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 勇
初冬的腳步悄然而至,銀杏葉在寒風中輕輕飄落,像是為大地鋪上了一層金黃的外衣。陽光透過稀疏的云層,灑在清冷的街道上,讓人感到一種獨特的寧靜和安詳。人們穿上了厚重的衣物,走在風中感受冬天的寒冷。初冬的景色是如此的美麗,讓人感到一種深深的感慨,仿佛所有的生命都在這個季節里找到了自己的歸宿,靜靜等待著新一年的到來。
此刻,在咨詢室里有一位媽媽正靜靜地等待著老師,等待著她的希望。這位媽媽的孩子叫小明,她來這里主要是咨詢如何與自己的孩子相處。媽媽在電話里描述說孩子忽然間判若兩人,原來那個一直懂事、乖巧的孩子不見了,轉而成了一個學習懶惰、沒有任何上進心的孩子。面對孩子如此大的變化,媽媽有些措手不及,她迷茫、彷徨,無言以對。
走進咨詢室,我還沒有來得及脫去身上的外套,小明的媽媽徑直迎上來,直奔主題。
媽媽:我想帶他來找您,我感覺他徹底放棄自己了。以前初中時,他可是全校第一,現在完全是擺爛,經常遲到不說,還懶得要命!
我:嗯,聽起來媽媽對孩子有失望的感覺,很不滿意孩子現在的狀態。
媽媽:我都愁死了,怎么辦??!反正我是不知道如何面對他了。
我:哦,那你有和孩子平靜地聊過這方面的具體內容嗎?
媽媽:我問過他,但是他都是不耐煩的語氣,嫌我煩,而且我每次看到他遲到的那副懶散相就氣不打一處來,要么不理他,要么罵他一通……為什么其他孩子做得到,他就做不到?
我:說完了、罵完了,那一刻你是什么感覺?
媽媽:解氣,懊惱!我怎么生了這么一個沒有用的孩子!我每天要照顧他弟弟,還要上班,我真的撐不住了。
我:聽起來你每天都處在高壓和繁忙的狀態中,我能感受到你的辛苦,在這么緊繃的狀態下,一定會有透不過氣的時候。
小明的媽媽眼眶發紅,眼淚流了下來……
媽媽:我感覺每天都處在崩潰的邊緣,我好累啊!可他現在的狀態又是這樣的頹廢,我真的快要撐不下去了。
我:是的,這種狀態對每個人來說都很難。聽你描述,我會心疼你,為了孩子把自己都忘了。剛才聽你說丈夫雖然跟大兒子關系很僵,但是跟小兒子處得還可以,有沒有考慮過讓丈夫帶小兒子,這樣你就可以安心陪伴大兒子了。
媽媽:其實,丈夫偶爾也會帶小兒子,小兒子也喜歡爸爸,但是我感覺他更黏我,而且丈夫根本不會照顧人,洗澡洗不干凈,吃飯也不喂,導致孩子光吃肉不吃青菜,我不太放心讓他帶孩子。
我:聽起來你認為自己對孩子更重要。那你覺得洗澡沒洗干凈、吃菜光吃肉會怎樣?
媽媽:后果可嚴重了。沒洗干凈,沐浴露會滲進皮膚得病,不吃青菜會導致口臭、營養不均衡,我家小明我喂飯喂到小學四年級呢。
我:那是否可以請你丈夫隔幾天給孩子用一次沐浴露,或者飯后給孩子弄點喜歡的水果?
媽媽:這樣好像也可以,以后我會讓丈夫帶小的,我自己安心陪大的,試一段時間。
我:非常好的安排,可以嘗試一下。這樣你就不會那么累,還可以用更穩定的狀態陪伴大兒子。小明的媽媽若有所思,似乎有所觸動。
通過上述對話,我們可以解構小明媽媽的心理狀態。對話是對當下焦慮的媽媽進行的心理托舉和穩定感的錨定,類似于受傷后就地進行的臨時包扎,是應急處理,緊接著需要到醫院進行清理、消毒和消炎工作。我們先看一下小明媽媽心理上的“毒”,以便后期的去“毒”工作。
“毒”性一:兩極化思維。第一段看似在做一個現象描述,可我們靜下來仔細看媽媽的表述,“徹底”“完全”“第一和擺爛”“要么不理,要么罵他”,這是典型的非黑即白、非此即彼的兩極化思維表現。兩極思維狀態里的個體特別容易情緒波動,他們常表現出“愛之深、責之切”的情感,要么“愛得要命”,要么“恨之入骨”。媽媽擺蕩的負面情緒會淹沒孩子表達的愿望,孩子被情緒裹挾,無法發展出穩定的內在自體結構。
“毒”性二:貼標簽行為。媽媽內心對孩子有一個期待,當孩子的行為與狀態符合媽媽的期待時,媽媽內在情感是飽和的,表現出愛的一面。反之,媽媽情感匱乏的一面會被激活,無法涵容孩子的行為和情緒,便通過給孩子貼上標簽以避免自己再次體驗內在的匱乏感。潛在語言是:“他是那樣的人,所以錯不在我!”
“毒”性三:討好型與災難化思維。在談到媽媽的辛苦時,可以感受到媽媽是一個討好型的人,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偏弱,習慣于自己扛,不擅于尋求支持與資源。當建議讓丈夫帶小兒子時,媽媽隨即表達了擔憂,擔心丈夫不能照顧好孩子,甚至拿“得病”的方式危言聳聽。特別是媽媽說給大兒子喂飯喂到四年級時,內在焦慮與不安全感表現得一覽無余,顯然是災難化思維在作祟。災難化思維的人在面對不確定的情況時,往往會產生不安和恐懼情緒,這種情緒反過來強化不良思維,從而使人們更加傾向于想象最壞的結果。面對災難化思維的父母,孩子很難完成內在人格結構的完善。
當我們把鏡頭拉回,我告訴小明的媽媽,如果你真心希望孩子能夠健康成長,那么從現在開始需要努力學習,做一個溫暖而積極的媽媽。媽媽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她的教育理念將直接影響小明的身心發展。
為了幫助小明的媽媽進行心理“消毒”,我提出三個實踐原則。
以平常心對待。小明的媽媽需要學會以平常心對待小明,不要過度關注小明的學業成績。在和小明溝通時多關注他的飲食起居,而不要主動談論學習。例如,可以說:“你今天想吃什么,我給你做美食。”“天氣涼了,你需要媽媽為你準備什么?”為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而努力,讓小明感受到被關心和被理解。
每天記錄并發現孩子的閃光點。媽媽每天記錄、發現小明的閃光點,并放大它,多鼓勵多欣賞。例如:可以記錄小明在生活中的點滴進步,如主動做家務、幫助他人、有禮貌等。這些閃光點是值得被欣賞和鼓勵的,這會幫助小明建立自信心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持續學習開啟自我成長模式。媽媽需要持續學習并開啟自我成長模式,做一個情緒穩定的媽媽??梢酝ㄟ^閱讀書籍、參加家長培訓、個體咨詢等方式來提升自己,并學會如何應對孩子的情緒和問題。只有當自己的情緒穩定時,才能更好地引導孩子健康成長。
父母成長一小步,孩子健康一大步。以上三步只是個引子,希望小明的媽媽能意識到自我改變對于孩子成長的重要意義。想要孩子成為一個健康、自信、有愛心的人,那么就做一個溫暖而積極的媽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