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日常生活中,常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一些老年人不小心摔了一跤,結果就骨折了。這時,大家總會無奈地感嘆:“人老了,摔不起啊!”其實,這背后很多時候都是骨質疏松癥在作祟,它就像一個隱藏在身體里的“小惡魔”,悄悄地侵蝕著骨骼的健康。據統計,在50歲以上的人群中,差不多每五個人就有一個患有骨質疏松癥,而65歲以上的人群中,患病率更是高達三成以上!是不是很嚇人?因此,了解防治骨質疏松癥的醫藥知識,對保護骨骼健康非常重要!
一、骨質疏松癥的表現與診斷
1.那些“不尋常”的癥狀
骨質疏松癥不是簡單的骨頭變脆!它有一些典型的癥狀,比如脆性骨折,稍微受點外力,甚至有時候打個噴嚏、輕輕扭一下身,都可能導致骨折,就像一塊脆弱的玻璃,一碰就碎。除此之外,還會有腰背部和四肢疼痛的情況,而且脊柱也會變形,最明顯的就是身高變矮了,背也慢慢駝了,整個人的體態都發生了變化。這些癥狀不僅讓老人活動起來很不方便,還會嚴重影響生活質量。
2.早發現,早安心
骨質疏松癥在早期可能沒有明顯癥狀,因此預防和定期檢查就顯得格外重要。如果您發現自己或家里老人有腰背疼、全身骨骼疼、身高下降或者駝背等情況,特別是那些有骨折風險的人,如老年人、絕經后的婦女,一定要趕緊去做個骨密度檢測。建議40歲以上的男性和絕經期前后的婦女,最好每年都去檢查一次骨密度,以便盡早發現問題,盡早干預治療,不讓病情變得更嚴重。此外,上了年紀后身高變矮有可能是骨質疏松引起的椎體骨折,一定要引起重視!
二、骨質疏松癥是怎么來的
骨質疏松癥的根源就在于骨質流失的速度比形成的速度快,這樣一來,骨骼就慢慢變得脆弱不堪了。絕經和年齡增長是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最主要的兩個原因。在正常情況下,我們身體里的骨形成和骨吸收是保持平衡的,就像一個天平,兩邊穩穩當當的,這樣才能保證骨細胞正常代謝。然而,老年人,尤其是絕經后的婦女,身體里的激素水平發生了變化,就像天平的平衡被打破了一樣,骨轉換變得很快,骨質丟失得越來越多,骨骼就像咱們平常看到的那種“蘿卜糠心”了,外表看著好像還可以,其實里面已經變得很疏松,沒什么力量了,稍微一碰就容易出問題。
三、骨質疏松癥的藥物治療大揭秘
1.基礎補充劑不能少
鈣是骨骼的“建筑材料”,就像蓋房子的磚塊一樣,對維持骨密度和骨骼健康起著關鍵作用。老年人和絕經后婦女每天大概需要1000 mg的鈣。如果平時飲食中攝入的鈣不夠,那就得靠鈣劑來補充。市面上有很多種鈣劑,如碳酸鈣、醋酸鈣、葡萄糖酸鈣以及枸櫞酸鈣等。不過,在補鈣的時候有不少小講究哦!咖啡因和酒精就像兩個“鈣吸收小搗蛋鬼”,會抑制鈣的吸收,所以千萬不能用咖啡或者含酒精的飲料來送服鈣片。吃鈣片的時候,也別同時吃太多富含纖維素的蔬菜和豆類,特別是草酸含量高的菠菜,因為草酸會和鈣結合,鈣吸收不好不說,草酸鈣還可能在身體里形成結石。此外,鈣片最好不要和氫氯噻嗪、地高辛等藥物一起吃;和抗菌藥(如左氧氟沙星、四環素)一起吃的話,應間隔2個小時。如果您一天只吃一次鈣片,建議在睡前服用。另外,吃鈣片的時候要多喝點水,這樣可以減少腎結石的發生風險。
維生素D是鈣吸收的“好幫手”!它在我們身體里需要經過肝臟和腎臟的一番“加工”才能發揮作用。不過,有一種活性維生素D叫骨化三醇,它很特別,不需要肝腎的代謝,就能直接參與骨礦代謝,所以特別適合肝腎功能不太好的患者。還有一種α-骨化醇,只要經過肝臟代謝就能變成活性維生素D,腎功能不全的患者可以用。一般來說,維生素D每天的服用劑量在800~1200IU。補鈣的時候一起吃維生素D,一定要記得定期檢查血鈣水平,可別讓血鈣太高了,不然就會出現高鈣血癥。腎結石患者要謹慎使用,已經有高鈣血癥的人應禁用!
2.抗骨質疏松藥物來助力
(1)抑制骨吸收藥物:給骨質流失“踩剎車”的雙膦酸鹽類。阿侖膦酸鈉是口服雙膦酸鹽類藥物的“明星產品”,一周只要吃一片就行。但是,它可能會引起一些不舒服的反應,如惡心、嘔吐、口腔潰瘍等,嚴重的還可能引起食管炎或者食管潰瘍。所以,阿侖膦酸鈉必須在早上第一次吃東西之前,用白開水送服,且千萬不能喝牛奶、果汁或者吃其他任何東西。吃完藥后的半個小時內和當天第一次吃東西之前,都要保持上身直立,不能躺下來。簡單來說就是“晨起空腹一杯水,上身直立半小時”,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又有效。注射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常見不良反應為一過性的“類流感樣”癥狀,包括骨痛、發熱、疲乏、寒戰、關節痛和肌痛。腎功能不全患者在使用雙膦酸鹽類藥物前需監測腎功能,肌酐清除率小于35 mL/min的患者禁用。
(2)降鈣素類:多面調節“小能手”。這類藥物不僅能夠抑制破骨細胞的活性,減少骨質的吸收,從而降低血鈣水平,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與骨質疏松相關的疼痛癥狀,尤其是對于那些因椎體骨折而飽受疼痛折磨的患者來說,降鈣素的止痛效果可能會帶來明顯的舒適感。不過,部分患者可能會出現面部潮紅、惡心等輕微的不良反應,一般在用藥一段時間后身體會逐漸適應。如果出現皮疹、呼吸困難等較為嚴重的過敏反應,應立即停藥并就醫。同時,降鈣素類藥物的使用療程和劑量需要嚴格遵循醫生的處方,不能自行隨意增減,以確保藥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3)雌激素類:女性專屬的“呵護”(有適用條件)。在絕經前,女性體內的雌激素就像是骨骼的忠誠衛士,能夠促進鈣在骨骼中的沉積,保持骨量的穩定。然而,絕經后雌激素水平大幅下降,這就使得女性患骨質疏松癥的風險顯著增加。雌激素類藥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彌補這種雌激素的缺失,從而減緩骨質流失的速度。但這類藥物并非適用于所有女性,需要醫生綜合評估患者的年齡、家族病史、身體其他狀況等多方面因素,只有在利大于弊的情況下,才會謹慎地為患者制訂個性化的雌激素治療方案。在使用過程中,患者需要密切配合醫生進行定期的婦科檢查和乳腺檢查,以便及時發現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采取相應措施。
(4)促進骨形成藥物:為骨骼注入活力。
①特立帕肽:刺激骨生長的“先鋒”,它的作用機制就像是給骨骼生長注入了一針“興奮劑”,能夠直接刺激成骨細胞的活性,促進新骨的形成,顯著提高骨密度。在治療骨質疏松癥方面,尤其是對于那些骨折風險較高且其他常規治療效果不佳的患者,特立帕肽往往能展現出獨特的優勢。但使用過程需要嚴格把控,一般特立帕肽的使用療程不宜過長,通常連續使用不超過24個月。同時,需要密切監測血鈣水平、骨密度變化以及患者的身體反應,醫生會根據監測結果及時調整用藥劑量或方案,確保治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②維生素K2類:引鈣入骨的“向導”,既可增加骨骼中的鈣含量,增強骨骼的強度,又能減少因鈣異位沉積而引發的心血管疾病風險。在日常飲食中,納豆等含有一定量的維生素K2,但對于骨質疏松癥患者來說,單純依靠飲食攝入往往難以滿足治療需求。因此,在醫生的指導下合理補充維生素K2類藥物顯得尤為重要。同時,需要注意與其他藥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抗凝藥物,因為維生素K2可能會影響抗凝藥物的療效,聯合使用時需要醫生謹慎評估并調整藥物劑量。
(5)新型生物制劑:骨質疏松治療新力量。地舒單抗作為全球首個RANKL抑制劑,有著諸多亮點。其半年僅需注射一次的給藥方式,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用藥便利性。長期耐受性良好,適用人群廣泛,無論是男性還是女性,無論是年輕患者還是老年患者,只要符合用藥指征都可受益。從經濟性角度來看,針對絕經后女性骨質疏松癥患者的特立帕肽、唑來膦酸、伊班膦酸鈉及地舒單抗這四種注射藥物的經濟學研究表明,地舒單抗在不同年齡段患者中比其他注射劑更具成本效果優勢。不過,它也并非毫無瑕疵,肌肉骨骼疼痛、肢體疼痛以及蜂窩織炎是地舒單抗最常見的不良反應。但總體而言,地舒單抗為骨質疏松癥的治療提供了一種新的、有效的長效選擇,在臨床應用中越來越受到重視。
四、聯合用藥:多管齊下,協同作戰
在骨質疏松癥的治療中,當單一藥物療效欠佳時,聯合用藥策略便應運而生。但聯合用藥并非簡單的藥物堆砌,而是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則和考慮多方面因素。通常情況不推薦聯合使用相同作用機制的藥物,會增加不良反應的發生風險。不同機制藥物聯合使用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循證醫學證據,確認聯合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例如,地舒單抗和特立帕肽的聯合,多項研究表明其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顯示出最實質性和臨床相關的骨骼獲益,這種聯合方案就得到了較為廣泛的認可。其次,藥物經濟學影響不容忽視,要綜合評估聯合用藥后治療成本與效果之間的關系,確保在提高療效的同時不會給患者帶來過重的經濟負擔。再者,治療獲益和潛在不良反應也是需要重點考量的因素,醫生需要權衡聯合用藥后對骨密度提升、骨折風險降低等治療效果與可能出現的惡心、嘔吐、過敏反應等不良反應之間的利弊。例如,在補充鈣的同時服用維生素D,雖然有助于鈣的吸收和利用,但也要注意隨訪血鈣水平,避免出現高鈣血癥,通常腎結石患者慎用,高鈣血癥者禁用。
五、骨質疏松癥治療藥物的使用療程有講究
骨質疏松癥是一種慢性疾病,治療是一場持久戰,規范治療至少應堅持1年。而抗骨質疏松癥藥物的使用療程并非一成不變,需要綜合評估患者用藥后的耐受性、療效和經濟性,必要時可在療程中換藥。以雙膦酸鹽類藥物為例,長期使用可能造成對骨重建的過度抑制,口服雙膦酸鹽治療5年后或靜脈注射治療3年后骨密度會達到平臺期,繼續使用沒有額外獲益,反而會增加不良事件發生的風險,所以提出了“藥物假期”這個概念,即達到療程后可考慮停藥一段時間。但在“藥物假期”期間,患者仍需密切關注骨骼健康狀況,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測等相關檢查。一旦發現骨密度有明顯下降趨勢或出現其他異常情況,應及時與醫生溝通,重新評估是否需要恢復用藥或調整治療方案。
六、生活管理:全方位守護骨骼健康
除了藥物治療,骨質疏松癥的生活管理同樣是守護骨骼健康的重要防線。適當的體育鍛煉,如走路、游泳和瑜伽,就像是給骨骼做“活力操”,可增強肌肉力量,為骨骼提供更好的支撐和保護,減少骨折風險。保持飲食均衡,攝入足夠鈣和維生素D,是預防和治療骨質疏松癥的關鍵環節。富含鈣的食物,如奶制品、豆制品、海鮮等應成為餐桌上的常客。同時,多曬太陽也能促進皮膚合成維生素D,助力鈣的吸收。此外,戒煙限酒、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等健康生活方式,也都有助于維持骨骼的健康狀態。
七、預防:從娃娃抓起,貫穿一生
骨質疏松癥的預防應從兒童和青少年時期開始布局。在這一生長發育的黃金階段,適當的陽光照射以及積極的體育鍛煉,就像是在為骨骼健康“存錢”,能夠增強骨密度。成年后,繼續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定期進行骨密度檢查,是預防骨質疏松癥的有效措施。應避免長期久坐不動,保持適度的身體活動量,合理飲食,不挑食偏食,確保攝入足夠的營養物質,尤其是鈣和維生素D,這些都是成年后預防骨質疏松癥的要點。
八、結論
骨質疏松癥的預防和治療需要綜合考量藥物選擇、劑量控制、療程管理、生活方式調整以及定期醫療檢查等多方面因素。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定期的醫療檢查也是預防和控制骨質疏松癥不可或缺的部分。只有全方位地采取措施,才能真正守護好我們的骨骼健康,讓我們在人生的旅途中擁有堅強的“骨骼后盾”,遠離骨質疏松癥的困擾,享受健康而充滿活力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