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思佳 張相冉 王延武
(1.鄭州市金水區(qū)總醫(yī)院門診眼科,河南 鄭州 450000;2.濮陽市人民醫(yī)院眼科,河南 濮陽 457000;3.鄭州大學第二附屬醫(yī)院眼科,河南 鄭州 450000)
新生血管型青光眼(NVG)是一種視網膜缺氧、缺血、炎癥等因素所致的臨床常見眼科疾病。NVG 以眼壓高、眼球充血、疼痛等為主要臨床表現,常作為視網膜循環(huán)受阻、視網膜缺血缺氧等疾病的繼發(fā)疾病出現[1],治療難度較大。眼部組織缺氧將使細胞將產生大量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該因子通過彌散作用到達到眼球前部后,可對虹膜產生刺激,使新生血管在視網膜內形成,眼底血管將出現水腫、出血,引起眼壓急劇升高,對視力造成不可逆損傷,加重病情。玻璃體切除術是一種通過手術操作,對視網膜的病變進行直接清除的NVG 治療術,能阻礙新生血管的生長,有效清除患者視網膜內的血腫、增殖部分,可有效促進視網膜的復位,以此改善患者的眼部狀況,已在臨床治療中應用廣泛[2]。但其對新生血管形成的控制作用不強,不能夠完全阻止病情的發(fā)展。
雷珠單抗是一種重組單克隆抗體片段經人源化的產物,具有抑制新生血管形成的作用[3],能夠對眼內血液循環(huán)情況進行改善,使視網膜缺血部分得到再灌注,有利于缺氧缺血情況的改善。已在黃斑水腫、高度近視患者的治療中廣泛應用,療效較好[4,5],但用于NVG 患者的研究相對較少。本研究對NVG 玻璃體切除術患者進行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旨在探究其效果。
選取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期間就診于我院眼科且擬行玻璃體切除術的NVG 患者86 例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43 人)、觀察組(n=43 人)。對照組女25 例(58.14%),男18 例(41.86%);年齡20~59 歲,平均年齡48.33±9.06 歲;患病側別:左眼23 例(53.49%),右眼20 例(46.51%);NVG 臨床分期:Ⅱ期 19 例(44.19%),Ⅲ期 24 例(55.81%);視力:視力<0.02 者21 例(48.84%);視力0.02~0.1 者15 例(34.88%);視力>0.1 者7 例(16.28%)。觀察組女24 例(55.81%),男19 例(44.19%);年齡21~60 歲,平均年齡47.93±9.21 歲;患病側別:左眼25 例(58.14%),右眼18 例(41.86%);NVG 臨床分期:Ⅱ期 17 例(39.53%),Ⅲ期26 例(60.47%);視力:視力<0.02 者23 例(53.49%);視力0.02~0.1 者14 例(32.56%);視力>0.1 者6 例(13.95%)。上述一般資料均衡可比(P>0.05)。
納入標準:參照同仁眼科手冊中NVG 的診斷標準[6];患者本人及家屬知情同意,且經我院倫理委員會審批;均為單眼患病且一年內未做過其他眼部手術;治療前使用兩種及以上青光眼藥物治療后眼壓仍大于30 mmHg。排除標準:對雷珠單抗注射液過敏;合并嚴重肝腎功能異常;合并其他類型青光眼或眼部炎癥性疾病;合并腫瘤或心血管疾病。
對照組:完善術前檢查后進行玻璃體切除術治療,按常規(guī)進行局部麻醉,選用上海伊沐醫(yī)療器械生產的高速玻璃體切割器(型號:YD7C)從前往后切除患眼玻璃體,及時清除視野周圍的滲血、血腫和殘留玻璃體,于視乳頭附近給予較高負壓使玻璃體脫離,對視網膜是否存在機化、增生進行探查并及時予以處理,之后進行電凝止血。選用0.9 %氯化鈉進行填充,并對創(chuàng)口進行逐層電凝,拔出套管使用無菌棉簽進行壓迫,后仔細觀察有無滲漏及時處理。術后按常規(guī)給予抗感染治療。(行玻璃體切除術前后為治療前后)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術前一周給予玻璃體腔注射上海康和藥品生產的雷珠單抗(規(guī)格:10 mg·mL-1,0.20 mL·瓶-1,批準文號:S20110085)進行治療(一次)。于常規(guī)表面麻醉后,使用安爾碘稀釋液對患者結膜囊進行清潔,1 min 后再予0.9%氯化鈉洗凈安爾碘,行前房穿刺放出 0.05 mL 房水(留取0.1 mL 備檢),在距角膜緣約4 mm 的鞏膜部位置注射雷珠單抗0.05 mL,注射完畢使用無菌棉簽對創(chuàng)口進行壓迫,后予涂有抗生素眼藥膏的無菌紗布進行覆蓋。待一周后虹膜新生血管大部分消失,用對照組相同手術方案進行手術治療。(注射雷珠單抗前為治療前,行玻璃體切除術后為治療后)對兩組患者進行為期3m 的觀察。
1.3.1 眼壓水平檢測
治療前、治療后1 w、治療后1 m、治療后3 m,選擇Goldmann 壓平眼壓計(型號:M251600)分別對兩組患者的眼壓進行測定,眼壓正常值為10~21 mmHg,眼壓>21 mmHg 為眼壓過高。
1.3.2 眼動脈血流動力學檢測
治療前后,選擇全數字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貝爾斯:BLS-X3)對患者的血流阻力系數(Resistance index,RI)、收縮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舒張末期流速(End diastolic velocity,EDV) 進行監(jiān)測。
1.3.3 房水血管活性物質和炎性因子表達水平檢測
治療前后,選用深圳欣博盛生物科技生產的ELISA 試劑盒檢測兩組患者房水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白細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水平。
1.3.4 不良反應記錄
記錄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出現的不良反應。
選擇SPSS22.0軟件對本文的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眼壓、炎癥因子水平等計量資料用±SD 表示,采用t 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1 w、治療后1 m、治療后3 m 兩組眼壓均較治療前降低,觀察組眼壓水平與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見表1。
表1 兩組眼壓比較 (±SD,mmHg,n=43)

表1 兩組眼壓比較 (±SD,mmHg,n=43)
注:與治療前組內比較,aP<0.05;與治療后1 w 組內比較,bP<0.05;與治療后1 m 組內比較,c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后兩組眼部RI 均較治療前下降,且觀察組與對照組相比更低(P<0.05);兩組患者眼部PSV、EDV 與治療前相比均升高,且觀察組較對照組高(P<0.05),見表2。
表2 兩組眼動脈血流情況比較(±SD,n=43)

表2 兩組眼動脈血流情況比較(±SD,n=43)
注:與治療前組內比較,a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后,兩組房水內 VEGF、IL-6 與治療前相比更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兩組房水血管活性物質和炎性因子表達水平比較 (±SD,n=43,pg ·mL-1)

表3 兩組房水血管活性物質和炎性因子表達水平比較 (±SD,n=43,pg ·mL-1)
注:與治療前組內比較,aP<0.05;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期間,觀察組發(fā)生虹膜睫狀體炎 2 例(4.65%)、低眼壓1 例(2.33%),發(fā)生率為3/43(6.98%);對照組虹膜睫狀體炎4 例(9.30%)、低眼壓3 例(6.98%),發(fā)生率為7/43(16.28%),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1.811,P=0.178)。
視網膜內新生血管的控制對NVG 的病情控制極為重要。玻璃體切除術具有切口小,舒適度良好的優(yōu)點[8]。但其無法有效抑制虹膜新生血管生成,患者治療后病情仍會進展。雷珠單抗是一種能使新生血管萎縮的抗VEGF 性藥物,可降低血管通透性,加速房水循環(huán)[9]。本研究對NVG 玻璃體切除術患者進行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治療,以期提高臨床療效。
本研究表明,觀察組治療后眼壓較對照組低。這與賴江峰等的研究類似[10]。說明了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可以有效降低其眼壓。可能是因為對眼壓影響最大的因素為房水,新生血管在刺激因子的作用下,在虹膜上形成新生血管,其血管內皮細胞快速增殖變厚,前房角與周邊形成不同程度的粘連,短時間之內便可完全粘閉房角,使房水引流不暢,而雷珠單抗能夠抑制了新生血管在虹膜上生成,避免了前房角粘連、關閉等情況的出現,減輕了房水循環(huán)的阻礙,從而降低了眼壓。NVG 的發(fā)展受到眼部血流動力學的影響。本研究中,治療后觀察組RI 低于對照;PSV、EDV 高于對照組,這與許康康等的研究一致[11]。說明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配合玻璃體切除術治療對NVG 患者眼部血流動力學的改善情況更好。可能是因為雷珠單抗可抑制了新生血管的生成,使得患者眼部的血液循環(huán)紊亂狀況得到有效改善,從而使的眼部的動脈血流動力學情況隨之得到改善。
本研究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房水內 VEGF、IL-6水平較對照組低,王茜等的研究結果與之類似[12]。說明了雷珠單抗治療可以有效降低患者體內的血管活性物質和炎性因子水平。可能是因為IL-6 主要由血管內皮細胞產生,在經過低氧誘導后,可作為VEGF參與新生血管免球蛋白的形成,雷珠單抗能有效降低血管通透性,改善眼部的缺氧缺血,抑制血管內皮對VEGF、IL-6 的釋放。本研究中,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表明雷珠單抗具有較高的安全性,可能與雷珠單抗經過人源化處理有關。
綜上所述,玻璃體腔注射雷珠單抗用于NVG 患者的治療能夠使眼壓降低,眼部動脈血流情況得到改善,房水中的VEGF 和IL-6 表達受到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