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華,青島大學附屬婦女兒童醫院藥學部主管藥師。從事藥學工作6年,以第一作者發表核心期刊文章5篇;長期從事兒童、妊娠期及哺乳期女性、老年患者的合理用藥工作(用藥指導及科普宣教)。專注于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將復雜的藥學知識傳播給更多人,幫助大家更科學、安全地用藥,讓藥學科普更貼近生活,讓每個人都能用藥無憂。
“我家寶寶都三天沒有拉臭臭了,是不是便秘了?”
“什么形狀的便便算正常呢?”
“寶寶便秘了,要怎么干預呢?有什么藥物可以用嗎?”
…………
一提起寶寶不拉臭臭的話題,很多寶媽立刻就有了共鳴,甚至都要焦慮了!今天,我們就“腸”話短說,為各位寶媽做一做心理按摩。
一、如何判斷寶寶便秘
便秘是寶寶最常見的胃腸疾病之一,判斷寶寶是不是便秘我們可以觀察以下幾點:
● 大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次數少于2次;
● 單次排便時間長;
● 便質干硬,如羊糞蛋,或便質黏膩難于沖洗,偶有便中夾血絲的情況;
● 排便時比較痛苦,排出艱難;
● 有的寶寶因過于用力排便(硬糞塊)而致肛門疼痛、肛裂;
● 可能伴有腹脹、腹痛、口臭、納差等癥狀。
另外,我們也可以根據布里斯托大便分類法(圖1),來判斷寶寶是不是便秘。
雖然有這些典型癥狀可供參考,但是很多寶媽面對具體問題時還是會犯愁:
寶媽A:我家寶寶6個月了,都是4天才拉一次大便,便便不硬,這是便秘嗎?
如果寶寶排便時沒有不適,排出的大便也軟,那可能是我們常說的“攢肚”。此時家長不必擔心,對于母乳喂養的孩子,有時7天大便一次也是正常的。但是,如果寶寶出現腹脹不適、煩躁難安撫、食欲不佳等癥狀,就需要請醫生來評估了。
寶媽B:我家寶寶現在5個月了,每天都大便,但是排便的時候尖叫、哭喊、臉憋得發青,持續10分鐘都拉不完,這是便秘嗎?
如果孩子大便是軟的,也不是便秘。對于9個月齡內的小嬰兒,這種情況被稱為嬰兒排便困難。這主要是由于小嬰兒的排便能力不協調:大便積攢后,腹腔內的壓力增高,產生排便的意愿;但盆底肌肉不松弛,不放大便出去,這時孩子就會不舒服,出現排便困難。
二、寶寶為什么會便秘
可能導致寶寶便秘的原因有很多,如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飲水不足、排便習慣不好、運動不足等。
寶寶便秘最容易發生在三個時期:
(1)開始添加牛奶或輔食時:從母乳過渡到配方奶或牛奶、固體食物時,膳食纖維和液體量攝入不足,容易引起便秘。
(2)進行如廁訓練時:此時容易出現忍便不排、膳食纖維攝入不足、過量攝入牛奶等情況,可能導致便秘。
(3)入學時:由于排便時間被打亂,或者不愿意使用學校的廁所而導致忍便不排,以及膳食纖維和液體量攝入不足,都容易引起便秘。
三、寶寶便秘該怎么辦
1.改善日常飲食
對于大多數兒童來說,改善飲食是最簡單的通便方法。比如,對于以奶粉喂養為主的嬰幼兒,奶粉宜調稀些,并適量添加果汁或蔬菜汁;對于斷奶后的寶寶,在保證合理膳食結構的基礎上,可以適當增加優質脂肪和膳食纖維的攝入,有助于加快腸道的蠕動。
適宜兒童通便的食物主要有三大類:谷物、蔬菜和水果。谷物如燕麥、糙米(所含膳食纖維多,但也比較難以消化,要注意觀察寶寶是否有打嗝、腹痛)等;蔬菜如扁豆、蕓豆、豌豆、西蘭花、胡蘿卜、菠菜等;水果如西梅、牛油果、梨子、火龍果(注意:食用紅肉火龍果之后大便會帶紅色)、帶皮的蘋果等。
【提醒】膳食纖維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切碎或打泥都不會破壞這種物質,但是不建議蒸煮得太爛,以免破壞其中的可溶性膳食纖維。另外,吃香蕉通便是人們常見的認識誤區,沒有完全熟透的香蕉含鞣酸比較多,反倒容易導致便秘。
2.調整生活方式
多喝水,堅持適當鍛煉,避免久坐不動。鑒于結腸活動在晨醒和餐后最為活躍,建議寶寶在晨起或餐后2小時內嘗試排便,培養科學的排便習慣。此時尤其需要注意兩點:①排便時集中注意力,減少外界因素的干擾;②每次大便時間不宜過長,盡量控制在5分鐘左右。
3.合理使用藥物
如果寶寶便秘嚴重必須用藥,寶媽們千萬不可一味排斥,因為不用藥反而可能導致便秘加重,甚至發展成更加難治的慢性便秘。當然,藥物的用法用量也須遵照醫囑規范使用,千萬不可為了片面追逐效果而擅自加次或加量。
(1)乳果糖口服溶液:一種滲透性瀉藥,同時還具有益生元的作用,通過調節腸道菌群的平衡起到治療作用。需要注意:寶寶開始用藥的前幾天可能會出現腹脹,但是家長不必擔心,腹脹會隨著用藥而慢慢消失;當使用劑量高于推薦劑量時,可出現腹痛、腹瀉,此時應減量。
(2)益生菌:益生菌能顯著改善便秘癥狀,通過促進有益微生物的生長并抑制病原微生物的增長,改善腸道微生物組成。研究發現,補充含益生菌的制劑,可以調節腸道菌群失衡的情況,促進腸道蠕動和胃腸動力恢復,改善便秘癥狀。
(3)開塞露:對于糞便過硬將肛門崁塞住、寶寶拉不出來大便的情況,先把這些崁塞的硬便弄出來最重要,此時完全可以使用開塞露。雖然開塞露可以刺激排便,但是我們不推薦長期使用,以防形成耐受性,導致慢慢沒有效果。簡單來說,開塞露很有效,該用就用;但是也不要覺得有效就長期使用。
4.輔助進行按摩
中醫認為,便秘的病因與乳食積滯、邪熱傷津、氣機郁滯、氣血虧虛相關。胃腸道對于各種附加于其上的作用力極為敏感,通過按揉、推動等手法可以刺激并加速胃腸道蠕動;家長可每日為孩子進行清大腸、順時針摩腹、推下七節骨、揉龜尾等小兒推拿,幫助緩解便秘。
(1)清大腸。定位:食指橈側緣,從食指尖到虎口呈一條直線。操作:以食指從虎口推向食指尖(離心方向)為清大腸,推10~500次。
(2)順時針摩腹。定位:腹部。操作:小兒平躺,用掌面或大魚際順時針摩腹,摩100~300次。
(3)推下七節骨。定位:背部,第四腰椎到尾骨端呈一條直線。操作:用拇指、食指或中指腹從上向下推,推100~300次。
(4)揉龜尾。定位:尾骨尖端。操作:用中指或拇指端按揉,揉30~50次。
就寶寶便秘來說,預防勝于治療,養成好習慣(合理飲食、適當運動)很重要。但是,如果寶寶便秘很嚴重或存在器質性病因,則應及時就醫,不要大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