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平 張秀娜
國家癌癥中心 國家腫瘤臨床醫學研究中心 中國醫學科學院北京協和醫學院腫瘤醫院審計處,北京 100021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醫用耗材(以下簡稱“耗材”)作為一種與人民生命健康密切相關的商品,是醫院開展醫療服務活動不可或缺的物資。耗材管理是實現醫院精細化管理的重要一環,也是醫院內部控制管理的重要內容之一。內部控制評價是促進醫院內部控制建設的有效手段,對內部控制的健全與完善起著引領的作用?,F階段,公立醫院內部控制評價研究中與耗材管理相關的評價多采用資產管理的控制指標,專門針對耗材管理的評價研究比較匱乏,國家層面也未出臺與耗材管理相關的內部控制評價文件。與一般資產不同,醫用耗材直接作用于人體,具有品種規格多、業務環節繁雜、管理難度大等特點,在開展耗材管理內部控制評價時,應充分考慮其在組織管理、遴選與準入、供應商管理、驗收保管、臨床應用等方面的特性,分析其管理中存在的關鍵風險點,構建與之相契合的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達到以評促建的目的[1]。
評價指標是評價結果是否準確的關鍵,為了提升指標的全面性、重要性、客觀性及可操作性,本文采取了文獻研究和專家咨詢兩種方法,結合耗材內部控制評價實務經驗,設計和選取了醫院耗材管理情況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共包括15 個評價指標,57 條具體評價細則[2-3]。
于波等[4]認為SPD 醫用耗材管理中的主要風險包括配送風險、信息安全風險及結算審核風險等;孟珂羽等[5]認為可以借助信息系統開拓內部控制評價方式和方法,提高醫院內部控制評價工作的可操作性;趙茜倩等[6]認為醫院應當建立多維度、全過程醫用耗材內部控制體系,達到內部控制的目標;何燕等[7]認為應當從耗材成本利益相關者角度進行分析設置醫用耗材內部控制評價指標。
本研究共邀請15 名業務專家,學歷均為本科及以上,職稱為中級職稱及以上,專業經歷均在5 年以上,在醫療業務管理、耗材采購、耗材出入庫管理、耗材臨床使用、財務管理、內部控制、信息系統管理等方面有著豐富的學術及實踐經驗。見表1。

表1 咨詢專家基本情況
耗材管理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分為單位層面和業務層面[8-10]。
耗材管理單位層面內部控制評價內容主要包括耗材管理制度及流程、組織機構、工作機制、關鍵崗位及人員、內部監督等。單位層面內部控制主要風險如下:①耗材管理制度缺失或未及時更新,業務活動無據可循,導致耗材管理混亂;②未明確耗材歸口管理部門,容易造成耗材多頭管理,各部門職責不清的風險[11];③耗材管理授權審批權限不清晰或不合理增加耗材管理風險;④未建立部門聯動機制,各部門各自為政,造成耗材管理低效;⑤未明確耗材管理各環節的崗位職責,增加管理漏洞風險;⑥不相容崗位未有效分離增加舞弊風險;⑦未建立監督機制,增加耗材管理廉政風險[12]。
通過對單位層面的風險點進行分析,構建耗材管理單位層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5 個,具體評價細則15 條。見表2。

表2 公立醫院耗材管理單位層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
耗材管理業務層面的內控評價內容主要包括預算管理、采購管理、合同管理、出入庫管理、倉儲保管、供應商管理、臨床應用、財務管理、信息建設等。業務層面內部控制主要風險如下:①未明確耗材采購部門,導致多頭采購,引發舞弊風險。②采購預算或計劃編制不合理,采購量與實際需求量不一致,造成重復采購或供不應求,加大耗材管理風險[14]。③未按規定執行集中采購,或未經有效審批而選擇目錄外的耗材,增加采購合規性風險及舞弊風險。④臨時耗材的采購未按規定履行審批程序,增加采購舞弊風險。⑤新耗材準入管理不規范,導致隨意進入醫院耗材供應目錄的風險[15]。⑥耗材采購合同未嚴格按照醫院規定進行管理,如未履行合同審核程序、未追蹤合同履約情況等,導致醫院合法權益受損及增加訴訟風險。⑦因保管不善導致耗材丟失、毀損等,給醫院造成經濟損失。⑧耗材未辦理出庫手續即領用,造成耗材丟失或安全問題。⑨未定期盤點,或盤點差異未及時處理導致賬實不符風險。⑩未經審批支付款項,增加舞弊風險;未定期與耗材供應商對賬,無法確保交易的真實性,可能產生虛假交易行為。1○未按規定執行耗材價格,導致醫保拒付,加大醫院自身承擔耗材費用的風險。12○供應商的管理體系不完善,未定期對供應商資質進行審核與評價,容易引發耗材供應與質量風險。13○耗材管理信息系統不完善,增加耗材不能有效統計和追溯的風險[16]。
通過對業務層面的風險點進行分析,結合耗材日常管理實踐,構建耗材管理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10 個,具體評價細則43 條。見表3。

表3 公立醫院耗材管理業務層面內部控制評價指標體系
耗材管理內部控制評價極具復雜性和繁瑣性,要想提升其有效性和科學性,評價人員需要綜合多方資源和力量對其進行更為綜合且全面地梳理,進而對其進行優化和完善[25]??茖W合理的評價指標是成功開展內部控制評價的主要依據,醫院在構建耗材管理內部控制指標體系時,必須從實際出發,結合醫院自身在組織機構、管理運作、制度建設等方面所具有的特性,緊緊圍繞耗材管理的關鍵控制點進行指標構建。另外,為加大內部控制評價廣度和深度,構建的評價指標要有適應性和針對性,不能只是簡單照搬其他醫院的指標體系,以免事倍功半,評價效果大打折扣。需要說明的是,內部控制評價指標及權重占比不是固定不變的,評價部門應建立動態調整機制,根據醫院耗材管理業務特點及內外部環境因素的變化,及時更新和調整評價指標及權重,實現評價指標與醫院耗材管理的實時契合。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