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民用建筑的安全性日益受到社會各界的關注。消防設施作為保障建筑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正常運行直接關系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本文圍繞民用建筑消防設施在檢測過程中常見的電氣問題進行深入分析和探討。
關鍵詞:民用建筑;消防設施;電氣問題;消防檢測
引言
在當今社會,民用建筑的安全性日益受到重視,尤其是消防設施的完善與維護直接關聯著人們的生命財產安全。然而,在實際檢測過程中,我們常常發現一些常見的電氣問題,嚴重影響了消防設施的正常運作,這不僅增加了火災風險,還給消防救援帶來了巨大挑戰。因此,本文旨在深入探討民用建筑消防設施檢測中的常見電氣問題,為消防檢測提供參考和借鑒,進而有效降低因電氣問題導致的火災風險,共同推動消防檢測工作的持續改進和發展。
一、消防控制室常見問題
(一)未設置火災報警的外線電話
在檢查消防控制室過程中,未設置外線電話用于火災報警。這一發現與《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不相符。該規范指出,消控室應裝備專用的外線電話,以便在火災報警時能夠迅速與外界通信,確保緊急情況下信息傳遞和協調救援行動的及時性。
(二)消防專用電話設置不符合要求
《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明確規定,對于重要的設備用房以及與消防聯動控制相關且經常需要人員值守的機房,應安裝專用的消防電話分機。然而,一些設備用房并未按照規范要求設置這樣的消防專用電話,部分電話還存在著音質嘈雜的問題[1]。
(三)消防設備電源監控設置不符合要求
在部分消防設施中,未對消防電源進行有效監控,特別是水泵房的雙電源控制柜。此外,監控器的位置設置也存在問題。《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明確規定,消防電源監控器應安裝在關鍵消防設施處,這包括消防泵、防排煙風機、消防控制室、防火卷簾門、非集中控制型應急照明以及消防電梯等設備的供電系統中的雙電源切換開關的輸出端。
(四)聯動電源干線不符合要求
在電源干線的設置中,存在若干問題,如實際使用的電線型號與規格、設計要求不吻合,其截面積小于預定的設計值。此外,所采用的電線材質不具備耐火特性。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對于為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供電的線路和消防聯動控制線路,應選用具有耐火性能的銅芯電線和電纜。同時,與消防聯動設施相關聯的設施設備的關鍵傳輸線路,需使用阻燃或耐火電線電纜,以確保系統的可靠性和安全性。
(五)總線控制盤不符合要求
消防聯動控制器總線盤未設置送風口、電動擋煙垂壁、防火閥、排煙窗等設施的手動控制按鈕。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防排煙系統的手動操作功能應能在消控室火災報警主機多線盤上直接控制。同時,在總線盤上應能實現對正壓送風口、電動擋煙垂壁、排煙防火閥、排煙窗以及防火閥的開啟和關閉遠程控制。
二、變配電室常見問題
(一)總變配電室未設計氣體滅火系統
針對變配電室的氣體滅火系統,當前存在一個顯著問題。在建筑主體的設計階段,并未將氣體滅火系統納入考慮范圍。此外,雖然有說明指出變配電室的具體設計將由國家電網負責深化,但相關設計并未經過圖審復核。根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在具有潛在火災風險的特定區域必須安裝自動滅火系統,并推薦使用氣體滅火系統。因此,對于變配電室而言,理應在設計初期就考慮氣體滅火系統的設置,確保其設計滿足相關防火規范要求[2]。
(二)氣體滅火系統聯動測試不符合要求
氣體滅火系統的聯動動作信號包括火警信號,未能成功反饋至報警主機。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氣體滅火裝置聯動控制和系統反饋信號必須傳送至消防聯動控制器。
(三)防護區封閉不符合要求
在建筑物內安裝的排風風機,未設置聯動關閉的防火閥。同時,防護區域也未設置泄壓口。按照《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防護區域必須設有泄壓口。對于七氟丙烷滅火系統而言,其泄壓口的位置應位于防護區凈高的2/3以上。此外,在噴放滅火劑前,防護區內除泄壓口以外的所有開口都應具備自動關閉功能。
(四)事故風機控制不符合要求
在防護區外部,未安裝事故排風機的啟動按鈕。此外,事故發生后,風機出現反轉現象。同時,防護區外的風機啟停按鈕未進行接線操作,導致其功能無法正常發揮。事故排風口被設置在上部位置,設置高度存在問題。根據《氣體滅火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在滅火操作完成后,確保防護區域進行有效通風是必要的。對于位于地下或沒有窗戶以及那些裝有固定窗扇的地面防護區,必須安裝機械式的排風系統。這些排風系統的出風口應設計在防護區的較低位置,并直接與外界相連通。
三、柴發機房常見問題
(一)接地不符合要求
儲油間儲油罐、金屬管未做防靜電接地。《爆炸和火災危險環境電氣裝置施工及驗收規范》指出,生產、貯存和裝卸液化石油氣、可燃氣體、易燃液體的設備及管道,應設置防靜電接地措施。
(二)燃油供給管道未設置自動和手動切斷閥
油管上未設置自動和手動切斷閥,儲油間下部未設置集油坑等防止油品流散的措施。依據《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要求,在建筑內配置的柴油發電機,其燃料供應管線在進入建筑物前或在設備間內部,都必須配備自動和手動切斷閥。儲油區的油箱需要密封,并應裝設通向外部的通風管。此通風管需配備帶有阻火功能的呼吸閥。此外,油箱底部應采取相應措施,以防油品泄漏[3]。
(三)柴發啟動測試不符合要求
發電機自啟動試驗時,當主變壓器低壓側斷電后未能啟動發電機;發電機自動啟動試驗時,均未在30s內供電。《建筑設計防火規范》規定,對于按照一級和二級負荷要求供電的建筑,若選擇使用自備發電裝置作為緊急電源,該自備發電設備必須配備自動和手動兩種啟動機制。特別是在采用自動啟動模式的情況下,該機制應確保在30秒內能夠迅速恢復電力供應。
四、應急照明及疏散指示系統常見問題
(一)備用照明設置不符合要求
消控室、風機房、水泵房、發電機房等值守區域未設置應急照明燈或照明回路未接入消防電源。根據《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在火災等緊急情況下仍需保持運行或有人值守的區域,必須配備應急照明設備。此外,這些區域還應安裝備用照明系統和明確的疏散指示標志。
(二)非火災狀態下的系統控制設置不符合要求
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在任一防火分區、樓層的正常照明斷電后,系統未轉入應急點亮模式。《消防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技術標準》要求在非火災狀態下,任一防火分區、樓層的正常照明電源斷電后,該區域內設置燈具供配電的集中電源或應急照明配電箱應轉入應急點亮模式;正式供電恢復后,消防照明燈具應恢復至待用狀態[4]。
(三)應急照明聯動控制不符合要求
消防聯動時,應急照明燈具未能啟動,疏散指示未能閃爍。根據規范GB51309要求,火災確認后,應急照明控制器應能按預設邏輯自動控制系統啟動。
五、電纜與布線常見問題
(一)電線電纜選擇不符合要求
消防設備用電線路未采用耐火電纜,電纜型號、線徑不符合設計要求。根據《民用建筑電氣設計標準》的相關規定,在人員密集區域的疏散通道內使用的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總線必須采用燃燒性能達到B1級的電線和電纜。對于其他區域,其火災報警系統的電線和電纜應具有不低于B2級。此外,聯動控制線路應選用銅芯材質的耐火線纜。
(二)消防線路敷設不符合要求
強弱電纜共用橋架敷設,未做分隔措施。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線纜應根據電壓等級分別布設,禁止將不同電壓級別的線纜共用同一保護管。若需在同一線槽內布置,必須在槽內設置隔板以實現分隔。
六、報警系統聯動測試常見問題
(一)聯動測試時聲光警報、應急廣播、應急照明和疏散指示系統不符合要求
在執行消防聯動測試過程中,觀察到并非全樓的聲光警報器和應急廣播被啟動。依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火災自動報警裝置應裝備有聲光警報設備。這些設備在確認火情后,應觸發建筑內全部的聲光警報,并通過廣播系統向整個樓宇發出警告。此外,當某個區域發生火災,探測器報警信號啟動報警主機聯動控制程序,應依次點亮全樓的消防應急照明燈具及疏散指示標志。系統啟動時間不得超過5秒,確保迅速響應。在進行消防聯動檢測時發現,并未啟動全樓的聲光警報及消防廣播。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要求,一旦確認發生火災,火災自動報警系統中的聲光報警器必須全部啟動,并啟動全樓的消防應急廣播。同時,從火災報警區域開始,應按順序啟動全樓的應急照明燈具及疏散指示標志,啟動時間不應超過5秒,以確保系統的快速反應能力。
(二)聯動測試時防火門不符合要求
在執行聯動測試過程中發現,本應自動關閉的常開式防火門并未按預期操作。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的規定,常開防火門的關閉應由其所在防火分區內的兩個獨立火災探測器發出的警報信號觸發或者一個火災探測器與一個手動火災報警按鈕的組合信號來啟動。這一機制旨在通過聯動控制實現防火門的自動關閉功能。
(三)防火卷簾不符合要求
聯動測試時,疏散通道上的防火卷簾聯動下降至地面。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要求,疏散通道上設置的防火卷簾的聯動控制,應符合防火分區內任兩只獨立的煙感或任一只專門用于聯動防火卷簾的煙感報警信號應在聯動控制系統中,防火卷簾被設定為在接到任一專用溫感報警信號時,自動降至距離樓板面1.8米的高度。這一機制確保了當溫感報警器發出信號時,防火卷簾能夠迅速響應并下降至指定位置,以實現有效的防火分隔。
(四)非消防電梯聯動不符合要求
聯動測試普通電梯迫降后未開啟停用,未切斷電源。根據《火災自動報警系統設計規范》(GB50116)的規定,消防聯動控制器必須具備發出控制信號的能力,以確保所有電梯在緊急情況下能夠被強制停止并停留在首層或者電梯的轉換層。這一要求是為了確保在火災等緊急狀況下,疏散通道上的門禁電源不會被切斷,從而保障人員的安全疏散。應切斷火災區域及相關區域的非消防電源。
(五)防排煙系統不符合要求
聯動測試時,樓梯間正壓送風機反轉;補風機未聯動啟動;消防電梯前室送風口未開啟;前室加壓送風機未聯動啟動;送風口風壓過小;排煙口風壓過小;電動擋煙垂壁和自然排煙窗(口)未設置手動控制按鈕。根據《建筑防煙排煙系統技術標準》,自然排煙窗(口)需配備手動開啟機制。在系統中任一常閉加壓送風口被打開時,加壓送風機應能自動啟動或通過現場手動操作、火災自動報警系統的激活,或由消防控制室的人工指令啟動。啟動排煙風機及補風機,有以下幾種控制方式,如現場手動開啟控制柜、手動開啟任一排煙閥或排煙口、探測器聯動啟動火災自動報警系統、報警主機多線盤遠程控制。當排煙防火閥在280℃時啟動熔斷關閉時,應連鎖停止排煙風機及補風機。
結語
本文通過系統的分析與研究,深入探討了民用建筑消防設施檢測過程中常見的電氣問題,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規范依據。希望對這些問題進行具體的分析,能夠為相關領域的專業人士提供參考,并為民用建筑的消防安全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1]周查福,楊曉銘,黃健,等.影響建筑消防設施檢測結果的因素[J].今日消防,2020(12):24-25.
[2]茅勇.信息化技術在建筑消防設施竣工檢測監督工作中的應用解析[J].中國設備工程,2021(11):185-187.
[3]張理哲.試論提升建筑消防設施有效運行的路徑[J].工程建設與設計,2023(05):77-79.
[4]牛盛光.分析建筑消防設施在高層滅火救援中的運用[J].中國建筑金屬結構,2022(04):138-140.
作者簡介:卞杰(1984— ),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本科,國家一級注冊消防工程師、注冊建造師(建筑、機電),研究方向:消防技術;金壽喆(1981— ),女,漢族,江蘇蘇州人,本科,國家一級注冊建造師,研究方向:工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