,家長要適時放手且要有耐心,學會欣賞孩子干家務。孩子獨立完成了一項家務,盡管并不完美,但是他體會到了為家庭作貢獻的樂趣,責任心會油然而生。
點評:田川 插圖:曉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