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聶曉華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文化根脈。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歷史影響和重要意義,賦予其新的時代內涵,強調要傳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著力賡續中華文脈,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老年大學作為老年人學習、活動、發揮作用的主陣地,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上有著獨特優勢。一方面,老年人熱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他們從骨子里對中華文化充滿認同和驕傲,熱衷于傳統文化的傳承;另一方面,老年人有著深厚的社會閱歷,他們能夠憑借自身的政治優勢、經驗優勢、威望優勢,更好地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因此,老年大學要充分發揮學校教育的優勢,在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更加積極作為。
在課程設置上,要豐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隨著進入老年大學學習的“新老人”不斷增多,在既有課程的基礎上,要增加新的內容,賦予新的內涵。比如音樂課,在學唱的基礎上,可增設樂理知識解析、音樂欣賞,尤其是中華傳統名曲民歌的賞析;繪畫課可增開中外名家名作賞析,結合游學開設野外寫生、臨摹課程;語言類可增開詩詞寫作、話劇、曲藝、經典誦讀。此外,篆刻、茶文化及茶藝展示等小眾課程,以及傳統節慶禮儀、衣冠服飾展示、中華傳統器物、建筑物欣賞等課程也都是傳播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很好載體,可采用游(研)學或講座、論壇的形式開展。
在隊伍建設上,要厚植教師的傳統文化底蘊。一要嚴格教師隊伍的管理,暢通教師隊伍的進出,盡可能多選聘高校中具有深厚國學底蘊的優秀教師。對非遺傳承的代表性人物,也要盡可能地吸納到老年大學教師隊伍中來。二要加強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的傳統文化素養,努力營造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良好氛圍。
在教材建設上,既要強調適老性,又要體現傳統文化特色。在針對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特點選用(編)教材的同時,要主動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鼓勵教師(教研組)聯系學校實際,結合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本地傳統文化特色自編校本教材,進一步豐富傳統文化傳播內容,為老年學員帶來豐盛的精神食糧。
在教學實踐上,要注意細分深化,推動文化傳承。比如書法課,從過去的簡單楷書為主,細分深化為隸書、行書、草書,并在此基礎上指導學員逐步形成自己的個人風格。在“第一課堂”深學精學基礎上,開辟“第二課堂”,鼓勵學員走進戲曲、民族音樂、剪紙、繪畫、非物質文化遺產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地,身臨其境學習感悟,增強文化認同,堅定文化自信,不斷提高文化獲得感、幸福感。
在傳承弘揚上,要精心設置和搭建展示平臺。可利用重大節慶活動、文藝匯演、教學成果展示等形式,組織老年人走上舞臺,走進社區、中小學、養老院等,以豐富多彩的藝術形式盡情抒發對黨、對國家、對美好生活的熾熱情感,充分展示老有所學的豐碩成果,展示新征程上老年教育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亮麗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