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帝
(山西廣播電視臺,山西 太原 030000)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結合互聯網信息技術的科學傳播方式讓媒體信息更大程度影響人們的生產生活。科學的傳播機制是融媒體永葆青春活力的重要工具之一[1]。從新聞生產流程來看,其主要涉及到資料篩選、整理、后期加工、傳播等多個環節。在時代發展以及社會變化的背景之下,新聞工作環境隨之發生變化,此時傳統的新聞生產流程面臨著新的要求及新的挑戰。當前,新聞生產創造出現碎片化、特性化的特點,使得新媒體行業的工作理念出現了變化,同時為了更好地滿足受眾的消費需求,這種個性化特征已經成為新聞生產的一種必然趨勢。因此,面對融媒體時代下新聞生產的新特點,需要新聞工作人員對新聞生產流程進行再創造,以此來更好地滿足當下媒體發展以及受眾的需求,從而推動新聞生產流程再造環節科學有序,推動媒體事業進一步發展。
融媒體這一概念最先是由國內部分媒體研究工作人員基于國外媒體融合的概念提出的,進入21 世紀之后,融媒體的含義和內容被不斷豐富和充實,如今已經成為了一種新型媒體。融媒體的本質就是借助當前飛速發展的互聯網技術,將人力、內容等媒體資源進行整合,最終通過一種科學合理的方式宣傳。融媒體是未來媒體發展的主流方向,其更符合大眾對于媒體傳播的普遍要求。
1.時效性強
時效性是所有信息的共性。媒體傳播的目標就是為了讓群眾第一時間得到其需要的信息。傳統媒體在信息的傳播過程中,有一定的滯后性,在當前信息互通的時代里,信息滯后會影響其他很多行業的發展。新媒體的受眾范圍存在一定的限制,所以能夠獲取信息的個體數量并未達到信息傳播的預期目標。融媒體結合新媒體和傳統媒體的傳播理念和方式,讓更多的群體可以在第一時間獲得信息,其時效性讓用戶獲取信息更加便捷、迅速。
2.交互性強
融媒體包含新媒體的傳播方式,所以信息的交互性很強。傳統媒體的傳播方式是垂直的信息傳播,用戶分享信息的途徑過于狹窄。融媒體更加注重信息的橫向傳播。信息的傳播不再是報紙、廣播、電視等傳統宣傳機構的特權,每一個用戶都可以作為信息的傳播者。用戶的轉發分享是當前信息傳播的關鍵途徑之一,其重要性不亞于傳統的宣傳機構。融媒體淡化了信息傳播者與信息接收者之間的對立關系,將兩者放在了同樣的高度之上。這為信息的二次傳播奠定了基礎。
3.共享性強
信息共享是指不同行業之間、不同階層之間的信息交流與互通。在這個多元化信息發展的時代里,信息閉塞會導致行業發展受阻、個人發展受限等現象產生。融媒體通過資源的整合將所有的信息內容進行處理,最終通過科學的傳播方式傳播,使信息接收群體可以了解到個體所在行業內的前沿信息以及與其他行業的交叉信息,對于個體的長遠發展具有指導意義。
4.信息量大
融媒體最突出的能力在于資源的整合,所以融媒體的信息量、信息種類遠超傳統媒體[2]。紛繁復雜的信息構成了新時代媒體傳播的主要內容,不同群體在信息方面的需求也有所不同。融媒體的出現將涉及各行各業的信息整理、發布,這在很大程度上簡化了群眾檢索信息的步驟,讓信息的獲取變得更加快捷。整個世界無時無刻都在發生著變化,信息的產出速度已經出現了質的飛躍,將大量信息進行整合處理是媒體面臨的重大工作難題之一。
在目前的融媒體時代,新聞行業的產品創作已經發生了極大的轉變,以文字、圖畫、視頻、音頻為主要形式的多樣化新聞產品越來越多,當前新舊媒體之間的互相借鑒能夠生成這種新聞產品。在這種背景之下,無論新舊媒體都不能固步自封,必須抓住融媒體的時機,融入到這個趨勢中,才能夠獲得發展。
在融媒體時代,媒體競爭已經不再單純以掌握信息為優勢,而是涉及到多個層面,既包括產品本身的內容,還涉及到新聞傳播渠道、用戶管理、媒體機構、自身形象等多方面。在新聞產品內容創作方面,一是新聞產品的內容要敢于創新,通過多媒體元素結合來創新;二是在新聞信息來源上,必須合理利用用戶資源,才能夠豐富新聞產品內容,滿足客戶的消費需求。
在融媒體時代,專業人員創作新聞內容依舊是主要的新聞生產方式,但是在網絡技術裂變式發展之下,媒體格局已經發生了巨變[3]。新聞生成不再是新聞人的專利,任何人都是麥克風,都是信息的生產者及傳播者。同時,受眾在信息接收及消費方面日漸呈現出個性化的特點,通過新聞產品獲取對自身有價值的信息,這對于新聞生產來說是一個挑戰。
融媒體時代,新聞工作人員面對的新聞素材更加多元,工作人員既可以從傳統渠道獲取素材,還能夠通過移動端從網絡上獲取素材,面對這些復雜的素材,必須對其進行統一的調度及整理,尤其是對于開放性強的內容,需要嚴格篩選,從中發掘最有價值的新聞信息,以多樣化的途徑呈現新聞內容,提升新聞產品的傳播效率。
目前,針對融媒體時代的新聞生產流程再造,必須在空間融合的基礎上,才能夠實現多介質傳輸,這也是促使新聞生產渠道多元化的主要因素。從新聞生產的角度分析來看,實現空間融合需要以互聯網互聯互通的方式來實現,可以在融媒體時代實現新聞生產流程再造,必須通過“空間融合”,立足時代發展特點來規范新聞生產過程,從而不斷完善新聞產品的創新模式。
在融媒體時代背景之下的新聞生產過程中,“空間融合”的出現有效地彌補了傳統新聞生產單介質的缺陷,并在指揮中心的統籌規劃指導之下,實現了篩選及整理新聞內容的工作,這樣采編人員就可以朝著全媒體記者的方向發展,利用新媒體來快速整合及傳遞新聞產品,這為新聞生產流程再造提供了方向。同時,新聞記者綜合素質的提升也成為其中的關鍵一環[4]。
融媒體背景之下的新聞產品生產,突出強調受眾在其中發揮的作用,這也是更好地滿足受眾不同需求的有效舉措。當前,在新聞內容生產期間,需要在其中注重受眾意識,利用評價、投票、留言等方式來了解受眾需求,并借助受眾的建議來為新聞產品增加活力。因為受眾的想法差別很大,以網絡渠道為基礎來發布話題,可以促使受眾就新聞內容、形式、渠道等方面提出看法,在開放性的討論及意見征集中,運用受眾創造性的想法來優化新聞產品內容,帶給受眾深層次的信息產品。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不僅使我國的媒體格局發生了徹底的變化,新聞生產及消費的流程也發生了變革性轉變。在這種趨勢之下,媒體機構必須借助媒體融合的東風,對傳統新聞生產流程進行再創造,才能夠增強自身的活力,在激烈的媒體競爭之中獲得一席之地。
加強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融合,是融媒體時代面臨的最大的問題。
首先,要明確傳統媒體和新媒體各方面的優點與缺點,確定合適的融合形式。對于不同種類的信息,可以選擇使用不同的媒體進行發布。統籌規劃,充分利用不同媒體平臺的優勢,有利于融媒體的發展與進步。
其次,將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放在同樣的高度之上。新媒體之所以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主要原因是其形式和內容比較新穎,傳統媒體雖然不具備形式方面的優勢,但是其應用場景規范性相對更強。
最后,提升從業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任何媒體的從業人員都值得被尊重,認識到自身工作的重要意義、了解自身工作的價值,對于提升從業人員的工作熱情至關重要。
目前,人們正處于科技飛速發展的融媒體時代,在這個嶄新的媒體格局之下,不僅是業內人士對于新聞生產理念有了全新的認知,廣大受眾對于新聞的生產也有了新的認識。可以說,在這個嶄新的媒體時代,人人都是信息生產及創造或者信息傳播的主體,業內人士已經失去了新聞生產的專利優勢。在嶄新的新聞生產環境之下,新聞生產理念自然隨之發生變化,這為新聞生產流程的再造提供了靈活性。“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不一樣的哈姆雷特”,這句話意味著大眾的口味是不同的,所以在發現和創造新聞的時候,不需要去改變新聞事實,而是要立足新聞素材來各抒己見,真正將新聞要表達的以及受眾想要了解的信息傳遞出來,并給予持續性關注,才能夠更好地滿足大眾的合理需求[5]。同時,由于新聞發現和創造的主體具有多樣化的特點,新聞呈現方式具有多樣化的特點,這使新聞行業存在競爭。所以在競爭驅動之下,更需要以大眾的合理需求作為內在驅動力,以此來保證高質量新聞產品出現的頻率。
從當今融媒體時代的信息源來看,其處于一個更加開放的狀態,在各種傳播媒體中,都可以顯現民間信息源。當媒體有了信息源之后,還需要從中發掘具有價值的信息,其中的指揮中心就是對這一信息價值進行發掘的主體,尤其是在當前這個人人都是信息傳播者的自媒體時代之下,專業的媒體機構必須構建一個強大的指揮中心,以智能化的指揮中心來對這些具有開放性的信息源進行篩選、判斷、處理,從而實現科學管理這些信息源[6]。從當前媒體發展的角度分析,很多媒體機構已經在突發事件應用體系中設有類似的指揮中心,一旦出現突發性或者重大新聞事件后,會由融媒體中心牽頭聯合其他形態媒體,共同開展工作,因為這種組織是因事件而設置的,所以在事件結束之后就會解散。但是在一般工作之中,對于智能化指揮中心的構建,還需要進一步思考,確保這個指揮中心能夠對用戶、內容、線索、選題、數據庫等進行全權統領,實現新聞生產一體化,從而擴大媒體的傳播力及影響力。
在目前的融媒體時代,增強受眾參與感是新聞生產流程再造的一大特色,尤其是以融媒體平臺來獲取信息,更可以引起受眾的情感共鳴,促使受眾參與到新聞生產流程之中,這樣就可以集思廣益,在新聞選題、策劃、傳播等方面來拓寬思路,使得新聞產品可以更好地滿足受眾的實際需求。同時,收集以及處理受眾反饋的信息,可以打造一個“受眾參與新聞生產”的新局面,從而實現再造及優化新聞生產流程,為受眾提供更為廣闊的參與通道,使受眾與媒體平臺能夠實現有效溝通及互動,從而增加媒體的受眾黏性,在受眾參與驅動之下,實現優化、創新新聞生產流程。當前,已經有很多媒體推出了線索征集互動活動,將受眾的意見納入到新聞產品的生產創造之中[7]。可以說,受眾參與互動已經成為當前媒體行業發展的一種新常態,這樣既可以增強受眾的參與感,還能夠提升新聞產品的生產質量。
在當今這個融媒體時代,新聞產品的生產及創造已經不再拘泥于固有的模式,而是需要在尊重新聞價值的基礎上,來拓展、衍生新聞品牌,以衍生節目的形式補充和拓展新聞品牌,從而增強新聞生產過程的時代性,這樣有助于鞏固受眾群體,避免出現受眾流失的現象。當前,對于新聞選題,需要通過統籌安排后來進行品牌性新聞產品的采編制作,通過將新聞素材轉化成文本的形式,并適當放寬尺度,從配樂風格、文稿風格、語音聲調、信息內容等方面來創新優化,使新聞能夠在移動端中有效傳播[8]。這些衍生出來的新聞產品會與原產品存在形態上的差異,并立足受眾的喜好來拓展新聞內容的覆蓋面,這樣就可以利用原品牌新聞產品的知名度進行引流,以衍生出來的特色產品鞏固受眾群體,為受眾提供嶄新的新聞體驗,有效地避免了長期單一模式給受眾帶來的枯燥感,這樣可以保持受眾觀看新聞節目的興趣,實現新聞品牌的價值,這對于媒體機構的發展來說十分有利。
總而言之,在如今的社會中,科技正以飛速的狀態發展著,此時媒體行業的發展正面臨著嶄新的機遇,同時也是一個全新的挑戰。在融媒體時代,人們接收信息越來越便利,這對于新聞生產再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聞工作者已經不能再完全套用原來的工作模式呈現新聞事件,而是要綜合考慮多種元素,再造新聞生產流程。因此,在融媒體時代,再造新聞生產流程需要工作人員從革新理念、學習新技術做起,并將這些嶄新的元素融入到新聞生產創造中,以此來創造更多具有社會效益、經濟效益的新聞產品,推動新聞行業穩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