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明磊
(新密市中醫院腦病科,河南 新密 452370)
帕金森病多發于老年人,發病機制較復雜,多與神經系統老化、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等密切相關。帕金森病可引發靜止性震顫、運動遲緩、肌強直及姿勢平衡障礙等癥狀,如治療不及時會導致患者喪失自理能力,降低生活質量。目前,隨著中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老年帕金森病患者日益增多,該病起病緩慢,呈慢性進行性發展,可對患者日常生活造成嚴重影響。
目前,臨床除給予帕金森病患者常規的飲食及運動干預外,多采用多巴絲肼、金剛烷胺等藥物來減輕患者病癥。金剛烷胺是治療帕金森的常用藥物,可促進紋狀體內多巴胺能神經末梢釋放多巴胺,增強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對各型帕金森病均有緩解作用[1]。但金剛烷胺驟然停藥可能會導致膽堿能危象,降低患者治療效果,因此患者常需輔助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帕金森病。
多奈哌齊屬于六氫吡啶類氧化物,可抑制乙酰膽堿酯酶(Acetyl cholinesterase,AchE)活性,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故推測金剛烷胺聯合多奈哌齊或能在帕金森病的治療中獲益。基于此,本研究旨在分析金剛烷胺與多奈哌齊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療效,從而為提高帕金森病的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參考。
前瞻性選取2020 年9 月至2022 年10 月我院收治的76 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中國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016 版)》中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2];可耐受本研究所用藥物。排除標準:近期使用過同類藥物者;腦部受到嚴重創傷者;有家族性震顫、老年學震顫者;精神病或嚴重神經官能癥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合并癲癇者;合并直立性低血壓者;存在哌啶類衍生物過敏史者。
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8 例。其中對照組男24 例,女14 例;年齡58~86歲,平均年齡69.46±5.27 歲;病程3~10 y,平均病程6.57±0.58 y;根據美國帕金森Hoehn-Yahr 分級表分級:Ⅱ級12 例,Ⅲ級17 例,Ⅳ級9 例。觀察組男26例,女12 例;年齡59~86 歲,平均年齡69.27±5.36歲;病程4~9 y,平均病程6.62±0.62 y;根據美國帕金森Hoehn-Yahr 分級表分級:Ⅱ級13 例,Ⅲ級19 例,Ⅳ級6 例。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且患者或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
1.2.1 常規治療
兩組患者治療期間均保持低糖、低脂和低鹽飲食,多進食谷類及新鮮水果蔬菜;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日間睡眠時間不超過1 h,睡眠避免興奮性運動或服用含酒精、咖啡因的飲品;適當進行運動鍛煉,每次運動時間以30~60 min 為宜,每日運動1~2 次,每周5 次以上。
1.2.2 藥物治療
對照組口服金剛烷胺(規格:100 mg·片-1,上海信宜萬象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31020280)100 mg·次-1,Bid。
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增加口服多奈哌齊(規格:5 mg·片-1,衛材(中國)藥業有限公司,國藥準字號:H20050978)5 mg·次-1,Qd,用藥1 m 后將劑量調整為10 mg·次-1,Qd。兩組均連續治療6 m。
1.3.1 治療效果
療效評定標準[3]:治愈:認知損害、運動緩慢、執行功能受損和回憶障礙等癥狀完全緩解或基本消失,生活能自理,可以從事一切社會性活動;好轉:上述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或部分消失,生活基本自理;未愈:上述癥狀均未改善,甚至加重。總有效率=(治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1.3.2 臨床癥狀
采用統一帕金森病評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UPDRS)進行評價[4],評估標準包括第I部分精神行為、第Ⅱ部分日常生活能力、第Ⅲ級運動能力,量表包括6 個分量表,包含42 項條目,每項0~4 分,總分100 分,評分越低,患者的臨床癥狀越輕。
1.3.3 不良反應
記錄患者在治療期間的不良反應,包括:睡眠障礙、口干、食欲不振、失眠,并計算不良反應發生率。
數據采用SPSS20.0 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D)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表示,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秩和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6 m,觀察組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治療前,兩組UPDRS 總評分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6 m,兩組UPDRS 各項評分及總分較治療前明顯降低,且觀察組UPDRS 各項評分及總分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的臨床癥狀UPDRS 評分對比(±SD,n=38)

表2 兩組的臨床癥狀UPDRS 評分對比(±SD,n=38)
注:與治療前對比,bP<0.05;與對照組對比,aP<0.05。
治療期間,觀察組發生睡眠障礙3 例,口干1 例,食欲不振2 例,失眠1 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8.42%。對照組發生睡眠障礙2 例,口干2 例,食欲不振1 例,失眠1 例;不良反應總發生率為10.53%。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無明顯差異(χ2=0.957,P=0.328)。
目前,臨床除給予帕金森病患者常規的飲食及心理干預外,多采用多巴絲肼、金剛烷胺等藥物來減輕患者病癥,其中金剛烷胺是一種抗病毒藥,可改善帕金森病引起運動癥狀和非運動癥狀,但單一應用金剛烷胺治療起效較慢,部分患者治療效果并不理想,故臨床常需輔助其他藥物共同治療帕金森病[5]。
多奈哌齊屬于六氫吡啶類氧化物,可抑制AchE的活性,改善患者的認知功能。本研究將金剛烷胺聯合多奈哌齊用于帕金森病患者的治療中,結果顯示,治療6 m,觀察組的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UPDRS 各項評分及總分低于對照組,說明金剛烷胺聯用多奈哌齊治療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療效,減輕患者的臨床癥狀。分析原因在于,多奈哌齊屬于特異的可逆性中樞AchE 抑制劑,可增強膽堿能神經功能,抑制AchE 對乙酰膽堿的水解,提高乙酰膽堿濃度和中樞神經系統的活性,促進腦部各個功能區生理功效的改善,幫助患者提高療效[6]。而金剛烷胺可促進紋狀體內合成多巴胺,多巴胺與去甲腎上腺素神經突觸結合后,可提高中樞神經系統活性,促進患者的神經功能恢復,與多奈哌齊從不同機制共同促進患者臨床療效提高[7]。因此,金剛烷胺聯合多奈哌齊治療可減輕帕金森病患者的臨床癥狀,提高療效。本研究結果還顯示,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相比無明顯差異,說明金剛烷胺聯合多奈哌齊治療帕金森病不明顯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安全性尚可。分析原因在于,生物轉化和尿排泄是多奈哌齊的主要代謝途徑,研究指出,以C14 標記鹽酸多奈哌齊5mg,大約30%多奈哌齊以原型從尿液中排出,57%經細胞色素P450系統代謝后排出人體,剩余多奈哌齊則從糞便中回收。由此可見,多奈哌齊不易蓄積于體內,治療帕金森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8]。而金剛烷胺主要由腎臟代謝,90%以上的藥物以原形經腎小球濾過排出,吸收速度較快,不會殘留在體內,且該藥常見的副作用是睡眠障礙,失眠等,不良反應癥狀較輕,停藥后即可自行消失。因此,多奈哌齊與金剛烷胺聯用可增強治療效果,不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
綜上所述,多奈哌齊聯用金剛烷胺能提高帕金森患者的臨床療效,減輕患者臨床癥狀,且不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