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凈凈 馬 曉 竇 瑩 樸雪花 席朝壘
1.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睡眠中心,江蘇淮安 223030;2.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精神科,江蘇淮安 223030;3.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心理科,江蘇淮安 223030;4.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中醫科,江蘇淮安 223030
抑郁焦慮是影響人類健康的公共精神衛生問題,由于青少年心理發育尚未完全,情緒調節機制仍處于構建階段,對生活、情感缺乏正確的認知,容易發生以抑郁焦慮為主的各種心理問題,嚴重者可能會出現自殺行為[1]。數據調查顯示,我國不同地區青少年抑郁焦慮檢出率為6%~60%,且有逐年升高趨勢[2]。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當代青少年需要面臨更多的機遇和挑戰,同時也要承受更大的心理壓力。醫學研究中,人格特征是心理素質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人類行為產生重要影響。有研究報道,人格特征可能使個體產生抑郁的風險增加,也可能被抑郁改變[3]。中醫學中,中醫體質能夠影響心理疾病的發生和發展,不同中醫體質表現為不同性格特征[4]。中醫講究整體觀思想,身心合一是指人格、體質與心理促成一個整體[5]。因此,調查青少年人格特征、中醫體質狀況及與抑郁焦慮的關系對于預防抑郁焦慮的發生,提高青少年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選取78 例青少年進行橫斷面現場調查,分析青少年人格特征和中醫體質與抑郁焦慮狀態的相關性。
回顧性分析2021 年5 月至2022 年10 月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收治的78 例抑郁合并焦慮青少年的資料作為抑郁合并焦慮組,其中男34 例,女44例;年齡12~17 歲,平均(14.61±2.04)歲。另選取同時期無焦慮及抑郁的青少年52 例,作為健康組,其中男21 名,女31 名;年齡12~17 歲,平均(14.51±2.10)歲。
抑郁合并焦慮青少年納入標準:年齡12~17 歲;臨床資料完整;符合抑郁以及焦慮診斷標準[6-7];監護人均簽署研究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腦部疾病,如認知障礙;配合度差;合并其他精神疾病者;獨立完成量表。本研究經過江蘇省淮安市第三人民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2022-29)。
所有調查對象接受中醫體質量表、抑郁自評量表和焦慮自評量表調查。
質量控制:由同一心理學專家在填表前講解量表填寫方法,調查前接受統一培訓,調查評定前向受試者說明測定方法,所有調查結果采用雙錄入法錄入,確保結果一致。所有患者在同一天、同一環境內完成答題,在填寫前了解填表的意義,理解指導語及要求,填表前情緒穩定,獨立完成量表,無外界干擾。無效問卷判定:漏答總題數的2/3;正反問項出現矛盾;整份問卷所勾選的選項有規律性,例如選項填1,2,3,1,2,3,1,2,3;未按問卷所指示之題項填答,上述出現其中一種即為無效問卷[8]。
中醫體質量表包含平和質、陰虛質、陽虛質、血瘀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特稟質,共9 種體質,除平和質外均為偏頗體質,共有60 個條目,受試者根據詢問內容回答“沒有”“很少”“有時”“經常”“總是”,分別記為1、2、3、4、5 分,各亞量表分數范圍為0~100 分,Cronbach’s α=0.856[9]。
抑郁自評量表(20~80 分)和焦慮自評量表(0~100 分)均由20 個條目組成,每個條目按照1~4 級進行評定,統計所有條目評分總和,≥50 分為抑郁,≥40 分為焦慮,Cronbach’s α=0.884、0.836[10]。
比較兩組臨床資料;比較兩組中醫體質分布情況。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采用Pearson 相關進行相關性分析。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抑郁合并焦慮青少年中,4 例量表無效,共74 例有效量表。健康組中,2 例量表無效,共50 例有效量表。兩組性別、年齡、地區、父母文化程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資料比較[例(%)]
抑郁合并焦慮組中醫體質分布中,痰濕質、血瘀質發生焦慮的占比相對較高(27.03%、22.97%)。兩組中醫體質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抑郁合并焦慮組血瘀質、痰濕質、氣虛質比例高于健康組。見表2。注兩組平和質和陽虛質、血瘀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特稟質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特稟質和血瘀質、痰濕質、氣郁質、氣虛質、濕熱質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青少年中醫體質抑郁合并焦慮分布[例(%)]
74 例抑郁合并焦慮青少年中,抑郁評分為(61.05±3.69)分,焦慮評分為(58.61±4.56)分。中醫體質血瘀質、痰濕質、氣虛質與抑郁評分、焦慮評分呈正相關(P<0.05)。見表3。

表3 青少年中醫體質與抑郁合并焦慮的相關性
青少年一直是社會關注的重點人群,青少年時期是生理和心理發展的特殊時期,面臨學業、生活、社交等多種問題,心理上常表現為不穩定性,生活中多種復雜因素容易產生情緒困擾。人格發展包括機體成熟、自我成長和社會關系3 個方面,個體發展中需要面對各種選擇和困難,若處理不當可能會產生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12-13]。青少年自我認識不足,社會生活經驗匱乏,缺乏明確的生活目標,長期產生心理問題后容易發展成抑郁、焦慮狀態,影響身心健康[14-15]。中醫研究認為,抑郁、焦慮的產生與體質偏頗有關,體質制約著疾病的形成和演變,決定了人體對某種疾病的易感性[16-18]。
本研究中,在性別、年齡、地區、父母文化程度分布中,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可能與本研究樣本量小有關。既往研究顯示,青少年抑郁焦慮的形成與社會因素、家庭因素、個人健康等多種復雜因素有關[19]。本研究中,青少年中醫體質分布中,血瘀質、氣虛質發生抑郁的比例相對較高,痰濕質、血瘀質發生焦慮的占比相對較高,青少年中醫體質血瘀質、痰濕質、氣虛質與抑郁、焦慮評分呈正相關(P<0.05)。血瘀質血液運行不暢,淤血內阻,損傷臟腑功能,使氣機失調;氣虛體質主要特征為機體正氣虛弱、臟腑機能低下,其形成與個人先天稟賦有關,且后天營養貧乏、精神刺激、過度勞累均可誘發氣虛體質;痰濕質機體痰濕內阻,痰濁內蘊,日久化火生熱,熱擾心神[20-21]。王雅琦等[16]研究報道,中醫體質類型分布中血瘀質、氣虛質容易發生抑郁,痰濕質、血瘀質容易發生焦慮,與本研究結果一致。中醫認為,情志不遂,氣機失調,氣血運行不暢,氣滯血瘀,瘀血內停,擾動心神則心煩急躁,情緒不寧;氣與血關系密切,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郁則血行不暢,導致血瘀,血瘀與焦慮密切相關;氣血虛會導致內分泌紊亂,便會誘發脾氣改變,長時間不治療是會導致患者誘發抑郁癥;痰濕質痰蒙心竅,患者思維停滯,不愛說話,痰濕為陰虛,心為陽臟,痰濕陰邪聚于心,則心神不安,所以善于驚恐、幻視幻聽,容易引發焦慮抑郁。因此,中醫體質與抑郁焦慮密切相關,應針對重點人群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疏導青少年不良情緒,營造積極向上的生活環境,并通過飲食、鍛煉等方式改善體質,降低抑郁焦慮發生風險,必要時入院接受正規治療[22-25]。
綜上,青少年中醫體質與抑郁焦慮密切相關,應加強青少年健康教育,增強體質,預防抑郁焦慮的發生。然而,本研究樣本量小,使統計效能降低,仍需增加樣本量,開展多中心研究,證實研究結果。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