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奶是營養密度很高的食物,也就是說,同樣熱量下牛奶能提供更多的營養素(如蛋白質、鈣及多種維生素等)。而易于吸收的特點,也讓牛奶成為性價比非常高的飲品。《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薦成人每天飲奶300 mL或相當量的奶制品;早餐或運動前后喝一杯牛奶,飽腹且不易胖。
既然牛奶這么有營養,那么用牛奶送服藥物是不是可以達到“1+1>2”的效果呢?
眾所周知,大部分口服藥物需要在胃腸道吸收轉化分散后才能發揮作用;而牛奶的成分比較豐富,豐富意味著復雜,所以當在胃腸道與藥物相遇時,就有可能與藥物中的有效成分發生反應,影響吸收和療效。
大部分藥物最好不要和牛奶一起服用,尤其是需要空腹或飯前服用的藥物;但也有例外。下面,我們就來聊聊牛奶與藥物的紛紛擾擾。
一、哪些藥物可以和牛奶一起服用
1.活菌類或消化酶類藥物
這類藥物在胃內酸性的條件下易失活,而牛奶可以保護活菌/消化酶,減少胃酸對其的破壞。但是要注意,牛奶的溫度不宜過高,一般應低于40℃,否則也容易影響藥物的活性。
2.對胃腸道有較強刺激性的藥物
有些藥物對胃腸道的刺激性較強,可以和牛奶同服,包括免疫抑制藥(如羥氯喹)、抗組胺藥(如異丙嗪)、抗菌藥物(如米諾環素、多西環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鉀)、解熱鎮痛藥(如布洛芬、吲哚美辛)和α受體阻滯劑(如酚芐明)。牛奶可以緩解這些藥物對胃黏膜的刺激,減輕不適反應。
3.脂溶性高的藥物
牛奶中含有脂肪,可以促進脂溶性高藥物的吸收。比如,羅紅霉素與大部分食物一起服用時都會導致吸收減少,但與牛奶同服時吸收則會增加。
4.止血藥
如凝血酶凍干粉/凝血酶散,牛奶可以很好地分散藥粉,使其能更充分地與創面接觸,提高止血效果,并可以適當減少藥物用量。
除此之外,牛奶還可以改善服藥時的口感,對于不會與牛奶發生相互作用的藥物,以牛奶服用可大大提高患者(尤其是兒童)的依從性。
二、哪些藥物不可以和牛奶一起服用
1.喹諾酮類抗菌藥物
這類藥物的結構中都含有一個共同的抗菌活性基團,可以和金屬離子結合形成螯合物。不同類型喹諾酮-金屬離子螯合物的性質不同,這些螯合物或是難溶,或會增加藥物的親水性,但都會增加吸收難度(如圖1所示,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與金屬離子螯合,就像蟹鉗一樣鉗住中間的金屬離子,具有很高的穩定性)。有些螯合物還可以降低腸道的通透性,從而影響藥物吸收。
2.其他可與金屬離子螯合的藥物
如四環素類抗菌藥物(如四環素、奧馬環素)、血小板生成素受體激動劑(如海曲泊帕、艾曲泊帕)、抗病毒藥(如瑪巴洛沙韋)、抗氧化劑(如硫辛酸)和抗腫瘤藥(如雌莫司?。┑?。這類藥物多數可與牛奶中的鈣離子螯合,導致藥物的暴露量降低,影響療效。但是也有少部分藥物不受影響,如四環素類抗菌藥物中的米諾環素和多西環素,牛奶對其吸收的影響并不大,同時其又有較大的消化道不良反應,所以如果患者服藥后出現胃部不適的癥狀,則可以和牛奶一起服用。
3.抗骨質疏松藥物
這類藥物中的雙膦酸鹽和雷奈酸鍶都不可與牛奶一起服用。雙膦酸鹽口服的療效極易受食物的影響,這是由于該類藥物脂溶性差且分子量較大,口服的生物利用度本身就比較低,加之易與食物中的鈣和二價陽離子絡合,進一步影響其吸收。牛奶中含有豐富的鈣離子,因此不可與雙膦酸鹽一起服用。雷奈酸鍶的吸收也極易受鈣劑及食物的影響,可能導致吸收程度降低60%~70%。
4.含有金屬離子的藥物
如抗酸藥(如鋁碳酸鎂、氫氧化鋁)、鉍劑(如枸櫞酸鉍鉀、膠體果膠鉍)、鋅劑和鐵劑。牛奶中的蛋白質以酪蛋白為主,酪蛋白以膠束的形式存在,在遇到大量金屬離子時易發生凝聚,形成凝膠狀態,同時影響牛奶和藥物的吸收。特別是鐵劑,一方面牛奶中的蛋白質會與鐵離子結合;另一方面鈣離子可抑制鐵離子相關轉運蛋白的親和力,同時與鐵離子競爭吸收部位,降低鐵劑的吸收,影響療效。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復方制劑或中成藥中也含有金屬離子成分,如復方雷尼替丁膠囊、復方胃膜素膠囊、正胃片等。
5.其他藥物
(1)比沙可啶(一種刺激性瀉藥)不可與牛奶一起服用。比沙可啶需要在小腸和結腸代謝成活性產物后發揮局部作用,因此一般制成腸溶片或栓劑。而與牛奶同服可使腸溶衣在胃和十二指腸提早溶解,刺激胃腸道平滑肌,增加不良反應,同時降低藥物療效。
(2)地高辛不推薦與牛奶一起服用。地高辛作為一種經典的強心藥,治療窗很窄,使用時容易發生毒性反應,需要格外注意可能影響其療效的食物和藥物。地高辛通過增加心肌細胞內的鈣離子濃度,發揮強心作用。當快速攝入鈣離子時,可以增強地高辛的作用強度,增加高鈣血癥、心律失常的發生風險。
(3)中藥/中成藥不建議與牛奶一起服用。中藥/中成藥中除了含有糖苷、萜類、黃酮、生物堿等有效成分,還含有多種糖類、蛋白質、無機鹽等物質。當這些物質與牛奶相遇時,可能影響牛奶中酪蛋白膠束的穩定性,引起絮凝、沉淀等反應;同時牛奶中的鈣離子也可能與中藥成分發生反應,一方面降低牛奶的營養價值,增加胃腸道負擔,另一方面降低藥物療效。
(4)再來重點說說碳酸氫鈉。碳酸氫鈉是一種抗酸藥,口服可以緩解胃酸分泌過多引起的不適,還可以用于堿化尿液,利于尿酸排出。碳酸氫鈉的說明書中提到:與大量的牛奶、鈣制劑合用,可能出現乳堿綜合征(一種以高鈣血癥、高尿酸血癥、堿中毒等為主要表現的臨床癥候群)。其中,每日攝入超過2 g元素鈣就有可能引起乳堿綜合征;而牛奶中鈣含量一般為100~120 mg/L,按照推薦的300 mL每日飲奶量,約可攝入300~360 mg元素鈣,遠小于2 g。故而,筆者認為服用碳酸氫鈉時,無需過于擔心和牛奶的相互作用,但如果聯用其他的鈣補充劑就需要額外注意了。
三、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能否和牛奶一起服用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在臨床上主要用于抗抑郁(現已少用)、抗帕金森?。ㄈ缢緛砑m)等的治療,有些藥物(如異煙肼、利奈唑胺、呋喃唑酮)也有抑制單胺氧化酶的作用。
而酪胺是一種單胺,屬于生物血管活性胺,大量存在可能會引起血壓升高、頭痛、心悸,嚴重者可出現高血壓危象、出血的癥狀。單胺氧化酶抑制劑可抑制酪胺的代謝,當機體攝入過多的酪胺時,可引起上述癥狀。研究顯示,對于使用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患者,攝入大于25 mg的酪胺就可能引起血壓升高。
傳統觀點認為,牛奶、奶酪等奶制品中含有豐富的酪胺,與單胺氧化酶抑制劑聯用可導致酪胺蓄積。實際上,酪胺的產生需要微生物參與,多見于發酵食物和不新鮮、腐敗的食物中,在新鮮牛奶中酪胺的含量極少。而在奶酪中,隨著新型發酵技術的應用,大多數奶酪中酪胺的含量很低(<10 mg/kg)—當然,以傳統發酵技術生產的奶酪中酪胺的含量依然較高,且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而增高。
因此,筆者認為,正規廠家生產的牛奶引起酪胺蓄積的可能性較低,相關患者可以放心飲用。需要注意的是,開封后的牛奶應盡快飲用,避免滋生微生物和產生酪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