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琳娜 李寶儀 王琴 何建麗
腦卒中是由腦內血管出血或閉塞引起相應供血區神經功能缺損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多項統計研究顯示卒中死亡率近年有降低趨勢,但認知功能障礙發生率升高,約1/10的病人會在卒中后1年發生癡呆[1-2]。報道指出,輕型卒中病人亦可能發生認知功能障礙,且病人的康復程度、生活自理能力等均可能受到影響[3]。腦白質病變與認知功能下降的關系已得到了臨床的普遍認可,但其與卒中后認知功能障礙(PSCI)是否存在關聯尚無統一認識[4]。腦萎縮是認知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但大腦皮層萎縮與PSCI的關系仍不明確。有研究指出,帕金森病癡呆病人的認知功能減退與大腦皮層厚度變薄密切相關[5]。本研究旨在探討腦白質病變、大腦皮層厚度與老年輕型卒中病人PSCI的關系,現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回顧性選取本院神經內科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收治的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的臨床資料。(1)納入標準:年齡≥60歲;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6]輕型卒中診斷標準(NIHSS≤3分);經頭顱MRI檢查確診;無腦卒中病史。(2)排除標準: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者;既往已存在認知障礙者;重要臟器功能不全者;合并其他嚴重基礎疾病者;長期酗酒或服用精神類藥物者;有視覺或語言障礙者。共158例病人納入研究,男87例,女71例,年齡60~86歲,平均(68.27±4.39)歲。
1.2 研究方法
1.2.1 資料收集:病人入院后,對病人進行常規體格檢查,并詢問一般人口學資料及病史等情況,包括性別、年齡、NIHSS評分、梗死部位、基礎疾病等。
1.2.2 頭顱MRI檢查:選用GE SIGMA EPLORER 1.5T磁共振全身成像系統,8通道頭頸聯合線圈,掃描序列為T1WI、T2WI、FLAIR及DWI。參數:層厚6 mm,層間距2 mm,FOV 288 mm×192 mm,反轉角13°,回波時間(TE)3.3 ms,重復時間(TR)7.6 ms。所有病人入院時均進行頭顱MRI檢查,病人取仰臥位,佩戴耳塞,減少頭部活動。
(1)對腦白質進行掃查,腦室旁、深部白質病變分開評分,最后得分取最高分。①腦室旁信號:無病變計0分;病變呈帽狀或鉛筆樣薄層計1分(輕度病變);病變呈光滑暈圈計2分(中度病變);不規則腦室旁高信號,且延伸至深部白質計3分(重度病變)。②深部白質信號:無病變計0分,點狀輕度病變計1分,病變開始融合計2分(中度病變),病變大面積融合計3分(重度病變)。
(2)使用GE AW4.7軟件進行圖像預處理(磁場不均勻校正、自動拓撲校正、高斯平滑、大腦半球皮層重建等),提取并計算前額葉腦皮質厚度,包括左額下回三角部、右額下回三角部、左眶額部、右眶額部、左額中回及右額中回的皮質厚度。
1.2.3 認知功能評估及分組:使用MoCA在病人住院第1天及發病3個月,分別進行認知功能評估。MoCA評分<26分為認知障礙(受教育程度<高中者加1分)。根據MoCA評分將病人分為非PSCI組(住院第1天、發病3個月的MoCA評分均≥26分)和PSCI組(住院第1天或發病3個月的MoCA評分<26分)。

2.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58例病例中40例發生PSCI,檢出率為25.32%。PSCI組與非PSCI組的性別構成、NIHSS評分、梗死部位及基礎疾病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與非PSCI組相比,PSCI組的平均年齡更大,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PSCI組與非PSCI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2.2 2組病人的MRI影像改變比較 2組腔隙性缺血灶、腦微出血、DWI陽性病變及血管間隙擴大檢出率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PSCI組的腦白質病變較非PSCI組嚴重(P<0.05)。見表2。

表2 PSCI組與非PSCI組病人MRI影像改變比較(n,%)
2.3 2組病人的前額葉腦皮質厚度比較 2組的左額下回三角部及右額下回三角部皮質厚度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PSIC組左眶額部、右眶額部、左額中回及右額中回皮質厚度均明顯低于非PSCI組(P<0.05)。見表3。
2.4 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發生PSCI的影響因素分析 選擇具有統計學差異的相關指標(年齡、腦白質病變、前額葉腦皮質厚度)作為自變量,以是否發生PSCI為因變量,進行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中重度腦白質病變均為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發生PSCI的危險因素,前額葉腦皮質厚度(左眶額部、右眶額部、左額中回、右額中回)為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發生PSCI的保護因素(均P<0.05)。見表4。

表4 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發生PSCI的多因素分析
研究表明,對于輕度的認知功能損害,MoCA量表的敏感性優于MMSE量表[7]。結合PSCI的認知功能損害特點及各量表評估側重點的不同,本研究選用了MoCA量表進行認知功能評估,同時選取了首次發病病人以排除既往血管性事件對認知功能可能造成的影響。本研究中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的卒中后3個月內的PSCI發生率為25.32%。這一結果略高于前述報道[8],這可能與該報道選取病例同時包含輕型卒中和短暫性腦缺血有關。
年齡是影響認知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這一觀點已得到了臨床的廣泛認可。本研究也發現PSCI組的平均年齡比非PSCI組更高,且年齡為PSCI的危險因素。老年病人的年齡越大,發生血管性事件的風險越高,腦萎縮程度加重,腦功能下降,所以PSCI發生率相應升高。目前,不少研究都認為血管性癡呆程度與腦白質病變程度高度相關,且這種相關性在病情早期表現得尤為突出[9]。本研究發現,中重度腦白質病變是PSCI的危險因素。這可能是因為卒中病變累及穿支動脈,受累血管不完全閉塞引起的慢性低灌注會損傷腦白質,而腦白質受損后可影響邊緣皮質及額葉皮質功能,干擾丘腦-皮質、紋狀體-皮質通路,進而造成認知功能下降[10]。
前額葉皮層位于額葉前端,是個體發育成熟最晚的結構,占大腦皮層總面積的近30%,該腦區與注意力調控、工作記憶、抽象規則、思維及推理、行為計劃等認知功能密切相關[11]。研究發現,相比無認知障礙者,輕度血管性認知障礙病人的灰質總量明顯更低[12]。另有報道顯示,血管性認知障礙病人的大腦時移值比認知正常者更長,且時移值延長的部位主要為雙側額葉眶回、右側額中回、顳中回、頂上小葉,提示認知障礙病人可能存在這些腦區灌注不足[13]。本研究發現,前額葉腦皮質厚度(左眶額部、右眶額部、左額中回、右額中回)為老年輕型卒中病人發生PSCI的保護因素。提示與PSCI病人認知受損相關的皮質厚度變薄的區域主要為左眶額部、右眶額部、左額中回、右額中回。
綜上所述,年齡、腦白質中重度病變及前額葉腦皮質厚度變薄均與PSCI密切相關,臨床通過頭顱MRI檢查腦白質及大腦皮質厚度變化,可為臨床預測PSCI的發生提供參考依據,并指導臨床及時采取相應的干預措施,以減輕病人的認知功能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