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揚 劉美彤


摘 要:以廣州市越秀區為例,從城市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的視角,探討城市景觀資源的梳理與運用。通過對越秀區城市景觀資源的全面梳理,建立相應的資源臺賬,并分析這些資源的客觀屬性和潛在價值。同時,結合越秀區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實踐,運用臺賬提出改造策略和項目清單,為越秀區的城市景觀規劃提供科學依據,進而提升城市景觀品質和特色。結果表明,城市景觀資源臺賬的梳理與運用在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中具有積極意義,有助于實現資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促進城市存量空間的發展提質。
關鍵詞:城市景觀;資源臺賬;城市特色格局;越秀區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城市更新工作日益成為城市建設的重要任務。其中,以城市老舊小區更新改造為城市更新中涉及面最廣、任務最重的工作類型之一。這種改造方式具有重要意義,如有效改善城市環境、提高居民生活質量、推進開發建設方式的轉型、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等。然而在實踐中,也出現了改造片區篩選難,補丁式的環境改造提升方式效果差,歷史文化資源無法有效盤活,空間品質提升缺乏整體統籌與營造思路等問題。2018年,習近平總書記在廣州市荔灣區西關歷史文化街區考察時指示:“要突出地方特色,注重人居環境改善,更多采用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讓城市留下記憶,讓人們記住鄉愁。”可以說,如何科學有效地利用好存量地區的本底資源已成為一個迫切而關鍵的問題。
在上述背景下,建立城市景觀資源臺賬在城市更新改造中的急迫性逐漸凸顯。城市景觀資源臺賬將作為一個重新認識國土價值的工具,以挖掘利用城市景觀資源為抓手,結合老舊小區更新改造的任務,助力城市現狀的了解和問題的解決。本文通過對廣州市越秀區城市景觀資源的全面梳理,建立相應的資源臺賬,并通過統計和定性分析等手段,解讀越秀區景觀資源的屬性和特征,嘗試在城市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過程中發揮其作用與價值。
一、城市景觀資源的定義與分類
(一)景觀資源相關概念
2012年以來,國家逐步提出要全面加強城鄉歷史文化遺產及自然資源的系統性保護。王建軍等學者從旅游業開發的角度融合可持續發展思想,提出了“生態旅游景觀資源”的概念。他認為該概念是以自然景觀為主、人文景觀為輔,突出生物景觀和諧的生態美,為旅游業開發利用,產生經濟、社會及環境效益的各種空間景物綜合體。目前,“文化景觀”也成為城市景觀資源的重要相關概念之一。美國地理學家索爾(Sauer)將文化景觀定義為“附加在自然景觀上的人類活動形態”。世界遺產委員會稱文化景觀為“人和自然的共同作品”,明確其自然與人文的復合屬性。當下,文化景觀的保護利用正向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整合的方向前進。此外,還有一個相關概念為“城市觸媒”(Urban Catalysts)。城市觸媒理論源自西方對城市復興運動和城市改造計劃(Urban Renewal Program)失敗的回應。該概念指向那些能對后續建設活動帶來正面影響的城市開發活動,內涵廣泛。觸媒不是單一的點,而是一系列可以刺激與引導后續開發的元素。在實踐中,景觀作為城市觸媒,不僅包含基本的多元價值,還作為一種有吸引力、受歡迎、能夠不斷聚集人群發生活動、釋放活力的場所媒介,持續催化和帶動城市片區的發展。
綜合來看,城市景觀資源是自然和人文相互作用的物質和非物質景觀,是促進城市正向演進的催化劑,也是城市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城市景觀資源不僅直接關系各類公共空間與民眾活動,而且為城市更新和改造提供了新的動力和方向。城市景觀資源臺賬則是以挖掘城市景觀資源為基礎,融合城市存量地區更新改造的工作目標,是新時代建設美麗城市、打造高品質城市空間、推進高質量城市發展的重要基礎性工作。
(二)城市景觀資源的分類
根據城市景觀資源的概念,結合環境屬性分類法和國家標準,并根據景觀資源屬性和形成過程,將其分為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兩大類,然后按照審美和感知分出8個中類和38小類。
二、技術路線
本文主要采用資源點POI爬取與核密度分析法。通過高德地圖提取各類景觀資源POI數據,按城市景觀資源分類方案進行整理。在其他數據方面,還補充了每個景觀資源點的百度搜索熱度及大眾點評網站評分數據。
值得說明的是,當前餐飲點數據不作為本次城市景觀資源臺賬的類型數據,而是作為捕捉城市空間格局和表征城市經濟活力的一個輔助維度。相關研究表明,城市餐飲業的空間特征及發展趨勢與城市的空間格局演進一致,同時餐飲業的發展也與城市的公共設施面積呈負相關關系。在實際城市更新項目的實踐中,餐飲業密度水平可作為城市空間經濟活力和居住密集度判定的一大參考。本文爬取(高德地圖)2022年越秀區餐飲點位,通過核密度分析,按餐飲密度高、餐飲密度中和餐飲密度低三級來表征城市活力度的高低,并將三級區域與前述景觀資源點在空間上疊合,利用ArcGIS導出各類活力區內的景觀資源清單。
三、越秀區城市景觀資源臺賬梳理
越秀區城市景觀資源臺賬總計納入220個景觀資源點。從數量上看,自然景觀資源(14個)大大少于人文景觀資源(206個),其中自然景觀資源主要為地景(山景、洲島嶼礁)與水景(河流、湖泊)。自然景觀資源數量較少的一大原因在于其在網絡數據上呈現為面域范圍(polygon),通常在內部包含多個人文景觀資源(point)。從類型上分析,206個人文景觀資源覆蓋建筑、園景、勝跡、風物等幾乎所有細分類型。其中,又以建筑類景觀資源居多,包含歷史建筑、地標建筑、宗教建筑以及特色民居(民居類型占越秀區所有景觀資源數量的65%)。
從網絡熱搜指數(百度)看,自然景觀資源雖然數量少,但顯示具有熱搜指數的景觀資源占50%。相比之下,人文景觀資源只有15%的景觀資源點具有百度熱搜指數,絕大多數人文景觀資源在網絡上不具備搜索熱度。將越秀區所有的景觀資源百度熱搜指數由高到低排序,自然景觀資源及人文景觀資源中的園景排名靠前。其中,白云山余脈-麓湖段、珠江和二沙島的搜索熱度是自然景觀資源的前三,光孝寺、越秀公園、圣心大教堂是人文景觀資源的前三,由此看出,越秀區經典的景觀資源已在一定程度上成為城市意象和城市代名詞,而大多數景觀資源雖被納入臺賬,但還未被市民有效利用與識別。
四、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實踐探索
(一)片區篩選
在重點片區篩選上,首先利用景觀資源清單和餐飲核密度疊合自下而上進行判定,梳理出城市活力及景觀資源密度相對較高的區域,作為越秀區城市特色濃度較高的片區,以輔助決策。從分類結論上看,越秀區現存3個高活力片區(北京路、五月花、中華廣場片區),而活力較高的片區約10個。結合越秀區實際老舊小區改造需求統計清單,以“老城提質,促進片區文商旅”為目標,篩選出六榕雨帽片區、省醫-中山醫片區、大德路片區、北京路南段等區域,作為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的候選片區。
(二)片區策劃及策略建議
在重點片區策劃上,針對老舊小區外環境和公共空間的提質,運用景觀資源臺賬,充分分析片區區位、文化、空間、產業等條件,從整體性規劃、片區特色、產業活力三個方面提出提升策略和建議。
整體性規劃:提煉主題,明確屬性定位。從景觀資源臺賬的名錄和產業條件看,越秀區初選的重點片區可分別響應繁榮商業、文化記憶和健康綠色主題。景觀資源作為公共環境空間提升的媒介,可將景觀資源點串聯,形成街區開放空間結構,為下一步街區的交通提質做好鋪墊。
片區特色:景觀資源臺賬在梳理片區特色中作用較大,一定程度上來講,街區內所涵蓋的景觀資源點位即可作為片區特色。例如,可通過提升公共綠化空間、活化利用歷史建筑,提取轉譯傳統元素融入公共空間,策劃游覽路徑等策略,加深片區的特色濃度。
產業活力:利用景觀資源臺賬,調研并梳理當前產業基礎,對仍具備產業活力的業態予以保留,同時騰退低效業態或提出升級轉型建議。明確片區產業發展策略,利用景觀資源臺賬摸排合適的公房建筑或歷史建筑,對其進行利用或盤活,增加片區營收點和吸引力。
五、結語
本文通過對越秀區城市景觀資源的全面梳理,建立了相應的資源臺賬。從數量、類型以及網絡熱搜指數等維度分析,發現越秀區擁有豐富的景觀資源,包括可以代表廣州城市意象的自然景觀資源和幾乎所有類型的人文景觀資源;但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例如大部分的景觀資源,尤其是人文景觀資源,在網絡上不具備搜索熱度,大部分建筑類景觀資源點也未被有效利用。從景觀資源點與餐飲核密度疊合的結果來看,越秀區所有景觀資源點均位于城市活力較高和特高區域,但同時也存在城市活力較高區域只有極個別景觀資源或者沒有景觀資源的情況,當然這也與景觀資源點在網絡上的開源數據與現實存在偏差有一定關系。
利用景觀資源臺賬可以有效輔助城市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尤其是在策劃階段。景觀資源臺賬通過對全域景觀資源的盤整,提高了片區策劃的完整性,有助于確定片區主題定位,挖掘片區特色,優化產業活力,從而輔助片區實施內容的制定。從應用上看,此次研究呈現的工作路徑可歸納為:摸底數,建立基礎景觀資源臺賬;找重點,利用餐飲核密度的條件篩選出城市活力高、中、低區域;劃片區,將餐飲點密度和景觀資源點作為自下而上劃分片區的參考;說愿景,對接老舊小區成片連片改造的規劃愿景和項目訴求;指路徑,形成提升項目臺賬和對應設計策略。
從實踐角度看,為更好地發揮城市景觀資源臺賬的作用,未來將進一步提高臺賬信息分類的精度和深度,同時,景觀資源點的收集應更偏向需求供給角度,從而提高運用的精準度和效率。臺賬中可動態補充城市未來重大建設機會點,助力項目的前期謀劃與決策。同時,要研究并建立臺賬管理機制,例如建立電子信息管理系統,將各類資源的信息錄入系統中,既方便規劃師查詢和管理,又方便定期更新和維護。
參考文獻:
[1]王建軍,李朝陽,田明中.生態旅游資源分類與評價體系構建[J].地理研究,2006(3):507-516.
[2]陳蔚鎮,劉荃.作為城市觸媒的景觀[J].建筑學報,2016(12):88-93.
[3]張國強.中國景源的特征、保護與利用[J].中國園林,1998(2):4-7.
[4]翟輔東,肖曾艷.隱性旅游資源顯性化的概念和應用[J].旅游學刊,2004(6):60-63.
[5]舒舍玉,王潤,孫艷偉,等.城市餐飲業的空間格局及影響因素分析:以廈門市為例[J].熱帶地理,2012(2):134-140.
[6]劉惠南,鄭艷艷.基于POI的杭州餐飲設施空間布局及其影響因素研究[J].建筑與文化,2020(7):49-50.
作者簡介:
蔡揚,碩士,廣州市城市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工程師。研究方向:景觀規劃。
劉美彤,碩士,廣州科技職業技術大學講師。研究方向:城市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