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田 陶嵐 李翔宇
摘 要:粵港澳大灣區在數字經濟時代面臨重大機遇,數字灣區建設加快推進。標準化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數字灣區過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本文全面梳理數字灣區建設中標準化工作政策環境及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工作基礎,分析數字灣區建設對標準化的新任務新要求,結合標準化基本原理,提出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總體思路、推進路徑、任務框架,并從工作統籌、平臺作用和試點示范等方面提出針對性對策建議,以標準化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實現數字化、一體化發展。
關鍵詞: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灣區,標準化,數字化
DOI編碼:10.3969/j.issn.1674-5698.2024.02.004
0 引 言
當前,以數字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浪潮迎面而來,數字技術正在成為重組全球要素資源、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改變全球競爭格局的關鍵力量[1]。粵港澳大灣區作為全球四大灣區經濟體中最年輕的灣區,為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跨越發展,正緊抓數字轉型的重大機遇,大力推進數字灣區建設。標準是經濟活動和社會發展的技術支撐,是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隨著數字灣區建設不斷深入,大灣區標準化工作面臨著新情況、新特征,迫切需要從制度機制、工作路徑、方法舉措等層面開展研究,提出標準化引領支撐數字灣區建設的新方案,助推粵港澳大灣區高質量發展。本研究在全面梳理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數字灣區中的標準化工作政策環境、工作成效和面臨形勢基礎上,分析數字灣區建設對標準化的新任務、新要求,結合標準化原理和作用機理,提出數字灣區建設中標準化工作的路徑與對策建議,為數字灣區建設中的標準化工作提供參考。
1 數字灣區建設中標準化工作政策環境分析
自2017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正式提出“粵港澳大灣區”以來,從黨中央、國務院到各部委、各級政府部門,圍繞大灣區建設陸續出臺了一系列政策文件,規劃了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也為數字灣區及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指明了方向。總體來看,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工作主要需要考慮三方面的政策要求。
(1)要全面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推進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部署,相關標準化工作要圍繞大灣區建設核心目標和數字化轉型總體要求來確立方向、部署任務。例如:《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圍繞對接高標準貿易投資規則、加強粵港澳智慧城市合作、加快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營造高標準的國際化、市場化、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全面體現了以先進標準支撐引領大灣區建設的明確要求;在數字化方面,提出探索有利于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跨境流動和區域融通的政策舉措,共建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中心和國際化創新平臺等要求。這些都是數字灣區建設中的標準化工作需要服務和支撐的重要任務。
(2)要充分利用國家各部委和粵港澳區域出臺的大灣區及數字灣區建設相關支持政策,借助政策紅利推進標準化工作開展。《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之后,各部門、各單位積極制定出臺相應政策制度,落實中央部署要求,保障和支撐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國家發改委、廣東省政府、香港區政府、澳門區政府、商務部、市場監管總局、中醫藥管理局、人社部、財政部、稅務總局、交通運輸部、最高法等20余個部門圍繞基礎設施、產業協作、人才交流、財稅金融、水運交通、法治建設等方面出臺相關指導文件,為大灣區、數字灣區建設提供強大保障同時,也為數字灣區建設中的標準化工作提供了大力支撐。
(3)要深入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有關要求,以及中共廣東省委辦公廳、廣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構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標準體系的若干措施》,把相關任務要求與數字灣區建設相結合,發揮標準化與數字灣區建設的互相促進、相互推動作用。例如:“建立健全大數據與產業融合標準,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建立數據資源產權、交易流通、跨境傳輸和安全保護等標準規范,推動平臺經濟、共享經濟標準化建設,支撐數字經濟發展”“加快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營商環境標準化建設”。又如:“發展機器可讀標準、開源標準,推動標準化工作向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轉型”等。
2 數字灣區建設中標準化工作基礎分析
長期以來,粵港澳大灣區搶抓國家機遇,積極推進各方面重點工作,綜合實力、創新能力、數字經濟、標準化創新等全面發展,為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提供了肥沃“土壤”,奠定了扎實良好基礎。
在高質量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已成為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1)經濟綜合實力強勁雄厚。2 0 2 2年全年粵港澳大灣區(粵九市+ 香港、澳門)整體實現地區生產總值超過13萬億元,以不到1%的國土面積創造出全國12%的經濟總量[ 2 ]。(2)創新資源能力位國際前列。科技創新是灣區發展的核心動能,粵港澳大灣區的科技創新實力不僅位居全國領先水平,全球范圍來看也具有很強的競爭力。最新數據顯示,粵港澳大灣區內地城市的R&D經費投入強度為3.7%,遠超過全國水平2.54%,同時也超過美國的3.39%,達到世界上排名前列的發達國家水平。(3)數字灣區建設成效顯著。2022年廣東省數字經濟規模為6.41萬億元,占地區GDP的比重擴大到49.7%,總體規模連續6年居全國第一,數字經濟已經成為灣區經濟的重要支柱[3]。數字經濟市場主體位居全國前列,A股上市企業有30 6家,港股上市企業有904家,獨角獸企業30家,在數字經濟領域具有強勁競爭力[4]。
在標準化創新發展方面,粵港澳大灣區高度重視發揮標準對促進大灣區“聯通貫通融通”的重要作用,扎實推進、久久為功,取得積極進展。(1)合作機制基本建立。成立粵港標準專責小組和粵澳標準專責小組,積極探索粵港、粵澳質量標準化合作。(2)工作平臺逐步完善。成立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推進三地標準互認。組建大灣區標準化高端智庫平臺,邀請國際標準化組織和國外標準化機構負責人、知名專家學者領銜,推動灣區標準化事業發展。(3)“灣區標準”推進模式基本確立。按照“市場驅動、政府引導、國際接軌、互利共贏”的要求,通過已有標準確認或三地共同制定,并以“灣區標準”清單公布的形式,發布三地共同認可的“灣區標準”110項[5]。
3 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面臨形勢與總體設想
數字灣區建設中的標準化工作面臨著新形勢新需求。從國際看,標準作為國際規則的重要組成部分,越來越受到各國高度重視,成為西方大國謀取壟斷利益、獲取“非價格競爭優勢”的一種方式。從國家看,標準已成為國家基礎性制度的重要方面,是治理體系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助推治理能力提升的有效工具,在數字經濟成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最為重要的推動力過程中,肩負著重要使命和任務。從灣區看,粵港澳大灣區是全球四大灣區經濟體中最年輕的灣區,想要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實現跨越發展、健康發展,必須另辟蹊徑,抓住新一輪科技革命、產業變革、數字轉型的重大機遇,借助標準化、數字化等手段和工具,推進產業升級、規范政府管理、促進區域融合。
(1)明確數字灣區標準化總體思路。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為根本遵循,以《廣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數字化發展的意見》《廣東省數字政府改革建設“十四五”規劃》為重要依據,搶抓數字時代發展機遇,充分借助當前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合作機制與工作平臺,進一步創新方法模式,圍繞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等數字化發展重點領域,以滿足灣區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立足新格局下的灣區角色定位,與數字灣區建設各方面重點工作充分結合、深入融合,發揮好聯接、服務、支撐和保障作用,拓展大灣區數字化發展空間,助力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國際一流“數字灣區”(如圖1所示)。
(2)明晰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推進路徑。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數字灣區中的標準化工作需要充分考慮灣區“一國兩制”和3個獨立關稅區的特殊情況,采用先易后難、穩步推進的方式,總體上宜遵循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的推進順序。短期以標準引領灣區數字經濟持續壯大為主攻方向,充分發揮和依托灣區市場力量,發揮標準的成果轉化、產業協調作用,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助力灣區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中期以標準保障灣區數字社會公平高效,加強灣區有關部門和市場主體協同合作,發揮標準的技術規范作用,加強數字化公共服務、智慧城市、數字鄉村等標準研制為主攻方向。長期以標準支撐灣區數字政府有序銜接為主攻方向,圍繞營商環境優化提升,以政務服務、政府運行和跨區域治理為重點,通過標準的實施助推數字技術在灣區規則銜接、機制對接上的應用。
(3)確定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1+2+N”任務框架。具體包括構建一個數字灣區標準化體系、著力服務數字灣區建設和創新符合數字經濟的標準化形式兩大方面、系統部署若干重點工程任務。
(1)構建粵港澳數字灣區標準化體系。從創新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推進體系、構建數字灣區建設標準體系、健全數字灣區標準化技術支撐體系等方面,不斷夯實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基礎。(2)加強灣區數字經濟標準引領。通過提升數字經濟核心產業標準化水平,加快產業數字化轉型升級,不斷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3)完善灣區數字社會標準保障。通過加強標準供給提升灣區公共服務水平,助推大灣區智慧城市群的建設,探索推進粵港澳三地數字社會標準協調發展。(4)強化灣區數字政府標準支撐。完善數字政府標準體系,提升公共數據標準化水平,推動形成政府服務管理、決策指揮一體化格局。(5)助力夯實數字灣區發展基礎。以標準化增強數字灣區創新動能,助推數字基礎設施完善,促進數據要素在大灣區內有序跨境流動,增進數據安全保障。(6)推進滿足數字灣區建設需求的標準數字化創新。開展標準數字化轉型研究,加強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支撐,開展標準數字化轉型試點等,為灣區標準實現信息化融合融通提供支撐。
4 推進數字灣區建設中的標準化工作對策建議
由于大灣區的特殊性、綜合性、復雜性,推進數字灣區建設中的標準化工作需要考慮粵港澳大灣區政治經濟環境和國家戰略定位,扎實穩步推進相關任務。
(1)加強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統籌和協調。1)建立粵港澳三地標準化協商機制,就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工作過程中的重大項目、重大平臺建設、政策銜接等進行研究協商。2)研究發布粵港澳大灣區數字灣區標準體系建設指南,作為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的引導性文件。3)推動建立數字灣區標準化聯合組織,加強具體領域粵港澳三地利益相關方協調溝通,根據數字灣區建設需求,供給相應層級、相應類型的標準。
(2)發揮好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平臺作用。一方面,支持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開展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需求調研,研究設立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工作組,針對性開展數字灣區相關政策、機制、標準等研究。另一方面,發揮粵港澳大灣區標準化研究中心聯接國家、協調粵港澳各方的樞紐作用,廣泛發動相關領域專家,出臺一批數字灣區建設相關的“灣區標準”。
(3)開展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試點示范。粵港澳大灣區正積極推進數字化轉型,數字化發展政策基本完善,數字經濟規模也快速壯大,但數字灣區建設過程中的標準化建設仍處于起步階段。因此,數字灣區建設相關標準化工作宜遴選典型領域、依托標志性項目,開展標準化試點示范工作,樹立一批數字灣區標準化標桿。同時,通過對標準化工作的廣泛宣傳,彰顯標準化在推動數字灣區建設中的價值作用,調動各方參與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的積極性。
(4)加強數字灣區建設標準化工作保障。1)加強數字灣區標準化政策保障,將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作為一項重要任務、重大工程納入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融入現有大灣區建設政策、標準化政策支持范圍。2)加強數字灣區標準化資金保障,發揮財政資金、產業資金引導作用,支持數字灣區建設中的重大標準化項目,鼓勵數字化領域龍頭骨干企業開展數字化標準研制,搶占行業話語權。3)加強數字灣區標準化人才培養,以數字化、標準化、國際化為導向,培育一批高端標準化人才。
5 結 語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國家重大發展戰略。數字經濟時代,加快建設數字灣區,推進灣區數字經濟一體化發展,需要進一步發揮標準的引領支撐作用。本文結合國家要求和大灣區發展基礎,在政策層面分析提出了短期以數字經濟建設標準化為突破口、中期以數字社會建設標準化為重點、遠期以數字政府建設標準化為目標的推進路徑。但在具體工作和任務推進過程中,需要考慮粵港澳三地共識程度、成熟條件、推進難度等各方面情況,確定數字灣區標準化工作的優先事項,策略上采取試點探路、示范引領、逐步深化的工作方式。
參考文獻
騰訊研究院. 數字灣區:開啟灣區經濟跨越發展新征程[EB/OL]. 2022.
孫延明,涂成林,等. 粵港澳大灣區藍皮書:中國粵港澳大灣區改革創新報告(2023)[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23.
陳家源. 廣東數字經濟規模連續六年領跑全國[N]. 廣州日報, 2023-08-17 (A8).
劉文強. 數字灣區(粵港澳)——全球新經濟增長極[J]. 軟件和集成電路, 2019(12):30-31.DOI:10.19609/j.cnki.cn10-1339/tn.2019.12.006.
陳行. 粵港澳三地共同公布110項“灣區標準”[N]. 深圳特區報, 202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