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清
消費是經濟循環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引擎,也是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直接體現。過去一年,全省上下堅持把恢復和擴大消費作為全年經濟工作的重要任務,出臺實施全面促進消費28條、恢復和擴大消費22條等政策舉措,著力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綜合施策釋放居民消費潛力,有力推動了消費市場恢復向好。2023年全省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5547.5億元,穩居全國第二位,居民人均消費支出比上年增長8.0%,為促進經濟回升向好、服務全國構建新發展格局作出了積極貢獻。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3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強調,要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推動消費從疫后恢復轉向持續擴大。這為我們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做好穩增長、促消費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面對經濟發展新形勢和消費升級新趨勢,我們要以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進一步穩預期、挖潛力、增動能,聚焦大宗消費“穩”、服務消費“優”、新型消費“強”這三個目標,用好政策組合拳,拓展消費新空間,充分激發有潛能的消費,更好發揮消費對經濟發展的牽引帶動作用。
穩定大宗消費,加快釋放潛在新需求
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因城施策取消購買商品住房的行政性限制措施,多措并舉促進房地產相關消費持續恢復。有條件的地區進一步放寬住房公積金提取、貸款等使用條件,對新市民、青年人、多孩家庭等住房困難群體購買商品住房,給予更多政策支持。完善“人、房、地、錢”聯動機制,優化城市住宅用地供應布局和結構。人口流入較多的城市在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和供給的同時,適度增加低密度、高品質、康養型住宅供給。用足用好城中村改造、房票安置、保交樓等政策工具箱,有效穩住房地產市場預期。
推動汽車消費加快升級。持續舉辦“汽車消費節”,通過發放限時購車補貼或消費券等方式,對消費者購車給予更多政策優惠,推動汽車消費市場下沉。大力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加快推進固定車位充電基礎設施應裝盡裝,推動公共領域車輛全面電氣化替代,提高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有條件的地區加快探索建設運營無人駕駛智慧公共交通系統。引導金融機構降低汽車消費貸款利率水平,積極拓展農村地區汽車消費信貸市場。優化汽車配件流通環境,提升汽車維護維修服務品質,推進自駕車旅居車等營地建設,促進汽車后市場高質量發展。
促進家電家居煥新消費。引導企業研發推廣綠色化、智能化、適老化、功能化家電家居產品,更好滿足居民個性化、多樣化、品質化、定制化家電家居消費需求。持續舉辦“家電家居購物節”,廣泛開展“煥新生活”家電家居促消費活動,推廣應用智能家居體驗館、品質家居生活館等體驗式消費場景,推動家電家居消費升級換代。加快完善廢舊家電及電子產品回收利用體系,暢通家電家居生產、消費、回收利用循環。
優化服務供給,充分激發市場新活力
鼓勵文商旅融合發展。加強文商旅產業資源統籌規劃配置和開發利用,打造一批地標級文商旅服務綜合體和具有國內外影響力的文商旅融合IP。加快文化、旅游、商業商務等業態互相嵌合,積極發展文商旅融合迭代的新興業態。創新開展“蘇新消費”四季購物節、“水韻江蘇”文旅消費推廣季等系列促消費活動,加強文商旅資源、產品、服務及品牌的平臺化、矩陣化、立體化宣傳推介,放大文商旅市場復合效應。吸引民間資本參與文商旅融合項目建設,打造一批具有示范引領性的文商旅融合發展示范區。推動夜間經濟高質量發展,因地制宜打造主題多元的綜合型夜市和“小而美”的新型夜市。
大力發展體育消費。高質量培育建設國家和省級體育產業基地、體育服務綜合體,孵化一批高成長性體育企業,打造一批專業性、市場化的體育產業展會平臺,增加高水平體育服務供給。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自主品牌體育賽事,提升足球、籃球、排球、乒乓球等職業賽事質量,辦好羽毛球、馬拉松、自行車、冰雪、帆船、跳水等具有較高知名度的國內外賽事,放大體育賽事拉動消費效應。做大做強戶外運動產業,推動建設一批戶外運動場地設施,因地制宜打造戶外運動與鄉村休閑、文化、旅游等融合發展新業態。推動智慧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打造具有沉浸式、體驗式、互動式的數字體育消費新場景。
優化養老育幼家政服務。大力發展銀發經濟,加快培育一批行業標桿和中高端養老服務機構,促進養老服務機構專業化、連鎖化、品牌化、規模化發展,積極發展生態養老、旅居養老、智慧養老等新業態新模式,構建完善優質高效的養老服務供給體系。積極推進社區養老服務綜合體建設,打造“15分鐘養老服務生活圈”。完善嬰幼兒家庭照護服務體系,培育打造一批區域托育綜合服務中心,促進多種模式的托育服務規范有序發展。持續開展家政服務業“領跑者”企業建設,推動家政服務業規范化、標準化、職業化發展。
壯大新型業態,持續增強消費新動能
發展壯大新零售業態。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新零售產業集群和領軍企業,集成應用大數據、AIGC、區塊鏈、虛擬現實、元宇宙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搭建以智能電子商務平臺為支撐的數字化運營體系,為消費者提供個性化定制、智能化互動、場景化體驗、無接觸購物等服務。加強對社交電商、直播電商、內容電商、跨境電商的引導和培育,促進“AI+實體店+私域”、“網購保稅進口+實體新零售”、即時零售等新模式加快發展。深入實施“數商興農”行動,培育一批電商賦能的農產品網絡品牌和特色產業。
擴大和升級信息消費。統籌推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數據要素賦能消費升級。加快布局智能算力設施,推動建設一批人工智能公共算力中心、數字經濟算力中心。加快5G、千兆光網、移動物聯網、IPv6等規模化部署,深化5G與AR/VR、云計算、AI、大數據、區塊鏈等新技術的融合創新應用,不斷豐富消費領域數字化應用場景。培優育強先進計算、數字視聽、新型顯示、北斗應用等新型信息消費產業,深入推進新型信息消費示范應用,增加元宇宙、AIGC、NFT、web3.0等領域的信息產品和服務供給。
倡導和推廣綠色消費。加快低碳零碳負碳技術研發和轉化應用,擴大綠色產品和服務供給。落實好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綠色金融、政府綠色采購等政策激勵,促進企業綠色技術創新和綠色化轉型升級,引導企業開展綠色產品和服務認證,積極發展綠色餐飲、綠色旅游、綠色出行、綠色家居、綠色電力等新業態新模式。深入開展新能源汽車、綠色智能家電、綠色建材、節能節水產品等促銷下鄉活動,提升綠色低碳產品市場占有率。持續開展綠色商場等創建活動,探索建立“碳普惠”等公眾參與機制,讓綠色低碳生活方式蔚然成風。
(作者系江蘇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一級巡視員)
責任編輯:何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