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迪 吳雪蓮 謝馮晴
摘要? 以湖北省142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研究對象,運用Probit模型,考察人力資本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行為的影響。結果表明:人力資本顯著正向影響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行為,經營主體高中及以上學歷員工越多,采納電商的可能性就越大;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務農經歷與再教育情況對電商采納行為具有顯著正向影響;管理者年齡對電商采納行為具有顯著負向影響。因此,政府應認識到人力資本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性,引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充分利用電子商務,使其實現健康長遠發展。
關鍵詞? 人力資本;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行為
中圖分類號? S-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04-0214-05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04.047
開放科學(資源服務)標識碼(OSID):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f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E.commerce Behavior
LUO Di,WU Xue.lian,XIE Feng.qing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Yangtze University, Jingzhou,Hubei 434023)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142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in Hubei Provinc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uses Probit model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 of human capital on e.commerce behavior of 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human capital 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mmerce behavior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he more employees with high school education or above, the greater the possibility of adopting e.commerce; Managers' education level, farming experience and re.education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e.commerce adoption; The age of managers h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impact on e.commerce adoption behavior. Therefore, the government should recognize the importance of human capital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and guide new agricultural business entities to make full use of e.commerce, so as to achieve healthy and long.term development.
Key words? Human capital;New agricultural operators;E.commerce behavior
作者簡介? 羅迪(1998—),男,湖北恩施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業經濟管理。*通信作者,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從事農業技術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3-01;修回日期? 2023-03-29
隨著數字化技術與互聯網絡的發展,電子商務已經進入城鄉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新一輪技術變革時期,利用互聯網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內容。2017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村農業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中提出“深入實施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國家級專項工作。2018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進一步明確提出要實施數字鄉村戰略,大力建設農村電子商務。在上述等政策的支持下,僅2021年農村網絡零售額就達到2.05萬億元[1],農村電商迅速發展。
同時,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也在蓬勃發展之中。截至2022年6月底,全國家庭農場超過100萬家,農民合作社超過220萬家,輻射帶動全國近一半農戶[2]。農村電子商務可以促進農產品生產、銷售與消費密切對接、聯通,從而加快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發展。要想構建以農村電子商務為核心的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的產銷良性循環機制,農村數字化與人力資本積累的有效配合至關重要[3]。但目前,缺少專業的經營人才已經成為當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的桎梏[4]。振興農村產業,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必須有一批懂技術、善管理、素質高的人才,緊跟時代發展,以“互聯網+”為跳板,發展農村電子商務,實現產業興旺,助力鄉村振興[5]。
目前,學術界對農戶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經營主要有以下研究:一是電商增收效果研究。電子商務對農戶收入和家庭農場績效具有顯著的促進作用[6-9],電子商務會使得家庭農場的績效提升約4%[8]。但對于增收效果的異質性,不同學者得出的結論不同:曾億武等[6]認為電商加劇了農戶間的收入差距,農戶間資源稟賦狀況的不同,是導致增收差異的重要因素;馬彪等[7]研究后得出,在采納電子商務的家庭農場中,中低收入水平家庭農場增收效果明顯好于中高收入水平的家庭農場;朱紅根等[8]認為,采納電商后對中等績效水平的家庭農場影響最大,對績效處于兩端的農場影響稍小。而秦芳等[1]研究后則認為,對于不同人力資本、物質資本和社會關系的農戶,農村電商發展的增收效應均不存在顯著的差異。薛巖等[9]指出,對于合作社與龍頭企業而言,農產品電商對他們各自的年均凈收入與利潤影響并不顯著。
二是電商行為認知與采納研究。對電商的認知程度會影響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電商采納行為[10-12]。認知表現為:電商重要程度、運營管理難度、交易安全性、電商平臺認知等[10],以及電商的效果易察程度、成本、復雜性、感知壓力等[11];經營主體對電商認知越準確,態度越積極,采納意愿越強[12]。人力資本[8,11,13]、社會資本[8,13-14]與財富資本[8,11]會顯著地促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納電商。具體來說,管理者的年齡[11,15]、受教育程度[11]、先前工作經歷[11]、是否受過電商培訓等[10]對電商采納都具有顯著影響。管理者年齡越大,則采納電商的概率越低;受教育程度越高,則采納電商概率越高;先前的工作經歷也會對采納行為具有影響。電商發展需要基礎設施支撐以及物流業的發展[16],基礎設施[10-11,13,17-18]會影響到農戶與經營主體的采納行為。農戶以及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以農業生產為主業,其開展電子商務離不開政府政策支持,政府政策[11,13]支持也可以顯著促進農業經營主體的電商采納行為。除此之外,經營主體自身規模[15,17]與經營人數[12]對采納意愿也具有正向影響,經營主體規模越大、經營人數越多,則越有可能采納電子商務。
三是農村電商發展困境研究。當前,電商在農村快速推進,但是仍存在許多需要改善的地方。農產品缺乏標準化使得農村電子商務上行困難[19]。我國農產品大多處于未加工或低加工狀態,產品附加值低,難以達到農業商品標準,不利于在電子商務平臺流通。物流體系建設落后也成為農村電商發展的掣肘[19-22]。農產品保鮮期較短,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傳統公路貨車運輸易使得農產品變質、失活,若采用適配農產品的個性化配送,可以大幅度減少農產品在運輸過程的損失[21]。目前我國物流基礎設施建設取得較大進展,但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東西部物流業務發展差距大,西部物流業務量小,地廣人稀,物流成本高,村域層面配送運力不足。
綜上所述,現有文獻對電商增收效果以及電商行為認知與采納進行過較為詳盡的研究,并總結出人力資本是影響農戶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采納行為的重要影響因素。但人力資本所包含的方面較多,哪些方面、哪些群體對電商采納行為有影響,如何影響電商采納行為,學術界仍研究較少。鑒于此,筆者采用二元Probit模型,綜合評估人力資本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采納行為的作用機理,以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為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決策參考。
1? 理論分析與研究假說
人力資本是指生產者自身所包含的各種知識、技能與健康素質的存量總和。
員工個人人力資本水平的提升,可以豐富整個公司的知識與技能[23],即人力資本具有外溢效應,人力資本水平較高的員工會對周圍的人及社會產生正向影響。受教育水平是人力資本的一個重要方面,員工個人受教育水平的提升,可以帶動同事工作效率的提高;且具有較高學歷的人因具備較高的知識水平與技術水平,能夠承接技術的轉移與擴散,提高生產效率[24],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中,受教育水平更高的員工,能夠承接電子商務經營的需求,并帶動同事對經營主體產生效益。因此,員工受教育水平與電子商務行為正相關。人力資本積累也是一個投資的過程,它的投資通常都會帶來一定收益[25]。具體表現為,公司的薪酬支付行為能夠提升員工的積極性,促使人力資本創造價值,提升公司水平[26-27],員工的薪酬水平會影響到其電子商務行為的工作積極性與效率,因此,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員工月薪酬水平與電商行為正相關;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展電子商務需要相關技術人員、營銷人員以及客服等,對這些員工的培訓以及聘請需要資金投入。公司對電子商務的人力資本總投入會給公司帶來一定效益,最終表現為對電商行為的采納具有影響,因此企業人力資本總投入與電商行為正相關。基于上述分析,提出以下假說:
H1a:經營主體員工受教育水平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H1b:經營主體員工月薪酬水平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H1c:經營主體人力資本總投入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較高的人力資本可以提升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者對新技術和新技能的接受與適應能力[25]。根據現有研究,經營主體管理者自身人力資本水平越高,其對電子商務、數字農業等新型技術接受能力也就越高。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年齡、培訓經歷、工作經歷等對其電子商務采納行為有顯著影響[10,14]。教育水平的提升會為高管帶來巨大的人力資本增值,使得高管具備高水平的洞察力與學習能力,在面對各種市場環境時能夠更準確、果斷地做出決策,促進公司發展[28]。因此新型經營主體管理者受教育水平與電子商務行為正相關。年齡越大,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可能越弱,因此年齡與電子商務行為負相關。
工作經歷有助于個體積累相關行業的知識,提高信息吸收能力和解讀能力,增強他們對潛在創業機會的發現能力[29]。行業工作經歷還提高了農民的自我效能感,使其更有信心開發創業機會,做出創業決策[30];對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來說,管理者的務農經歷以及從業年限會極大影響他們對農業行業的看法,有過務農經歷的農民經歷過傳統農業的買賣,了解其利弊,所以他們會更傾向于尋找一種新的交易方式來規避傳統交易的弊端,因此,具有務農經歷和從業年限較長的管理者更有可能采納電商。培訓經歷在管理者知識積累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在采納電商前的培訓經歷有助于增進管理者對電商的了解程度和技能水平[14],因此,具有培訓經歷的管理者更有可能采納電子商務。基于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假說:
H2a:經營主體管理者受教育水平對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H2b:經營主體管理者年齡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負向影響。
H2c:經營主體管理者務農經歷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H2d:經營主體管理者健康狀況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H2e:經營主體管理者再教育情況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H2f:經營主體管理者從業年限對經營主體電商行為具有正向影響。
2? 數據、變量與模型
2.1? 數據來源與變量設定
數據來自2021年對湖北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行為的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67份,剔除無效、缺失問卷,共收回有效問卷142份,樣本有效率為85.0%。其中,家庭農場占比35.9%,合作社占比39.4%,農業企業占比18.3%。
(1)因變量。電商行為最直觀的表達就是經營主體是否采納并實施了電子商務經營,因此該研究因變量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是否采納電商。
(2)自變量。員工人力資本。該研究參考羅艷梅[31]的分類方法,將員工人力資本分為員工受教育水平、員工薪酬水平和企業人力資本總投入3個變量。員工受教育水平采用經營主體高中及以上員工總人數來衡量。員工薪酬水平,即經營主體員工每月薪酬水平。企業人力資本總投入,即經營主體上一年度人工總成本。
管理者人力資本。參考夏雯雯等[32]、王輝等[28]的方法,將管理者人力資本分為受教育程度、年齡、是否有務農經歷、健康狀況、再教育情況和從業年限6個指標。受教育程度和再教育情況可以直觀反映管理者以往的教育經歷;是否有務農經歷和從業年限反映出管理者的從業經歷;年齡和健康狀況反映出管理者當前的自身狀態。
(3)控制變量。控制變量主要為管理者社會資本情況,根據于鑫鑫等[33]的研究,選取社會網絡、是否為黨員和性別3個變量。社會網絡即管理者是否有親戚在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任職。
2.2? 描述性統計
在樣本中,52個新型經營主體在經營過程中采納了電子商務,90個新型經營主體未采納電子商務,采納率為36.6%。經營主體高中及以上學歷員工人數均值約為6人,高中及以上學歷員工少于10人的經營主體占比88.0%。年均人工成本約為38萬元,受經營規模與經營主體種類影響,該項數值差距較大。員工平均月薪酬水平為3 228元,員工月薪酬水平在3 000元以下的經營主體占比26.1%,3 000~5 999元占比71.1%,6 000元及以上的,占比2.8%。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管理者平均教育水平約為初中水平,接受過中學教育的管理者占比71.8%,接受過高等教育的管理者占比僅為6.3%。管理者平均年齡約為45周歲,30歲及以下占比6.3%,31~50歲占比65.5%,51歲以上占比28.2%。32%的管理者有過務農經歷,務農經歷會影響管理者對傳統農業的看法,影響他們日后從事農業時的方式與抉擇。53%的管理者有過再教育經歷,這反映出當地的管理者愿意參加政府提供的學習培訓,以提升自我能力,開闊眼界。管理者平均從業年限約10年,表明大多管理者長期從事過農業生產活動。23.6%的管理者有親戚在政府機關或事業單位任職;21.5%的管理者為黨員,占比較低。男性管理者占比81.3%,占管理者的絕大多數。
2.3? 模型建立
該模型研究的是新型經營主體人力資本水平對電商采納的影響,經營主體是否采納電商為因變量,取值0或1,因此采用二元Probit模型進行估計,具體如下:
P(Yi=1|Xi )= Φ( Xi )=α+βiPi+γiOi+λiXi+μi(1)
其中:i表示不同經營主體;P(Yi=1|Xi ) 表示農戶 i 選擇采納電子商務的概率;Φ(·) 為標準正態分布的累積分布函數;P 是生產者人力資本變量;O 是管理者人力資本變量;X 是控制變量;α 是常數項;μ 是隨機干擾項。
3? 實證結果與分析
運用Stata17軟件,經過Logit模型替換檢驗了其穩健性,Probit回歸結果如表2所示,穩健性如表3所示。相較于Probit模型,發現Logit模型的模型顯著性與前者并無太大區別,因此認為原模型是穩健的。
3.1? 員工人力資本與新型經營主體電商采納行為
員工受教育水平在0.10的水平顯著且回歸系數為正,這表明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員工自身受教育水平越高,經營主體越有可能采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高中及以上學歷員工增加1人,電商采納概率會增加1.3%。其原因可能是員工受教育程度會影響其對自我的認知與對企業發展過程的理解,員工受教育程度越高,在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經營過程中就更容易提出相關建議,從而提升電商采納概率。
從經營主體人力資本投入視角來看,人力資本總投入在0.01的水平顯著且系數為正,這表明經營主體人力資本總投入跟采納電商具有較大相關關系,人力資本總投入越高,則越會采納電子商務。人力資本投入每提高1個單位,電商采納概率會增加0.7%。原因在于:人力資本投入大意味著新型經營主體的經營規模較大,社會資本更強,通過加大對自身人力資本的投入,提升員工的生產效率,對經營主體績效產生正向影響,從而傳導到經營主體生產、銷售等各方面,促進采納電子商務行為的產生。
員工薪酬水平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這是因為被調查的經營主體生產者月薪酬水平主要集中在3 000~4 000元,且部分小型家庭式的經營主體薪酬水平甚至為0,不同類型的經營主體差距較大:員工薪酬水平對經營主體電商采納行為的影響可以忽略。
3.2? 管理者人力資本與新型經營主體電商采納行為
管理者受教育程度、年齡、是否有務農經歷以及再教育情況對電商采納行為具有顯著影響。其中,受教育程度和是否有務農經歷在0.01水平顯著,且二者系數都為正;管理者受教育程度每提高一個層次,電商采納概率會增加16.67%,這表明學歷水平對電商采納概率具有較大影響,管理者若接受過良好的教育,其知識面和眼界就越廣闊,接受新技術與新事物的能力越強[10]。管理者有過務農經歷的,電商采納概率會增加23.62%,這表明先前務農經驗會顯著增加電商采納概率,其原因可能是有過務農經驗的管理者更加了解傳統農業經營模式與現代農業經營模式的區別,通過從業經驗他們得知將傳統農業與新型互聯網技術結合在一起,會使得自身新型經營主體獲得進一步發展。管理者參加過專業農民培訓的,電商采納概率會增加16.84%,這說明專業農民培訓對經營主體采納電商有顯著的促進作用;各地政府部門出臺的促進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規劃中,無一例外地將加強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子商務培訓作為慣常措施[10]。健康狀況與從業年限則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
從其他方面來看,管理者社會網絡、黨員和性別都沒有通過顯著性檢驗。 其原因可能是:管理者社會網絡并不能對新型經營主體的運營和決策產生直接影響,其社會關系網和政治面貌與是否采用電商經營沒有必然聯系,管理者幾乎不會通過咨詢身邊政府單位的親屬來進行運營方面的決策。
4? 結論與啟示
該研究利用湖北省143個新型經營主體調研數據,通過構建Probit模型,實證分析了人力資本水平對經營主體電子商務采納行為的影響。其主要結論是,經營主體員工人力資本水平對電商采納行為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表現為經營主體高中及以上學歷員工越多,人力資本總投入越大,越有可能采納電子商務。經營主體管理者自身的人力資本水平對經營主體的電子商務采納具有顯著影響。具體表現為管理者的受教育程度、年齡、務農經歷與再教育情況對電商采納行為具有顯著影響。
基于研究結論,為更好推動電子商務普及率,促進經營主體健康長久發展,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第一,政府應積極組織新型農民培訓,邀請農民進行集中學習,提升他們的再教育水平。研究發現技能培訓、基礎教育等對農戶增收具有顯著作用[34],可以幫助農民在本地市場 (包括勞動力市場和農產品市場) 和鄰省份市場中同時受益, 能夠實現很好的教育回報[35]。而采納電子商務就是農戶增收的一種普遍方式。因此,要堅持提升農民人力資本積累戰略,重視新型農民培訓的作用;加強農村基礎教育和職業培訓,特別是強化九年義務教育和非農職業教育或培訓; 重視農村充分就業,特別是農村勞動力轉移,在“干中學”中提高農民工作經驗、職業素質和技能。
第二,經營主體應重視員工的人力資本水平,適度加大人力資本投入,開展職工理論學習、技能培訓,提升他們的勞動生產率和知識水平。提高對人價值的認識,要轉變人作為 “生產成本”的陳舊觀念,要把人視為促進企業發展的資源和資本投入要素。調節物質資本與人力資本結構,保證資本投入的均衡性。保證人力資本和物質資本投入的均衡性是發揮不同資本效用的重要條件,管理者要根據經營主體實際需要, 強化人力資本管理,保證人力資本供給與企業戰略目標相匹配。
第三,管理者與員工要認識到提升自身人力資本水平的重要性。管理者自身技能與學識增加,可以提升管理能力與運籌能力,更好地應對各種經營風險,使得經營主體各種業務水平不斷提升,最終實現經營主體的長遠發展。員工自身人力資本水平提高,會使得工作效率上升,從而實現自我價值。
參考文獻
[1]秦芳,王劍程,胥芹.數字經濟如何促進農戶增收?——來自農村電商發展的證據[J].經濟學,2022,22(2):591-612.
[2]胡軼歆,霍學喜,孔榮.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培育:政策演變與實踐響應[J].經濟與管理研究,2022,43(8):94-107.
[3]王定祥,冉希美.農村數字化、人力資本與農村產業融合發展:基于中國省域面板數據的經驗證據[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28(2):1-14.
[4]高鳴,習銀生,吳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經營績效與差異分析:基于農村固定觀察點的數據調查[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8(5):10-16.
[5]沙從浩,盧紅飚.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人才振興的困境及應對[J].當代農村財經,2022(6):9-13.
[6]曾億武,郭紅東,金松青.電子商務有益于農民增收嗎?——來自江蘇沭陽的證據[J].中國農村經濟,2018(2):49-64.
[7]馬彪,彭超,薛巖,等.農產品電商會影響我國家庭農場的收入嗎?[J].統計研究,2021,38(9):101-113.
[8]朱紅根,宋成校.家庭農場采納電商行為及其績效分析[J].華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19(6):56-69.
[9]薛巖,馬彪,彭超.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與電子商務:業態選擇與收入績效[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20,19(4):399-408.
[10]周勛章,路劍.資源稟賦、電商認知與家庭農場主電子商務采納行為[J].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4):111-120.
[11]呂丹,張俊飚.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農產品電子商務采納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3):72-83,172.
[12]高愷,盛宇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采納直播電商模式的影響因素與作用機制[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10):65-73.
[13]張哲晰,高鳴,穆月英.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參與機制、困境及對策:來自貴州省劍河縣調研的證據[J].中國流通經濟,2021,35(12):40-49.
[14]曾億武,陳永富,郭紅東.先前經驗、社會資本與農戶電商采納行為[J].農業技術經濟,2019(3):38-48.
[15]汪琦,張國寶.基于Logistic—ISM的農戶采納電子商務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大理大學學報,2020,5(1):116-122.
[16]王德龍.農村電商發展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鄉村科技,2021,12(34):26-28.
[17]姚志.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認知行為差異及影響因素實證[J].中國流通經濟,2017,31(9):46-52.
[18]田曉,閆曉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電商采納意愿影響因素研究[J].商業經濟研究,2020(3):133-137.
[19]吳迪.數字經濟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困境與對策[J].商業經濟研究,2022(5):101-104.
[20]王輝,張國卿.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村電商發展的困境選擇[J].農業經濟,2022(3):130-132.
[21]郝新軍,沈朝陽.農村電商賦能鄉村振興成效評價與障礙因素分析[J].西安財經大學學報,2022,35(5):40-52.
[22]郭凱凱,高啟杰.農村電商高質量發展機遇、挑戰及對策研究[J].現代經濟探討,2022(2):103-111.
[23]周文霞,謝寶國,辛迅,等.人力資本、社會資本和心理資本影響中國員工職業成功的元分析[J].心理學報,2015,47(2):251-263.
[24]張金山,彭述華,袁航.人力資本理論及對我國鄉村振興的啟示[J].稅務與經濟,2019(3):38-44.
[25]江永紅,戚名俠.生成機制、個人稟賦與家庭農場主培育[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8,28(5):170-176.
[26]莫磊,粟夢薇.EVA業績評價機制、薪酬支付與公司價值[J].會計之友,2019(18):92-98.
[27]王清剛,徐欣宇.企業社會責任的價值創造機理及實證檢驗:基于利益相關者理論和生命周期理論[J].中國軟科學,2016(2):179-192.
[28]王輝,張月.高管人力資本、薪酬激勵與企業創新績效[J].湖南財政經濟學院學報,2022,38(5):73-84.
[29]SHANE S.Prior knowledge and the discovery of entrepreneurial opportunities[J].Organization science,2000,11(4):448-469.
[30]蔣劍勇,錢文榮,郭紅東.社會網絡、先前經驗與農民創業決策[J].農業技術經濟,2014(2):17-25.
[31]羅艷梅.員工薪酬激勵、知識能力與內部控制質量:來自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南京審計大學學報,2020,17(5):51-60.
[32]夏雯雯,杜志雄,郜亮亮.家庭農場經營者應用綠色生產技術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三省452個家庭農場的調研數據[J].經濟縱橫,2019(6):101-108.
[33]于鑫鑫,謝金華,楊鋼橋,等.社會網絡、保險認知對農戶農業保險參保行為的影響[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2021,26(12):263-278.
[34]程名望,蓋慶恩,JIN Y H,等.人力資本積累與農戶收入增長[J].經濟研究,2016,51(1):168-181,192.
[35]駱永民,樊麗明.中國農村人力資本增收效應的空間特征[J].管理世界,2014(9):58-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