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湄洲灣北岸山亭中心小學 陳東飛
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提出與深化,國家對各個學齡階段的教學質量都開始加大重視。小學階段的各科教師也都在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力求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從某種程度上來講,小學音樂課堂也在與時俱進不斷創新。大單元教學可以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限制,以單元為單位幫助學生感受音樂魅力。教師在實際教學中,無須局限于教材劃分的單元內容,可以在這一基礎下重新整合教材,幫助學生構建合理的教學體系。此外,教師同樣可以引入更多課外教學資源,幫助學生系統學習音樂知識,由此可見音樂大單元教學能夠發揮更好的教育作用。
大單元教學是一種將相關的知識點、技能和素質整合為一個有機體系的教學方法。它突破了傳統的知識點教學模式弊端,提倡教師與學生共同探究、實踐、發現,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大單元教學有多種優勢,其對于碎片化知識點整合可以引導學生從整體角度對音樂進行了解,這對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有著良好幫助。例如,在學習到《采蓮船》這一音樂時,其教學目標是幫助學生感受多姿多彩的中原文化,但如果僅僅通過這一首樂曲很難讓學生感受文化的魅力,也無法實現教學目標。在這基礎下,教師可以選取更多與中原文化有關的歌曲融入教學中,完成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對中原文化的認同感。當下小學音樂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較多問題,知識分散等較為明顯,無法真正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基于此,需要重視大單元教學模式的融入,以便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思考音樂、感受音樂,在音樂的引導下提高自身素養,為今后發展奠定基礎。
大單元教學中,需要將每一節音樂課中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等結構化處理,找到教學共同點,構建更為鮮明的學習單元,以此引導學生積極融入音樂教學中。大單元教學模式有助于教師系統化地開展音樂教學,幫助學生構建更加清晰的音樂思維,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使學生在今后成長中可以更加客觀地對音樂作品進行聆聽與欣賞。例如,教師將《小駱駝》與《小小駝鈴響叮當》納入同一個教學體系中進行學習,可以讓學生在音樂學習中感受到駱駝的歡欣與喜悅。同時,教師可以讓學生體會到駱駝的節奏感,讓學生在后續學習中不斷創作。
小學階段學生采用大單元這一教學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大單元教學下融合了多種教學內容,比如知識點、表達能力、實踐能力等等,學生可以從多個角度對音樂進行理解學習。在清晰的目標引導下,學生對藝術形象的感知會更加明確,也能夠將所學習到的音樂知識內化為自己的音樂素養。例如,在學習到《晚霞中的農家小院》時,教師將更多與農村夜晚有關的樂曲融入教學中,可以讓學生更充分地感受到農家小院的靜謐與溫馨,在這一基礎下可以培養學生對生活的熱愛之情,也可以幫助學生回歸大自然。
大單元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重組,以此進一步明確教學目標,將傳統的知識教學轉變為素養教學。在該模式下,教師不再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能夠自主投入到學習中,構建更加和諧生動的教學環境,該方式下學生可以大膽創新,提高藝術審美能力,也可以充分體驗并享受音樂。例如,在大單元教學下,教師大多會在找到教學主題之后,讓學生自行思考與學習,給了學生更多主動權。這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是有利的,有助于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也能夠更好地融入教學中,感受音樂的魅力。總體來講,大單元教學可以促進學生自主思考,也可以幫助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音樂知識體系,對于提高學生音樂素養、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等有著良好的幫助。因此,在今后教學中需要重視大單元教學模式的合理使用,充分發揮其優勢,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
以單元主題為主對教材進行分析,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有效性,音樂教師需要轉變自己的教學模式,找到明確的教學主題,更加全面地對教材進行梳理整合。另外,也要從學生實際狀況出發,創造性地對教材內容進行分析與使用。在教材重組下,教師可以制定更加符合學生學情的實踐活動,進而將教材內容關聯到一起,提高教學效果。例如,三年級所學習的《游子吟》與《小背簍》這兩課內容所表達的都是母愛的偉大,教師可以將兩課內容結合到一起對學生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這兩段音樂進行賞析。一般來講學生僅僅通過一首歌曲很難真正感受到其中母愛的深厚,將兩首音樂放在同一課時進行講解,讓學生更系統地進行學習。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欣賞《小背簍》這一音樂,感受其中的風趣生動,讓學生充分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在對音樂進行感知探索之后,可以讓學生帶入感情對《游子吟》進行演唱,該方式下學生可以從感受、演唱多個角度對音樂進行學習。同時大單元的教學模式可以提高音樂的廣度與深度,提高學生的藝術表達能力,這一教學將母愛、母子情作為最基本的教學目標,可以引導學生更深入的體會樂曲中的情緒。在今后教學中,教師需要重視教學目標的設定,為后續教學提供指導,幫助學生感受音樂,提高音樂素養。
對于大多教師來講,大單元教學都是一種新穎的嘗試,所以在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時難免存在經驗不足等狀況。在最初實踐時,教師可以將教材內容作為基礎,充分挖掘其教學內容中的特點,提取教學主題。一般來講,每個教學內容都有其獨特的意義,教師要以教材為基本制定合理的教學方案。具體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認識到不同教材內容之間的關系,在這一基礎下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以此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學習到《游子吟》這一音樂時,教師可以據此想到與之相關的古詩詞,可以將古詩詞作為教學主題,引導學生感受古詩詞的魅力。教師用不同的側重點當作主題,可以引導學生更全面地對樂曲進行學習。據此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古詩詞《游子吟》進行了解,找到該詩詞的創作背景,讓學生對其加以鑒賞,該方式可以讓學生深入了解作者的創作情感,也可以讓學生對其進行深入思考。在這一基礎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媽媽在日常生活中如何關心照顧自己,通過思考學生可以感受到母親的辛苦。在該課程教學中,教師可以融入其他古詩詞歌曲,讓學生進行賞析。例如《讀唐詩》《小兒垂釣》等等,將這些古詩詞歌曲融入教學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古詩詞與音樂融合的美。教師可以讓學生一邊聽歌,一邊對古詩詞進行學習。此外,教師可以據此開展實踐活動,用音樂或者是舞蹈等感受《游子吟》中的母愛,可以讓學生分別演繹古詩詞中的場景,感受母親的濃濃愛意。基于此,學生可以充分感受到音樂的魅力,同時可以提高自身的文學素養。
傳統音樂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較為分散,大單元教學可以充分解決這一問題,幫助學生建立整體認知,推動學生發展。大單元教學的前提是教師可以充分整合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找到音樂特點。例如,部分音樂本身具有較強的故事性,教師可以將其放入到同一個課堂中開展教學,幫助學生提高想象力,構建故事情境。有些作品本身存在較強的趣味性,教師就可以開展游戲化教學,幫助學生找到音樂價值。不過要注意的是教師不可以盲目劃分教學內容,還需真正找到與教學特點主題相似的課程融入同一個教學體系中,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例如,在學習《打起手鼓唱起歌》時,該課程涉及樂器教學,教師可以將其與《吹豎笛》《京胡板鼓》這一內容結合到一起開展教學。該教學下,教師要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樂器,讓學生自主選擇所喜歡的打擊樂,根據音樂節奏一同演奏。該方式下學生能夠更輕松地找到音樂節奏,且該教學方式具有一定趣味性,有助于學生更好地感受音樂魅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自主創新樂器的使用,共同創新樂曲,該方式有助于幫助學生把控音樂情感及音樂節奏,對于學生未來成長是有利的。針對板鼓,教師可以設計拍板鼓的游戲,在演示之后,讓學生跟隨音樂敲擊板鼓,完成節奏訓練。在游戲結束后,教師可以找到節奏性較好的學生進行鼓勵,讓學生積極投入到游戲中,提高音樂興趣。
從小學音樂教學內容進行分析,不同歌曲涉及不同主題,教師需要挖掘不同樂曲之間的關聯性,找到作品相似性,將其整合到一起開展教學,豐富學生的學習體驗。歌曲之間的相似性通常能夠給教學指明方向,部分歌曲本身節奏較強,教師將其整合到一起,讓學生更深入體會節奏的美感。例如,在備課《杜鵑圓舞曲》《維也納的音樂鐘》《我們大家跳起來》時,教師可以發現這三首歌曲都具有較強的音樂節奏感,同時舞蹈旋律感也是比較強的,教師可以將其整合到一起,以此設計主題“舞起來”。教師可以選擇將《杜鵑圓舞曲》作為課堂導入,為整堂課教學奠定基礎。這一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出問題“如何將身體律動與音樂節奏融合到一起,充分表達出樂曲情緒。”該方式下教師可以搜集更多與之相關的MV,讓學生更加直觀地感受樂曲的魅力,同時了解舞者如何跟著音樂律動并表現出情緒。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模仿MV中舞者的動作,以此找到音樂節奏。模仿學習結束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互相討論、互相展示所學習到的動作。在這一基礎下,教師再對學生進行提問“如何有節奏地動作”,學生會對其有更深入的感觸。之后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將《維也納的音樂鐘》《我們大家跳起來》等音樂融入課堂中,讓學生自行選擇動作跟隨音樂律動。在把握好音樂動作之后,教師讓學生學習如何將情緒融入舞曲中,讓學生自行創新編排動作,并分析舞曲中的情緒。學生會因此而深入分析音樂中的感情,并選擇合適的動作加入表演中。教師同樣可以開展“節奏大師”游戲活動,為學生隨機播放舞曲,讓學生分辨其中的節奏與情緒,跟著音樂動作。該方式下學生對音樂及節奏的體驗將會更深,也會更深入感受音樂的魅力。
音樂教學又可以稱之為音樂藝術的實踐,該教學可以引導學生走入到音樂中,獲取更多的審美感受,也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教師將大單元模式融入小學音樂課堂中,可以通過實踐,幫助學生提高學習能力及創造能力。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音樂特點,為學生設計更加生動且內容豐富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體驗、創編音樂,逐步積累審美感受,提高文化認知。例如,在學習《拾豆豆》這一音樂時,其中涉及較多節奏感,同時會有結構的變化。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這些不同的節奏帶給學生什么感受等等。學生可以據此聯想到擺動等關鍵詞,教師同樣可以讓學生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讓學生將樂曲中的場景展現出來,教師將課堂交給學生,可以讓學生更大膽地自行實踐,并重復感受音樂的魅力。此外,教師可以開展合唱活動,選取教材中適合演唱的歌曲,例如《我是小音樂家》《蟬蟲歌》《小黃鸝鳥》等。教師可以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喜歡的歌曲,以小組為形式進行演唱,該方式下學生可以學習和體驗到音樂的基本要素,如旋律、節奏和音色,同時也可以培養他們的團隊協作能力和音樂欣賞能力。據此學生同樣可以通過自己的創作表達自己的想法和情感,提高他們的創新能力和音樂理解力。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充分體會到音樂節奏感,為后續教學奠定基礎。良好的音樂活動可以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音樂知識,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反應能力和協調能力。通過這些活動,學生可以更好地學習和體驗音樂的魅力,同時也可以提高他們的音樂素養和創新能力。
綜上所述,音樂教學受到了人們的重視,如何開展音樂教學是每個教師的重難點。一般來講音樂教材中所涉及的知識點較為零散,教師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分類,并找到良好的教學方法,開展大單元教學。在大單元教學下,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主思考,將各個音樂知識串聯起來,幫助學生提高音樂素養。這一狀況下學生審美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其自身也可以構建音樂知識體系,對于學生未來發展是有利的。總的來說,新時期重視學生的音樂教育,開展教學活動時著重培養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有助于他們的音樂素養的完善和提高,從而達到育人育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最終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