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靜 李暉云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風濕免疫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系統性紅斑狼瘡(SLE)是臨床一種病因不明確,可侵犯全身多系統的慢性彌漫性結締組織病(connective tissue disease,CTD)。目前相關研究認為,SLE是由于人體免疫系統的異常激活,攻擊自身組織引起的疾病[1-2]。SLE患者臨床癥狀以發熱、皮疹、肌肉關節疼痛等表現為主,部分患者會引起全身多系統癥狀,如胸腔積液、關節痛以及腎臟癥狀等。臨床相關研究證實,28%~70%的SLE患者會累及腎臟,導致患者出現血尿及腎功能不全等[3]。提升臨床對SLE疾病的鑒別診斷價值,有助于為臨床疾病治療提供準確的數據支持。血清25-羥基維生素D(25-OH-D)、抗中性粒細胞胞質抗體(ANCA)是目前臨床診斷系統性紅斑狼瘡的重要指標。有研究指出,SLE的發生與機體維生素水平具有密切關系,25-OH-D是維生素D的重要活動形式,在疾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高[4]。ANCA為單核細胞與多型核細胞胞質中的重要成分,與多種疾病的發展具有密切關系[5]。目前臨床關于25-OHD、ANCA在SLE疾病診斷以及疾病活動程度的關系中的理論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將對25-OH-D、ANCA在SLE患者中的表達及與疾病活動程度的關系進行綜合性分析,旨在為臨床疾病診斷及活動程度預測分析提供有效的檢測指標,具體內容如下。
選擇2022年4月—2023年4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62例SLE患者作為觀察組,納入同時期60名體檢健康志愿者為對照組,檢測組間25-OH-D、ANCA水平,分析25-OH-D、ANCA在SLE患者中的表達及與疾病活動程度的關系。觀察組中,男性29例,女性33例;年齡19~61歲,平均年齡(40.63±7.62)歲;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06±1.52)年;身體質量指數(BMI)22.51~26.81 kg/m2,平均BMI(25.04±1.72)kg/m2;按照SLE疾病活動指數(SLE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6]明確活動期患者35例,非活動期患者27例;抗核抗體(ANA)陽性例數62例;體征表現:口腔潰瘍31例,關節痛49例,紅斑62例,蛋白尿59例;血常規:血沉(30.62±5.08)mm/h,WBC(21.05±6.17)×109/L,Hb(142.62±17.64)g/L;系統性紅斑狼瘡評分分級(SLEDAI)(13.26±3.07)分。對照組中,男性30名,女性30名;年齡21~60歲,平均年齡(41.15±6.52)歲;BMI 21.53~28.05 kg/m2,平均BMI(24.74±2.06)kg/m2。兩組患者的性別、年齡、BMI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屬對本次研究內容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獲得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通過。
納入標準:①符合《系統性紅斑狼瘡》[7]中的相關診斷標準;②意識正常,能進行正常的溝通與交流;③近6個月未使用維生素D類、甲硫噠嗪或丙硫氧嘧啶藥物;④病歷資料完整;⑤全程參與研究;⑥年齡18~60歲。
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免疫功能障礙性疾病者;②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③存在臟器器官功能障礙者;④營養不良者;⑤合并其他感染或惡性腫瘤疾病者;⑥合并ANCA相關性血管炎者。
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接受25-OH-D、ANCA水平檢查。抽取患者清晨空腹靜脈血5 mL,對其進行離心處理,離心轉速為3 000 r/min,時間設置10 min,靜置30 min后分離樣本血血清,放置于-80 ℃冰柜中進行保存,組間25-OH-D水平(正常值為10~80 ng/mL)采用全自動電化學發光免疫分析儀(生產企業:上海儀電科學儀器股份有限公司,型號:Cobas e 601)進行檢測,ANCA水平采用間接免疫熒光法進行檢測,檢測試劑盒(批號:T210608)均由歐蒙醫學診斷有限公司提供。
①兩組間25-OH-D、ANCA水平比較:比較兩組組間25-OH-D、ANCA水平,并對其進行統計學比較分析。②觀察組組內25-OH-D、ANCA水平比較:觀察組組內活動期與非活動期SLE患者組間25-OH-D、ANCA水平比較。③25-OH-D、ANCA在SLE活動程度中的預測價值:以25-OH-D、ANCA表達為自變量、連續變量,將SLE活動程度作為因變量,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SLE活動期的影響因素。
選用SPSS 25.0分析數據,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通過(±s)表示,采用t檢驗;采用Logistic多因素分析SLE疾病活動程度的影響因素,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25-OH-D水平低于對照組,ANC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組間25-OH-D、ANCA水平比較 (±s)

表1 兩組組間25-OH-D、ANCA水平比較 (±s)
組別例數25-OH-D(ng/mL)ANCA(RU/mL)觀察組6215.32±2.8726.38±2.63對照組6025.36±3.1110.54±1.65 t 14.628 34.416 P<0.001<0.001
活動期SLE患者25-OH-D水平低于非活動期SLE患者,活動期SLE患者ANCA水平高于非活動期SLE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觀察組組內25-OH-D、ANCA水平比較 (-x± s)
對照組與觀察組組間SLE疾病單因素分析研究發現,25-OH-D、ANCA是SLE疾病活動程度的重要單因素,可納入Logistic多因素回歸分析中。以25-OH-D、ANCA表達為自變量、連續變量,進行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25-OH-D低表達與ANCA高表達為SLE活動程度的影響因素(P<0.05),見表3。

表3 25-OH-D、ANCA在SLE活動程度中的Logistic回歸分析
研究以SLE疾病為自變量,以25-OH-D、ANCA及兩項聯合水平為因變量,預測模型最佳臨界值為0.089,曲線下面積(AUC)為0.702(0.646~0.758)、0.713(0.651~0.779)、0.879(0.782~0.991),見表4、圖1。

圖1 25-OH-D、ANCA在SLE中的預測價值

表4 25-OH-D、ANCA在SLE中的預測價值
臨床流行病學研究發現,SLE常見于育齡女性,其中患者的年齡以10~40歲最為常見,且臨床統計患病人群中,女性患者的數量高于男性患者[8]。全球SLE的患病率為12~39/10萬人,我國SLE疾病的發病率為31~70.40/10萬人[9-10]。目前,SLE無法被根治,臨床通常采用規范治療以緩解患者的癥狀,臨床早發現、早治療能進一步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提升臨床治療的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健康。
本研究對所有患者及志愿者均檢測25-OH-D、ANCA水平,研究結果發現,觀察組25-OH-D水平低于對照組,ANCA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結果同黃晉等[11]研究結果一致,表明SLE患者機體中25-OH-D呈低表達,ANCA呈高表達。究其原因,維生素D對免疫系統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包括調節抗原遞呈細胞的分化、淋巴細胞的增殖及細胞因子的分泌[12]。同時維生素D還能抑制巨噬細胞和樹突狀細胞產生白介素,直接抑制T細胞增殖。國外研究表明,維生素D還作用于輔助性T細胞,從而間接抑制B細胞合成和分泌免疫球蛋白,增加抑制性細胞的活性等[13]。邢桂芝等[14]研究中指出,維生素D的水平與SLE疾病之間存在密切關系。25-OH-D是維生素D中的重要活動性質,其水平的下降提示患者機體維生素D水平的缺失。ANCA是機體中非常重要的抗體,在血管受損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其中ANCA水平降低易造成免疫應答調節紊亂,導致免疫復合物的大量存在,增加自身免疫異常激活風險[15]。同時本研究發現,活動期SLE患者25-OH-D水平低于非活動期SLE患者,ANCA水平高于非活動期SLE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究其原因,活動期SLE疾病癥狀表現更為顯著,患者的病情目前處于明顯的活動狀,因此在對患者25-OH-D、ANCA水平檢測中發現,活動期SLE患者的25-OH-D水平低于非活動期、ANCA水平高于非活動期,結果同李小飛等[16]研究結果一致,提示25-OH-D、ANCA在系統性紅斑狼瘡疾病活動程度鑒別診斷的價值高。且本研究證實,以25-OH-D、ANCA表達為自變量、連續變量,將SLE活動程度作為因變量(輕度=0,重度=1),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25-OH-D低表達與ANCA高表達為SLE活動程度的影響因素(P<0.05),預測模型最佳臨界值為0.089,曲線下面積為0.702(0.646~0.758)、0.713(0.651~0.779)、0.879(0.782~0.991),結果進一步證實25-OH-D、ANCA聯合診斷在系統性紅斑狼瘡患者疾病診斷以及病情發展預測中的應用價值高。以上結果提示臨床在對SLE診斷以及疾病發展的預測中,采用25-OH-D、ANCA聯合診斷綜合應用價值高。究其原因,目前認為維生素D缺乏是臨床SLE發病的重要因素,SLE患者25-OH-D水平的降低與患者腎功能不全影響維生素D活化以及維生素D自身抗體的產生等因素有關[17]。同時研究中認為,維生素D參與SLE發病的機制可能為是與患者自身免疫性疾病發生會導致機體維生素D受體(Vitamin D receptors,VDR)表達減少,機體對Th1CD4T細胞、細胞因子和樹突狀細胞分化的抑制減少,對IFN的信號表達抑制減少,免疫耐受的缺失等因素有關。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ANCA水平高于對照組,活動期SLE患者ANCA水平高于非活動期SLE患者,結果提示臨床在對SLE患者病情的診斷以及預測中,ANCA具有較高的特異度與敏感度。ANCA是抗中性粒細胞胞漿抗體,是指與中性粒細胞及單核細胞胞漿中溶酶體酶發生反應的抗體,當中性粒細胞受抗原刺激后,胞漿中的α-顆粒釋放蛋白酶-3、髓過氧化物酶物質以及白細胞抗原生成,刺激機體產生了ANCA[18]。ANCA相關性血管炎是以壞死性炎癥為特點的血管炎,包括顯微鏡下多血管炎、肉芽腫性血管炎以及嗜酸性肉芽腫性血管炎,ANCA在臨床對SLE患者的預測中,水平的升高與自身免疫系統異常激活有關[19]。本研究納入對象排除血管炎患者,進一步證實ANCA水平的升高是臨床用于診斷SLE疾病的重要指標之一。通過上述結果提示,臨床在對SLE疾病診斷以及疾病活動期分析管理中,可采用25-OHD、ANCA聯合診斷方式進行檢測分析。
綜上所述,25-OH-D在SLE患者中呈低表達水平,ANCA呈現高表達水平,25-OH-D、ANCA是SLE疾病活動期的重要因素,聯合診斷對SLE預測價值更高,在臨床SLE疾病診斷及疾病活動程度預測中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建議臨床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