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夢夢
(柘城縣人民醫院普外科,河南 柘城 476200)
膽囊炎為消化系統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發病快及并發癥多等特點,多存在于老年群體,而多數膽囊炎患者伴有膽石癥,患者常表現為右上腹隱痛、膽絞痛等癥狀,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1]。目前針對膽囊炎膽石癥,常采用膽道鏡取石術治療,通過借助膽道鏡將結石取出,但術后易引發膽道感染,影響預后[2]。熊去氧膽酸片是治療膽囊炎膽石癥常用藥物,可促進膽汁分泌,減少膽汁中膽固醇含量,從而使膽汁中膽固醇溶解,緩解病情,但該藥具有一定肝毒性[3]。
中醫認為,膽囊炎膽石癥屬“膽漲病”等范疇,以肝郁氣滯證型較為多見,歸因于情志不暢、惱怒傷肝、肝膽氣滯、疏泄失常、橫逆脾胃,脾氣不運而致,故主張以清熱利濕、疏肝利膽之法治療[4]。疏肝利膽湯是由柴胡、郁金、茵陳、雞內金等中藥材組成,具有疏肝理氣、化瘀消積、利膽排石之功效[5]。
基于此,本研究選取我院70 例老年膽囊炎膽石癥患者,旨在探究疏肝利膽湯對老年膽囊炎膽石癥患者的治療價值,從而為提高臨床治療效果提供參考。
選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本院收治的老年膽囊炎膽石癥患者70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膽囊炎膽石癥診斷標準[6],且經影像學檢查確診;符合《膽囊炎中醫診療規范專家共識意見》[7]中肝郁氣滯證型。患者知情本研究,簽署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器質性病癥;嚴重感染性疾病者;伴有惡性腫瘤者;合并肝內多發結石者;合并腎、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礙者;凝血功能不全;過敏體質;依從性差。
隨機將患者分為對照組、研究組,各35 例。對照組男18 例,女17 例;平均年齡70.13±4.47 歲;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36.27±5.27 h。研究組男19 例,女16 例;平均年齡 69.02±4.13 歲;平均發病至入院時間 37.22±5.88 h。兩組基線資料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已取得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兩組患者均進行膽道鏡取石術治療。術后予以常規抗感染治療。在此基礎上,兩組采用不同的藥物治療方法。
對照組在常規治療的基礎上予以熊去氧膽酸片(云鵬醫藥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4022404,規格:50 mg·片)治療,1 片·次-1,3 次·d-1。
研究組于對照組基礎上加用疏肝利膽湯,方劑組成:柴胡21 g,郁金18 g,茵陳17 g,雞內金16 g,黃芩14 g,金錢草14 g,秦艽13 g,枳實11 g,延胡索11 g,赤芍9 g,茯苓9 g,法半夏8 g。于術后第2 d 服用,水煎取汁400 mL,1 劑·d-1,早晚分服,兩組共治療4 w。
1.3.1 臨床療效
療效判定標準為顯效:臨床癥狀較術前明顯減輕,且經影像學檢查顯示無結石殘余,膽管無明顯擴張;有效:癥狀有所緩解,且經影像學檢查顯示有少量結石殘余,膽管無擴張;無效:癥狀未改善,膽總管內殘余結石較多。將顯效、有效計入總有效率。
1.3.2 術后恢復情況
分析記錄兩組患者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
1.3.3 中醫證候積分
將腹脹、惡心嘔吐、右上腹隱痛、舌質淡紅按照重、中、輕、無分別記為6 分、4 分、2 分、0 分,得分越高,癥狀越重。
1.3.4 血清細胞因子水平
于治療前、治療4 w 后取患者靜脈血約4 mL,離心10 min,轉速為3500 rpm、離心半徑為10 cm,分離血清,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測定血清C 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腫瘤壞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高遷移率族蛋白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 protein,HMGB1),采用清蛋白一鈷結合法檢測缺血修飾白蛋白(Ischemia modified albumin,IMA)。
研究組臨床療效94.29%(33/35)高于對照組77.14%(27/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D)

表1 兩組術后恢復情況比較(±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前、后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D)

表2 兩組中醫證候積分比較(±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治療前、后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見表3。
表3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D)

表3 兩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比較(±SD)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中醫認為,膽囊炎膽石癥屬,“膽痛”“膽脹”“肋痛”等范疇,病位于膽,與肝臟關聯密切,故主張以清肝利膽、通腑排石之法治療[4,5]。疏肝利膽湯諸藥合用,共奏清熱利濕、利膽排石、疏肝解郁之功效。現代藥理研究顯示,柴胡中主要提取物胡多糖、柴胡皂苷,前者可提升機體免疫功能,后者具有較強抗炎作用;郁金具有促進膽汁分泌、排泄的作用;茵陳主要提取物青蒿素可降低血清膽固醇水平;雞內金主要成分角蛋白、胃激素,具有提升胃液分泌、消化功能的作用;黃芩具有較強的抗炎效果;金錢草可溶解結石;秦艽可降低血清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活性;枳實揮發油中含有大量單萜類化合物,可發揮顯著抗菌作用;延胡索具有抗炎、鎮痛等作用;赤芍具有保護肝臟、抗血栓、抗凝等作用;茯苓具有提高細胞免疫、體液免疫的作用;法半夏可促進膽汁分泌,還可增強皮質酮對肝臟內酪氨酸轉氨酶的誘導,提升肝臟內酪氨酸轉氨酶活性[5]。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臨床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術后排氣時間、術后排便時間、疼痛緩解時間、白細胞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中醫證候積分低于對照組。表明疏肝利膽湯輔助治療老年膽囊炎膽石癥術后患者可進一步提升療效及術后恢復情況,緩解臨床癥狀。分析原因為疏肝利膽湯中柴胡、郁金等中藥材可通過調節膽固醇代謝,影響肝臟膽固醇運轉,從而降低肝細胞內膽固醇堆積,進而恢復膽囊膽汁膽固醇、膽汁酸、磷脂失衡,同時可減少膽汁中Ca2+水平,改善膽汁淤積,抑制膽結石形成。
血清CRP、TNF-α、IMA、HMGB1 與膽囊炎膽石癥相關,血清CRP 為急性時相蛋白,其水平升高可反映膽囊炎膽石癥患者機體存在組織損傷、感染及病情嚴重程度;血清TNF-α 為常見炎癥介質;血清IMA 可參與組織缺血、氧化應激;血清HMGB1 屬晚期促炎因子,其水平升高可刺激白介素-6、白介素-8等炎癥因子釋放,加大機體炎癥反應。本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研究組血清CRP、TNF-α、IMA、HMGB1 水平均低于對照組。表明疏肝利膽湯輔助治療可有效緩解機體炎癥反應。筆者認為,這可能與疏肝利膽湯中延胡索、茵陳、柴胡等中藥材通過抑制5-羥色胺與花生四烯酸的結合,降低機體炎癥反應作用有關。但具體相關機制尚未明確,可作為后續研究重點。
綜上,疏肝利膽湯輔助治療老年膽囊炎膽石癥術后患者可進一步提升療效及術后恢復情況,緩解臨床癥狀,促進病情恢復,降低并發癥發生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