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煥煥 聶志勇 吳濤 袁冬冬 張悅姍 劉文會
(安陽市腫瘤醫院腫瘤內科,河南 安陽 455001)
非小細胞型肺癌包括鱗狀細胞癌、腺癌、大細胞癌,與小細胞癌相比其癌細胞生長分裂較慢,擴散轉移相對較晚。非小細胞肺癌是指起源于支氣管黏膜、支氣管腺體和肺泡上皮的一種惡性腫瘤,該病的發生與吸煙、職業和環境接觸、電離輻射、遺傳等因素存在著密不可分的關系,在全部肺癌的發生中占80%以上[1],對患者的生活質量造成了嚴重影響。由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已無法進行手術治療,因此多給予患者常規化療方案。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順鉑注射液作為臨床常用的化療藥物,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順鉑注射液作為常規的化療方案,已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其中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可通過對細胞內的葉酸依賴性的代謝過程進行破壞起到抗腫瘤作用;而順鉑注射液則可結合細胞核內的DNA 堿基,通過擾亂DNA 的復制過程從而對腫瘤細胞的生長進行抑制,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可起到一定的抗腫瘤效果,但部分患者采用該方案治療后會產生不良反應,從而限制了其臨床應用[2-3]。
卡瑞利珠單抗是一種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受體1單克隆抗體,其作為一種抗腫瘤藥物,多被用于霍奇金淋巴瘤、肝細胞癌、非小細胞肺癌等癌癥患者的治療中[4]。鑒于此,本研究主要探討了將卡瑞利珠單抗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的治療中對患者各項指標的影響,現展開報道。
按隨機數字表法將2020 年8 月至2022 年8 月本院收治的86 例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分為對照組(43 例,采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順鉑順鉑注射液化療方案)和研究組(43 例)。對照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6、17 例;平均年齡48.75±17.15 歲。研究組中男、女患者分別為27、16 例;3 平均年齡48.70±18.12 歲。將兩組患者基線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可比。研究經安陽市腫瘤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并通過,患者及其家屬簽訂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依據《中國原發性肺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 版)》[5]中的標準,且經病理組織活檢確診者;預計生存期在半年以上者;臨床分期判定為晚期者等。排除標準:入組之前接受過其他免疫治療者;伴有其他惡性腫瘤者;對本研究中所使用的藥物存在不耐受者等。
給予對照組患者常規化療方案,具體方法如下:于第1 天采用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500 mg·m-2對患者進行靜脈滴注并聯合順鉑注射液(云南植物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53021740,規格:2 mL∶10 mg)75 mg·m-2,分3~4 d 對患者進行用藥。給予研究組患者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順鉑順鉑注射液與注射用卡瑞利珠單抗靜脈注射治療,劑量為每次200 mg,1 個治療周期為21 d 為,兩組患者均進行為期3 個療程的治療。
①依據《實體瘤治療療效評價標準: RECIST》[6]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總有效率進行判定,其中治療后病灶消失,且消失時間可達 1 m 以上為完全緩解(Complete remission,CR);病灶相較于治療前降幅在50%以上,且維持時間在1 m 以上為部分緩解(Partial response,PR);病灶相較于治療前降幅在50%以下,但增幅在25%以上,且維持時間在1 m 以上為疾病穩定(SD);治療后病灶增幅在25%以上或出現新的病灶為疾病進展(Progressive disease,PD),總有效率=CR 率+PR 率。②分別于治療前后對患者進行血樣采集,分離血清后采用電化學發光分析儀對血清糖類抗原125、癌胚抗原、細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水平進行檢測并對比。③采用歐洲癌癥研究與治療組織生命質量測定量表(The 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and Treatment of Cancer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Core 30,EORTC QLQ-C30)[7]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該量表共包括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等5 個范疇,每項分值最高為100 分,分值高低與患者生活質量呈正比。④不良反應。
應用SPSS 24.0 軟件行統計學分析,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生活質量評分以(±SD)表示,采用t 檢驗;臨床療效、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以[例(%)]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65.12%),比對照組(41.86%)高(P<0.05)。
與治療前相比,各治療組的血清糖類抗原125、癌胚抗原、細胞角蛋白19 片段抗原21-1、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均明顯降低(P<0.05),其中研究組更為顯著(P<0.05)。
與治療前相比,各治療組軀體功能、情緒功能、社會功能、認知功能、角色功能評分均明顯增加(P<0.05),其中研究組更為顯著(P<0.0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P>0.05),見表4。

表1 治療總有效率(例(%))
表2 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指標水平對比(±SD)

表2 治療前、后血清腫瘤標志物指標水平對比(±SD)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3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D)

表3 治療前、后生活質量評分對比(±SD)
注:與治療前比,△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表4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目前,臨床治療非小細胞肺癌多采用化療或放療的方法。注射用培美曲塞二鈉+順鉑注射液作為常規的化療方案,已在臨床上被廣泛應用[8]。但上述化療方案在抗腫瘤的同時也可對患者的正常機體造成損傷,導致治療過程中白細胞減少、貧血等的產生。
研究顯示,對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受體1 的通路進行阻斷是臨床抗腫瘤治療的一個重要思路[9]??ㄈ鹄閱慰箍山Y合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受體1,對人源化抗程序性死亡受體1 通路介導的免疫抑制反應予以抑制,從而起到抗腫瘤的作用[10]。
本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的臨床總有效比對照組高,表明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藥物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可提高近期療效,與張扣東等[11]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CA125、CEA 水平在肺癌患者中也呈高表達;NSE 也可作為判斷非小細胞肺癌發生的敏感指標;CYFRA21-1 指標的水平與疾病嚴重程度呈正比[12]。本研究中,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藥物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可降低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田潔等[13]的研究結果基本相符。其原因在于卡瑞利珠單抗屬于一種血管新生阻斷劑,其可有效對腫瘤細胞生長進行阻斷,并且還可抑制PD-1 的異常表達,從而使機體腫瘤細胞的免疫逃逸能力下降,聯合化療藥物治療更能有效殺滅腫瘤細胞。同時,本研究對兩組患者治療后生活質量評分進行對比發現,治療后研究組患者各項評分均比對照組高,證實了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藥物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有助于患者生活質量的提高。本研究中,將兩組患者皮疹、轉氨酶升高等發生情況進行對比,無明顯差異,提示卡瑞利珠單抗輔助治療晚期非小細胞肺癌,不會增加患者的不良反應,安全性良好。
綜上,將卡瑞利珠單抗聯合化療藥物應用于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治療中,有助于患者臨床總有效率的提高,降低血清CEA、CYFRA21-1 等指標水平,提升生活質量,且不會使不良反應增加,但本研究尚存在不足之處,如樣本量較少,需擴大樣本量進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