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瑾瑾
摘要:文章為了探討提高電網企業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的可行辦法,以某輸變電工程為例,分析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的方法。對經濟效益后評價作出介紹,了解實施后評價背景、原則及基本內容。介紹了結合項目實際,介紹后評價數據、方法、內容,并通過經濟效益后評價得出項目的整體經濟效益良好。通過綜合分析認識到經濟效益后評價的應用價值,以期為今后電網企業及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最大化提供支持。
關鍵詞:電網企業;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后評價
電力行業作為社會中的基礎性行業,直接關系到國民經濟發展。對于電網建設項目而言,項目后評價在電網企業中,成為目前實現經濟效益最大化的重要手段之一。針對投資項目后評價制度的完善,其間為了使項目后評價過程更具有規范性,相關部門出臺一系列管理條例,為電網企業輸變電工程投資項目后評價提供支持。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的評價,同樣可以采用此評價方法進行經濟效益后評價的相關處理。當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后,產生的所有歷史數據均可作為項目測算的經濟指標,通過對比提出有利于提升輸變電工程投資效益的建議。
一、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后評價概述
(一)經濟效益后評價
經濟效益后評價在輸變電工程中應用,其應用對象具有針對性,主要為新建項目和改造項目。采用再評價的方式,得出具體數據,了解投資的經濟效益。根據現有的經濟效益后評價經驗,此評價方法是由兩種評價方法組成,一是財務后評價,二是國民經濟后評價。財務后評價的評價主體是投資者,需要以真實的財務數據為依據進行評價,而國民經濟后評價的主體則是國民經濟,評價對象是輸變電工程可能獲得的社會與經濟效益。
對輸變電工程的經濟效益進行后評價,如果站在多個評價視角,經濟效益后評價的內容也有明顯差異。一是財務后評價,評價人員在預估項目全壽命周期范圍內的實際財務指標之后;二是從可研環節著手,得出預測評價結果,通過兩項數據的對比,便可獲得客觀的財務評價結果。考慮到輸變電工程的重要性,其作為電網工程的一種,對基準收益率提出了明確要求,行業整體在實現穩定發展進程中,同樣對行業基準內部收益率做出了規定,這可能會降低項目投產后的利潤率,而且資金回收期也會因此延長。
另外,輸變電工程還具有技術性,經濟效率除了與具象的經濟效益有關,還要以技術為側重點。尤其是在經濟效益后評價中,根據項目的獨特性,同時參考社會環境、行業環境,通過經濟效益后評價了解實際可能獲得的利潤,以及項目投產后帶在社會和經濟層面帶來的效益,檢驗項目與綠色環保節能的相符程度,以達到減少輸變電工程資源能源耗損的目的。除了以上特性外,輸變電工程本身的外部經濟性也不容忽視,所以經濟效益后評價時,應同時站在多個視角,對內外部因素展開全方位分析,保證后評價結果的綜合性與全面性。
(二)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后評價基本原則
1. 獨立性原則
后評價過程中,輸變電工程的決策者、管理者、執行者、前評估工作人員不會對其造成影響,這也為項目評價賦予了客觀性。所以,要保證評價獨立性,就要關注評價機構、人員結構、履責情況等,確保評價機構獨立性的同時,也需要將獨立性滲透至評價全過程中。
2. 可信性原則
保證評價可信性的關鍵,主要是后評價報告中需同時包含輸變電工程的成功、失敗的經驗。作為評價人員,更要保證豐富的工作經驗與閱歷。另外,遵循評價的可信性,資料信息真實性、評價方法可行性也是非常重要的決定因素,而且也需要保證項目管理者、借款單位及項目最終受益者等,能夠同時參與到輸變電工程的評價中。
3. 公開性原則
經濟效益后評價需要遵循公開性原則,而且透明度高的情況下,會吸引更多人關注后評價。立足于輸變電工程的評價結果反饋情況,也能夠認識到公開性的必要性,幫助電網企業以及工作人員積累、總結經驗教訓。
(三)經濟效益后評價內容
結合現有的經濟效益后評價實施經驗,對于輸變電工程,需要立足于三個維度進行,分別是:目標評價;項目投資效益與財務效益;國民經濟效益。對這四項評價內容作出具體分析。
1. 目標評價
輸變電工程立足于整體投資目標的角度,其實這是后評價非常重要的一項衡量標準,利用技術指標,便可以保證最終工程建設的效果,與初期提出的設計要求完全一致。與此同時,采用此方法保證工程運行中產生數據、可預測數據之間具有清晰的對比效果,使經濟效益的衡量可以真實呈現經濟水平與存在區別。輸變電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的關鍵是要保證綜合性與全面性,其中目標評價指標至關重要,借助目標評價搭建系統性的評價指標體系,這可以增強后評價的合理性。
2. 項目投資效益與財務效益
輸變電工程投入運行后,一方面,需要關注其是否能夠滿足用電需求;另一方面,則是要重點關注項目的效益,尤其是投資效益與財務效益,這兩項在經濟效益后評價體系中也是非常關鍵的組成元素。關于投資效益,是指輸變電工程在建設階段的資金,采取控制投資資金的方式,確保工程整體的經濟性。站在輸變電工程的建設階段角度,投資效益同樣非常重要,可以通過了解投資效益,使項目每一筆資金的利用率、經濟效益得到最大。關于財務效益,需要在后評價中重點分析經營效果、內部收益率。那么,在構建后評價指標體系時,應以當前項目的運營財務效率為側重點,并且也可以為后評價結果保證精準性與真實性。
3. 國民經濟效益
輸變電工程在經濟效益后評價中,是否完整與全面是后評價的關鍵。關于后經濟評價體系的構建,除了上述要素外,國民經濟效益也必不可少。采取此方法,對項目整體經濟效益作出衡量,其間評價人員更是可以直觀發現外部經濟性可能會帶來的影響,項目后評價的可行性,這對于輸變電工程的建設也具有積極的推動意義。
國民經濟效益可理解為國民經濟總體效益,處在特定時間范圍內,與國民經濟活動中的總投入、實際獲得總產出的聯系。所以,基于此視角分析國民經濟效益,也可以視為宏觀經濟效益。以后評價的方式衡量國民經濟效益,不僅作用于輸變電工程,更是作用于社會經濟,助力其實現長遠的發展目標。實際上在后評價中,更多是采取費用和效益分析,在分析項目經濟參數基礎上,還需展開精確計算,以在宏觀經濟發展維度保證輸變電工程的效益。
二、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后評價方案設計
(一)項目概況
此次分析輸變電工程共有3座220kv變電站、4座330kv變電站,總容量為3512.5兆伏安。2020年售電量為30億千瓦時。
此項目投資方面,前期開展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初步預算投資是1668.23萬元,包括變電站工程、輸電線路通信工程等。經過初步設計,批準概算投資是1650萬元,竣工決算投資合計1521.23萬元。對比前期概算總投資數額,節約了128.77萬元。針對本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的經濟效益,采用經濟效益后評價的方法。
(二)經濟效益后評價相關數據
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后評價的基礎數據,主要總結為兩大類,分別是投入數據、產出數據。一般在處理基礎數據時,工作人員須保證指標統計計算口徑的一致性。輸變電工程投資與籌集資金,主要參考項目竣工決算數據。輸變電工程銷售收入,需要考慮當前實行的平均銷售電價、平均購電單價等因素,具體包括增售電量、購電單價、明確售電量增量方法等數據,前兩項參數以所在地區的價格主管部門批準電價為準,是確定售電量增量的可行辦法,在項目投運之后可以按照所在地區的電網實際發生負荷變化進行分析。項目運行成本中,包括材料費、工作人員薪資及其他費用等。材料費按照輸變電工程項目法人的電壓等級的上年度統計值加以確定;薪酬由工資、福利費用組成。
(三)評價內容與對象
經濟效益后評價分為財務后評價、國民經濟后評價兩個模塊。財務后評價需要關注到輸變電工程的盈利能力、償債能力。其中盈利能力分析包括財務凈現值、財務凈現值率、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等;償債能力包括流動比率、利息備付率。輸變電工程的經濟效益后評價,通過指標計算以及對比的方式進行。
國民經濟后評價分為經濟內部收益率、經濟凈現值、經濟外匯凈現值等、對于國民經濟后評價指標,下面分別對此作出介紹:一是經濟內部收益率包括全部投資、國內投資經濟內部收益率;二是經濟凈現值同樣包括兩部分,即全部投資、國內投資經濟凈現值,通過這一指標,可以了解到輸變電工程在國民經濟中的凈貢獻,屬于絕對量指標;經濟外匯凈現值作為國民經濟后評價指標,可以以此體現出輸變電工程在國家外匯收支方面產生的影響。
盡管后評價很多數據屬于歷史數據,但是考慮到今后諸多數據仍需要結合實際展開預測,如購售電量、購售電價、運行維護成本等。所以,數據難免具有不確定性,也需要在后評價中進行重點分析,判定不確定性因素存在影響。關于不確定性分析,建議重點關注盈虧平衡、敏感性。盈虧平衡點一般可以通過產量表示,如果盈虧平衡點低,代表輸變電工程具有較強的盈利能力,可獲得更高的投資回報;相反,輸變電工程便有可能面臨虧損當輸變電工程建成、投入運行之后,一旦因素指標發生變化,將會帶來嚴重的影響。例如售電量、售電單價和運行維護成本改變,那么項目的全部投資內部收益率相關指標也會隨之改變。按照不同因素變化幅度,可將其作為測算依據,測算后便可得到指標變化臨界點,并進行判斷。
此次討論的輸變電工程,在財務后評價環節,先后進行了財務分析、盈虧平衡分析、敏感性分析。財務分析得出評價結果,根據表1數據可知,該工程財務情況較好,而且有明顯的經濟效益。資本金內部收益率是16.56%,投資回收期6.82年,也表現出較強的應力能力,可以解決當地供電能力、經濟等諸多方面的問題。盈虧平衡方面,根據此次項目資料與數據,具體包括:第一,年均固定成本,如折舊費、攤銷費和材料費等,共計362.17萬元;第二,單位產品方面可允許變更成本為0.2845元/千瓦時;第三,基于項目數據代入分析得到單位產品銷售稅金,數據為0.0029元/千瓦時。根據上述數據,盈虧平衡點產量是261306萬千瓦時,盈虧平衡點銷售價格是0.3752元/千瓦時。那么基于此售電量、售電單價,可以預見該項目的盈利能力非常高。當年售電量2613.06萬千瓦時,售電單價0.3752元/千瓦時,對于電力企業而言,同樣可以實現盈虧平衡。敏感性方面,結合此次項目的財務后評價敏感性分析,分析結果整理為表2。根據表2可知,投資內部收益率本身在面臨因素變化時,具有很強的敏感性,尤其是售電單價。對比所有因素,售電單價對投資內部收益率的影響最為顯著,以售電單價下降10%為前提,極為可能會引發不平衡現象,如投資內部收益率下降;以售電單價提高10%為前提,則會相應的提高投資內部收益率至31.02%。
在國民經濟后評價環節,輸變電工程前評估基礎上,可以開展國民經濟后評價。根據本項目實際,當項目投產后,得出投資經濟內部收益率和凈現值,分別是15.52%、8584萬元。對比分析后發現,前者大于社會折現率,后者大于0,可見該項目具有良好效益。
(四)評價方法
1. 專家評價法
經濟效益后評價采用專家評價法,需要參考專家對項目的主觀建議,再通過分數、指數、評語,以輸變電工程的經濟效益為對象,作出總結式評價。專家評價法具有諸多優勢,例如使用難度不高,所以在很多供電企業中均有應用。然而此方法也有一些不足,例如主觀意識過于明顯,很難保證結果的清晰性與客觀性,如果輸變電工程的復雜性不高,可以考慮采用專家評價法。
2. 數理統計評價法
對比專家評價法,數理統計評價法降低了對主觀評判的依賴性,意味著人為因素不會對后評價結果產生直觀影響,使最終的評價結果更加客觀。項目所有經濟效益后評價指標彼此之間往往有密切的聯系,針對此類項目的經濟效益后評價,便可采用數理統計評價法,保證后評價結果的全面性與完整性。但此方法也有一些缺陷,例如在評價過程中需要用到海量數據,盡管大量統計數據可以保證最終評價結果準確,也可以為制定決策提供參考,但是增加了后評價過程的復雜性,也難以體現評價過程的重要性。另外,應用數理統計評價法,后評價對象也有非常嚴苛的要求,例如數值務必要具體,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前期采集數據環節的工作量。
3. 指數與經濟評價分析法
采用指數與經濟評價分析法,提前確認好綜合性的經濟指標,面向多元對象實施后評價。此方法在經濟效益后評價中應用,可以了解到該評價方法特征的準確性,以及各個評價對象之間對比的清晰性,但后評價時應用到的公式與模型等相對復雜,后評價過程中還存在大量因素,需要評價人員予以克服。另外,指數與經濟評價分析法無法提供統一性的量綱公式,這也是在經濟效益后評價中應用需關注到的重點問題。
4. 混合評價法
所有后評價方法中,混合評價方法的適用范圍相對廣泛,而且也在很多供電企業中得到應用。混合評價法中包含模糊評價法,此方法整合了大量模糊因素,即便在輸變電工程的經濟效益后評價中評價對象結構層次豐富,依然可以保證后評價結果的精準性,達到定性、定量結合的目的。除了模糊評價法外,混合評價法中還包含計算機評價法,此方法整合了大量評價指標數據,以綜合評價方法與現代化技術,面向復雜程度高的評價對象進行準確評價,了解輸變電工程的經濟效益。
5. 多層次模糊評價模型
輸變電工程經濟效益后評價構建多層次模糊評價模型,這是一種綜合性評價方法。為最終獲得的評價結果賦予可比性與可借鑒性。根據后評價經驗,總結該方法評價流程如下:
(1)選定權重。
確定建模權重,建議采用層次分析法。應用層次分析法流程如下:構建遞階層次結構→構建判斷矩陣→單一準則重要性對比檢驗。
(2)選定后評價指標隸屬度函數。
對于此次經濟后評價,相關的所有評價指標中,隸屬度函數如下:全部投資財務內部收益率;投資財務凈現值;投資回收期;投資利潤率;投資利稅率;借款償還期;經濟內部收益率等。以投資回收期為例,這一指標在定量指標小且好的前提下,根據戎上型隸屬函數形式,構建函數如下:
式中:a1是預期投資回收期,x是后評價數據,a2是輸變電工程所在電力行業投資一般回收期,通常取值范圍在15~20年,此次設計取值為18年。
(3)構建綜合評價模型。
根據上述總結指標、權重向量等,得出公式如下:
式中:W是h中綜合權向量,wi是第i個指標綜合權重值,取值范圍是wi∈[0,1]。hij是h中總評價矩陣的第j個項目第i個指標隸屬度,取值范圍是hij∈[0,1];vi是第i個項目綜合評價值,根據數值大小進行排序,了解項目的實際效果,同時結合隸屬度,計算得到輸變電工程整體成功度。
根據以上提出的所有評價方法對比,下面主要選擇并構建多層次模糊模型。建模過程如下:一是構建層次模型。評價人員劃分指標層指標,具體見圖1。二是權重。工作人員負責的項目,是對準則層、指標層包含所有指標進行打分,一般兩個指標可作為一組,工作人員依次打分。打分時應用多層次分析法,根據各組指標的相對重要性比例標度,便可以得出具體準則層與指標層所有指標的分值。如表4所示。三是評價結果。按照財務后評價以及前評估情況,構建隸屬函數模型,計算得出所有指標隸屬度,具體數值整理如表3所示。隨后代入財務效益后評價指標隸屬度值、指標權重,得出表達式為:
代入隸屬度值和指標權重,獲得評價結果,表達式為:
經濟效益后評價全部指標隸屬度值、合成權數代入至公式,獲得此次輸變電工程的經濟效益后評價結果,表達式為:
經過綜合分析,此次經濟效益后評價采用多層次模糊綜合評價模型,得出最終評價結果是0.916,代表此工程能夠滿足預期設定目標。
三、結語
綜上所述,輸變電工程作為基礎建設的一部分,對其進行經濟效益后評價,最為直接的效果是了解到各項綜合效益,如供電量效益和可靠性效益,借此來增加供電企業效益,以及實現電力行業發展。經濟效益后評價期間,無論是采用計算還是評價的方法,均要按照實際情況選擇最適合的手段,保證后評價結果客觀性,最大程度地增加項目投資效益,對于供電企業而言,也可以直接作用于企業內部的管理。與此同時,采用后評價方法評估項目的經濟效益,對于今后行業內經濟效益的評價也起到推動與優化作用。電網企業要想更加精準地了解效益,針對效益進行分析評價的過程中,選擇應用經濟效益后評價,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項目實際獲得的經濟效益,幫助項目節約成本,實現輸變電工程以及電網企業經濟效益最大化。
參考文獻:
[1]王栩,韓偉濤.新能源投產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分析與研究[J].企業管理,2022(S1):432-433.
[2]李昆.贛撫平原灌區維修養護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J].水利科學與寒區工程,2021,4(01):75-78.
[3]吳正煜,戴元鳳,宋瓛,等.大型醫用裝備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與建議[J].醫療衛生裝備,2020,41(08):69-73.
[4]王景蕓,張逸凡.AH P-FCE法在武漢市江夏區某生態環境治理工程后評價中的應用[J].科學技術創新,2021(21):4-6.
[5]周群英.陜北油氣田開發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研究[J].內蒙古煤炭經濟,2019(23):101-102.
[6]劉衛東,朱曉虎,蔣文海,等.油氣田開發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研究[J].當代化工研究,2018(04):2-3.
[7]魏秀梅.基于模糊神經網絡的電廠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研究[J].現代經濟信息,2018(03):377.
[8]徐婧源,薛燕.天然氣管道建設項目經濟效益后評價技術問題探討[J].天然氣技術與經濟,2017,11(05):65-67+84.
(作者單位:浙江陸特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