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清德520就職滿月,發動青鳥包圍「立法院」,藉機碾壓在野黨,經619、620、621三次「圍城」,仍無法阻擋藍白聯手封殺「覆議案」後,民進黨為謀重奪立法權,不惜再搞「罷免案」,擬舉全黨之力想罷掉國民黨二席「立委」,然後再以第一大黨地位,威逼韓國瑜下臺,意圖為賴「保駕護航」。而韓國瑜也不是省油的燈,深知民進黨玩罷免有獨特策略,為免受賴脅迫,韓首先與民衆黨主席柯文哲建立穩建聯盟,而後再與國民黨新科「立委」交心,一方面傳授心法,使他們免受罷免威脅,另一方面在民衆黨支持下,隔絕民進黨以少數突襲模式達到政治目的。
賴清德之所以將韓當作突襲目標,主要是韓就任以來,被民進黨認爲從不配合民進黨,使賴無法推動政務。韓不妥協的態度,造成朝野法案多次對決,民進黨從未占到便宜。以「五項法案」及人事案而言,在野黨聯手五渡五關,甚至卓榮泰提「覆議案」,民進黨使盡全力還是無功而返。賴清德已將韓視為眼中釘、肉中刺,韓國瑜不除,賴四年任期不好過。於是,在黨內取得共識情況下,賴藉「青鳥行動」為名,搞「罷免」政治動員,試圖與韓一決高下。面對臺灣目前「朝小野大」政治局面,賴清德試圖沿用民進黨過去兩屆「全面執政」的方式執政,明顯是導致「朝野博弈」「政局動蕩」的關鍵。
韓國瑜已成賴清德心頭大患
民進黨用意非常明顯,若能罷免掉國民黨三席「立委」,取得第一大黨地位,自右籌碼與柯文哲談判,只要民眾黨不插手,民進黨勢必提出罷韓動議。如果搞掉韓國瑜,2026、2028兩次選舉必能重挫國民黨士氣,可確保賴執政不受牽製,同時還能達到裂解在野黨目的。按此這種算計,付出成本比「解散國會」劃算。所以,賴上臺後為什麼不惜再搞「選舉」原因在此。而黨團三長一再用言辭羞辱韓國瑜,與在野黨絕不妥協的關鍵就是要把韓趕下臺。
韓國瑜是否會遭「罷免」?事涉國民堂權力結構轉變,不能等閒視之。由於韓是國民黨內唯一具有公職身份,具有挑戰賴清德實力的政治人物。國民黨不論提名誰參選,韓具備舉足輕重影響力。就朱立倫立場而言,韓若被罷掉,自然重挫國民黨聲勢,朱未來怎麼選?頓成問題。對臺中市長盧秀燕而言,「韓盧結盟」乃是大勢所趨,韓國瑜不管選不選2028,他都是盧的輔選大將,被罷免後韓固然無法「東山再起」,對盧則是難以承受之重。至於侯友宜雖有再衝一次考量,若無韓鼎力支持,侯的算計必將成空。
國民黨應齊心抗敵
顯然,韓的去留,必定會牽動朱、盧、侯三者政治前途。暗示國民黨內部目前對賴「狠殺」韓的攻略,還沒能一條心因應,而是「各有所圖」,若持之以續,不僅對韓不見得有利,對國民黨未來佈局也是重大隱患。國民黨高層在如此大是大非關鍵時刻,不能再「各自盤算」,而應齊聚意志,共同對敵。而賴清德的最大優勢,就是能調動府、黨力量,一致對付國民黨。
賴清德曾稱韓國瑜是「政治奇才」,在蔡英文手下將韓罷掉高雄市長寶座,一度被認爲是解除了賴2024年大選的心頭之患後。誰都沒料想到是,2024年的大選能讓韓東山再起,即便賴清德執掌了大位,在韓成爲「立法院龍頭」後,立刻成為賴的掌中刺,屢戰民進黨。
為一勞永逸解決韓的問題,賴上臺不及一個月竟搞「青鳥下鄉」、罷免國民黨「立委」等社會運動,不惜耗盡動員能量,目標絕非是「五項法案」對決,而是對準韓國瑜,一舉拔除掌中刺,已是民進黨共識,韓能不審慎因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