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春 李素花 施曉鶯
安徽省阜陽市腫瘤醫院婦科,安徽阜陽 236000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治療方式,但術中出血量較大,影響手術操作視野[1-3]。既往術中多采用縮宮素進行止血[4];但縮宮素對于妊娠子宮的收縮效果明顯,對于非妊娠子宮的敏感性較低,止血效果較差[5-7]。垂體后葉素是由豬、牛腦垂體后葉中提取的水溶性物質,含有縮宮素和抗利尿激素,具有收縮血管,使血壓升高的作用[8-11]。本研究觀察垂體后葉素聯合術后縮宮素用于子宮肌瘤剔除術的價值。
選取2019 年12 月至2022 年10 月安徽省阜陽市腫瘤醫院婦產科收治的82 例子宮肌瘤患者,患者擬行子宮肌瘤剔除術,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兩組,各41 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本研究經安徽省阜陽市腫瘤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2019FYSZLYY-IRB-倫理第24 號)。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納入標準:①符合《子宮肌瘤的診治中國專家共識》[12]中子宮肌瘤的診斷標準;②滿足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手術指征;③肌壁間肌瘤;④單發肌瘤;⑤患者對研究內容,如治療方法、觀察指標等知曉、理解,且簽署研究知情同意書;⑥順利完成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⑦子宮肌瘤位置為宮底部。排除標準:①術中轉開腹手術;②納入研究前曾患有子宮內膜異位癥,盆腔粘連等其他婦科疾病;③肌瘤直徑>10 cm;④伴凝血功能障礙;⑤伴惡性腫瘤;⑥絕經女性;⑦既往有開腹手術史。
兩組患者均進行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麻醉完成后取截石位,于臍輪上沿作一長約1 cm 的小切口,氣腹建立完成后將腹內壓力維持在10 mmHg(1 mmHg=0.133 kPa)左右,置入監控探頭,再于雙側下腹各作一0.5 cm 切口,放置操作器械,確定肌瘤的具體位置,大小及其周圍組織情況,確認完成后對照組給予20 U縮宮素(廣州白云山明興制藥有限公司,批號:09220703),溶于20 ml 0.9%氯化鈉注射,注射于肌瘤與子宮肌層交界處,回抽無血后注射藥物,肌瘤表面蒼白后,阻斷后切開肌層,長度略小于肌瘤直徑,直接切至肌瘤表面,采用抓鉗完整剝離肌瘤,肌瘤清除完成后逐層縫合創口。
觀察組縮宮素使用同對照組,在此基礎上,確定肌瘤的具體位置,大小及其周圍組織情況后,給予6 U 垂體后葉素(上海禾豐制藥有限公司,批號:221202),溶于20 ml 0.9%氯化鈉注射,注射于肌瘤與子宮肌層交界處。
1.3.1 術中血壓及血氣指標監測 采用血氧監測儀觀察術前(T0)、注射后15 min(T1)、注射后1 h(T2)患者的血壓、心率及血氧飽和度(blood oxygen saturation,SpO2)。
1.3.2 手術情況 記錄患者手術時間及術中出血量。
1.3.3 術中心血管不良反應 記錄術中患者出現心動過緩、早搏、高血壓/低血壓等情況。
1.3.4 術后并發癥 記錄患者術后發生腸梗阻、創口感染、盆腔粘連(經造影檢查觀察盆腔碘油擴散的情況,如造影劑在盆腔中擴散不均衡則判斷為盆腔粘連)及血腫等的發生情況。
采用SPSS 21.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多個時間點的比較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兩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用例數或百分率表示,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整體分析:兩組收縮壓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T1時收縮壓高于T0時,T2時低于T1時(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T1時收縮壓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舒張壓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壓比較(mmHg,)

表2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壓比較(mmHg,)
注 與本組T0 時比較,aP<0.05;與本組T1 時比較,b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cP<0.05。1 mmHg=0.133 kPa。
整體分析:兩組心率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組內比較:兩組T1時心率高于T0時,T2時低于T1時(P<0.05);組間比較:觀察組T1時心率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SpO2時間、組間、交互作用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表3 兩組不同時間點血流動力學指標比較()
注 與本組T0 時比較,aP<0.05;與本組T1 時比較,bP<0.05;與對照組同期比較,cP<0.05。SpO2:血氧飽和度。
觀察組手術時間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表4 兩組手術時間和術中出血量比較()
兩組心血管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心血管不良反應總發生率比較[例(%)]
觀察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6。

表6 兩組術后并發癥總發生率比較[例(%)]
腹腔鏡子宮肌瘤剔除術是近年來治療子宮肌瘤的最為常見的手術方法[13-14];部分患者術中出血量較大,導致中途轉為開腹手術[15-16]。宋瑋等[17]研究顯示,與縮宮素比較,垂體后葉素更能減少腹腔鏡子宮肌瘤切除術患者術中出血量。王馨猶等[18]在大子宮切除術中給予垂體后葉素,能夠提高止血效果。但仍有部分研究認為垂體后葉素可能增加心血管不良反應發生的風險,仍需要進一步的研究證實[19-20]。
為提高子宮肌瘤剔除術的止血效果,本研究將垂體后葉素、縮宮素聯合用于預防子宮肌瘤剔除術后出血,結果顯示,觀察組注射后15 min 收縮壓、心率高于對照組,兩組舒張壓及SpO2水平波動不明顯。提示增加垂體后葉素可引起收縮壓和心率的變化,臨床醫師應謹慎用于既往存在高血壓病史或心臟病史的患者。但兩組未觀察到高血壓及心率過快等不良反應發生,提示雖然增加垂體后葉素后會對收縮壓和心率造成一定影響,但影響不大。
本研究結果顯示,垂體后葉素聯合縮宮素可以降低術中出血量,縮短手術時間,促進患者恢復。縮宮素是一種多肽類激素子宮收縮藥,縮宮素在子宮肌瘤手術中主要通過以下機制發揮止血作用:在子宮肌瘤手術中,縮宮素能夠刺激子宮平滑肌收縮,壓迫術區的血管,從而減少出血;縮宮素可以縮短子宮平滑肌的舒張時間,使子宮保持在更長時間的收縮狀態,從而減少手術期間的出血風險[21-23]。垂體后葉素在子宮肌瘤術中止血的作用如下:垂體后葉素能夠與子宮平滑肌上的受體結合,促使子宮收縮;垂體后葉素可以直接作用于血管壁的平滑肌細胞,導致血管收縮;垂體后葉素可以促進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的增強,有助于形成止血栓塊,減少出血發生[9,24]。
本研究中垂體后葉素聯合縮宮素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風險。垂體后葉素可以促使子宮平滑肌收縮,從而壓迫子宮血管,減少術后出血的可能性。此外,垂體后葉素可以促進子宮平滑肌收縮,有助于子宮壁的修復,有助于預防術后子宮粘連、感染等并發癥[25]。
綜上所述,子宮肌層注射垂體后葉素聯合縮宮素能夠縮短手術時間,減少術中出血量、術后并發癥的發生。
利益沖突聲明:本文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