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生的認知能力有限,對新事物和動作的理解速度相對較慢。兒童認知心理學與其運動技能的掌握息息相關,認知心理學在運動技能的形成過程通常表現為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4個階段。
在初始學習階段,小學生的神經處于泛化階段,其內部抑制機制還未完全形成,導致注意力集中度較低且感知能力相對較弱,表現為動作協調性差,尤其是對肌肉的松緊調節,常出現過多無用的動作,使得整體行動顯得混亂又緊張;在時間和空間精準度上表現不佳,能夠基本運用成果反饋的信息,但是僅針對明顯的事物線索有反應,并且意識介入程度較高。在這個時期,學生主要依賴于觀察教師演示的動作然后進行模仿練習,更多的是依靠視覺來調整自己的行為。他們對身體的運動感覺較為遲鈍,對動作的掌控力度不足,很難察覺到自身的行為錯誤。
在學習動作初期,教師應將重心放在提高學生的注意力水平上,并在動作示范過程中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在感興趣的基礎上,學生的觀察能力會得到增強。例如:學習羽毛球高遠球動作的初期,學生首先需要通過認真且細致的觀察,在腦海中形成初步的印象,對整個技術動作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其次,通過模仿教師的技術動作,不斷地探索并找出學習該技術動作的關鍵點。在練習的過程中,學生應不斷提醒自己注意細節,如高遠球揮拍時需確保側身到位,必要時可以借助標注點輔助記憶。在練習動作的過程中,一定要認真思考如何才能使動作展現的更完美。課后,學生可以制訂相關學習策略,加深對技術動作理論的理解。只有理論結合實踐,動作才會掌握地更加牢靠。
在分化階段,學生經過一段時期的學習后已經能夠初步掌握一部分動作,并且能將這些動作聯系在一起。在這個過程中,動作分解更為詳細,時間與空間定位也更為精準。同時,內部抑制過程增強,部分動作區分、延遲和消失抑制能力有所提升,注意力范圍擴大、壓力減輕、動作沖突減小、多余動作逐漸消除、動作準確度提高、辨別錯誤能力增加,初步形成了一定的技能。然而,在動作銜接的地方常常會出現中斷、暫停或不一致的情況。在這段時間里,學生的關注點集中在運動技術的細微之處,通過思維分析,總結出動作的核心特性,從而更好地認識到整個動作,并將多個獨立動作整合成一體。盡管視覺感知在此階段發揮了一些作用,但肌肉活動的感覺越來越清晰,可以依據這種肌肉活動感去分析和評估。學生能比較流暢地完成一整個技術動作,對于體育活動的內部規律也開始有所認識,不平衡或冗余的行為也在逐步減少,大部分錯誤動作得到糾正,能比較順利和連貫地完成完整技術動作,初步建立了動力定型。但定型尚不鞏固,遇到新異刺激,多余動作和錯誤動作可能重新出現。因此,教師應特別注意錯誤動作的糾正,以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動作的細節,促進分化抑制進一步發展,使動作日趨準確。
經過多次重復訓練后,運動條件反射已經成形,建立了鞏固的動力定型。小學生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制在時間和空間上更加集中,使得動作更為精確。部分動作甚至可以實現自動化,無需刻意控制便能做出動作來。當外部環境發生變化時,這些動作依然能夠保持不變,完成練習時也感到輕松自如。但是,動力定型發展到鞏固階段,并不意味著它會永久不變。首先,持續的訓練可以不斷提升技巧水平,優化動作表現,從而使得動力定型更為完備且穩定。其次,一旦停止鍛煉,即使是已經穩固下來的動力定型也會逐漸消失。對于那些更具挑戰性和復雜度的技能而言,這種過程可能會更為迅速。
在此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學生設定更高的標準,同時引導他們深入理解技術的原理,這有助于加強動力定型并且提升動作質量,最終實現自動化操作的目標。同時,學生的動作已在大腦中建立起牢固的動力定型,神經系統的興奮與抑制變得更加集中與準確,他們所學到的各種技能已被整合成一個完整的有機體系。
在此階段,注意力焦點從動作本身轉移到對周圍環境信息的處理上。視覺控制的作用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增強的動覺控制,這使學生能在動作出現錯誤或需要調整時迅速察覺并作出反應。所謂的“自動化”是指當人們執行某個特定的技巧或動作時,無需意識到就能完成。這個過程中的特點是整套動作或是其中部分環節會變成一種無意識的行為,如行走。然而,為了提升運動表現,應盡力促進這些動作自動化,但不能誤以為一旦實現了自動化,動作的品質就會被保障。因此,即使動作達到了自動化狀態,仍需要持續檢測動作的質量,以達到精益求精。
在動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首先要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學生應用心去觀察,并體會每一個動作的要領,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為了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增強他們的注意力,可以利用訓練前思維小游戲或小魔術,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是模仿能力的培養。學生通過觀看教師的示范動作,模仿技術動作,了解動作要領、動作的易錯點及難點,從而有效掌握動作。最后,思考能力至關重要。學生動作掌握欠佳時,教師應引導其思考問題所在,通過回想動作的全過程,找出自己沒有做好的環節,逐步解決問題,從而實現技術動作的精準掌握。
認知心理學的核心部分涵蓋了感覺、知覺、思維、記憶、注意等多個方面,運動技能的形成主要包括泛化、分化、鞏固和自動化4個階段,在這個過程中,感知覺、思維、記憶和注意起到了重要影響。因此,為了有效提升小學生的動作技巧水平,教師需要依據他們的個性特質和年齡特點制定科學的訓練計劃,遵循動作的內在規律進行針對性的訓練,以推動他們技能水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