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莉 楊 君 栗書元
1.山西省長治市中醫(yī)醫(yī)院脾胃病科,山西長治 046000;2.山西省長治市中醫(yī)醫(yī)院統(tǒng)計室,山西長治 046000;3.山西省長治市中醫(yī)醫(yī)院腫瘤脾胃病科,山西長治 046000
胃食管反流病(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GERD)是一種臨床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疾病,是因多種原因導致的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及以上部位引發(fā)的不適感[1]。患者發(fā)病期間表現(xiàn)為燒心、反酸、噯氣、腹脹、腹痛等癥狀,對患者的消化系統(tǒng)功能、營養(yǎng)健康狀況和生活質量均有嚴重影響[2-3]。目前,西醫(yī)對于該病的治療主要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的治療藥物包括組胺2 受體拮抗劑、質子泵抑制劑、促胃腸動力藥物等,同時也可給予調整膳食結構和飲食習慣,增強運動訓練等基礎干預[4]。GERD 患者在常規(guī)療法治療后雖有一定的效果,但也僅是對癥緩解,并不能完全實現(xiàn)根治[5]。中醫(yī)對于該病也有深刻的認識,將其歸屬于“吐酸”“痞滿”“積滯”范疇,病因歸結于肝氣郁結、脾胃虛弱,以致于濁氣上逆、胃失和降[6]。因此,對于本病的治療應側重于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理氣寬中。柴胡桂枝干姜湯出自《傷寒論》中,具有散寒和解、斂陰生津的功效,用于胸脅脹滿等疾病治療效果良好[7]。為此,本研究以GERD 患者為對象,給予柴胡桂枝干姜湯輔助治療,評估對患者的綜合治療效果。
選取2021 年3 月至2023 年3 月山西省長治市中醫(yī)醫(yī)院收治的110 例GERD 患者。納入標準:①符合《胃食管反流病基層診療指南(2019 年)》[8]中GERD西醫(yī)診斷;②符合《胃食管反流病中醫(yī)診療專家共識意見(2017)》[9]中GERD 中醫(yī)診斷,為肝郁脾虛型,主癥包括燒心反酸、胃脘脹悶、噯氣早飽、少食納差;次癥包括易怒煩躁、情志抑郁、舌苔黃膩、舌質淡、脈細弦;③知情同意本研究。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消化道疾病;②既往有食管手術病史;③需手術治療;④辨證不明確或有過多兼夾證;⑤療效結果判斷不明確;⑥中途自愿退出;⑦對本研究藥物有禁忌證。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兩組,每組55 例。對照組男30 例、女25 例;年齡40~75 歲,平均(58.82±5.23)歲;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9~27 kg/m2,平均(23.22±2.97)kg/m2;病程1~6 個月,平均(3.78±1.02)個月;濕熱癥17 例;胃脹癥13 例。觀察組男27例、女28 例;年齡40~75 歲,平均(59.16±5.01)歲,BMI 19~27 kg/m2,平均(23.65±2.91)kg/m2;病程1~6個月,平均(3.97±1.13)個月;濕熱癥14 例;胃脹癥16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山西省長治市中醫(yī)醫(yī)院倫理學委員會批準(20210015)。
對照組以常規(guī)西藥治療,以法莫替丁片(沈陽藥大雷允上藥業(yè),規(guī)格:20 mg,批號:P20210105A)口服,每日2 次,每次20 mg;以奧美拉唑腸溶膠囊(康普藥業(yè),規(guī)格:20 mg,批號:KP20201210-1)口服,每日2次,每次40 mg;以酒石酸西尼必利片(衛(wèi)材藥業(yè),規(guī)格:1 mg,批號:W20210201-02)口服,每日3 次,每次1 mg,在飯后15 min 服用。
觀察組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基礎上輔助應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方劑組成為柴胡10 g、桂枝10 g、干姜12 g、天花粉10 g、陳皮15 g、焦白術30 g、炒白芍10 g、防風10 g、烏藥10 g、炙甘草3 g。濕熱者加黃芩10 g、胃脹者加砂仁10 g,每日1 劑,水煎煮得藥湯300~400 ml,每日2 次,在早晚飯后30 min 服用。兩組患者均以10 d 為1 個療程,治療3 個療程。
1.3.1 臨床療效 顯效:患者燒心、胸痛、上腹痛、上腹燒灼感、噯氣癥狀基本消退,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80%;有效:癥狀顯著減輕,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80%;無效:癥狀未改善,中醫(yī)證候積分下降<30%[10]。
1.3.2 中醫(yī)證候積分 兩組治療前后對燒心反酸、胃脘脹悶、噯氣早飽、少食納差進行評分,根據嚴重程度記為0~6 分,分值越高證候越嚴重[11]。
1.3.3 食管動力學指標 采用SDJ-S8B 型胃腸動力檢查儀(上海寰熙醫(yī)療設備公司)檢測食管括約肌壓力(upp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UESP)、食管下括約肌壓力(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 pressure,LESP)、食管蠕動速度。
1.3.4 胃腸激素水平 采集患者治療前后的空腹靜脈血3 ml,以M1416R 型實驗室高速離心機(深圳市瑞沃德生命科技有限公司)離心,離心半徑8 cm、轉速5 000 r/min、時間15 min,得到血清上清液標本,以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法檢測患者的胃動素(motilin,MOT)、腸抑胃肽(gastric inhibitory peptide,GIP)、血管活性腸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VIP),檢測儀器為YT-MB96A 型多功能酶標儀(山東云唐智能科技有限公司),試劑盒購置于蘇州優(yōu)博森生物科技公司(批號:YB20210110、YB20210204、YB20210219)。
1.3.5 治療安全性 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
采用SPSS 25.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療效優(yōu)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治療前,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較治療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中醫(yī)證候積分比較(分,±s)
注:t1、P1 代表兩組治療前的比較;t2、P2 代表兩組治療后的比較。
治療前,兩組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食管動力學指標較治療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s)

表3 兩組治療前后食管動力學指標比較(±s)
注t1、P1 代表兩組治療前的比較;t2、P2 代表兩組治療后的比較。UESP:食管括約肌壓力;LESP:食管下括約肌壓力。1 mmHg=0.133 kPa。
治療前,兩組胃腸激素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MOT、GIP 高于治療前,VIP 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MOT、GIP 高于對照組,VIP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s)

表4 兩組治療前后胃腸激素水平比較(±s)
注t1、P1 代表兩組治療前的比較;t2、P2 代表兩組治療后的比較。MOT:胃動素;GIP:腸抑胃肽;VIP:血管活性腸肽。
兩組未見嚴重不良反應,兩組不良反應總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治療安全性比較
GERD 有較高的發(fā)病率,據統(tǒng)計,在我國GERD的發(fā)病率高達10%~20%,且有逐年升高的趨勢[12-13]。GERD 的發(fā)病機制復雜,GERD 的發(fā)生受到多種因素的調節(jié),包括胃腸激素功能紊亂、括約肌功能性障礙、胃腸神經調節(jié)功能異常和各種消化酶水平偏低等。本病的常規(guī)療法主要通過藥物進行對癥緩解,包括抑制胃酸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14]。法莫替丁是新型的組胺2 受體抑制劑,通過抑制胃壁細胞組胺2 受體的功能,減少基礎胃酸的分泌,進而減輕對患者胃、食管黏膜的損傷。奧美拉唑為經典的質子泵抑制,通過抑制H+-K+-ATP 酶活性,抑制胃酸分泌,保護患者的消化道黏膜功能。西尼必利則是一種新型的促胃腸動力藥物,通過激動5-羥色胺4 受體增加乙酰膽堿類物質的合成釋放,進一步增強胃腸道運動頻率,促進食管、胃的蠕動排空,從而發(fā)揮治療作用[15]。本研究對照組獲得一定的療效,但仍有提升的空間,可聯(lián)合其他治療手段以進一步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
中醫(yī)將本病納入“吐酸”“痞滿”“積滯”范疇,《靈樞·四時氣篇》中對于該病有詳細的記載,認為該病的病位在食管,病機與肝、胃、脾功能失調有關,是由患者先天稟賦不足、后天飲食不節(jié)、情志不調、郁怒傷肝等多種因素導致肝脾失和、脾常不足,肝郁脾虛、肝失疏泄、肝郁氣滯、肝氣不通進而橫逆犯胃,胃失宣降,胃氣上逆最終發(fā)為本病[16-17]。根據中醫(yī)對于該病的辨證分析,治療應從疏肝解郁、健脾和胃、理氣寬中等方面著手。本研究中觀察組輔助應用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治療,患者臨床效果顯著提高,提示柴胡桂枝干姜湯對于本病治療效果顯著。這是因為柴胡桂枝干姜湯中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和解表里、條達肝氣的功效。桂枝可發(fā)汗解肌、溫通經脈、助陽化氣,干姜則是溫中散寒、回陽通脈之良藥,在方中共為君藥;黃芩可清熱燥濕、瀉火解毒,砂仁具有化濕開胃、溫脾止瀉的功效,天花粉可清熱祛火、引氣下行,陳皮可燥濕健脾、理氣寬中,在方中作為臣藥;焦白術健脾益氣、燥濕利水,炒白芍是養(yǎng)血柔肝、酸斂肝陰之良藥,防風則能祛風解表、利濕止痛,烏藥可行氣活血、散寒止痛,在方中合為佐藥;炙甘草為使藥,可理氣寬中、諸藥調和[18-20]。全方君臣佐使藥物配伍合理,且以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配合西藥治療,能夠發(fā)揮中西醫(yī)結合治療標本兼治、協(xié)同增效的優(yōu)勢,進而對GERD 患者有良好治療作用,患者主要中醫(yī)證候燒心反酸、胃脘脹悶、噯氣早飽、少食納差有顯著改善[21]。
GERD 發(fā)病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食管動力不足,食管的蠕動減慢,UESP、LESP、食管蠕動速度是反映食管動力的常見指標[22]。觀察組UESP、LESP、食管蠕動速度高于對照組,提示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可改善患者食管動力學。可能是因為白術中的活性成分白術多糖、黃酮類成分及砂仁活性成分乙酸龍腦酯等具有強效的促胃動力作用,可促進消化道蠕動[23]。GERD 患者體內的胃腸激素水平處于紊亂狀態(tài),MOT 是促胃腸蠕動的重要激素,可刺激收縮胃腸道,加快患者胃腸道排空,GIP 屬于胰高血糖素家族中成員,能夠促進胃腸道消化液的分泌,減少胃蛋白酶的生成,而促進胃腸道內容物的消化排空,VIP 是一種神經肽類物質,分布在腸道神經中,主要作用是促進胃腸舒張和胃腸括約肌的收縮,在GERD 患者中高表達[24]。本研究觀察組治療后MOT、GIP 高于對照組,VIP 低于對照組,提示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可改善機體的胃腸激素水平,得益于柴胡桂枝干姜湯具有良好的疏肝理氣、健脾和胃的功能[25-26]。
綜上所述,柴胡桂枝干姜湯加減輔助治療GERD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可減輕患者的主要中醫(yī)證候,改善患者食管動力,調整患者的胃腸激素水平,且有良好的治療安全性。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