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春燕 應安欣
[1.膠州市中醫醫院皮膚科,山東 青島,266300;2.青島市康復大學青島醫院(青島市市立醫院)皮膚科,山東 青島,266000]
銀屑病是以全身性皮膚紅斑、鱗屑、瘙癢等為主要癥狀的常見炎癥性慢性皮膚病,發病與免疫、環境、遺傳等諸多因素有關,好發于冬春季節,并且發病率和復發率均較高[1-2]。現階段臨床針對銀屑病患者治療重點為減輕炎癥反應,控制病情,預防復發,提高生活質量。同時,鑒于銀屑病治療周期長、經久不愈,容易讓患者產生失望、悲觀、厭世心理,甚至出現患者逃避人群,減少主動性社會交往等情況,嚴重影響家庭、生活、社會功能、工作、學習,對此有必要提供一定的護理支持[3]。綜合護理強調從多角度、多層次給予護理對象全面、連續的護理服務,既能提高護理人員工作獨立性、主動性,也能提高護理對象的滿意度、配合度,故逐漸得到臨床應用,但是關于其在銀屑病患者中應用的效果尚需進一步驗證[4]。因此,本研究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膠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0例銀屑病患者,對比綜合護理、常規護理在銀屑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2年1月—2023年3月膠州市中醫醫院收治的100例銀屑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參照隨機數表法劃分對照組、觀察組,每組5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銀屑病患者病程、文化程度等)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本研究所納入患者對研究知情且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膠州市中醫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n/(±s)]
組別例數性別年齡(歲)病程(d)皮損部位男女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高中及以上全身非全身對照組50272346.64±8.7443.44±2.0717333713觀察組50242646.10±9.4143.84±2.2315353515 χ2/t0.3600.2970.9290.1840.198 P 0.5480.7670.3550.6680.656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銀屑病診療指南》[5]中銀屑病診斷標準:起病急,伴有斑丘疹,覆以鱗屑,色澤潮紅,廣泛分布,基于病史、皮膚鏡、皮疹特點等確診;②可以正常溝通。
排除標準:①合并其他皮膚病者;②臟器功能障礙者;③傳染性疾病者;④哺乳、妊娠者;⑤神經功能異常者;⑥中途退出、失去隨訪者。
對照組提供常規護理:介紹銀屑病知識,告知飲食注意事項(如禁酒、海鮮、辛辣食物等)、皮膚護理(如防止用手剝落皮疹脫屑、外出時做好皮膚防護工作等)要點,做好消毒工作等。
觀察組提供綜合護理。(1)評估。全面采集患者病史、癥狀、心理狀況、過往治療史、家庭狀況、睡眠質量等信息,評估身心狀況、自護能力、疾病認知度、社會支持度等。(2)認知護理。結合患者銀屑病認知度、理解能力、文化水平等展開多樣化認知護理,包括以下兩點:①個體宣教:發放銀屑病疾病宣教手冊,詳細羅列銀屑病誘發及加重因素、國內外診療現狀、日常護理技巧、臨床表現、預防復發措施等,并且手冊內附銀屑病知識了解度問卷表,指導患者填寫,再結合患者認知盲區展開個性化、針對性講解。②集體宣教:組織集體講座,全面、詳細地介紹銀屑病,著重講解銀屑病皮膚護理、運動及飲食管理的重要性、正確的用藥方法、盲目亂投醫的危害、規律作息的益處等,糾正銀屑病無法治愈、會遺傳、會傳染等錯誤認知,期間多例舉成功病例,并且組織病友互動交流,讓患者深刻感受到自身行為、意識對于病情的影響。(3)心理護理。①深度訪談:通過護患溝通了解患者社會支持、應對方式、個人生活等,評估其內在健康需求,期間多傾聽患者主訴,耐心答疑解。②正念訓練:引導患者意識到不合理信念、負性情緒對治療無益,而健康心態有助于控制病情,預防復發,從而積極調節心態,建立正向情緒,學會自我接納。③社會支持:邀請患者加入銀屑病病友微信群,鼓勵病友間探討抗病技巧、體會、經驗,增強戰勝疾病的信心,同時允許每位患者的1名家屬加入微信群,向家屬介紹銀屑病知識、家庭支持的重要性等,鼓勵家屬參與疾病護理,如家屬鼓勵患者適當化妝修飾自己、增加內在學識、注意個人衛生、按時按量服藥等。(4)睡眠護理。①優化環境:指導患者改善居住環境,如保持室溫適宜、擺放綠植、采用彩色墻壁及窗簾等。②優化寢具:采用軟硬適宜、材質舒適的被褥、枕頭。(5)皮膚護理。囑咐患者重視皮膚管理,包括以下注意事項:溫水擦澡,采用弱堿、低刺激肥皂,避免用手剝落皮疹脫屑,急性期時避免日光直射,外出時打傘遮擋,保持床鋪無渣屑、清潔,穿著寬松、棉質、舒適衣物等。
選取心理評分、社會支持評定量表(SSRS)、銀屑病皮損面積和嚴重程度指數(PASI)、皮膚病生活質量指數(DLQI)、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SQI)、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護理滿意度作為觀察指標。①心理評分:參照焦慮自評量表(SAS)、抑郁自評量表(SDS),SAS涉及尿意頻數、多汗、驚恐等20個項目,臨界值50分,SDS涉及對未來有希望、郁悶、吃飯情況等20個項目,臨界值53分,隨著分值降低,提示上述不良心理有所好轉[6]。②SSRS評分:共12~66分,隨著分值降低,提示社會支持水平越低[7]。③PASI:共0~72分,隨著分值降低,提示銀屑病病情減輕[8]。④DLQI:共0~30分,隨著分值降低,提示疾病對生活的影響減輕[9]。⑤PSQI:共21分,隨著分值降低,提示疾病對睡眠的干擾較小[10]。⑥ESCA評分:評價因子選擇自護責任感(16分)、自護技能(48分)、自護知識(76分),隨著分值降低,提示自護能力減弱[11]。⑦護理滿意度:從護理有效性、操作及時性、態度良好性等角度評估,分為不滿意(≤75分)、基本滿意(76~89分)、十分滿意(90~100分)[12]。護理滿意度=(十分滿意+基本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護理前,兩組患者心理評分、SS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心理評分低于對照組,SSR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心理評分、SSRS評分比較 (±s,分)

表2 兩組患者心理評分、SSRS評分比較 (±s,分)
SSRS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5056.23±2.4239.31±2.5558.55±2.4240.62±2.6339.09±3.8150.24±2.60觀察組5056.44±2.7636.34±2.2558.40±2.2435.57±2.6938.77±3.9855.83±2.56 t 0.405 6.1750.322 9.4920.411 10.833 P 0.687<0.0010.748<0.0010.682<0.001組別例數SAS SDS
護理前,兩組患者PASI、DLQI、PSQ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PASI、DLQI、PSQI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PASI、DLQI、PSQI評分比較 (±s,分)

表3 兩組患者PASI、DLQI、PSQI評分比較 (±s,分)
PSQI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5028.56±2.2219.46±1.1722.26±1.3818.75±1.5314.87±1.559.65±1.21觀察組5028.89±2.2515.31±1.4921.79±1.4115.29±1.3715.03±1.466.97±1.01 t 0.738 15.4891.684 11.9130.531 12.023 P 0.462<0.0010.095<0.0010.596<0.001組別例數PASI DLQI
護理前,兩組患者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自護知識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觀察組患者上述ESCA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患者ESCA評分比較 (±s,分)
自護知識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509.67±1.2211.34±1.0526.89±2.3432.73±2.6637.78±4.1249.77±5.23觀察組509.54±1.1413.11±1.2127.09±2.6536.97±2.1038.01±3.9957.85±5.34 t 0.551 7.8120.400 8.8470.284 7.644 P 0.583<0.0010.690<0.0010.777<0.001組別例數自護責任感自護技能
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n(%)]
銀屑病是慢性全身性皮膚病,不僅容易累及心血管、關節、皮膚等多個系統,也容易影響社交活動、工作學習,故需早診早治[13-14]。另外,于思琪[15]研究指出,護理工作通過幫助銀屑病患者認識病情、調節心態等,有助于促進疾病轉歸,提高生活質量,但是關于具體對銀屑病患者采用何種護理模式尚待明確。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心理評分低于對照組,SSRS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與竇菲等[16]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銀屑病是一種頑固性皮膚病,容易讓患者感到自卑、焦慮、抑郁,不敢與人交流,影響社交能力,甚至喪失生活信心,而常規護理缺乏對患者心理因素的關注,所以難以糾正心理障礙,提高其治療主動性與積極性。本研究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該方法通過全面化入院評估,可以分析患者當前身心現狀,總結護理問題,提高護理針對性;通過多樣化認知護理,能重建理性認知,減輕盲目擔憂及顧慮;通過深度訪談、正念訓練、病友交流、家庭支持等多元化心理護理,可以進一步減輕心理及精神負擔,提高社會支持度;通過優質化睡眠護理,可以保證充足睡眠,減輕疲勞感;通過多層次皮膚護理,可以減輕瘙癢等不適感受,避免其引起負性情緒[17]。因此,綜合護理更能降低SAS、SDS評分,提高社會支持度。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PASI、DLQI評分低于對照組,ESCA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相較常規護理,綜合護理方法通過心理護理,可以避免患者精神壓力過大而促進肥大細胞釋放,增加皮損面積;通過認知護理,可以提高銀屑病知識普及率,糾正錯誤認知,使患者自覺改變不健康行為,逐步提升自護能力,促進皮損好轉[18]。同時通過指導患者做好睡眠及皮膚管理,也能穩定病情。因此,綜合護理可以兼顧患者身心健康,有助于提高生活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PSQI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與張晴睛[19]研究一致,其亦指出相較常規護理,綜合護理更能降低PSQI評分。分析原因:銀屑病患者伴有明顯瘙癢癥狀,容易影響睡眠,尤其是夜間注意力較為集中,更對瘙癢有明顯感知,加之夜間睡眠時抗炎反應降低,又會加劇瘙癢,增加瘙癢癥狀在夜間發作次數,干擾睡眠;同時,長期睡眠障礙又會出現精神問題,加劇瘙癢,進而形成惡性循環,而常規護理欠缺改善睡眠的相關措施。本研究觀察組采用綜合護理,該方法通過在入院時評估患者睡眠質量,能夠及時發現睡眠相關問題,通過告知患者睡眠障礙與銀屑病的關系,能夠幫助患者更好地認識二者間的聯系,從而主動采取措施調節睡眠;通過優化環境及寢具,減少影響睡眠的不良因素;通過指導患者合理護理皮膚,則能盡快減輕皮膚瘙癢感,避免其干擾睡眠。因此,綜合護理更有助于提高睡眠質量。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分析原因:常規護理被動性強、措施單一,護理效果有限,難以贏得患者認可[20]。綜合護理具有系統性、全面性、規范性、合理性等特征,護理效果顯著,可以促進護患和諧,提高患者就診體驗感。
綜上所述,對銀屑病患者實施綜合護理,既能減輕心理負擔,增強自護能力,也能緩解病情,改善生活及睡眠質量,有助于促進護患和諧,具有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