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 張 倩 郭水龍
1.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科技處,北京 100050;2.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友誼醫院國家消化中心,北京 100050
學科建設協同發展有助于突破資源束縛,是提升學科建設質量的重要途徑[1]。當前,醫院的學科發展已逐漸從單學科、單領域邁向多學科、跨領域的交叉融合,整體協同發展模式已成為臨床學科新的發展趨勢[2-3]。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消化協同中心(以下簡稱“中心”)是北京市醫院管理中心醫學學科協同發展中心首批試點中心,中心以加強消化學科建設和提升醫療質量為主線,以建立橫向聯合、資源整合為手段,建立市屬醫院間相互聯動的協同合作網絡,旨在提升北京市屬醫院消化學科科技發展建設與創新能力。經過多年的實踐與探索,中心已成功搭建了“醫療協作、科研協同、教育同步”的共建共享網絡和資源共享平臺,資源共享平臺包括新技術、樣本數據、培訓推廣三類[4]。共享有助于合理配置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實現優勢互補,使共享雙方達到共贏,其本質上是利益的共享,資源只有實現共享才能實現其最大價值[5-6]。本文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中心資源共享的現狀及協同單位對中心資源共享的滿意度,并分析影響滿意度的因素,探索中心資源共享面臨的問題,以期為學科協同發展模式下,實現資源開放共享,提高資源利用率提供參考和借鑒。
2020 年6 月至7 月,采用簡單隨機抽樣方法,從中心組成單位的消化科室609 名醫生中隨機選取169 名人員。每個單位所選取的人員需涵蓋不同職稱級別,每級別至少2 名。
通過紙制版調查問卷或問卷星網絡版調查問卷的方式發放問卷。問卷在廣泛閱讀國內外相關文獻和結合本調查目的的基礎上自行設計,進而形成最終的調查問卷。問卷共分為4 個部分。①被調查對象的一般情況包括性別、年齡、教育程度、職稱、職位和工作單位等;②共享意愿,共享平臺的知曉情況,是否參與資源共享,參與的頻率及參與單位數量等;③學科協同發展前后資源共享參與情況;④對中心資源共享的滿意度評價。
調查問卷均為單選及多選題。問卷不存在漏答情況則定義為有效問卷,反之則定義為無效問卷,不納入總數據。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回歸分析共享滿意度的影響因素。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調查共發放問卷169 份,回收問卷169 份,有效問卷165 份,有效率為97.6%?;厩闆r見表1。

表1 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
不同性別、年齡、學歷、職稱及職位的醫生知曉共享平臺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學歷及職位的醫生參與資源共享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職稱醫生參與資源共享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共享平臺的知曉情況及共享參與情況[例(%)]
不同性別、年齡、職位醫生參與共享頻率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教育程度、職稱醫生參與共享頻率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性別、年齡、職稱及職位醫生共享單位數量比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教育程度醫生共享單位數量比例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參與共享頻率及共享單位數量[例(%)]
從3 類資源共享平臺中各選取一個代表性平臺,對學科協同發展前后資源的共享參與情況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學科協同后各平臺資源的共享參與率高于協同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圖4。

圖4 學科協同發展前后資源共享參與率比較
120 名醫生對中心的資源共享表示滿意。為了綜合評價各種因素對調查對象關于中心資源共享滿意度評價的影響,以中心各單位成員對中心資源共享是否滿意作為因變量(賦值:是=0,否=1),進行單因素和多因素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科室是否有獎懲機制(OR=21.792),調查對象是否參與過資源共享(OR=2.539)是中心資源共享滿意度評價的獨立影響因素(P<0.05)。見表5。

表5 資源共享滿意度評價影響因素的二元logistic 回歸分析
協同單位和成員作為資源的生產和使用的主體,推動資源共享離不開他們的積極參與[7-8]。本調查結果顯示,調查對象對資源共享的需求和意識較好,共享意愿較強烈,單位的支持率較高,提示協同單位和成員對資源共享重要性及必要性認識較好,這也為推動中心資源共享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資源共享平臺是資源匯聚、開放、共享的主要載體,也是使用者獲取共享資源的主要渠道,在調查中,知曉共享平臺的人員基本都參與了平臺的使用,提示調查對象的資源共享參與度較高[9-10]。其中,中級職稱人員參與共享的頻率最為活躍,可能是中級職稱人員作為研究的骨干力量,隨著工作的深入,具有一定的工作經驗和學術成果,時間和精力也較高級職稱更充裕,對資源共享的需求和使用意識逐步提升[11]。隨著新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今后中心可借鑒其他學科協同發展聯盟的經驗做法,充分發揮網絡、媒體等優勢,對中心進行定期宣傳和政策解讀,調動大家的積極性和共享參與度,提高對資源的使用率及共享率[12-14]。
作為資源共享的重要渠道和手段,平臺在資源整合、資源供需對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共享平臺通過協同創新主體能力對創新共享行為的提升具有顯著的正向驅動作用[15]。本研究通過比較學科協同前后平臺資源共享參與率發現學科協同后各類資源的共享程度顯著提高,中心各單位成員對中心資源共享的滿意度處于較高水平,從一定程度上,提示通過構建共享平臺在推動資源共享方面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共享平臺促進了資源的開放與共享,提高了資源使用效率,同時通過資源共享,提高了中心醫教研協同創新能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16]。
完善的共享制度和法律法規是促進資源共享的最有力保障,當前我國的資源共享正處于探索期,目前共享主要集中于少數學科領域,各領域尚未有資源共享體系的統一規范,也缺乏法律、法規等保障制度,使共享實踐缺乏操作層面的規則,給資源共享的推廣帶來很多實踐障礙[17-18]。中心作為區域性學科醫研共同體,率先進行試點研究,由政府部門統籌管理,加大建設投入,提供物質基礎和政策保障,牽頭單位和協同單位以資源共建、共享為核心,建立資源共建共享機制,出臺資源共享制度,加強合作互動,開展多向交流,在整合現有優質資源的基礎上,各單位基于自身優勢學科逐步構建起以項目為依托、協同成員單位廣泛參與的資源共享平臺,并積極探索建立平臺的標準化,規范化管理體系,為實現消化系統疾病的各類資源開放共享提供重要的保障,市屬醫院間相互聯動協同共享網絡正在逐步形成[19]。
中心的資源共享已初見成效,但尚存在如下問題:各成員單位配合積極性有待加強,成員單位學科特色未能完全發揮作用;資源共建共享利用效率偏低,成員單位響應度不高[20]。今后,中心將繼續以需求為導向,加大內部和外部的資源整合協同力度,優化資源布局,依托“互聯網+”技術整合創新服務平臺和信息服務平臺等平臺資源,為資源供給方和需求方提供匹配服務[21-22]。同時對同類平臺及資源進行集成,做好分類管理,實現優勢互補,充分發揮平臺的“橋梁”作用和資源整合作用。在資源共享管理方面,探討進一步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和保障機制,探索建立高度誠信的共享環境,保證資源共享雙方有公正公平的利益,使資源分享得以持續,努力將市屬醫院協同網絡單位建設成醫療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23-24]。
資源共享是實現資源優化與整合的重要途徑。是影響和制約國家和地方的科學技術發展水平及創新能力的重要因素[25]。以北京市屬醫院消化內科學科協同中心為例,研究醫學學科協同發展模式下資源共享的現狀,為今后促進資源的充分流動,制訂有效管理策略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期望在此基礎上,未來,可以將消化內科學科協同中心資源共享經驗推廣至更多臨床學科,從而提高臨床各學科創新能力和發展水平。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