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玉亭
實現先進優質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順暢流動和高效配置,就必須打通束縛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堵點卡點,塑造適應新質生產力的生產關系。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對產權、流通、分配、治理等傳統制度模式提出了新挑戰,亟需構建與數字生產力發展相適應的生產關系。2022年12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出臺《關于構建數據基礎制度更好發揮數據要素作用的意見》;2023年10月,國家數據局正式掛牌成立;2023年12月,17部門聯合印發《“數據要素×”三年行動計劃(2024—2026年)》……一系列頂層部署,都體現了黨和國家對未來發展新動能的重大戰略判斷和謀劃布局。中央有部署,地方有行動。圍繞數據制度探索、數據價值目標、數據治理模式、數據監管方式、數據流通共享、數據生態布局等領域,江蘇積極提高數據要素治理效能,旨在推進數據要素優質供給、高效流通、安全發展,開辟高質量發展的新領域新賽道,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持久動能。
搭建制度框架,頂層設計與實踐創新統籌兼顧
促進數據合規高效流通,必須堅持全國一盤棋的總體思路。黨中央、國務院從頂層設計的高度對推進數據基礎制度建設以及提高數據要素治理效能進行整體規劃,凸顯了“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
鑒于各地數據治理現狀的不平衡性以及群眾對于數據資源需求的多元性,需鼓勵各地結合自身經濟社會發展現狀、數據要素治理能力開展差異化的探索,構建多層次、多元化的數據要素市場生態體系。建立健全鼓勵創新、包容創新的容錯糾錯機制,支持如自由貿易試驗區等有條件的地區以及有條件的行業、企業先行先試,積極爭取國家數據要素流通使用試點示范;引導企業和機構推動數據要素相關技術和產業應用創新,積極總結提煉優秀典型案例。近日,南京公共交通(集團)有限公司成功完成約700億條公交數據資源資產化并表工作,成為江蘇首個城投類公司數據資產評估入表案例。
實現數據價值,共通共享與隱私保護不可偏廢
數據賦能高質量發展離不開政府、行業組織、數據企業、社會公眾等多元主體參與、有效協同治理。有效構建數據治理新機制需建立在產業鏈上下游各類主體所打造的共建共用安全可信的數據共享機制之上,其通過強化跨區域、跨主體的數據交流共享,推動“數據平權”和算法公開透明,消除“數字鴻溝”等方式,進一步整合共享產業鏈上下游的公共數據,借此破解“信息孤島”的負向阻滯效應。
然而,數據互聯共享范圍越廣,數據挖掘越深,個人隱私越無處遁形。因此,要通過規范隱私數據脫敏處理流程、建立專業化的數據開放審核機構、完善隱私數據保護自律篩查機制、優化隱私泄露監督問責機制等一系列的方式,打造安全可信的數據交易環境,從而在隱私風險可控的基礎上有序推進產業鏈上下游各類數據的互聯共享。
優化治理模式,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共起作用
實現數據要素優質供給、高效流通、安全發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必須共起作用。
在數據產權、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等關鍵領域,要以尊重市場規律、順應市場趨勢、強化市場力量為基本前提,圍繞數據價值開發全過程,通過競價交易、協作分紅等方式,平衡兼顧數據內容采集、加工、流通、應用等不同環節相關主體之間的利益分配。同時,明確政府在數據要素治理生態鏈中的職能定位,積極發揮國家、政府、社會等公權力行使主體對數據資源的優化配置能力,有效調節數據治理中的市場失靈問題,打造有序健康的公共數據資源運行體系,維護公共數據安全。
做好數據監管,包容監管與審慎監管有機融合
“數據要素×”潛能的充分激活將提高全要素生產率,創造新產業新模式,實現對經濟發展的倍增效應。但同時,數據作為新的生產要素往往伴隨著巨大不確定性,社會無法準確預判其潛在影響。過于嚴苛的監管會扼殺其潛在創新力,但放任不管也可能導致其突破邊界,觸及公共利益或者誘發經濟社會風險的底線。
實現數字產業的高質量發展迫切需要包容監管與審慎監管的有機融合。包容監管強調政府以發展的思維,以開放包容的心態鼓勵社會創新,不對數據市場進行過度干預,對數據領域的創新實踐予以鼓勵,為數據要素潛能的充分激活營造寬松的環境,逐步探索與數據發展現狀相匹配的監管方式。審慎監管強調要樹立數據合規底線思維,筑牢數據安全風險底線,完善數據和網絡安全保護機制,實施全流程數據安全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合規公證、風險評估、安全審查、安全審計、監測預警、應急處置等相關數據安全風險防控機制。
開放流通共享,有序流通與負面備案雙管齊下
數據流動對經濟增長的拉動效應明顯。據行業統計分析,數據流動量每增加10%,將帶動GDP增長0.2%。
要健全數據有序流通機制,研究開發數據資產價值評估模型,探索建立符合數據要素特性的定價模式和價格形成機制。統籌優化全省數據交易場所和平臺布局,打造多層次、多樣化數據交易市場,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數據交易試點。推動數據跨區域、跨境安全有序流動。建立長三角跨區域數據流通規范互認、安全監管互認、數據知識產權登記互認等機制。主動對標《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等高標準國際規則體系,積極參與數據流通、數據安全等國際規則制定,為數據跨區域、跨境安全有序流動保駕護航。但同時,數據在交易流通中也可能存在泄密或侵權的風險,因此亟需探索重要數據流通備案制度,明確嚴禁或嚴格限制交易的數據項。制定數據流通和交易負面清單,對數據過度采集、數據資源濫用、侵犯個人隱私、違背道德倫理等行為加大執法懲戒力度,打造安全可信、管理可控、可追溯的數據交易環境。
布局數據生態,算力布局與生態培育相輔相成
數據實現賦能的一個直接指標是看數據算力增速與數據擴容速度的匹配度;而數據外部生態更關乎數據賦能的最終效果。
要根據數據擴容速度統籌算力基礎設施建設,加快高性能、智能計算中心部署。如推進無錫、昆山國家超級計算中心建設,深化超算云平臺應用。面向車聯網、工業互聯網、城市管理等典型應用場景,部署邊緣計算節點設備和邊緣數據中心,構建梯次多元的全省算力布局體系。推動算力資源協同調度,整合閑置算力資源,構建類型豐富、安全可靠、彈性擴展的共享資源池。此外,還需通過培育專業化數據服務機構,加大數據產業政策支持力度,加快數據人才培養等一系列舉措營造推動數據產業發展的外部氛圍。支持數據產業做大做強,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據產業集群。伴隨著數據要素生態體系的逐步成熟,進一步構建數據鏈上下游協同發展、互利互贏的數字經濟共同體。
(作者單位:南京師范大學中國法治現代化研究院,江蘇高校區域法治發展協同創新中心)
責任編輯:何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