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貴州苗族飛歌作為苗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高亢嘹亮的音色、即興創作的表演方式、獨特的換氣技巧以及多聲部合唱的復雜結構而著稱。飛歌不僅傳承了苗族的歷史文化、記錄了族群遷徙史和民族神話傳說,還反映了苗族的社會生活,展現了日常生產勞作和愛情婚姻觀念。此外,飛歌還體現了苗族的精神信仰,包括對自然的崇拜和對祖先的崇拜,傳遞了苗族的道德倫理觀念,弘揚了民族美德,維系了社會秩序,并展現了苗族的審美情趣,包括音樂審美特色和語言藝術之美。
【關鍵詞】貴州苗族" 飛歌" 中國傳統文化" 演奏藝術
中圖分類號:J6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20-0075-06
貴州苗族飛歌作為苗族文化的重要載體,承載著豐富的歷史信息和深厚的文化內涵。它不僅是一種音樂藝術形式,也是苗族人民生活、信仰和價值觀的集中體現。本文主要探討了貴州苗族飛歌的演唱特點及其文化內涵,分析了其在傳承苗族歷史文化、反映社會生活、體現精神信仰、傳遞道德倫理以及展現審美情趣方面的作用和意義。
一、貴州苗族飛歌的演唱特點
(一)高亢嘹亮的音色
貴州苗族飛歌歌唱的一大特色就是它高亢嘹亮的音色,擁有很強的藝術表現力。飛歌主要由高音組成,演唱者往往用富有穿透力的聲音來歌唱。其高昂的調子使飛歌具有特殊的氣勢與感染力。這一音色特點既標志著苗族飛歌的音樂風格,又反映了它深厚的文化積淀與民族情感。演唱者用嘹亮而又響徹云天的演唱,來抒發苗族人民身處艱難環境下的頑強意志和向往自由與快樂的情感。飛歌高亢的音色往往還與苗族人民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緊密相連。他們演唱時的熱情顯示出其對故土深沉的感情。另外,飛歌的音色特點是苗族人民在漫長的繼承與演練過程中逐步發展起來的。歌唱者嗓音控制技巧與氣息的運用,能夠反映出歌唱者對于這種傳統藝術形式的把握程度。
(二)即興創作的表演方式
苗族飛歌還有一個顯著特點,那就是它即興表演的方式。這一創作方法凝聚著苗族人民的智慧和創造力,在藝術上顯示出極高的靈活性與個性化特征。飛歌的表演者在演唱時,不只是簡單地模仿傳統歌曲,而是根據現場的情境、情感以及與聽眾之間的交互來進行即興創作。在即興演唱中,歌者可以根據曲調和旋律自由地改變歌詞,感情的傾注、藝術的揮毫全靠歌者即興而為。這一手法使表演中的飛哥鮮活且多變,大幅提升了節目的感染力與表現力。例如,在對唱或者群唱過程中,歌者會隨著樂曲的跌宕起伏、氛圍的改變而不斷調整自己的演唱內容甚至即興交流,從而使每場演出都具有一種獨特的韻味。另外,即興創作這一表演方式還體現了苗族人民口頭傳承文化的源遠流長,演唱者以此來抒發自己對于人生的真情實感以及對于大自然的喜愛之情。飛歌的即興創作,既表現出藝術上的自我表達,又顯示出苗族傳統文化的鮮活和灑脫。
(三)以對唱形式為主
在苗族飛歌的演唱形式中,對唱是最具代表性的一種方式。飛歌的對唱一般是二人或二人以上輪流演唱,以此構成音樂對話。歌手之間的嗓音往往互相呼應、相得益彰,構成一種層次感很強的音樂結構。對唱在形式上既可以凸顯旋律起伏,又可以加強感情表現。飛歌的對唱常以歌者間對話性的歌詞、高低起伏的語調變化以及快慢相間的韻律表現出來。對唱時,歌者一般都會對情感表達很投入,相互之間配合默契,從而能較好地表達對方的想法與情感。特別是傳統飛歌演出,往往是男對女、女對男,男女聲剛柔相濟,兩者反差使飛歌更富有表現力。
對唱形式既是歌唱技巧之一,又是苗族人民相互交流和了解的途徑。歌者以飛歌抒發個人感情,講述人生故事,表現苗族社會人際關系間的密切以及人情的熱烈。在某些節慶及集體活動上,飛歌對唱形式更強化了群體凝聚力,歌聲成為增進社區互動、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途徑。
(四)運用獨特的換氣技巧
飛歌的演唱者常通過巧妙的換氣來維持歌聲的持續性和表現力,尤其是在高亢激昂的演唱段落中,換氣技巧的運用至關重要。苗族飛歌的高音部分要求演唱者具備極強的氣息控制能力,而換氣技巧則幫助歌者保持聲音的清晰與穩定。在長時間的高亢演唱中,歌者必須通過精確的換氣,避免歌聲中斷,從而確保歌聲的流暢性與穩定性。飛歌的演唱者往往采用深呼吸、腹式呼吸等方法,通過自然且有效的換氣方式調整氣息,保持聲音的飽滿與充沛。這種技巧不僅使得飛歌能夠演繹出更為悠揚且有力的音色,也賦予了歌曲更多的表現空間。尤其是在歌曲的高潮部分,換氣技巧能夠使演唱者在不失音質的情況下迅速恢復氣力,繼續投入高音部分的表達當中。通過靈活的換氣,飛歌演唱者得以將情感的起伏與歌詞的節奏完美融合,既增強了音樂的表現力,又體現了演唱者高超的技術水平和對傳統藝術形式的深刻理解。
(五)多聲部合唱的復雜結構
貴州苗族飛歌的演唱形式既重視獨唱與對唱,又常以多聲部合唱方式,建構復雜音樂結構。飛歌在多聲部合唱中常常是由不同聲部交織呼應而產生豐富的和聲效果。這一復雜結構既要求歌者必須有堅實的聲樂技巧又要有極強的團隊配合度。在多聲部合唱時,各聲部演唱者通過分聲對唱旋律,造成各聲部間的協調和反差。一般情況下,低聲部、主旋律與高聲部的搭配是極其巧妙的,它們通過音高與音色層次的差異來營造一種豐富的音響效果。這一復雜的合唱結構為飛歌增添了藝術表現力,使整首音樂作品更飽滿、層次更豐富。在飛歌中,多聲部的合唱不僅展現了音樂的審美價值,而且在傳達情感的過程中更為豐富,從而增強了歌曲的敘事深度和情感深度。多聲部的使用反映出苗族人民的高度合作和團結一致精神,也顯示出苗族人民在音樂藝術上的深刻認識。在某些傳統節慶、集體活動等場合,飛歌多聲部合唱常常能夠展現不同社會角色聲音的相互交織與相互作用,使整首合唱更具有生命力與動態感。通過對這一復雜構造的詮釋,飛歌既表現出音樂的和諧之美,又傳達出苗族人民社會互動的情感共鳴。
二、貴州苗族飛歌的文化內涵分析
(一)傳承苗族歷史文化
1.記錄族群遷徙史
貴州苗族飛歌不僅是一種音樂形式,還是一種文化載體,承載著苗族悠久的歷史與文化。飛歌在苗族社會中的重要性,不僅體現在它是娛樂與慶祝的工具,還在于它是族群歷史、特別是遷徙史的記錄者。苗族人民通過飛歌記錄了他們長時間的遷徙與流動,尤其是那些在艱難歲月里與外族沖突、歷經戰亂后所產生的記憶和情感。飛歌的歌詞中往往包含了許多關于遷徙的敘事元素。從族群的起源、流離失所到歸宿之地的描寫,飛歌為后代保存了這一切寶貴的歷史信息。歌者用詩意的語言和高亢激昂的歌聲,講述了先輩們如何跨越高山、穿越大河,經歷無數艱難困苦最終在貴州這片土地上扎根生息的故事。這些歌聲使得苗族的歷史和族群記憶得以代代相傳,成為苗族文化的一部分。飛歌的傳唱,是苗族歷史與記憶的活態傳承,是一個重要的文化符號,它讓苗族人民在歌聲中回望自己的歷史,激發他們對故土和祖先的敬仰與懷念。
2.傳承民族神話傳說
貴州苗族飛歌的一個重要功能是民族神話傳說的傳承工具。苗族具有豐富的口頭傳統,飛歌作為其中的一部分,不僅僅是人們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更是神話、傳說和歷史故事的載體。許多苗族的古老神話和傳說通過飛歌流傳下來,歌聲成為連接過去與現在的橋梁。這些神話傳說通常以歌唱的形式描述苗族的起源、天地萬物的形成、英雄人物的事跡以及自然界與人類社會的關系。比如,苗族飛歌中常常會提到創世神話,如“盤古開天辟地”的故事,或者關于大自然與人類和諧共生的傳說,這些內容賦予了飛歌更多的宗教色彩和文化深度。飛歌中的英雄形象往往不僅僅是歷史人物的記載,它們在歌聲中還逐漸演化為神話人物,代表著勇敢、智慧和戰勝困難的精神。這些傳說的傳遞,使得苗族的精神世界和價值觀得以代代相傳,通過歌聲來教育年輕一代,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認同和自豪感。飛歌因此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形式,更是一種文化與精神的繼承與弘揚。通過飛歌,苗族人民不斷回顧自己的文化根源,并且在不斷傳唱中將這些傳說帶入新時代,使其始終活躍在人們的心中。
(二)反映苗族社會生活
1.展現日常生產勞作
貴州苗族飛歌不僅僅是娛樂和儀式的一部分,它還深刻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社會生活,尤其是日常生產勞作的場景和情感。飛歌中的許多歌詞描繪了苗族人民在農業生產、手工藝制作以及生活瑣事中的辛勤勞動和生動場景。歌聲中往往包含著田間勞作的描寫,歌者通過旋律的起伏與歌詞的敘述,將種田、播種、收獲等日常農事活動生動呈現。這些歌謠不僅展現了勞動過程中的辛勞和喜悅,也反映了苗族人與自然、土地之間的緊密關系。
在飛歌中,農耕社會的生活方式深深嵌入其中,歌者以歌聲來紀實日常勞作中的艱辛與希望,表達對大自然的崇敬與感恩。此外,飛歌還記錄了其他生產活動,如手工織布、釀酒等傳統工藝過程,歌聲成為勞作中的一種節奏,幫助勞動者保持韻律和動力。這些歌詞和旋律不僅是記憶的載體,也是鼓勵和激勵族人不斷努力、團結一心的精神力量。通過飛歌,苗族人民得以在日復一日的勞作中找到情感的共鳴,傳承著勤勞、堅韌與團結的精神。
2.表達愛情婚姻觀念
苗族飛歌也深刻反映了苗族社會對愛情和婚姻的獨特觀念。通過飛歌,苗族人民表達了他們對愛情的追求、婚姻的期待以及兩性之間的情感互動。飛歌中的愛情主題貫穿始終,尤其是在傳統婚戀習俗和戀愛過程中,飛歌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許多飛歌的歌詞描寫了男女戀人之間的深情對唱,歌詞中常常有男女間相互追求、表達愛意的內容,展現了苗族人民對愛情的真摯向往和對婚姻生活的憧憬。這些歌謠不僅描述了愛情的甜蜜,也透露出社會對兩性關系的傳統觀念。飛歌中常見的表達方式是對唱的形式,男女雙方以歌聲互訴衷腸,進行情感的傳遞和回應。在一些特定的節慶和婚禮上,飛歌成為戀人之間相識、相愛的媒介,它既是兩個人心靈碰撞的聲音,也承載著整個族群的婚戀觀念和價值取向。飛歌中表達的婚姻觀念,往往強調忠誠與承諾、責任與尊重。特別是在婚禮歌唱環節,飛歌展現了男女雙方的相互依賴與扶持的傳統觀念。通過飛歌,苗族人民傳遞著愛情的美好與婚姻的責任,使得這一文化內涵深深影響著苗族社會對家庭和愛情的看法,并代代相傳。
(三)體現苗族精神信仰
1.自然崇拜的體現
在貴州苗族飛歌中,自然崇拜的精神內涵得到了充分體現。苗族人民長期生活在山林、河流、田野之間,自然元素深深融入了他們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在飛歌的歌詞中,常常可以看到對大自然的崇敬和歌頌。無論是對青山綠水的贊美,還是對風雨雷電的敬畏,自然界的各種現象都被賦予了神秘的力量和深遠的意義。飛歌中的歌詞不僅僅是對自然景象的描繪,更是苗族人民對自然崇拜的一種表現。他們認為山川河流是生命的源泉,是祖先的庇佑之地。因此,飛歌中經常提到山神、水神、太陽神等自然神祇。這些神祇在飛歌的演唱中被擬人化,通過歌聲與自然界進行對話,表達出苗族人對自然神靈的敬畏與感恩。歌者用激昂的歌聲訴說著自然界的變化和它們給生活帶來的影響,這種歌唱不僅是一種藝術表達,也是一種精神和信仰的傳遞。飛歌讓苗族人民在歌聲中與自然融為一體,強化了他們對自然界力量的認知與尊重。通過這種方式,飛歌不僅傳遞了對自然的崇拜,更表現了苗族人與大自然之間深厚的情感聯系和共生理念。
2.祖先崇拜的表達
在貴州苗族飛歌中,祖先崇拜的精神也是一個顯著的文化特色。苗族人認為祖先的靈魂在天上庇佑著后代,而飛歌正是表達這種信仰的重要方式之一。飛歌中充滿了對祖先的贊美和對其智慧、勇氣的敬仰。在苗族的傳統觀念中,祖先被視為家族和部落的保護神,飛歌通過其充滿情感的歌詞和旋律,展現了對祖先的崇高敬意。特別是在祭祀、節慶等傳統活動中,飛歌常常作為祭祖的核心內容,通過歌聲向先人表達敬仰和感恩之情。歌者在歌唱時,往往會通過對先祖事跡的描述,歌頌他們的英雄行為、智慧決策和對族群的貢獻。這些歌詞不僅僅是在講述歷史,更是在傳遞文化認同和族群歸屬感。飛歌中的祖先崇拜也往往與家族的延續、部落的繁榮等主題相關,歌者通過歌聲來提醒后代牢記祖先的教誨,傳承其優良的品德與精神力量。此外,飛歌中的祖先崇拜還常常體現在對祖先遺留的風俗和傳統的尊重上,歌者通過歌唱來維護和傳承這些文化習俗,使祖先的智慧和精神得以永世長存。通過飛歌,苗族人民不僅對歷史和祖先進行了紀念,還在代代傳唱中強化了對祖先的文化認同和情感連接。
(四)傳遞苗族道德倫理
1.弘揚民族美德
貴州苗族飛歌不僅是音樂藝術的體現,還是苗族社會道德倫理和民族美德的重要載體。飛歌通過其富有情感的歌詞和獨特的演唱方式,傳遞了苗族人民所推崇的傳統美德。這些美德包括勤勞、節儉、尊老愛幼、誠實守信、孝敬父母等,它們都是苗族社會中的核心價值觀。飛歌中的歌詞常常提到勞動、對家鄉的熱愛以及對長輩的尊敬,體現了苗族人民深厚的人際關系和社會責任感。特別是在一些傳統節慶和集體活動中,飛歌成為傳遞這種民族美德的有效方式。在飛歌中,歌者通過講述先人的奮斗歷程、表現生活中的各種人物性格,展示道德品質的重要性。例如,有些飛歌講述了勤勞致富的故事,表達了對辛勤勞動和艱苦奮斗的尊重;一些歌謠則通過描述孝順父母的情節,突出了苗族文化中對家庭和長輩的尊敬與關愛。飛歌不僅在歌唱過程中弘揚民族美德,更通過代代傳唱將這些美德融入苗族人民的日常生活和社會互動中,使其成為他們生活的準則與行為的動力。
2.維系社會秩序
苗族飛歌作為傳統的文化形式,不僅承載著情感和藝術的表達,還在苗族社會中起到了維系社會秩序的作用。飛歌通過其獨特的內容和表演形式,幫助塑造有序的社會結構,并促進社會成員之間的和諧與團結。在飛歌的歌詞中,往往包含著對社會規范的尊重與遵循,這些規范涉及家庭關系、社會責任、行為舉止等方面。比如,在飛歌的演唱中,歌者常通過歌聲來教導族人如何處理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強調誠實守信、互助友愛、尊重長輩等行為準則。這些道德教誨不單純是空洞的說教,而是通過生動的歌唱、具體的故事情節傳遞給每一個聽眾,從而成為社會生活的一部分。此外,飛歌在集體活動和公共儀式中,發揮著維護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在苗族的婚禮、節慶和祭祀等重要場合,飛歌作為一種集體活動的表現,強化了族群間的凝聚力,確保了社會秩序的穩定。飛歌中的歌詞有時會體現出對權威的尊重和對傳統規范的遵守,進而成為對社會行為規范的無聲提醒。通過飛歌的傳唱,苗族人民不僅在情感上獲得共鳴,也在道德和行為上得到指引,從而在維護社會穩定、規范行為和促進群體融合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飛歌通過這種方式,既傳承了文化藝術,又成為苗族社會秩序和道德規范的無形保障。
(五)展現苗族審美情趣
1.音樂審美特色
貴州苗族飛歌作為一種獨特的音樂形式,展現了苗族人民深厚的音樂審美情趣與獨特的藝術感知。飛歌的旋律富有節奏感和層次性,極富表現力。尤其在傳遞情感的過程中,它不僅能夠展現音樂的美感,還賦予每一首歌謠深刻的情感內涵。飛歌的旋律通常高亢激昂,音調嘹亮,具有極強的穿透力。這種風格使得飛歌能夠在山川大地之間響徹云霄,帶給聽眾震撼人心的感覺。這不僅展現了苗族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思想,也體現了他們內心澎湃的情感世界。
飛歌的節奏感也是其獨特魅力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節奏上,飛歌有時使用較快的拍子,強調強烈的力量感,這適合傳遞生活的激情、慶典的喜悅以及勞動中的興奮與活力。而在表達較為深沉或憂傷的情感時,飛歌的節奏會顯得更加緩慢、悠長。它通過音符的拖延和反復,使情感得以逐漸滲透、沉淀。這種節奏的靈活變化,使得飛歌在不同情感背景下都能自然地流轉,富有感染力。雖然飛歌采用的都是較為簡潔的音符組合,但卻能夠通過重復、跳躍和變奏等手段,增加歌曲的音樂層次性,使歌曲豐富多彩。
此外,飛歌在和聲的運用上也非常具有民族特色。在一些演唱中,飛歌常采用對唱的形式,尤其是男女互唱,以形成對話式的交流。這種方式不僅增強了歌聲的表現力,還體現了苗族人民通過音樂傳遞情感、溝通心靈的方式。在合唱中,飛歌更是運用多聲部的交替呼應,創造出和諧而富有層次的聲音效果,展現苗族人民對音樂層次的敏銳感知。飛歌的音樂還與自然緊密相連,經常模擬自然界的聲音,如風聲、雷鳴、水流聲等。這些自然音效的融入,使得飛歌在傳遞情感的同時,營造出一種與自然融為一體的感覺。苗族人民通過飛歌,將自己的情感與自然界的變化、生命的韻律緊密相連,形成一個相互交織、和諧統一的音樂世界。
2.語言藝術之美
貴州苗族飛歌不僅是音樂和演唱技藝的展現,它的語言藝術同樣也充滿了獨特的魅力與深刻的文化內涵。飛歌的歌詞往往簡練卻情感豐富,充滿了詩意與象征性,具有強烈的藝術表現力。飛歌的語言風格常采用押韻和對仗的修辭手法,使得歌詞在歌唱過程中具有和諧的韻律感和節奏感,增加了歌曲的藝術魅力。這種富有節奏感的語言表達方式,讓飛歌在傳遞情感時更加生動、感人,并使歌詞本身成為獨立的藝術表現形式。在飛歌的歌詞中,詞語的選擇尤為講究,都極富形象性和表現力。苗族飛歌的歌詞中常常融入大量自然意象,如山川、草木、星辰等元素,這些自然界的景象不僅是歌唱的背景,也是人類情感與生活哲理的象征。通過這些自然的描繪,飛歌展現了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之間的和諧關系,同時也反映了苗族人對自然、對生命的獨特理解。例如,飛歌中常用“青山綠水”來形容生命的源泉,用“繁星閃爍”來表達對未來的希望,或用“花開花落”象征生命的無常與人生的起伏。這種自然與人文的結合,使得飛歌不僅具備藝術美感,還具有哲理性和深邃的思想內涵。
飛歌的語言表達方式也靈活多變,既有敘事性的歌謠,又有充滿感情的詩歌形式。飛歌中的歌詞往往直接傳遞生活中的故事、經歷或情感,有時也通過比喻和象征表現更深層次的主題。比如,許多飛歌通過描寫戀人間的對唱,表達愛情中的渴望、委屈和喜悅,語言簡潔而感情充沛;而在講述苗族歷史或英雄傳說時,飛歌的歌詞則會使用更加莊嚴和崇高的語言,帶有濃重的史詩感。這種靈活多樣的語言形式使飛歌在不同的場合和情境中都能展現其獨特的藝術效果。這既能適應歡快的慶典,又能適合莊重的儀式,體現了苗族人民語言表達的多樣性和適應性。更重要的是,飛歌的語言藝術不僅是音樂和情感的表達,也是苗族文化和世界觀的傳承載體。飛歌通過簡單而富有象征意義的語言,表達了苗族人民對自然、家庭、愛情、英雄、歷史等各個方面的獨特理解和看法。它將苗族的文化精髓、民族價值觀和人生哲理,通過一代又一代的傳唱,傳遞給了后人。因此,飛歌不僅是藝術表現的載體,更是文化和歷史的見證,是苗族人民智慧與情感的結晶。通過飛歌的語言,苗族人民將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深深植入每一位聽眾的心中,確保這份文化瑰寶能夠世代傳承。
三、結語
貴州苗族飛歌以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蘊,成為苗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不僅記錄了苗族的歷史變遷和民族精神,還反映了苗族人民的生活智慧和審美追求。通過對飛歌的深入研究,不僅能夠更好地理解苗族文化的豐富內涵,還能促進民族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參考文獻:
[1]胡蜇.貴州苗族飛歌《苗嶺飛歌》演唱探析[D].長沙:中南大學,2023年.
[2]曾璇.貴州黔東南黃平縣苗族“飛歌”的音樂特征及演唱特點研究[D].海口:海南大學,2023年.
[3]蔣京玲.黔東南苗族飛歌演唱技法探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20年.
[4]吳曉勤.黔東南凱棠苗族飛歌的音樂特質研究[D].貴陽:貴州民族大學,2020年.
[5]李小溪.貴州苗族飛歌在視唱練耳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D].重慶:西南大學,2016年.
[6]黃玉翔.淺談苗族“飛歌”的發展及演唱特點[J].戲劇之家,2016(08):70.
[7]楊傳紅.論貴州苗族飛歌的特點、音樂魅力與傳承保護[J].貴州民族研究,2013(03):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