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玲玲 馬 黎
(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產科,內蒙古 呼和浩特,010017)
妊娠期糖尿?。℅DM)為妊娠期婦女最常見的臨床并發癥之一,根據調查數據顯示,GDM的發病率在1%~14%,且近年來的發病率持續上升[1]。對于GDM患者來說,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不僅無法控制血糖水平的惡化,而且對母嬰健康也有重大影響,可增加母嬰并發癥的發生,直接威脅其分娩結局[2]。一些研究證實,以飲食、運動等方面健康宣教為主的GDM護理管理可有效改善妊娠結局,但該方式教育方法單一,內容不夠全面,且受部分孕婦疾病認知欠缺的影響,依從性較低,導致其難以長期堅持科學飲食及合理運動,血糖控制效果不佳,最終對胎兒生長發育和母嬰健康產生不利影響,導致不良妊娠結局[3]。信息-動機-行為技能(IMB)是一種行為綜合干預,其以信息為基礎,動機為驅動力,幫助個體樹立正確觀念,引導其完成行為改變,并有意識地持續實施,目前已逐漸被廣泛應用于心臟病、2型糖尿病等患者健康行為的改變[4]。基于此,本研究將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用于GDM孕婦中進行探討,以便尋找出更有效的護理方案,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1年8月—2022年8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收治的174例GDM孕婦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數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87例。對照組年齡23~39歲,平均年齡(30.85±4.17)歲;孕周24~32周,平均孕周(29.45±0.52)周;產婦類型:初產婦48例,經產婦39例;身體質量指數20~24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81±1.12)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7例,高中/中專18例,大專34例,本科及以上28例。觀察組年齡22~40歲,平均年齡(31.14±4.25)歲;孕周24~31周,平均孕周(28.97±0.49)周;產婦類型:初產婦51例,經產婦36例;身體質量指數20~24 kg/m2,平均身體質量指數(22.93±1.07)kg/m2;文化水平:初中及以下8例,高中/中專20例,大專32例,本科及以上27例。兩組孕婦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孕婦及其家屬均簽訂了關于本研究的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期糖尿病診斷標準[5];②單胎妊娠;③年齡22~40歲;④經檢查子宮發育無異常;⑤孕前經檢查糖代謝正常且于首次確診為GDM;⑥認知功能正常。
排除標準:①孕前伴有糖尿病者;②長期使用其他影響糖代謝藥物;③有不良孕產史者;④存在器質性精神障礙者;⑤神志不清、智力損傷或失語者;⑥存在凝血、免疫系統疾病者;⑦依從性差,無法主動配合本研究者。
對照組行常規護理。以單向知識教學為主,向孕婦簡要宣傳疾病誘因、危險因素、并發癥、防治措施等疾病知識,適當進行心理疏導,確保孕婦始終保持樂觀情緒,避免情緒波動對血糖水平的不利影響;同時向孕婦及其家屬發放GDM健康教育手冊,并耐心講解健康內容,加強用藥和飲食鍛煉指導,指導孕婦保持清淡飲食,少食多餐,根據自己的情況和耐受性適當進行散步、做操等有氧運動;在孕期積極控制體質量,解釋藥物對病情控制的重要性,指導其定期定量服用藥物以及胰島素的使用方法,勿私自添加或減少藥物,以免造成嚴重后果。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行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首先,成立一個由護士長、糖尿病??谱o士(1名)、高年資責任護士(4名)和內分泌科醫生(1名)組成的教育團隊,在孕婦入院后,了解并掌握其基本信息,并根據其教育水平協同評估制訂干預方案,并對孕婦及其家屬提供針對性健康指導。(1)信息:①采用健康講座(內附視頻、PPT)的形式講解GDM概念、對母嬰的風險、如何進行血糖控制、產后注意事項,每2周進行1次,60 min/次;②利用護-患、患-患間的互動教育模式,鼓勵孕婦積極提問和討論,加深其對GDM危險性和自我管理重要性的理解;③將GDM的管理、不良影響等相關內容制作成電子教材,生成二維碼供孕婦隨時學習;④建立微信群,邀請孕婦及其家屬加入,護士定期在群內推送相關健康知識,輪流24 h在線接受患者咨詢,耐心答疑。(2)動機:①以一對一、面對面的形式與孕婦進行交談,鼓勵其積極表達對自身癥狀的想法,并引導其認識到自我護理對GDM改善的重要性,一旦發現焦慮抑郁情緒,立即進行心理疏導,至少每2周進行1次,15~30 min/次;②邀請血糖控制良好的孕媽媽在現場分享治療經驗,互相鼓勵和學習;③與家屬加強溝通,鼓勵家屬多監督,提醒孕婦堅持定期血糖監測;家屬應積極給予孕婦心理安慰,使其能夠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④進行電話隨訪,1次/周,重點關注孕婦心理健康,告知其可多看喜劇、聽音樂,并進行深呼吸練習以保持活躍心態。(3)行為技巧:①血糖監測:向孕婦講授血糖儀的使用方法,然后指導其自行進行血糖監測并進行記錄,糾正體驗中的錯誤,積極贊揚其正確操作,增強正確行為記憶力;②飲食:根據孕婦的孕周、體質量等身體狀況確定體質量類型,以制訂詳細的護理計劃并進行營養干預,由專業營養師向孕婦講解飲食相關知識(成分、熱量計算、合理搭配等),先讓孕婦根據解釋內容自行進行一日三餐制訂,再由營養師進行評估調整,增強孕婦對飲食結構的直觀感覺;③運動:告知孕婦在飯后30 min或1 h開始有氧運動(瑜伽、慢走等),不要劇烈運動,時間>30 min/次,并引導其在合理運動前后自測血糖,以直觀體驗血糖變化,注意運動期間應有家屬或護理人員陪同;④用藥:先向孕婦解釋降糖藥物使用原則、注意事項、階梯療法原理,再服用藥物;⑤通過電話或微信對上述內容進行提醒,1次/3 d。
兩組均持續干預至分娩后24 h。
①妊娠壓力。干預前后,采用妊娠壓力量表進行評估,包括認同父母角色(0~45分)、確保母子健康安全(0~24分)、身體外形和身體活動改變(0~12分),評分越高,妊娠壓力水平越高[6]。
②血糖指標水平。干預前后,采用血糖分析儀(生產企業:雅思青島厚美德生物科技,魯械注準20152400304,型號:GLM-77)測量空腹血糖(FPG)和餐后2 h血糖(2 hPBG);于晨起抽取外周靜脈血3 mL,轉速3 000 r/min離心10 min,采用全自動生化分析儀(生產企業:深圳邁瑞生物醫療,粵械注準20192220392,型號:BS-350S)檢測糖化血紅蛋白(HbA1c)水平。
③自我管理能力。干預前后,采用糖尿病自我管理行為量表(SDSCA)評估兩組孕婦自我管理能力,該量表包括飲食(0~28分)、運動(0~14分)、血糖監測(0~14分)、足部護理(0~14分)4個維度,得分越高自我管理能力越高[7]。
④母嬰不良分娩結局。統計兩組早產、剖宮產、子癇前期、新生兒低血糖、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等的發生情況。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早產+剖宮產+子癇前期+新生兒低血糖+胎兒宮內窘迫+新生兒窒息)例數/總例數×100%。
使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以[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后,觀察組妊娠壓力各項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妊娠壓力比較 (±s,分)

表1 兩組妊娠壓力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身體外形和身體活動改變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8734.37±4.1215.07±2.08*18.36±2.2512.37±1.68*9.41±1.154.12±0.72*對照組8734.42±4.2518.22±2.64*18.43±2.3114.21±1.82*9.52±1.135.17±0.85*t 0.079 8.7420.202 6.9290.636 8.792 P 0.937<0.0010.840<0.0010.525<0.001組別例數認同父母角色確保母子健康安全
干預后,觀察組FPG、2 hFPG、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s)

表2 兩組血糖水平比較 (±s)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HbA1c(%)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878.35±1.135.07±1.02*11.44±2.126.11±1.04*8.26±1.226.07±0.92*對照組878.42±1.146.25±1.73*11.56±2.177.14±1.82*8.19±1.537.84±0.95*t 0.407 5.4800.369 4.5830.334 12.484 P 0.685<0.0010.713<0.0010.739<0.001組別例數FPG(mmol/L)2 hFPG(mmol/L)
干預后,觀察組SDSCA各維度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s,分)

表3 兩組自我管理能力比較 (±s,分)
注:與同組干預前比較,*P<0.05。
足部護理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干預前干預后觀察組878.23±1.5216.75±2.33*6.57±1.2210.35±1.82*7.42±1.3510.14±1.56*6.42±1.0511.16±1.15*對照組877.97±1.7615.62±2.24*6.36±1.07 8.43±1.56*7.54±1.25 8.82±1.61*6.27±1.1310.58±1.33*t 1.0433.2611.207 7.4710.608 5.4920.9073.077 P 0.2990.0010.229<0.0010.544<0.0010.3660.002組別例數飲食運動血糖監測
觀察組母嬰不良分娩結局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母嬰不良分娩結局比較 [n(%)]
GDM是一種常見的產科并發癥,可表現為糖耐量異常和血糖升高,有研究人員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絕大多數孕婦因疾病原因或多或少都存在情緒壓力方面的問題[7]。研究顯示,有效的護理措施可幫助患者建立對疾病的良好認知,降低妊娠壓力,促使其以積極的態度面對疾病,提高疾病干預效果[8]。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妊娠壓力各項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能夠降低孕婦妊娠壓力。分析原因可能為通過一對一、面對面的心理訪談,構建醫患間信任關系;利用護患、患患互動模式給予心理安慰,增強孕婦歸屬感,使其能夠相互理解和接納,以淡化疾病特殊性,同時督促家屬參與,給予孕婦心理支持,進一步減輕心理壓力[9]。
也有研究顯示,孕婦行為變化意愿的積極轉變能夠改變健康行為,以有效控制血糖[10]。由此可見,采取適當的護理干預改善健康行為對臨床血糖控制和預后恢復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PG、2 hFPG、HbA1c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SDSCA各維度得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孕婦自我管理能力,降低血糖水平。分析原因可能為IMB模型的護理干預以孕婦為中心,使其感覺到被尊重,有利于相互信任關系的建立,加強自我管理信心[11]。同時IMB模型的護理干預注重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通過體驗式血糖檢測、運動及飲食管理,充分調動孕婦主觀能動性,提高依從性,以改變不合理生活方式,增強血糖控制效果[12]。
此外,GDM中葡萄糖和脂質代謝異常以及胎兒快速生長等因素的組合可誘發早產、新生兒低血糖等不良分娩結局,長期還會增加母體及子代T2DM患病風險,形成惡性循環,而為保證自身預后及新生兒安全,亦需GDM孕婦長期堅持健康飲食、合理用藥等正確生活習慣,這便要求其需具有較強的主觀意識[13-14]。本研究中觀察組母嬰不良分娩發生率(13.80%)低于對照組(27.59%)(P<0.05),進一步說明了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對GDM母嬰不良分娩結局所帶來的正面影響。分析原因可能為該干預以視頻、PPT的健康講座形式告知孕婦危險因素對母嬰健康的不良影響,引起孕婦注意,與此同時通過專業干預團隊提供行為指導,激發其改變行為動機,提高疾病管理意識,使其盡早控制孕期血糖,有效降低血糖對母體及胎兒的影響,改善母嬰結局[15]。
綜上所述,基于IMB模型的護理干預在GDM孕婦中應用價值較高,可降低孕婦妊娠壓力,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改善血糖水平,改善母嬰分娩結局,值得臨床應用。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進一步擴大研究樣本量,延長隨訪時間,豐富觀察指標,以更好地對該干預模式的優勢進行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