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膚作為人體最大的器官,構成了與外部環境直接接觸的首要屏障。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的皮膚也總是首當其沖—無論是運動還是意外導致的擦傷、劃傷,皮膚都是第一個“受害者”。
針對皮膚損傷,迅速而恰當的處理措施—消毒與消炎—尤為關鍵。然而,很多人對這兩者之間的差異及正確的用藥方法并不了解。本文就為大家普及相關知識,以便未來能夠更加從容地應對皮膚損傷。
一、消毒藥品及使用常見問題
1.常用消毒藥品
消毒是指使用化學或物理方法清除或殺滅病原微生物的過程,以防止感染。皮膚消毒常使用以下幾種藥品:
(1)碘酊:碘和碘化鉀的乙醇溶液,常用濃度為2%。碘酊是一種廣譜消毒劑,通過碘與細菌的蛋白質發生碘化反應,進而有效殺滅細菌、真菌、病毒和部分孢子。碘酊通常用于小面積的皮膚消毒。【注意】①碘酊對皮膚有強烈的刺激性,使用后可能會引起局部皮膚發紅、灼熱感;因此,使用后應盡快用酒精脫碘,以減少對皮膚的刺激。②碘酊不能用于眼、口腔黏膜、破損皮膚的消毒;對碘過敏者禁用。現在,碘酊已逐漸淡出市場。
(2)碘伏:碘與表面活性劑聚維酮結合形成的絡合物,常用的有效碘含量為5000 mg/L。通過破壞細菌細胞壁而殺死病原體。具有廣譜抗微生物作用。可用于小面積皮膚及皮膚傷口的消毒。
(3)酒精:常用的消毒劑,尤其是75%濃度的醫用酒精,對細菌和病毒均有良好的殺滅作用。常用于測量血糖及胰島素注射前的皮膚消毒。【注意】①酒精對皮膚有較強的刺激性,不適合用于大面積的皮膚消毒,尤其是有傷口的皮膚。②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口腔等黏膜部位。另外,由于乙醇的易燃、易揮發性,請注意存放。
(4)雙氧水:雙氧水具有消毒和清潔傷口的作用,適用于小面積皮膚損傷的處理,常用濃度為1%~3%。作為防腐劑,雙氧水有助于防止輕微割傷、擦傷、燒傷感染;作為口腔沖洗液,可以臨時用于清潔因輕微牙科手術、矯治器或意外傷害引起的口腔和牙齦的輕微傷口或刺激炎癥。【注意】①雙氧水在使用時會產生泡沫和輕微的灼熱感,不宜長期使用,以免損傷正常組織。②不要弄進眼睛里或大面積涂抹身體。③盡量避免搖晃瓶體。
(5)氯己定:氯己定屬于雙胍類抗菌劑,具有毒性低、刺激性小、抗菌譜廣等特點,主要用于皮膚及黏膜的抗菌處理,常用濃度為0.05%;作用機制為吸附于細菌胞漿膜的滲透屏障,使細胞內容物漏出而發揮抗菌作用。氯己定具有很好的抗革蘭陽性菌作用,對革蘭陰性菌和真菌的作用較弱,對分枝桿菌屬作用小,對芽孢無效。適用于皮膚及黏膜消毒和創面感染。【注意】①雖然氯己定對皮膚的刺激性較小,但長期或頻繁使用仍可能會導致皮膚干燥。②使用時應避免接觸眼睛。③避免與肥皂、碘化鉀、硼砂、碘酊、高錳酸鉀等同時使用。④氯己定可能會誘發光變態反應,使用期間做好防曬很重要,如皮膚出現蕁麻疹或皮疹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6)季銨鹽類化合物:季銨鹽是一大類結構復雜多變的化合物,其中烷基苯扎氯銨(苯扎溴銨)已經在臨床廣泛使用,如創可貼又名苯扎氯銨貼。滅菌原理是其中的季銨鹽陽離子通過增加細胞膜的通透性可使病原體破裂而亡。季銨鹽類抗菌劑抑菌和殺菌濃度較低,毒性與刺激性小,使用方便,性質穩定。
(7)紫藥水、紅藥水:
—紫藥水一般指龍膽紫溶液,主要成分是甲紫,具有較好的殺菌作用,常用于治療皮膚和黏膜的化膿感染、口腔潰瘍等。【注意】①紫藥水不能用于深傷口、化膿性傷口及大面積燒傷等。②面部有潰瘍性損害時應慎用,否則可能導致皮膚著色。③治療鵝口瘡時,只在患處涂藥,如將溶液咽下,可導致食管炎、喉頭炎。④涂藥后不宜加封包。
—紅藥水一般指汞溴紅溶液,是含2%紅汞和98%酒精或水的酊劑。汞離子解離后與蛋白質結合,從而起到殺菌作用;但對細菌芽孢無效。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通常用于皮膚輕度感染的預防和治療。【注意】①紅藥水的穿透力較弱,不能用于深部皮膚感染的治療。②紅藥水不能與碘酒、酒精或其他消毒劑同時使用,否則會引起化學反應,導致皮膚刺激或過敏。
考慮到紅藥水及紫藥水對皮膚的染色、殺菌力、限制使用情況,目前已經很少使用。
2.消毒藥品使用常見問題
問題(1):所有創面都可以用碘伏消毒劑嗎?
并非所有傷口都適合用碘伏進行消毒處理。比如,對于碘過敏的個體,使用碘伏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對于眼睛黏膜損傷、動物咬傷、大面積燒燙傷或嚴重感染的傷口,碘伏可能對傷口造成刺激或影響愈合。此時需要更專業的醫療消毒方法和特定的消毒劑。
問題(2):碘伏、碘酊、安爾碘有什么區別嗎?
碘伏是由單質碘和聚乙烯吡咯烷酮結合而成的。安爾碘的成分包括有效碘、醋酸氯己定和酒精。碘酊(也叫碘酒)的成分包括碘、碘化鉀和乙醇。一般情況下,對于皮膚敏感者或需要進行手術的患者,優先考慮使用安爾碘,因為它刺激性較小,不易導致過敏反應,且更適合手術環境。處理日常的小傷口時,碘伏是個不錯的選擇,因為它使用方便,對皮膚和黏膜的刺激較小。需要更強力消毒時,可以考慮使用碘酊,但它對黏膜有較強的刺激作用,使用后需要脫碘。
二、消炎藥品及使用常見問題
消炎是指減輕或消除炎癥反應的過程。皮膚損傷后,可能會出現紅、腫、熱、痛等炎癥反應,此時可以使用紅霉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金霉素軟膏等。
1.紅霉素軟膏
紅霉素為大環內酯類抗菌藥物,用于治療由敏感細菌引起的皮膚感染,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部分革蘭陰性菌及一些非典型致病菌(如衣原體、支原體)均有抗菌活性,常用濃度為1%。【注意】①紅霉素軟膏適用于細菌性皮膚感染,對病毒感染無效。②使用時應避免長期大面積使用,以免產生耐藥性。③與林可霉素有拮抗作用,應避免合用。
2.莫匹羅星軟膏
莫匹羅星是一種外用抗菌藥物,對多種革蘭氏陽性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常用濃度為2%。【注意】莫匹羅星適用于面積不超過10 cm×10 cm的淺表性創傷合并感染。使用時應按照醫生的指導進行,避免濫用。
3.金霉素軟膏
四環素類外用藥物中,金霉素軟膏為常用之選。該藥適用于治療皮膚表層的感染,其常規用藥濃度為1%。【注意】①若患者對其他四環素類藥物過敏,則應禁用金霉素軟膏。②妊娠期、哺乳期婦女及兒童避免使用。
三、正確使用消毒、消炎藥品的建議
(1)清潔傷口:在使用任何消毒或消炎藥品之前,應先用干凈的清水或生理鹽水清潔傷口,去除污物和異物。
(2)正確選擇藥品:依據傷口的性質及嚴重性,選擇適宜的消毒或消炎藥品。對于輕微且面積較小的擦傷或割傷,可采用碘伏或酒精進行消毒處理;若傷口出現感染征兆,則應使用相應的外用抗菌藥物。
(3)遵循使用說明:使用藥品時應嚴格按照說明書或醫生的指導進行,避免過量或不當使用。
(4)觀察反應:使用藥品后應密切觀察傷口的反應,如出現過敏反應或癥狀加重,應立即停藥并就醫。
(5)避免自行診斷:對于復雜的皮膚損傷或感染,應尋求專業醫生的幫助,避免自行診斷和治療。
四、總結
皮膚損傷后的消毒和消炎是預防感染和促進愈合的重要步驟。正確選擇和使用消毒、消炎藥品,不僅可以有效預防感染,還能減輕炎癥反應,加速傷口愈合。然而,每種藥品都有其適應證和不良反應,使用時必須謹慎。在處理皮膚損傷時,應遵循科學的方法,必要時及時就醫,以確保安全和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