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
(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口腔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根尖炎是口腔科常見疾病,是指發(fā)生在牙齒根尖的炎癥,由致病微生物感染所致,急性發(fā)作時可出現自發(fā)性疼痛,呈持續(xù)性,嚴重時可發(fā)生咬合痛或叩痛,且部分患者在靠近牙根尖區(qū)域的牙齦上出現包塊兒(瘺管),有滲出,以牙槽骨受損、炎癥性肉芽組織為臨床表征[1]。理論上認為,只要徹底清除根管內病原菌,即可有效修復根尖組織受損。根管治療是利用化學或機械方法,取出根管內大部分的感染物,并填充根管、封閉冠部,以消除患牙的臨床癥狀,修復外形,迅速緩解病情,但其治療過程較為復雜,器械較多,且對口腔環(huán)境要求嚴格,加上患者缺乏相關知識的認知,極易降低配合度,進而導致治療效果下降。以往臨床上采用的常規(guī)護理,其護理方式較為單一,僅針對患者病情,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關注較少,導致圍術期配合度差,致使治療效果欠佳[2-3]。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可及時發(fā)現診療過程中對最終療效具有不利影響的環(huán)節(jié),對于根尖炎手術患者,以治療前、治療后視為重點護理環(huán)節(jié),從而彌補常規(guī)護理的不足。故本研究選取根尖炎患者為研究對象,以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探討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對診治結局及不良反應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選取2021年6月—2022年5月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收治的60例根尖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照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見表1。患者及家屬對研究知情同意,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n(%)]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s)/n(%)]
組別例數性別年齡(歲)患牙部位男女前牙后牙對照組3018(60.00)12(40.00)43.15±2.3414(46.67)16(53.33)研究組3016(53.33)14(46.67)42.82±2.4115(50.00)15(50.00)t/χ20.2720.5380.067 P 0.6020.5930.796
納入標準:①符合《口腔、皮膚科疾病診斷標準》[4]中根尖炎的診斷標準;②行根管治療;③患牙無折裂影像;④文化程度為初中以上;⑤精神狀態(tài)良好。
排除標準:①張口受限無法配合者;②有手術史者;③存在感染及其他活動性炎癥者;④合并嚴重肝腎疾病、冠心病者;⑤過敏體質或對本研究應用藥物過敏者;⑥合并精神疾病或意識障礙者;⑦拒絕參與或中途退出者。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術前協(xié)助各項輔助檢查,告知患者根管治療前注意事項;治療中調整好患者體位,治療者嚴格遵守無菌操作,囑患者術中張口并盡量保持不動,完成護理配合;治療后協(xié)助離開椅位,講解治療后注意事項(飲食以流質為主,保持口腔清潔度),根據情況預約復診時間,如癥狀消失則行根管充填治療。
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行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1)治療前環(huán)節(jié)中。①健康宣教。與患者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增強醫(yī)患間的信任度、依賴度,結合患者自身的基本情況及宣傳資料,了解患者對根尖炎相關知識的掌握程度,在KAP理論的基礎上向患者告知根尖炎的原因、風險、危害、科學治療方法、步驟、可能的不良反應及并發(fā)癥(腫脹、疼痛等)、復診次數、預防措施,耐心解答患者的問題,消除疑慮,宣教方式主要包括圖文宣傳手冊、視頻等方式,并告知根管治療是一種安全性較高的方式,了解其必要性及復雜性,保障患者診治操作中的依從性。②心理護理。焦慮是根尖炎患者較為常見的情緒,可能導致出現面色蒼白、肌肉緊張、心跳加快等癥狀。故需在根管治療前告知患者治療環(huán)境、醫(yī)生及護士的情況,并列出成功案例,增加患者的信心,還可進行深呼吸、肌肉放松訓練、分散注意力等,達到放松的目的,并在治療期間播放輕、慢音樂,為患者提供一個溫馨的治療環(huán)境,減少噪音的同時幫助患者放松心情。③疼痛護理。了解患者的疼痛性質、耐受度等,協(xié)助進行止痛干預,如無痛麻醉、表面麻醉等,以減輕疼痛程度,適度安撫;還可在治療時在頸部、腰部增加護墊,提高治療舒適度。④其他。了解口腔醫(yī)師操作習慣,以第一時間做好治療中器械傳遞,輕柔地清除患者口腔分泌物,避免刺激口腔咽喉部;消毒時需確保根管的干燥清潔,保證消毒藥物的用量。(2)治療后環(huán)節(jié)中。①健康宣教。告知患者術后可能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疼痛情況,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準備;指導患者觀看視頻,包括正確刷牙方法、牙線及牙縫刷的使用,以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利用現場模擬技術加深患者的感受;術后可能存在不適感及根管并發(fā)癥,指導做好口腔護理,以清潔牙齒、預防齲齒;詳細交代飲食上的注意事項,避免暫封材料的脫落,并說明一旦出現疼痛難忍或材料脫落后的處理方法。②其他。術后連續(xù)3 d電話回訪,了解牙痛、牙齒狀況、營養(yǎng)狀況及口腔衛(wèi)生,為患者提供個性化的建議,并指導患者從官方公眾號或電話預約復診時間,提醒患者及時復診。
統(tǒng)計兩組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診治結局、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及生活質量情況。
①比較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護理前后參照內蒙古自治區(qū)人民醫(yī)院自制調查問卷,包括治療原理、過程、注意事項、不良反應、定期復診等內容,共20題,滿分20分,分數越高,健康知識掌握越好。
②比較兩組診治結局。診治時間為從根管治療開始至結束的時間;疼痛程度:于護理前后運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5]評估,依據患者的主觀感受,在直尺上標出能代表自己疼痛程度的相應位置,總分0~10分,分數越高,疼痛程度越嚴重;焦慮狀況:護理前后使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6]評價,包含20個項目,以50分為標準分的分界值,分數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
③比較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根管移位、根尖堵塞等,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根管移位+根尖堵塞)例數/總例數×100%。
④比較兩組生活質量。應用生活質量綜合評定問卷[7]進行評定,Cronbach's α系數為0.840,包括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4個維度,每個維度滿分為100分,分數越高,該維度越優(yōu)。
研究組護理后健康知識掌握評分高于對照組,診治時間短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診治時間比較 (±s)

表2 兩組健康知識掌握程度及診治時間比較 (±s)
組別例數健康知識掌握評分(分)診治時間(min)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3012.35±1.5215.76±1.4228.32±2.15研究組3011.95±1.4717.84±1.3120.43±2.04 t 1.036 5.897 14.581 P 0.305<0.001<0.001
研究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稍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比較 [n(%)]
護理前,兩組VAS及SA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VAS及SAS評分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VAS及SAS評分比較 (±s,分)

表4 兩組VAS及SAS評分比較 (±s,分)
SAS評分護理前護理后護理前護理后對照組306.84±1.133.23±0.6457.35±4.4254.26±2.13研究組306.91±1.072.41±0.7357.17±3.4349.32±2.05 t 0.246 4.6260.176 9.153 P 0.806<0.0010.861<0.001組別例數VAS評分
護理前,兩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研究組各項生活質量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表5 兩組生活質量比較 (±s,分)
時間組別社會功能心理功能軀體功能物質生活護理前對照組64.15±4.0362.67±3.5165.23±4.3461.26±3.72研究組63.86±4.1162.34±3.8265.41±4.2562.04±3.48 t 0.2760.3480.1620.839 P 0.7840.7290.8720.405護理后對照組76.23±4.6174.62±4.2672.53±4.1673.25±3.42研究組83.15±4.3481.48±4.1585.24±4.2786.47±3.25 t 5.986 6.318 11.678 15.348 P<0.001<0.001<0.001<0.001
根尖炎是牙科常見疾病,隨著生活節(jié)奏、飲食習慣的變化及糖尿病等基礎疾病的增多,其患病率呈逐漸上升趨勢。根管治療是牙科常見的治療方式,可有效消除對根管組織周圍的刺激,精細性操作可去除根管內感染物質,促進疾病愈合,在牙齒保存方面具有優(yōu)勢,但治療較為復雜,治療次數多、需反復就診,會在一定程度上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影響。尤其是初次行根管治療患者,因缺乏對相關知識的認識,加上根管治療過程中器械的應用、麻醉、張口配合等情況均可造成不耐受及疼痛情況,均進一步放大了患者焦慮情緒,影響了診治結局[8-9]。以往臨床上應用的常規(guī)護理,比較注重患者病情,而忽視了患者的心理狀況,從而難以達到理想的護理效果[10]。術前是手術的準備階段,這一階段無論是術前準備還是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患者的預后都有極大的影響,術后護理階段可直接影響術后并發(fā)癥、術后康復的效果,故而認為術前、術后這兩個階段在整個圍術期占有重要的地位[11-12]。而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可發(fā)現診療過程中對療效產生不利影響的環(huán)節(jié),從而獲得較為滿意的診治結局[13]。本研究以根尖炎患者為研究對象,利用單一對照原則,在術前、術后這兩個重點護理環(huán)節(jié)進行了針對性的護理,分析了其對患者疾病治療配合度、心理狀態(tài)及術后不良反應、生活質量的影響,以期為該類患者的護理提供參考。
相關知識掌握程度與疾病治療配合度有關,進而影響診療結局,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健康知識掌握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可增加患者對疾病的認知,這與術前、術后的健康宣教及術中告知治療進展、剩余步驟有關,全面提高了患者對根管治療的認知程度,減輕了患者對于疾病和治療方案的擔憂。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診治時間短于對照組,VAS及SAS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可更好地改善診治結局。分析原因為焦慮、疼痛等因素均可影響患者的治療配合度,而根尖炎患者更易出現疼痛癥狀,尤其是咬合狀態(tài)下,在情緒上也更易產生焦慮情緒,而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中,在提高疾病認知的情況下,實施心理干預,可減輕圍術期焦慮狀況,在提高治療安全感的同時,減輕因負面情緒而導致的疼痛致敏性及疼痛程度;且增加了患者對治療流程的了解,在保持心態(tài)良好的情況下,積極配合護理、治療,進而最大限度縮短診療時間,從而改善診療結局[14]。
根管治療因需治療多次、操作復雜、器械較多、治療配合度要求較高、對患者口腔健康要求較高,因而易造成不良反應的發(fā)生[15]。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僅發(fā)生1例根管移位,低于對照組,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可降低不良反應的發(fā)生,這與患者的配合度提高、養(yǎng)成良好的口腔衛(wèi)生習慣有關,且術后延續(xù)性隨訪也可在一定程度上解決口腔健康問題,繼而減少并發(fā)癥的發(fā)生,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可能與選取的病例數較少有關。
疾病、焦慮情緒、預后差等因素均可降低根尖炎患者的生活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研究組的生活質量中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物質生活評分更高,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提示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的應用可提高生活質量。這是由于生活質量與生活習慣、疾病、焦慮情緒、疾病認知等因素有關,在本研究中,可通過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改善上述因素,進而利于生活質量的提升[16-17]。
綜上所述,重點環(huán)節(jié)護理應用于根尖炎患者的根管治療中,可提高其相關知識掌握程度,減少不良反應發(fā)生,改善疼痛及焦慮程度,縮短診治時間,利于生活質量的提升,但本研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病例數較少、缺少多中心研究等,在以后的研究中需增加病例數,進行多中心深入研究,以期為該類患者的護理提供有利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