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芳 盛立新
摘 要: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核心要素是其質量要求。本文將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要求區分為質量安全要求與質量特性要求,并探討完善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核心構成要素。推進地理標志產品更高質量的國內發展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一方面應進一步提高質量安全指標,從而更好地應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另一方面應嚴格界定地域保護范圍、特色品質指標等質量特性相關要求,避免地理標志產品質量與產地的關聯性要求弱化,解決地理標志淡化為產品通用名稱的問題。
關鍵詞:地理標志,產品標準,質量要求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2.002
0 引 言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是用以規范地理標志權利人進行產品生產與質量控制的重要技術文件。在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方面,產品標準是實現地理標志國際互認的重要前提。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安全指標只有符合出口目的地國家的相應技術法規,才能順利走向國際市場。許多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還存在質量特性要求、產品質量與產地的關聯性要求弱化的問題,造成地理標志向通用名稱淡化。針對上述問題,一方面要進一步提升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指標,另一方面應嚴格界定地理標志產品的地域保護范圍、質量特性指標等質量特性相關要求,以保障地理標志的地域性、產地關聯性,促進地理標志的高質量發展。
1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核心要素
1.1 質量要求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核心要素通常為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相關要求。正如聯合國糧農組織所言,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本質上是為使用地理標志的產品設定質量規則[1]。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是地理標志正當使用的資格條件,其核心內容就是地理標志產品應達到的質量要求。
關于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核心要素,我國國家標準GB/ T 17924-20 08《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通用要求》有明確規定。根據GB/ T 17924-20 08第4.3條及第5條的要求,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應規定地理標志產品的保護范圍、自然環境、產品的原料/特定的品種、特定的種植/養殖技術、特殊的加工工藝、產品質量技術指標等與地理標志產品獨特品質有關的內容。我國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核心要素的上述規定,與國際上通行的規定相一致。
發達經濟體中,歐盟關于農食產品領域地理標志保護的1151/2012號法規,關于葡萄酒、烈酒地理標志保護的251/2014號法規、110/20 08號法規,針對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核心要素的規定基本保持一致。主要包括:(1)地理標志的名稱;(2)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特色要求;(3)地理標志保護區域;(4)地理標志產品的生產方法;(5)產品特定質量與產地的因果關系,等。發展中國家里面,泰國、印度尼西亞、印度、巴基斯坦等國的地理標志保護雖處于起步階段,但對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核心要素的規定亦差別不大。如印尼《關于地理標志的政府條例》規定,地理標志產品說明書(即產品標準)應詳細說明該地理標志產品的特定品質、質量和其他特征。具體包括:(1)地理標志名稱;(2)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品名稱及種類;(3)產品特定的質量和特征;(4)產地地理環境、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對該產品的質量或其他特征的影響;(5)地理標志保護的產地界限或區域地圖等[2]。
1.2 質量安全要求與質量特性要求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要求通常可劃分為質量安全要求與質量特性要求兩大類。前者體現為地理標志產品的安全衛生要求,后者體現為產品的感官特性、獨特的理化指標要求。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要求,通常包括食品中污染物、農藥殘留限量等指標要求。其具體表現形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方式是在標準文本中不規定具體的項目和指標,而是直接引用我國食品安全領域有關強制性標準。如:DB 34/T 237-2017《地理標志產品 六安瓜片茶》,其污染物限量和農藥殘留限量要求分別引用了相應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要求污染物限量應符合GB 2762的規定、農藥殘留限量應符合GB 2763的規定。另一種表現形式,是在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文本中列出具體的質量安全要求。其指標或嚴于強制性國家標準,或是在國家標準未規定相關指標的情況下,對地理標志產品的相應指標作出明確要求。如:DB4407/T 70-2021《地理標志產品 新會陳皮》就在相關國家標準未作規定的情況下,列明了鎘、黃曲霉毒素等物質的具體指標。
地理標志的命脈在于產品的獨特品質。在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質量特性指標至關重要。在標準文本中,質量特性要求通常體現為產品的感官要求、理化指標要求等規定。如:DB 34/T 237-2017《地理標志產品 六安瓜片茶》關于六安瓜片茶的感官品質要求包括外形要求與香氣、滋味、湯色等內質要求;理化指標要求包括水分、碎末茶、總灰分、粗纖維、水浸出物要求等。
在新發展格局下,促進地理標志更高質量的國內發展和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要求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必須進一步強化質量安全指標與質量特性要求。
2 提高質量安全指標要求
2.1 提升安全底線應對貿易技術壁壘
各國質量安全要求的差異性,是貿易技術壁壘產生的直接原因。提高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指標,有助于地理標志產品應對國際貿易中的技術壁壘。
地理標志產品多數為農產品和食品。農食產品類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主要涉及食品中農藥最大殘留限值、污染物限值等。目前,我國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要求常通過“規范性引用文件”的形式,直接引用國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與發達國家相比,國內標準的安全限值指標相對較寬松,地理標志產品出口長期面臨技術壁壘。應對國際貿易技術壁壘,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要求必須得到強化。
以歐盟為例,歐盟關于動植物源性食品及飼料中農藥最高殘留限量的(EC)No 396/ 2005號法規,針對茶葉農殘限量的指標要求就已超過5 0 0項。目前,我國GB 2763-2021關于茶葉的農殘限量指標共110種,顯著低于歐盟。在地理標志產品的國際保護方面,盡管2021年《中歐地理標志協定》正式生效,但地理標志雙邊協定并不免除締約方地理標志產品符合產品銷售地法律法規的義務。茶葉雖然是中歐雙方地理標志互認清單的重要產品,但2021年我國茶葉出口市場仍然集中在非洲和亞洲,合計占出口總量的 82.24%。中國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等機構的學者指出,基于歐盟等地頻繁修訂茶葉農藥殘留限量指標的現狀,茶葉質量安全指標仍是中國茶葉出口的“卡脖子”問題[3]。
2.2 采用綠色有機標準促進品質提升
強化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指標,應改變當前許多標準直接引用食品安全國家標準的做法,在標準文本中規定比國家標準更嚴格的質量安全指標。從《標準化法》的規定來看,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屬于強制性標準,是市場準入與監管執法的“底線”,《標準化法》要求“推薦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地方標準、團體標準、企業標準的技術要求不得低于強制性國家標準的相關技術要求”,并進一步鼓勵“社會團體、企業制定高于推薦性標準相關技術要求的團體標準、企業標準”。
從我國農業部推進綠色農業發展、實施農業生產“三品一標”提升行動的政策導向來看,開展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旨在從更高層次、更深領域推進農業綠色發展。地理標志農產品與綠色、有機產品同屬優質農產品的范疇,其質量安全要求不應僅停留在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滿足質量安全領域的基本要求。推動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指標采用綠色食品標準或有機食品標準,可使地理標志標準化與綠色農業發展深度融合,推進地理標志的高質量發展,促進產品品質提升。
從地理標志保護的國際發展趨勢來看,歐盟2021年公布的地理標志法規實施評估報告指出,地理標志保護其與有機農業政策有著協同效應。在接受評估調查的歐盟485家地理標志產品生產者協會中,有60%的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遵循了有機法規的生產要求[4]。受訪者普遍認同地理標志與有機生產相輔相成,為產品提供了更高的附加值,有助于歐洲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2.3 互利互促協同保護農業文化遺產
強化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安全要求,與保護農業文化遺產看似并不相關。然而,遵循綠色、有機生產,強化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安全要求,有助于保護農業文化遺產與傳統生產方式;同時,保護地方獨具特色的農業文化遺產,遵循地理標志產品的傳統生產方式,亦有利于從生產源頭保障產品質量安全。
如:產自我國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的新會陳皮,既是傳統的香料和調味佳品,又具有藥用價值,形成了獨特的核心價值和品牌文化[5]。傳統的飲食文化與地理標志產品制備技術息息相關,并轉化為產品標準的制備加工工藝流程要求,進而起到保障產品質量的重要作用。根據新會陳皮原料——新會柑的產品標準(DB4407/T 69-2021),新會柑種植全程不施用化學農藥。以避免農戶為保產量使用殺蟲劑去控制病蟲害,造成柑皮有害物質超標,并對土壤產生不可逆轉的傷害。通過傳統文化與綠色、有機種植相結合,強化新化陳皮的質量安全指標,新會陳皮的出口貿易持續增長。新會海關的數據顯示,2023年1至10月,轄區企業出口新會陳皮、陳皮制品數額同比增長89.45%。
可見,保障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安全與傳承保護農業文化遺產互利互促。強化質量安全指標,推進綠色有機生產,可傳承當地世代相傳的傳統技藝,保護傳統文化遺產。推進農業文化遺產保護,在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體現傳統工藝,也有助于保障地理標志產品的高質量、提升產品的市場競爭力。
3 突出質量特性相關要求
地理標志產品的地域保護范圍、獨特的自然環境要求、特定的品種與種植/養殖技術、特殊的加工工藝,均服務于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特性。可統稱為地標產品的質量特性相關要求。明確地理標志的保護范圍,界定產品的質量特性,從而保障地理標志產品的獨特品質和聲譽,是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制定的根本宗旨[6]。為保護地理標志的地域性、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的特定性、產品質量與產地的關聯性,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與質量特性相關的要求應從四個方面予以規范:一是嚴格限定地域保護范圍;二是傳承獨特生產工藝;三是強化特色品質要求;四是健全產地質量管控。
3.1 嚴格限定保護范圍
地理標志反映了產地獨特的自然資源和文化資源。地理標志產品的質量特性與原產地息息相關。地理標志產品在消費者心目中的聲譽,及其社會認可和市場回報度均來自產品與產地之間的緊密聯系。作為保證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特性的核心條款,地域保護范圍在各國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均有明確規定。我國GB/T 17924-2008《地理標志產品通用要求》第5.2條規定,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應符合行政主管部門批準的保護區域,并附相應地域圖。
近年來,為提高地理標志產品產量,部分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地域保護范圍有調整擴大趨勢。2015年,地理標志產品貴州茅臺酒國家標準進行修訂,將保護地域面積擴大調整為15.3平方公里,是原2 0 0 7版標準規定的保護范圍的2倍,并將原料產地由貴州省仁懷市境內調整為仁懷市及毗鄰地區。2023年1月13日,山西省人大代表、山河醋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曹彥軍提議修訂GB/T 19777-2013《地理標志產品 山西老陳醋》,提出將保護范圍由原來的太原市、晉中市的特定區縣擴大至山西省全域,并將山西省全域納入山西老陳醋釀造原輔料主產區,以提升山西老陳醋的產量[7]。地理環境對產品質量、特色、聲譽的形成起著基礎性作用,是地理標志產品生產的必要條件。為追求規模經濟效應擴大地理標志產品保護范圍,將從根本上動搖地理標志知識產權的地域性。
將“地理標志”作為一個獨立的知識產權予以保護,是基于特定的產品與其原產地之間具有可驗證的關聯性[8]。地理標志制度的基礎和核心作用是保障商品產地和質量信息傳遞的準確性。不斷擴張地域范圍帶來當地產量和銷售利潤翻番的同時,也將加劇地理標志產品品質的不確定性,使地理標志淡化為通用名稱[9]。故強化地理標志產品標準的質量特性相關要求,首先應嚴格限定地域保護范圍。
3.2 傳承獨特生產工藝
獨特的生產加工工藝是保障地理標志產品質量特色的關鍵,是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與產品質量特性密切相關的重要條款。如地理標志產品貴州茅臺酒的獨特品質就離不開其傳統工藝。GB/ T18356-2007對貴州茅臺酒的傳統釀造工藝特點有具體規定同,包括季節性生產,三高三長等。茅臺新酒制酒周期為一年,但生產出來的茅臺酒新酒并不能馬上出廠,必須經過“長期陳放”“精心勾兌”這兩道品質、風格形成的關鍵工序。“精心勾兌”后的茅臺酒平均酒齡在5年左右,經過檢驗符合標準方可包裝出廠。是故,GB/T 18356對地理標志產品貴州茅臺酒的定義為:“以優質高粱、小麥、水為原料,并在貴州省懷仁市茅臺鎮的特定地域范圍內按貴州茅臺酒傳統工藝生產的酒”。再如著名的山西老陳醋與鎮江香醋。鎮江香醋工藝流程中的添加炒米色以及煎醋是其獨特之處;山西老陳醋在淋醋之前的半熏醅以及半成品醋的伏曬、撈冰陳釀是其獨特環節。這些不同的工藝環節的作用最后體現在兩種成品醋的營養成分、風味及口感等方面各有獨到之處:山西老陳醋具有以熏香為主體的特殊芳香、酯香、陳香復合;而鎮江香醋具有米醋香、炒米焦香,酸而不澀,香而微甜。
3.3 強化特色品質要求
地理標志產品的特色品質,即質量特性,是指能夠清楚地將地理標志產品與其同類產品區分開來的、特別的屬性。地理標志產品與同類普通產品是同一種屬,按照“種屬”+“差”的定義方法,質量特性指標就是將地理標志產品與同類型的普通產品相區別的“差”。
在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凸顯產品與產地相關聯的質量特性,是抑制地理標志通用化趨勢的必然要求。“通用化”是指地理標志產品的名稱雖然與產品最初生產或銷售的地方、地區或國家相關,但實踐中已成為同類產品的常用名的現象。地理標志產品的命名,常采用“地名+品名”的文字表述,如果不在產品標準中凸顯地理標志產品區別于普通同類產品的質量特性要求,地理標志的通用化趨勢則無可避免。
地理標志產品標準中,產品的感官特性、理化指標均屬于地理標志產品獨特的品質要求。如:山西老陳醋、鎮江香醋等地理標志產品,其標準的質量要求很好地體現了源自產地自然/人文因素的品質特征。但也有部分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沒有反映該產品的特色品質指標。如我國眾多獲保護的地理標志大米產品,存在一定程度的同質化傾向。部分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混同于同類型的普通產品標準,不能很好地體現出地理標志產品各自的獨特優勢,不僅使地理標志面臨淪為同類產品通用名稱的風險,同時還會降低地理標志產品的聲譽和影響力。保障地理標志產品的來源和質量,避免地理標志淡化為通用名稱,地理標志產品標準關于產品的特色品質要求應當得到強化。
3.4 健全產地質量管控
地理標志獲得法律保護最根本的原因在于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賦予地理標志產品特定的質量特性及聲譽。錨定生產區域,才能保證地理標志產品的特定質量,建立地理標志價值創造和增值的良性循環。正是基于產品質量特性與產地之間的密切關聯性,才有申請地理標志保護的必要;基于產品質量特性與其產地之間的關聯性,地理標志申請才能通過主管機構的審批、獲得注冊保護。為避免地理標志的聲譽和價值受到模仿者、搭便車者的不利影響,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應強化產地質量管控,以保障產品質量特性與產地之間的關聯性。
為保障地理標志與產地的關聯性,意大利著名的帕爾瑪火腿,其標準要求產品切片、包裝必須在經帕爾瑪火腿協會批準的生產區域內的工廠進行,并有協會代表在場[10]。在受保護地理區域外對帕爾瑪火腿進行切片、包裝屬于非法行為。再如法國的布里亞·薩瓦蘭奶酪,其產品標準第3條明確要求,生產奶酪所需的全部操作,均應在劃定的地理區域內進行。標準同時規定,證明產品原產于規定地理區域的證據包括各種證明材料。涉及生產經營者名單;原料采購、加工生產各個環節的位置跟蹤信息;原料采購單據、生產、加工記錄單等[11]。
產品特定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與產地的關聯性是地理標志的核心要素[12]。我國《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明確要求地理標志產品強化產地質量管控,建立來源可查、去向可追、責任可究的地理標志來源追溯機制。落實《地理標志保護和運用“十四五”規劃》,加強地理標志產地質量管控,地理標志產品標準應強化產品生產加工過程的屬地要求以及產品產地的可追溯證據要求。從而更好地維系地理標志產品與產地的關聯性,保障地理標志產品因產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質量、聲譽或其他特性。
4 結 語
標準決定質量,只有高標準才有高質量。推動地理標志的高質量發展,地理標志產品標準必須緊緊圍繞質量要求這一核心要素,一方面進一步提高質量安全指標,另一方面嚴格界定地域保護范圍、特色品質指標等質量特性相關要求,以更好地提升我國地理標志產品市場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參考文獻
FAO. Qualification: setting rules for GI product[EB/OL].https://www.fao.org/3/i1057e/i1057e04.pdf, 2021-02-08.
賈引獅,宋志國. 中國與東盟地理標志法律制度比較研究[M]. 知識產權出版社,2017:102.
潘蓉,趙學盡,杜建斌,等. 2021年中國茶葉進出口貿易情況簡析[J]. 中國茶葉,2022,44(3):25-30.
AND International, ECORYS, COGEA. Evaluation supportstudy on Geographical Indications and Traditional SpecialitiesGuaranteed protected in the EU[R].Brussels. EuropeanCommission: 2020.
張德海,傅敬芳,陳超. 現代農業價值共創:社會動員與資源編排——基于新會陳皮產業的案例觀察[J].中國農村經濟,2020(8):13-26.
毛芳,盛立新. 地理標志標準化的政府與市場共治模式探討[J]. 標準科學,2023(9):4-8.
省人大代表曹彥軍:建議推動修訂山西老陳醋地理標志產品標準[N].山西晚報,2023-01-13.
孫遠釗. 論地理標志的國際保護、爭議與影響——兼論中歐、中美及相關地區協議[J]. 知識產權,2022(8):15-59.
管育鷹. 我國地理標志保護中的疑難問題探討[J]. 知識產權,2022(4):3-17.
Legge No 26, tutela della denominazione di origine 'Prosciuttodi Parma' of 13 February 1990.
Cahier des charges de la dénomination “Brillat-Savarin”.
王笑冰. 關聯性要素與地理標志法的構造[J]. 法學研究,2015(3):8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