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艷文
(商丘市第一人民醫院產科,河南 商丘 476100)
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是一種在妊娠期出現瘙癢及黃疸為特點的妊娠期并發癥,誘發因素包括慢性肝膽疾病、雙胎妊娠、雌激素水平升高等。若未及時診治,可誘發胎兒早產、胎兒窘迫、新生兒窒息等不良妊娠結局,危及患者及胎兒的生命安全[1]。因此,盡早明確ICP 患者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原因,具有重要意義。
血清肝細胞生長因子(He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是一種多肽生長因子,具有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增殖的作用,可參與胎盤絨毛血管生成過程[2]。血清白細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可調節細胞生長和分化,參與機體炎癥反應和免疫反應[3]。有研究指出,胎盤滋養層細胞增殖減少、免疫功能異常是患者出現不良妊娠結局的重要原因[4]。由此,推測血清HGF、IL-10 可能與ICP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存在一定關系。
基于此,本研究通過檢測血清HGF、IL-10 在ICP患者中的水平變化,分析血清HGF、IL-10 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從而為臨床制定針對性防治策略,降低不良妊娠事件,改善妊娠結局提供參考。
選取本院2018 年6 月-2021 年6 月收治的ICP 患者115 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符合ICP 的診斷標準[5]。納入標準:認知狀況良好,可配合本研究方案的實施;胎位正常;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合并子癇、妊娠糖尿病等其他妊娠合并癥;既往不良孕產史;合并系統紅斑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免疫系統疾病;合并子宮畸形;合并急慢性感染性疾病。
115 例ICP 患者中初產婦70 例,經產婦45 例;年齡為22-36 歲,平均(28.54±4.22)歲;確診ICP 時孕周27-38 w,平均(32.42±3.46)w;孕前體重指數19-25 kg·m2,平均(22.07±2.35)kg·m2。
1.2.1 不良妊娠結局判定及分組
隨訪至患者分娩,參照《婦產科學(第8 版)》[6],記錄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情況,主要包括胎膜早破、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流產、羊水污染、胎兒窘迫、巨大兒、早產等。
將隨訪期間發生上述任意一種不良妊娠結局的患者納入不良妊娠結局組,其余患者納入正常妊娠結局組。
1.2.2 實驗室指標檢測
入院時采集患者清晨空腹狀態下外周肘靜脈血8 mL,平均分裝于2 支試管中。取其中1 支試管,離心(離心速率2800 rpm,離心半徑15 cm)處理20 min,取血清;采用山東科立森生物股份有限公司生產的KS-380 型號全自動生化分析儀測定血清HGF、IL-10、總膽汁酸、丙氨酸轉氨酶、天冬氨酸轉氨酶、總膽紅素水平。取另1 支試管,加入肝素抗凝,采用深圳市普康電子有限公司生產的PE-7000 型號全自動血細胞分析儀測定白細胞、血小板水平。
1.2.3 基線資料采集方法
自制一般資料填寫表,詢問記錄ICP 患者基線資料,內容主要包括產婦類型(初產婦、經產婦)、年齡、孕前體重指數、確診ICP 時孕周、肝病家族史(有、無)。
(1)妊娠期肝內膽汁淤積癥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發生情況;(2)不良妊娠結局組和正常妊娠結局組的基線資料及實驗室指標對比;(3)血清HGF、IL-10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
采用SPSS 25.0 軟件進行分析,全部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以±SD表示,行t檢驗;以%和n 表示計數資料,行χ2檢驗;采用點二列相關分析法、Logistic 回歸分析檢驗血清HGF、IL-10 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檢驗水準α=0.05。
115 例ICP 患者中,出現不良妊娠結局28 例,占比為24.35%(28/115);其中,胎兒窘迫8 例,新生兒窒息7 例,產后出血4 例,早產9 例。
不良妊娠結局組血清HGF、IL-10 水平低于正常妊娠結局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對比兩組年產婦類型、年齡、孕前體重指數等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基線資料及實驗室指標對比
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HGF、IL-10 水平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相關(P<0.05)。見表2。

表2 血清HGF、IL-10 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的相關性分析
將ICP 患者妊娠結局情況作為因變量(不良妊娠結局=“1”,正常妊娠結局=“0”),將血清HGF、IL-10作為自變量(為連續變量),經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HGF、IL-10 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有關(P<0.05)。見表3。

表3 血清HGF、IL-10 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關系的Logistic 回歸分析
現階段,臨床針對ICP 尚無特殊治療方法,主要以對癥治療為主,通過應用熊脫氧膽酸、S 腺苷蛋氨酸、維生素K 等藥物,可在一定程度上延長患者孕周,改善妊娠結局。但由于ICP 病因較為復雜,部分患者治療效果并不顯著,進而發生胎兒窘迫、早產等不良妊娠事件[1]。隨著臨床對ICP 的深入研究發現,ICP 患者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功能異常、胎盤形態學改變,造成胎盤組織損傷,誘發不良妊娠結局[1,7]。血清HGF 可參與肝、腎等重要器官的發育、再生過程,當人體器官組織受到損傷時,HGF 能夠激活蛋白水解酶,釋放具有活性的HGF 蛋白進入人體外循環,修復受損組織或器官[2,7]。血清IL-10 可抑制Th1細胞應答,促進B 細胞分化及抗體產生,調節人體免疫反應[7]。據此推測血清HGF、IL-10 可能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存在某種特殊的聯系。
本研究結果發現不良妊娠組血清HGF、IL-10 水平均顯著低于正常妊娠組,且進一步經點二列相關性分析、Logistic 回歸分析顯示,血清HGF、IL-10 水平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存在相關性。分析其原因:血清HGF 能夠通過促使滋養層細胞移動和浸潤、對抗滋養層細胞凋亡兩種方式維持患者正常妊娠。但當HGF 水平異常降低時,滋養層細胞會大量凋亡,致胎盤灌注不足,發生缺血、缺氧現象,最終誘發胎兒窘迫或新生兒窒息。同時,血清HGF 水平降低還可導致胎盤絨毛血管生成量減少,造成胎盤形成障礙,誘發不良妊娠結局[2,7],與管琳[8]等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正常情況下,血清IL-10 可抑制CD4+細胞增殖和單核巨噬細胞依賴性表達,保護胎兒不受母體排斥,維持正常妊娠。當血清IL-10 水平異常降低時,會引起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異常、母胎免疫耐受平衡紊亂,造成母體對胎兒的排斥反應增強,誘發早產、胎兒窘迫等不良妊娠[7]。同時,當血清IL-10 水平降低時可導致機體抗炎作用減弱,間接啟動炎癥因子,造成子宮頻繁收縮,誘發早產[7]。這與譚詩[9]等研究結果相一致。因此,血清HGF、IL-10 水平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
綜上所述,血清HGF、IL-10 水平與ICP 患者不良妊娠結局密切相關,未來臨床可通過監測血清HGF、IL-10 水平在ICP 患者中的變化情況制定針對性防治策略,以降低早產、胎兒窘迫等不良妊娠事件,改善患者妊娠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