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驚濤
(夏邑縣人民醫院外科,河南 夏邑 476400)
混合痔是指痔位于齒狀線上下,表面同時為直腸黏膜和肛管皮膚所覆蓋。若混合痔圍繞直腸肛管一周,即稱為環狀混合痔,是痔瘡發展的最后階段,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列為肛腸科16 種難治病之一,主要癥狀為大便時出血,或伴痔核脫出,易導致患者貧血,感染或痔核嵌頓或壞死。
外剝內扎術是治療環狀混合痔的常用方案,可有效切除患者痔核組織,臨床應用較為廣泛[1]。但既往研究[2]指出,臨床存在較多環狀混合痔患者接受手術治療后,有較高并發癥發生風險,尿潴留是混合痔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可導致患者膀胱內充滿尿液,無法自主排出,并且患者一旦確診尿潴留易導致其發生泌尿系感染,對患者逼尿肌造成永久性損傷[3-4]。因此,探尋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影響因素,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對促進術后康復,預防尿潴留發生具有重大意義。
鑒于此,本研究旨在探尋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影響因素,為后續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降低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率,改善預后提供參考。
選取2020 年3 月-2023 年3 月醫院接受外剝內扎術治療的環狀混合痔患者60 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患者及其家屬均簽署知情同意書。納入標準:符合《外科學(第9 版)》[5]中環狀混合痔診斷標準;均接受手術治療,且進程順利;術前排尿功能正常的患者;排除標準:復發性環狀混合痔的患者;存在膀胱既往手術史的患者;合并心、肺功能障礙的患者;合并前列腺增生的患者。
1.2.1 尿潴留判定標準及分組
術后3 d,于患者自主排尿后,根據影像學檢查結果,將膀胱內殘余尿量≥100 mL 的患者判定為發生尿潴留。并根據尿潴留情況,將患者分為發生組和未發生組。
1.2.2 基線資料收集
記錄研究所需資料,包括:性別(男、女)、年齡、手術時間、麻醉方式(硬膜外麻醉、局部麻醉)、高血壓(有、無,參照《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 年修訂版)》[6]中高血壓診斷標準)、糖尿?。ㄓ?、無,參照《中國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7]中糖尿病診斷標準)、術后便秘(有、無,參照《中國慢性便秘診治指南(2013,武漢)》[8]中便秘診斷標準)、肛裂(有、無)、術后疼痛評分(采用視覺模擬疼痛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9]評估兩組患者術后疼痛程度,0 分表示無痛,10 分表示不可忍受的劇痛,患者根據自身疼痛感受進行評分,分數越高疼痛越劇烈)、圍術期使用抗生素(有、無)、術后排便障礙(有、無)。
(1)尿潴留發生情況;(2)發生組和未發生組基線資料對比;(3)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危險因素分析。
采用SPSS 25.0 統計學軟件,全部計量資料均經Shapiro-Wilk 正態性檢驗,符合正態分布用±SD 表示,組間用獨立樣本t 檢驗;百分比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采用Logistic 多元回歸分析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危險因素,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術后3d,60 例環狀混合痔患者接受外剝內切術后有47 例未發生尿潴留,有13 例患者發生尿潴留,發生率為21.67%。
發生組麻醉方式、合并糖尿病、術后便秘、術后疼痛與未發生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間性別、病程、年齡、手術時間、高血壓、肛裂、圍術期使用抗生素、術后排便障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將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情況作為因變量,發生賦值為“1”,未發生賦值為“0”,將基線資料中P 值條件放寬至<0.2,納入符合條件的變量(麻醉方式、糖尿病、術后便秘、術后疼痛評分)作為自變量(變量賦值說明見表2-1),建立Logistic 多元回歸模型,結果顯示,硬膜外麻醉、糖尿病、術后便秘、術后疼痛評分高是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危險因素(OR>1,P<0.05)。見表2-2。

表2-1 自變量賦值情況

表2-2 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危險因素Logistic 回歸分析結果
外科手術是治療環狀混合痔的常用方案,盡管臨床治療效果較好,可有效切除患者痔核組織,但術后具有較高的并發癥發生風險,其中尿潴留是臨床常見混合痔術后并發癥,可增加患者泌尿系統感染風險,對逼尿肌造成嚴重損傷[1-3]。秦凱健等[10]研究結果顯示,隨訪190 例接受外剝內扎術治療的環狀混合痔患者,其中有24 例發生尿潴留,發生率為12.6%。本研究結果顯示,60 例環狀混合痔患者接受外剝內切術后有13 例患者發生尿潴留,發生率為21.67%。提示環狀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發生風險較高,因此找出環狀混合痔術后尿潴留發生的危險因素十分必要。
本研究經Logistic 回歸結果顯示,硬膜外麻醉、糖尿病、術后便秘、術后疼痛評分高是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情況的危險因素,逐個分析原因:硬膜外麻醉:硬膜外麻醉可直接影響患者骶段神經而骶段脊髓的初級排尿中樞是控制患者進行自主排尿的神經中樞,該部位神經組織較為敏感,對麻醉藥物的代謝較慢,導致患者排尿中樞長時間處于麻痹狀態,無法自主排尿,導致術后尿潴留的發生[11]。建議臨床可根據患者耐受情況,優先接受局部麻醉,以降低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風險。糖尿病:合并糖尿病的患者,其自身存在神經病變,導致膀胱外周植物神經受累,引發膀胱肌松弛,感覺缺失,導致逼尿肌收縮功能下降,膀胱張力較低,導致殘余尿量增多,引發尿潴留。建議合并糖尿病患者需積極采取控糖治療,調節自身血糖水平,緩解神經損傷情況。術后便秘:合并便秘的患者腸道內糞便無法及時排出,長時間留于直腸內,對直腸腸段造成壓迫,進而壓迫患者骶髓,影響膀胱神經反射弧,引發尿潴留。建議臨床針對便秘患者可多食用高纖維水果,增加飲水量,保持心情愉悅,對便秘嚴重患者給予容積性瀉藥治療。術后疼痛評分高:術后疼痛程度較重的患者,其肛門外周神經易發生神經痙攣,而肛門神經主要來源于患者陰部神經,并且肛門內肌肉與患者尿道部肌肉聯系密切,因此術后疼痛程度較重患者其尿道括約肌的痙攣風險較高,增加術后尿潴留發生風險。建議臨床可給予術后疼痛反應較為劇烈的患者鎮痛藥物,緩解患者術后痛感,降低尿潴留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硬膜外麻醉、合并糖尿病、術后便秘、術后疼痛評分高是環狀混合痔患者術后尿潴留發生情況的危險因素,臨床可據上述因素制定干預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