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基斌 李水珠



[摘要]?目的?探討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與成人體外循環心臟瓣膜術后急性腎損傷發生的關系。方法?回顧性收集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于福建省立醫院心血管外科行心臟瓣膜手術的180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根據術后是否出現急性腎損傷(acute?kidney?injury,AKI)分為AKI組(n=91)和非AKI組(n=89)。對心臟瓣膜術后AKI發生的危險因素進行單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采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線)分析各危險因素對心臟瓣膜術后AKI的預測價值。結果?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AKI組患者的年齡、體外循環時間、停機乳酸、術后24h液體正平衡量、術后24h乳酸負荷均高于非AKI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多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是心臟瓣膜術后AKI的獨立危險因素(OR值分別為1.064、1.014,P<0.05)。ROC曲線分析顯示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對心臟瓣膜術后AKI有預測價值,年齡和術后24h乳酸負荷聯合指標對心臟瓣膜術后AKI的預測價值優于單一指標。結論?年齡聯合術后24h乳酸負荷對心臟瓣膜術后急性腎損傷有較好的臨床預測價值。
[關鍵詞]?心臟瓣膜;體外循環;急性腎損傷;乳酸負荷
[中圖分類號]?R654??????[文獻標識碼]?A??????[DOI]?10.3969/j.issn.1673-9701.2024.06.014
Predictive?value?of?age?combined?with?postoperative?24-hour?lactic?acid?load?for?acute?kidney?injury?after?cardiac?valve?surgery
MO?Jibin1,?LI?Shuizhu2
1.Provincial?Clinical?College?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the?Fourth?Department?of?Intensive?Care?Unit,?Fujian?Provincial?Hospital,?Fuzhou?350001,?Fujian,?China;?2.Department?of?Cardiology,?the?Affiliated?First?Hospital?of?Fujian?Medical?University,?Fuzhou?350004,?Fujian,?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investigate?the?relationship?between?postoperative?24h?lactic?acid?load?and?acute?kidney?injury?after?cardiac?valve?surgery?by?cardiopulmonary?bypass?in?adults.?Methods?The?clinical?data?of?180?patients?admitted?to?Fujian?Provincial?Hospital?for?heart?valve?operation?from?June?2019?to?August?2020?were?retrospectively?analyzed.?They?were?divided?into?acute?kidney?injury?(AKI)?group?(n=91)?and?non-AKI?group?(n=89)?according?to?the?occurrence?of?postoperative?AKI.?Univariate?and?multivariate?Logistic?analysis?was?performed?for?the?risk?factors?of?AKI?after?heart?valve?surgery,?and?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ROC)?curve?was?used?to?analyze?the?predictive?value?of?each?risk?factor?for?AKI?after?heart?valve?surgery.?Results?Univariate?analysis?showed?that?age,?time?of?cardiopulmonary?bypass,?off-pump?lactic?acid,?postoperative?24h?blood?loss,?postoperative?24h?positive?fluid?balance?and?postoperative?24h?lactic?acid?load?in?AKI?group?were?all?higher?than?those?in?non-AKI?group,?with?statistical?significance?(P<0.05).?The?results?of?multivariate?analysis?showed?that?age?and?postoperative?24h?lactic?acid?load?were?independent?risk?factors?for?AKI?after?heart?valve?surgery?(OR?values?were?1.064?and?1.014,?P<0.05).?ROC?curve?analysis?showed?that?age?and?postoperative?24h?lactic?acid?load?had?predictive?value?for?AKI?after?heart?valve?surgery,?and?the?combined?indexes?of?age?and?postoperative?24h?lactic?acid?load?had?better?predictive?value?for?AKI?after?heart?valve?surgery?than?a?single?index.?Conclusion?Age?combined?with?postoperative?24h?lactic?acid?load?have?better?clinical?value?in?predicting?acute?kidney?injury?after?heart?valve?surgery.
[Key?words]?Cardiac?valve;?Cardiopulmonary?bypass;?Acute?kidney?injury;?Lactate?load
心臟術后相關的急性腎損傷(cardiac?surgery-?associated?acute?kidney?injury,CSA-AKI)是指心臟手術后腎功能的迅速惡化,表現為腎小球濾過率明顯下降,是重癥監護室除膿毒癥之外發生急性腎損傷(acute?kidney?injury,AKI)的第二大原因[1]。據報道,CSA-AKI的發生率高達30%[2]。CSA-AKI的病理生理機制尚不明確,且早期不易診斷。以往開發多種用于CSA-AKI的預測模型,如Chertow[3]等、Thakar等[4]、Mehta等[5]、Brown等[6]和Wijeysundera等[7]的預測模型,但大部分預測模型僅包括術前及術中變量,缺乏術后相關變量。CSA-AKI發生的一個潛在原因是圍手術期腎臟的低灌注和缺血[8]。與低灌注和缺血相關的生物標志物可能是預測CSA-AKI發生、發展的良好指標。乳酸是全身和局部低灌注的敏感指標,可用作持續低灌注的標志物,持續高乳酸血癥可能加重AKI的發生和發展。以往的研究僅評估乳酸及其變化對預后的影響,未考慮高乳酸血癥的嚴重程度和持續時間[9-10]。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進一步探討CSA-AKI發生的危險因素,包括術后相關變量,且使用乳酸負荷來說明本研究中術后乳酸的水平和持續時間,并假設心臟手術后乳酸負荷與CSA-AKI有關。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1.1.1??研究對象??本研究回顧性分析2019年6月至2020年8月在福建省立醫院心血管外科行體外循環下心臟瓣膜手術的180例住院患者的臨床資料。本研究經福建省立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倫理審批號:K2024-01-009)。
1.1.2??納入及排除標準??納入標準:①年齡≥18周歲,性別不限;②首次行心臟手術的患者;③手術中采用停跳、淺低溫、體外循環輔助及需處理心臟瓣膜的患者;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標準:①術前患有慢性腎臟疾病的患者;②同期合并其他部位手術的患者;③術中或術后死亡,術后放棄治療的患者;④臨床資料不完整的患者。
1.1.3??AKI診斷標準及分組??根據2012年改善全球腎臟預后組織指南定義:以術后48h內血肌酐(serum?creatinine,Scr)值上升≥0.3mg/dl(≥26.5μmol/L)或7d內Scr值≥基線值1.5倍,或尿量<0.5ml/(kg·h)持續6h及以上作為AKI的診斷標準[11]。本研究根據患者術后1周內血清肌酐變化情況,分為AKI組(n=91)和非AKI組(n=89)。
1.2??方法
1.2.1??資料搜集??通過福建省立醫院電子病例系統、麻醉系統及病案室采集研究對象的臨床資料。①術前資料:性別、年齡、身高、體質量、主要診斷及有無慢性病病史等。②術中資料:手術類型、心肺轉流術(cardiopulmonary?bypass,CPB)時間、主動脈阻斷時間、停機乳酸水平。所有患者均行氣管插管并全身麻醉,采用胸骨正中切口,淺低溫(鼻咽溫度維持在25~32℃)體外循環停跳下行心臟手術,術后均轉入重癥監護室治療。③術后資料:術后24h出血量、術后24h液體平衡量、術后24h乳酸水平(包括術后轉入ICU即刻和1、2、6、12、18、24h)。
1.2.2??乳酸負荷??乳酸負荷為乳酸值與時間的乘積,用來解釋高乳酸血癥的累積效應。乳酸負荷同時考慮高乳酸血癥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如果乳酸有3個測量水平,分別為V1、V2和V3,相對應的測量時間為T1、T2和T3,則乳酸負荷=[(V1+V2)×(T2–T1)+(V2+V3)×(T3–T2)]/2[12]。
1.3??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7.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分析。采用Kolmogorov-Smirnov法檢驗計量資料的正態性,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等級資料的比較用秩和檢驗。不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四分位數間距)[M(Q1,Q3)]表示,組間比較采用Mann-Whitney?U檢驗。計數資料采用例數(百分率)[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c2檢驗或Fisher確切概率法。對單因素分析有意義的影響因素采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的資料比較
根據AKI的診斷標準,AKI組患者的年齡40~74歲,平均(61.00±7.40)歲,其中男56例、女35例。非AKI組患者的年齡41~78歲,平均(52.47±12.57)歲,其中男45例、女44例。AKI組患者的年齡、CPB時間、停機乳酸、術后24h液體正平衡量、術后24h乳酸負荷均高于非AKI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的多因素Logistic分析
將心臟瓣膜術后是否發生AKI作為因變量(1=是,0=否),單因素分析有統計學意義的影響因素作為自變量,多因素Logistic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與心臟瓣膜術后AKI呈正相關(OR值分別為1.067、1.014,P<0.05),見表2。
2.3??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的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分析
使用受試者操作特征曲線(receiver?operating?characteristic?curve,ROC曲線)對各個指標的AKI預測價值進行分析。結果顯示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對應的AUC分別為0.712、0.748(95%CI分別為0.637~0.788、0.677~0.820),與參考線0.5相比,2個面積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而年齡聯合術后24h乳酸負荷的AUC為0.811,顯著高于單個指標的AUC,提示年齡聯合術后24h乳酸負荷對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預測價值優于單一指標,見表3、圖1。
3??討論
AKI是體外循環心臟手術后最常見的并發癥之一,CSA-AKI的病理、生理機制相對復雜。Wang等[13]劃分CSA-AKI的術前危險因素包括女性、高齡、既往合并癥(如慢性腎臟病、既往心臟手術、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壓、充血性心力衰竭和肥胖等),術中的危險因素包括腎毒性藥物的使用、急診手術、CPB時間及手術復雜性,術后的危險因素包括心源性休克、術后低血壓、低紅細胞壓積(<24%)和需要輸血。
本研究納入術前、術中及術后相關因素,單因素分析結果表明年齡、CPB時間、術后24h液體正平衡量、術后24h乳酸負荷是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的影響因素,而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是心臟瓣膜術后AKI的獨立危險因素。
隨著年齡的增長,腎小球硬化及腎小球濾過率逐漸降低,導致老年患者的基礎腎功能下降,從而加重體外循環心臟術后的AKI[14]。Naughton等[15]報道年齡>75歲是CAS-AKI的獨立危險因素。杜英杰等[16]在主動脈弓置換手術研究中發現年齡是該類手術患者發生AKI的獨立危險因素。有研究表明體外循環手術患者年齡每增加10歲,術后發生AKI的風險增加1.35倍[17]。本研究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表明年齡是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的獨立危險因素,與既往研究結果一致。
Mao等[18]指出CSA-AKI與較長的體外循環時間密切相關,相比標準體外循環,迷你體外循環可減輕炎癥反應及減少血液稀釋,可改善心臟手術后腎功能。Kumar?等[19]的分析中納入12?466例患者,其中共756例患者在心臟手術后發生AKI,分析與較長的體外循環時間相關。楊曉梅等[20]研究表明CPB時間≥120min是術后AKI的獨立危險因素。本研究多因素分析未提示CPB時間是CSA-AKI的獨立危險因素,可能與單中心研究、樣本量較小相關。
術后早期液體超負荷與AKI的發生有關。液體超負荷時不適當的輸液可能導致中心靜脈壓過高和靜脈充血。高中心靜脈壓是心臟手術后死亡率增加的獨立危險因素[21]。升高的靜脈壓還可增加腎小球囊內壓及腎小球間質壓力,降低腎小球微循環血流,從而導致腎小球血流速度和腎小球濾過率降低。靜脈充血也是AKI發生的危險因素,液體堆積和組織水腫與AKI進展為更嚴重的AKI及AKI患者死亡率增加有關[22]。一項系統回顧和Meta分析表明目標導向的保守性液體管理可減少AKI的發生[23]。
本研究表明,術后24h乳酸負荷是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的獨立危險因素。高乳酸血癥及其持續時間是心臟手術患者預后較差的早期指標[24]。Kapoor等[25]的研究表明,乳酸和其他心肌標志物(如丙酮酸和乳酸/丙酮酸比值)與心肌功能有關,可預測術后結果。Lopez-Delgado等[26]研究表明入院24h后動脈乳酸是發生AKI的獨立危險因素,優勢比為1.810。在因先天性心臟病行體外循環心臟手術的兒童中,乳酸水平超過4.8mmol/L時,需要腹膜透析的優勢比為16.9[27]。
本研究結合ROC曲線可以看出年齡、術后24h乳酸負荷對心臟瓣膜術后AKI有預測價值。在單一指標對比中,術后24h乳酸負荷的預測價值更高,年齡聯合術后24h乳酸負荷對心臟瓣膜術后發生AKI的預測價值最高。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①本研究為單中心臨床數據回顧性研究,樣本量較小,有待多中心、大樣本量及前瞻性試驗等進一步研究;②本研究納入體外循環下行瓣膜手術的患者,有待增加其他心臟手術類型以分析不同類型的CSA-AKI的影響因素;③研究中可能存在與CSA-AKI有關但未被納入的相關變量,仍需進一步增加變量以探索分析。
利益沖突:所有作者均聲明不存在利益沖突。
[參考文獻]
(收稿日期:2023–04–17)
(修回日期:2024–02–05)
![]()
《中國現代醫生》雜志征稿啟事
《中國現代醫生》雜志是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國醫學科學院主辦的國家級醫學綜合類雜志。國內統一刊號:CN11–5603/R,國際標準期刊號:ISSN1673–9701,郵發代號80–611。本刊為旬刊,國內外公開發行。《中國現代醫生》官方網址:http://www.zgxdys.ac.cn。
本刊系世界衛生組織西太區醫學索引(WPRIM)、中國核心期刊(遴選)數據庫、解放軍醫學圖書館CMCC和CMCI收錄期刊,所刊登的文章被萬方數據-數字化期刊群和萬方醫學網、中國知網和中國學術期刊網絡出版總庫、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全文收錄。
本刊緊跟醫學發展趨勢,對醫學熱點予以適時追蹤,內容新穎、及時,信息量大,學術水平較高。以報道醫學領域的前沿性重大科研成果、國家重點課題的醫學進展、醫療新技術和診療經驗為主要內容,突出科學性、先進性、創新性和實用性,促進醫學領域的學術交流。主要欄目有論著、藥學研究、醫學信息技術、醫學教育、醫院管理、護理研究、綜述、個案報道等,是全國各醫療機構廣大臨床醫生和醫學院校師生工作、學習交流的園地。
本刊已經啟用新遠程投稿系統,作者和讀者可登錄《中國現代醫生》官方網址:http://www.zgxdys.ac.cn,進行注冊投稿等操作,雜志官方信箱:zgxdys@imicams.ac.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