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困在時間里的父親》(第93屆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講述了老人安東尼的故事,他時而清醒、時而混亂,脾氣難測,性格古怪且莫名固執(zhí);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腦中的時間線和記憶越來越混亂,對周圍的一切都感到陌生和充滿戒備。他愛他的女兒,卻不知道如何去愛;他生性要強,認為可以照顧自己,卻無法控制自己一步步走向混亂的大腦……而這一切的罪魁禍首,正是他所患的疾病—阿爾茨海默病。
近幾十年,隨著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均顯著上升,目前已位列城鄉(xiāng)居民死因的第五位。根據《中國阿爾茨海默病報告2024》,我國阿爾茨海默病及癡呆癥患者總數已超1699萬。阿爾茨海默病起病隱匿,以神經退行性病變表現為主,發(fā)病風險與多種因素相關,包括高齡、教育程度低、中年時期高血壓與肥胖、聽力損失、女性性別、吸煙習慣、缺乏運動、社交孤立、腦部創(chuàng)傷、糖尿病及抑郁癥狀等。
今天,讓我們一起了解這個“腦海中的橡皮擦”,了解阿爾茨海默病。
一、阿爾茨海默病有哪些表現
與大部分人認知中單純的記憶力下降不同,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主要表現可分為“A、B、C”三類。
(1)“A”表示Activity(活動),指生活功能改變。阿爾茨海默病患者早期以記憶力減退為特征,表現為對近期事件記憶模糊,日常信息處理能力下降。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工作能力受影響,任務執(zhí)行效率降低、決策能力減弱、注意力分散。疾病深入后,患者個人生活能力顯著下降,難以完成管理財務、準備飯菜等基本任務。到了疾病晚期,患者的日常生活(如吃飯、穿衣服、打理個人衛(wèi)生等)需要全面依賴他人協助。
(2)“B”表示Behavior(行為),指精神和行為癥狀。在阿爾茨海默病早期,患者可能就已經出現了精神和行為的顯著變化:具體表現為缺乏主動性、活動減少、性格孤僻、自私自利,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人群反應冷淡,甚至對親人也顯得漠不關心。隨著病情發(fā)展,患者的認知功能損害加劇,精神行為癥狀進一步惡化,可能出現幻覺、妄想、無目的漫游、睡眠節(jié)律紊亂等癥狀。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本能活動亢進,如性脫抑制、過度進食以及激越甚至攻擊行為。
(3)“C”表示Cognition(認知),指認知損害。阿爾茨海默病引發(fā)的神經認知損傷初期以記憶衰退為顯著標志;隨著病情發(fā)展,逐漸會波及所有認知功能,如計算能力、方向感知、視覺空間想象、執(zhí)行功能及理解概括力等。此外,患者還可能出現語言障礙,表現為理解、表達、閱讀、書寫等多方面能力下降,以及失認和失用癥狀。
二、阿爾茨海默病應如何治療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包括藥物治療與非藥物治療。其中,改善認知障礙藥物的使用頻率最高,這類藥物盡管無法實現疾病過程的逆轉,但已被證實能夠延緩疾病的進一步發(fā)展。因此,為確保治療的有效性和持續(xù)性,患者應盡可能堅持長期藥物治療,以達到最好的治療效果。
1.藥物治療
(1)改善認知障礙藥物包括:①膽堿酯酶抑制劑,如多奈哌齊、卡巴拉汀等;②谷氨酸受體拮抗劑,如美金剛;③近年來研發(fā)的新型藥物,如甘露特納、侖卡奈單抗等。
(2)精神或行為癥狀治療藥物包括:①抗精神病藥,如利培酮、奧氮平、喹硫平等,主要用于控制幻覺、妄想和興奮沖動等精神癥狀;②抗抑郁藥,如曲唑酮、米氮平、西酞普蘭、舍曲林等,主要用于治療抑郁、輕度激越和焦慮等癥狀。
2.非藥物治療
(1)認知訓練和體育鍛煉能夠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認知功能,可以根據患者自身耐受程度進行個體化的有氧運動。高頻重復經顱磁刺激可以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記憶功能,經顱直流電刺激可以改善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語言流暢性。此外,針灸、芳香療法、音樂療法等對于阿爾茨海默病也有一定療效。
(2)針對精神或行為癥狀的非藥物治療包括環(huán)境治療、行為干預、感官刺激治療、認知刺激治療、音樂治療、香氛治療、舒緩治療、認可療法等多種治療方法和形式。
三、阿爾茨海默病該如何預防
阿爾茨海默病對患病個體、家庭乃至社會都會造成嚴重的經濟、心理和社會負擔,建議老年人和家庭成員、醫(yī)療機構和照護機構等都要提高早期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意識,在疾病發(fā)生前最大限度地采取措施,降低疾病發(fā)生的風險。
(1)幫助老年人樹立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和信念,保持心理健康。積極的生活態(tài)度能增強主觀幸福感,促進積極思考,提升活動參與度,減少孤獨感,降低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的發(fā)生概率。
(2)老年人要多多參與社交活動,始終保持與外界交流。研究顯示,老年人社會交往越廣、社會參與度越高,其認知能力越不容易衰退;相反,越是回避社交活動的老年人越容易產生認知損害。
(3)經常參加認知活動和進行認知訓練,如閱讀、計算等;經常接觸或學習新知識,如外語、電腦等。
(4)堅持進行體育鍛煉,做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針對老年人的體育鍛煉可以包括有氧運動(如打太極、做八段錦、快步走、打羽毛球和乒乓球等)和抗阻訓練(如做俯臥撐、舉啞鈴和杠鈴等),適宜身體情況的體育鍛煉對老年人的身體健康和自我認可都有積極影響。
(5)過多吸煙和飲酒都是阿爾茨海默病的危險因素。因此,加強對老年人吸煙和飲酒的干預管理,也能夠預防阿爾茨海默病的發(fā)生。
(6)保證良好的睡眠。
(7)預防高血壓、糖尿病。研究顯示,將血壓和血糖水平控制在正常范圍內,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防和控制阿爾茨海默病及相關癡呆(如血管性癡呆等)的發(fā)生;而保持良好的血管功能也能夠減緩老年人大腦認知功能衰退的速度。
(8)保持各種營養(yǎng)素的均衡攝入。如果老年人食量下降,無法通過進食攝取足夠的營養(yǎng)物質,可以適當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
(9)保持適宜體重,并積極主動地治療和預防其他慢性病,如高血脂癥、骨質疏松、白內障、心臟病、聽力障礙、口腔疾病、便秘等。
溫馨提示:給照料者多一些關注
值得注意的是,《困在時間里的父親》這部影片對于患者安東尼的刻畫非常深刻,他或恐懼、或無助、或迷茫的情緒都讓觀眾無比動容;除此之外,女兒安妮的經歷也讓觀眾感慨萬千。劇中,她一面在努力照顧父親,一面在顧全自己的家庭。因為不想把父親送去養(yǎng)老院,安妮為父親找了一個又一個護工;在不理解的丈夫面前也竭盡全力替父親解釋。她并不是一位無情的女兒,但隨著父親病情的加重,性格日漸焦慮、消極、暴躁,無法承擔照料負擔的安妮最終還是無奈地將父親送入了照護機構。
與其他疾病的照料者相比,對阿爾茨海默病患者進行照料的人,在照顧護理過程中會遇到更多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無可避免地會使得照料者產生許多負面情緒—研究發(fā)現,絕大多數的照料者都有輕到中度的焦慮和抑郁,嚴重的甚至會出現自殘或傷害患者的傾向。家庭的經濟水平、每日的照護時間長短、患者的精神行為癥狀嚴重程度,都會影響照料者抑郁情緒的發(fā)生率。
為阿爾茨海默病照料者進行疾病健康教育、提供一定程度的心理支持和實際性幫助,可以讓照料者以更加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阿爾茨海默病患者,而這也可以改善患者本人的生活質量。
在全社會層面上積極開展阿爾茨海默病相關知識的教育和宣傳,通過科普的方式不斷提高阿爾茨海默病患者的收治率,既能夠緩解照料者承受的壓力,也可以增加社會對于阿爾茨海默病的認識,改善照料者的羞恥心理,使照料者能更從容地面對社會,有更多的渠道釋放自己的負面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