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11月20日,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發布通知,1類創新藥鹽酸佐利替尼片獲批上市,用于具有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19號外顯子缺失(Exon 19Del)或21號外顯子(L858R)置換突變,并伴中樞神經系統(CNS)轉移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一線治療。
鹽酸佐利替尼片是一種口服的小分子靶向藥,可以維持在腦組織和腦脊液中高度的藥物暴露。其獲批上市為EGFR突變(Exon 19Del和L858R)的局部晚期或肺癌腦轉移患者提供了新的用藥選擇。
一、關注人群
中樞神經系統轉移(習慣上稱之為“腦轉移”)被認為是晚期實體瘤患者的毀滅性并發癥,患者預后普遍較差。腦轉移早期可能無任何典型癥狀,但是隨著腫瘤體積的增大會逐漸出現顱內壓增高、腦膜刺激征、肢體活動不利、癲癇、認知障礙等神經精神癥狀,臨床表現主要有頭痛、嘔吐、視物模糊、偏癱、語言不清等,顯著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
非小細胞肺癌(NSCLC)是最常見的易發生腦轉移的癌癥之一,約10%的NSCLC患者在初診時就已合并腦轉移,20%~40%的患者在后續治療期間出現。尤其是驅動癌基因(如EGFR、ALK、ROS1、BRAF和RET等)發生突變或重排的NSCLC患者,初診時30%~40%已出現腦轉移,最終50%~60%的患者在治療期間會發生腦轉移。而EGFR突變與其他突變相比,腦轉移的發生率更高。伴有腦轉移的EGFR突變NSCLC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不足1年。
分子靶向治療藥的快速發展給NSCLC患者帶來了顯著收益,尤其是EGFR精準診療更是帶來了顛覆性的改變: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酪氨酸激酶抑制劑(EGFR-TKI)是針對EGFR靶點進行抑制的靶向藥,也是眾多靶向藥中增長最快、品種最豐富的靶向藥物之一。與傳統化療藥物相比,EGFR-TKI改變了EGFR突變陽性晚期NSCLC的治療格局,患者的5年生存期從傳統化療時代的8~12個月不斷被延長。然而,盡管EGFR-TKI初始療效顯著,但是仍有患者最終會出現腦轉移,從而給臨床治療帶來挑戰。所以,現在也亟需更好的治療方案,幫助患者改善生存預后。
二、藥物治療
目前,對晚期腦轉移NSCLC患者的治療包括:
(1)局部治療,如手術、立體定向放療及全腦放療。手術切除單個轉移灶可以明顯改善患者的生存率;對于多發或彌漫性腦轉移的患者,應選擇全腦放療;僅有單個轉移灶或轉移灶數量小于4個的患者,可以選擇立體定向放療。
(2)針對EGFR突變(Exon 19Del和L858R)的靶向治療藥。大量研究已經對小分子靶向藥進行了優化,使其能夠促進藥物穿透血腦屏障,提高中樞神經系統的吸收,如鹽酸佐利替尼片等。
(3)全身化療可以作為一種治療選擇,但療效有限。
(4)多種正處于研發中的新藥。
藥物治療應在醫生的指導下充分結合個人情況進行選擇。一般情況下,應盡早選擇高效的藥物,快速控制顱內病灶,避免中樞神經系統并發癥,減輕患者焦慮等心理問題,同時盡量減少全身不良反應。出現無癥狀的腦轉移時,EGFR突變的NSCLC患者常首選具有顱內活性的EGFR-TKI治療。第一代藥物(如厄洛替尼、吉非替尼和克唑替尼)可能由于血腦屏障通透性較低,療效有限。臨床研究顯示,第三代EGFR-TKI藥物治療無癥狀/穩定可測量的腦轉移患者有效,如奧希替尼治療EGFR Exon 19Del和L858R突變患者的數據證實患者的客觀緩解率(ORR)可達70%~90%,中位緩解持續時間(mDoR)約為15個月。臨床應用靶向藥治療腦轉移患者時,應由包括內科、放射腫瘤學等多學科團隊討論綜合治療模式。如果患者的腦轉移有進展,既可以考慮繼續使用原EGFR-TKI藥物,同時加用局部治療,也可以替換EGFR-TKI藥物的種類。
當然,治療的藥物也可以適當選擇化療藥物。雖然血腦屏障(可通過外排轉運作用和解剖學屏障)會降低化療藥物進入中樞神經系統的藥物濃度,治療作用相對受限,但是單獨使用化療藥物可以在20%~30%的NSCLC患者中觀察到腫瘤緩解,其中使用培美曲塞和鉑類藥物化療的腺癌患者ORR可達40%。控制腫瘤腦水腫相關癥狀的首選支持治療藥物是地塞米松,但是為了避免不良反應和抑制免疫,應以最低劑量、短時間應用。左乙拉西坦和拉莫三嗪是患者癲癇發作的首選藥物。
三、鹽酸佐利替尼片的臨床療效及安全性
鹽酸佐利替尼片(以下簡稱“佐利替尼”)通過與EGFR突變型蛋白可逆性地結合,抑制酪氨酸激酶活性,阻斷EGFR信號通路的傳導,從而抑制腫瘤細胞的生長和增殖。臨床前的研究結果顯示,佐利替尼可以在血液、腦脊液和腦組織中達到相同濃度,可以100%透過血腦屏障,能夠有效地作用于顱內腫瘤細胞。
佐利替尼的獲批是基于一項隨機、開放、國際多中心Ⅱ/Ⅲ期研究(EVEREST)。研究招募了EGFR敏感突變、未經治療、未接受放療、有或無神經癥狀、伴腦轉移的晚期NSCLC患者,并按1∶1比例隨機接受佐利替尼或第一代EGFR-TKI(對照組)治療,主要研究終點是無進展生存期(PFS)。結果顯示:佐利替尼的中位PFS為9.6個月,對照組為6.9個月;疾病進展或死亡風險降低28%;佐利替尼組的ORR為68.6%,對照組為58.4%;佐利替尼組的中位持續緩解時間(DoR)為8.2個月,對照組為6.8 個月。從腦轉移病灶控制來看,佐利替尼組的顱內PFS、ORR和DoR均優于對照組。目前,盡管總生存期(OS)數據尚未成熟,但值得注意的是,佐利替尼組60%的患者后續可序貫第三代EGFR-TKI藥物治療。
安全性方面,佐利替尼治療組和對照組任何級別治療相關性不良事件(TRAEs)的發生率均相似(97.7% vs. 94.0%),3級及以上TRAEs的發生率分別為65.9%和18.3%。研究中沒有出現新的安全信號。
值得期待的是,隨著全新腦內轉移瘤測量標準的制定及新型治療藥物的開發,預計未來幾年關于腦轉移藥物治療的臨床研究將越來越多,患者的治療需求也將在很大程度上被滿足,最終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甚至延長患者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