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
基層治理,關鍵在黨,關鍵在于找準路子、對癥下藥。2021年底,組織上安排我到蘇州市吳中區郭巷街道工作。因為一直在吳中工作的緣故,到任前我就深知郭巷區域面積大(56.38平方公里,是全區街道面積之最)、實有人口多(近30萬人,是全區街道人口之最)、拆遷力度大(民房拆遷簽約率超96%,是全區街道城市更新之最)、轄區樓盤多(共有樓盤71個,是全區街道物業規模之最),基層治理面臨嚴峻挑戰考驗,肩上這副擔子著實不輕。甫一到任,我就扎進去調研走訪,千方百計想盡快找到破解基層治理難題的“金鑰匙”。
牽住“牛鼻子”
郭巷街道從2003年起開始大面積拆遷安置,本地農民“洗腳上樓”,外來人口大量涌入,境內尹山湖、獨墅湖板塊開發建設大量樓盤。來自五湖四海的新老市民入住后,訴求多元、利益多樣,以小區物業糾紛為典型的基層治理矛盾尤為突出。反復琢磨研究,我感到寫好基層治理“大文章”,必須掌握“烹小鮮”之道,下一番“繡花功夫”,關注一點一滴物業管理方面的大事小事。
通過進村入戶、交流座談,我們發現基層社區黨組織、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物業企業、業主等多方關系千頭萬緒、錯綜復雜,亟待理順。如何在現有基層財力薄弱、基層力量捉襟見肘的前提下,有效回應群眾關切,共建美好家園、共享美好生活,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道現實難題。思考再三,我們認為在不增加行政成本的前提下,破解“小馬拉大車”困局,唯有向黨建要生產力、向社會要生產力。這就是要以“強黨建”引領“善治理”,以“小物業”撬動“大民生”,因地制宜地探索黨建引領“紅色物業”,在尹山湖畔打造獨一份的“巷紅管”品牌(“郭巷的紅色管家”之意),推動物業管理與基層治理深度融合。
下好“先手棋”
一套好的頂層設計勝過十萬雄兵。為了能把“巷紅管”打造成一個務實管用、更接地氣、更具操作性的品牌,我們通過“走出去、請進來”,主動請教主管部門意見,虛心學習兄弟板塊經驗,深入了解基層社區想法,探索形成依托于蘇州市“全齡宜居‘物必有你”、吳中區“黨建引領構建城中村治理新格局”總體框架下的“四個一”(一份聯合發文、一張工作證件、一套權責清單、一種交流機制)工作體系。
以往街道、社區囿于物業管理的權限不夠、抓手不多、能力不足,面臨“不服管、很難管、懶得管”困境。針對這些問題,街道加強對上溝通爭取,由吳中區住建局和街道聯合印發文件,聯合印制“巷紅管”工作證,明確把郭巷納入黨建引領物業管理的區級試點,允許先行先試。這樣,基層物管網格員進網入格得以“亮明身份”,開展工作更“師出有名”“名正言順”。
搞好物業管理,沒有法治思維不行。我們組織職能部門、法務專家多方論證,系統梳理形成《郭巷街道物業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權清單》《郭巷街道物業管理綜合行政執法自由裁量權清單》《郭巷街道物業管理考核指導清單》“三張清單”,逐條明確執法主體、執法依據、執法規定、執法標準以及法律責任。特別是針對社區、業委會、物業、業主之間溝通不暢,物業供給和業主需求不匹配的癥結,我們推動搭建日常交流平臺,每月召開片會例會,每兩個月召開“巷紅管”論壇聯席會議,主動“搭臺唱戲”,鼓勵“暢所欲言”,由社區、物業、業委會相關代表以及“法律明白人”上臺“主講”。通過以上“四個一”工作體系,切實解決“為啥做、做什么、怎么做、誰來做”等問題,為基層物業管理賦能增效。
用好“指揮棒”
考核是“指揮棒”“風向標”,考核的結果表面上看只是一堆數字、幾張表格或一份通報,關鍵在于如何運用。用好了就是“一支令箭”,可以發揮指揮調度、令行禁止的功效;用不好就可能只是“一根雞毛”,無足輕重、無關緊要。
為此,我們嘗試探索“紅黑榜”制度,從服務內容、服務質量及服務效果等方面給予量化規定,并專門設置文明城市創建、垃圾分類、違章建筑、既有建筑安全動態管理、室內裝飾裝修、出租房管理、消防安全、治安秩序、反詐宣教等個性化分值,通過周報、月結、季評、年考來最大限度做實考核,真正做到以考核論英雄,用成績說話。
當然,“紅黑榜”某種程度上還只是“面子”問題,關鍵要真槍實彈、動真碰硬,真正把考核與“里子”“票子”掛鉤。我們在“紅黑榜”排名發布的基礎上,同步推行“三個抄送”,杜絕“劣幣驅逐良幣”。一是抄送吳中區住建局、經開區建設局等上級主管部門,對連續兩次“紅榜”、排名靠前的物業納入征信系統加分,對連續兩次“黑榜”、排名靠后的予以扣分,與市場競爭掛鉤;二是抄送物業企業總部,讓企業老板真實掌握下屬項目的管理質態,提請考核結果運用到項目經理績效薪資體系,真正做到與收入掛鉤;三是抄送屬地社區居委會、業委會、物管會提示風險,督促壓實物業對照合同約定更好地履職盡責,與群眾滿意度測評掛鉤。
著力“治未病”
《黃帝內經》有云:“上醫治未病,中醫治欲病,下醫治已病?!贬t術最高明的醫生并不是擅長治已病的人,而是能夠預防還沒有發生的疾病。根據110、12345等平臺大數據分析,小區車輛管理、環境衛生、基礎設施養護等問題位居投訴前列,實際上90%左右的小區矛盾糾紛都能通過有效的物業管理手段進行鈍化,化解在萌芽狀態,關鍵要找到病因、對癥下藥。
在“巷紅管”品牌牽引下,我們全面激活“聯席會議”“吹哨報到”機制,有效整合14家聯席成員單位力量,形成街道、社區、小區“三級聯動”以及相關各方“多位一體”的協商議事機制,出好“金點子”,用好“巷紅管”這劑“廣譜抗生素”,做到“藥到病除”。實戰應用以來,圍繞多個難點堵點,通力協作、協商議事,及時解決了云棲隱山臨停車位管理、保利業主私接污水管道、湖西星辰公區維修、陽光天地電梯維保過期、尹東八村二區房屋滲水、塘南北區圍墻傾斜等多起居民急難愁盼問題,問題樓盤泰禾金尊府小區管理逐步實現“由亂到治”。
努力就有收獲。當前,轄區物業企業服務質量、住宅小區整體管理水平得到有效提升,之前推諉扯皮、消極應付、態度惡劣等問題明顯好轉,優美整潔、生活方便、文明安定成為小區業主的共同感受。2023年1—12月,街道共接報各類工單763件,結案率達99.9%,群眾滿意率達98.9%,對比“巷紅管”開展前,工單數降幅近50%。中海雙灣錦園獲評省級宜居示范居住區、蘇州市“美好家園”小區,尹苑小區獲評黨建引領物業管理服務工作蘇州市級示范點,尹山湖景花園、金悅灣花園、悅景水灣、逸品瀾岸、觀瀾逸品等一批省、市、區優小區成功創建。通過以點帶面,形成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態勢,在大美尹山湖畔,“巷紅管”金字招牌越擦越亮。
(作者系蘇州市吳中區郭巷街道黨工委書記)
責任編輯: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