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春曉
2024年初,兩年零三個月的駐村生活臨近尾聲。到了即將離別時刻,我每天騎著電瓶車,一路走走看看,心中感慨萬千。天色漸暗,當我駐足在燈火通明的鄉村路上,發出一條“一路‘亮堂,心里也‘亮堂”的朋友圈時,往事一幕幕都浮現在眼前,周遭的一切仿佛都跟著“亮堂”了起來。
強村富民的道路越走越廣闊
我任職的如皋市九華鎮鄭甸社區是原龍舌鄉政府所在地,撤鄉并鎮后保留了一條老街。現如今,老街上一座嶄新氣派的農產品展銷中心格外引人注目。我剛來村時,這里還是建于上世紀80年代、集體所有的10間老舊房屋,因早年管理不夠規范,少量由群眾經營但未繳納租金,其余大部分處于閑置狀態,且年久失修,存在較大安全隱患,周邊群眾意見不少。
從駐村幫促角度看,土地資源是鄉村發展的重要依托,而現有資源并未實現效益最大化。當群眾訴求也聚焦此處時,我感到必須要下決心盤活重塑了。經過商議,我們把發展方向確定為建設農產品展銷中心。駐村伊始,恰逢社區創建南通市鄉村振興示范村的關鍵階段,我與村兩委同志一起細化創建內容,實施掛圖作戰。經過近半年的爬坡過坎、共同努力,社區在創成示范村基礎上,又入選南通市2022—2023年度鄉村振興持續打造示范村培育名單,爭取到一筆資金,解決了經費問題。
接下來就是動員群眾搬出了。前期我們進行過摸底,抵觸情緒比較大的,主要是魚販老馬和裁縫鄭婆婆。兩人的意見有一致又有不同,但都強調“時間長了,舍不得搬走”。說實話,要求其搬走,就斷了他們的生活來源,我們也于心不忍,但如果因房屋老化出了事,我們也沒法向其家人交代,更何況其無償使用多年,我們也必須要給村組群眾一個說法。
經過與村兩委商議,我們在征得老街超市老板同意后,為老馬在超市內設了專門攤位。看到自己過條馬路就可以重新開張,環境還提檔升級了,老馬緊繃的眉頭舒展開了。“老馬,還有驚喜呢!”村書記趁機加碼,“等展銷中心建好了,你要是愿意就來租個門面,價格嘛可以優惠,但是租金必須足額到位!”話說到這個份上,老馬再也不好意思拒絕了。鄭婆婆年紀大了,兒女本身也不同意其繼續經營,經過幾輪勸說,她也同意搬出。我們承諾,村里展示民俗文化時請她上臺,她的手藝一定能派上新用場。
后來,我們又通過整整一年的調閱票據、走訪群眾,將該地塊權屬關系全部厘清,并順利完成拆舊工作。農產品展銷中心項目預計每年可增加集體收入約30萬元,同時為集體組織成員帶來分紅收益。此外,我們還通過黨組織結對共建,爭取到中央和省級財政銜接推進鄉村振興補助資金,實施以新建光伏電站為重點的省級富民強村示范項目。經過兩年多來持續夯實產業基礎,鄭甸社區“造血”功能逐步提升,家底也隨之日漸豐厚起來。
宜居宜業的生活越過越美好
從駐村第一天起,我就主動向群眾敞開心扉,詳細了解當地生活狀況以及對社區的意見建議等。剛開始,有些群眾還有疑慮,認為我是上級派來的,聊好的方面可以,怕問題講多了可能會“失言”。對此,我相信“心痛還得心藥醫”。隨著對如皋方言的逐漸熟悉,我索性不打招呼、不帶本子,獨自騎車走訪。有時是結合當下的重點工作進行,有時則是圍繞一些歷史遺留問題展開。冬天在村里騎電瓶車可是一件很“涼快”的事,當群眾看到我臉凍得通紅但依然洋溢著笑容,顧慮也就放下了一半;當看到我是帶著解決問題的決心來時,更加深對我的好感,慢慢都打開了話匣子。
“曹書記,我們組7戶人家門前至今還是泥巴路,下了雨走路深一腳淺一腳的,無論如何你都得幫忙呀!”“曹書記,我們家門前沒有路燈,前兩天我走路還摔了一跤,你看這個問題能不能解決?”通過進村入戶交流,我發現村民反映最為集中和強烈的還是基礎設施建設問題。“請大家放心,我一定想辦法解決!”面對群眾的期盼,我爽快答應下來。可正當我想大展拳腳時,其他一些聲音也隨之出現了:“造路可以,別占了我家田!”“修兩米五怎么夠,起碼三米寬!”現實告訴我,面對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既要想方設法滿足,也要穩扎穩打推進。于是,我們從打通“斷頭路”開始,一段一段排查、測距、量寬,一條一條開會、商討、確定,以鍥而不舍的勁頭統一了絕大多數群眾的思想,隨后招標、施工、驗收,穩步實施。當看到家門口路連通、燈亮堂后,黨員老趙感慨地說:“原來我一直擔心要是生了病,連救護車都開不進來!真的感謝你們啊!”
通過示范村、省級富民強村項目經費及駐村工作經費等渠道,我們先后連通“斷頭路”2600米,安裝路燈255盞,整治“三線”路段1000米,疏浚提升河道3600米,便利了群眾生活,優化了人居環境,使鄉村面貌煥然一新。
為民造福的成效越來越顯著
隨著外出務工人員日益增多,社區“老齡化”“空心化”現象也越來突出,守護獨居老人安全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尤其在目睹部分獨居老人生活現狀后,我急切地想為老人們做點事情。
2022年初,在一次例行全員核酸檢測中,一位老人不顧工作人員勸阻,執意要從出口直接進入采樣點,理由是“排隊通道太長,浪費時間”。我趕緊耐心解釋,告知其需要在入口進行身份查驗后才能檢測。誰知他竟發起了脾氣,一把推倒告示牌后揚長而去。我感覺事有蹊蹺,找村干部了解情況后得知,這并不是老王第一次鬧情緒,起因就是他沒有智能手機,嫌每次刷身份證太麻煩。這一下點醒了我:老人們大多沒有智能手機,即便有也未必懂得該如何操作,是不是可以給大家集中打印采樣碼呢?說干就干!我和村兩委調取了全村人員信息,逐個注冊、打印、塑封,很快便發到群眾手上。
老王的采樣碼,自然由我親自送。剛進家門,我就被眼前的場景震驚到了:老王家中幾乎沒有什么像樣的家具,簡單的鍋具碗筷就是生活的全部,女兒遠嫁外地,獨居的他卻又因有兒女而不符合申領低保條件。經過與村兩委商議并征求老人意見,我用派出單位為村辦實事項目經費,購買了20套“一鍵呼叫”報警器和“雙向喊話”攝像頭,為獨居老人搭建起“安全守護網”,老王也成了“重點保護對象”。后來,我們又通過走訪慰問、送藥上門等方式,持續做好跟蹤服務。現在的老王,笑臉明顯多了起來,過去的“暴脾氣”慢慢也收斂了。
在服務“一老”的同時,我們也精心做好呵護“一小”工作:為轄區內幼兒園配備平板電腦、閱讀機器人和圖書,連續兩年共為60名困境兒童送去衣物文具,協調省科普服務中心、省醫學會等單位開展活動,服務群眾500余人次。此外,我們依托派出單位為群眾辦實事,不斷延伸服務觸角:把閑置破舊農房改造成黨員網格驛站,把雜草叢生的閑置過道打造成電瓶車“便民停放點”……一項項惠民舉措,得到了群眾的廣泛認可。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的目標很宏偉,也很樸素,歸根到底就是讓老百姓過上更好的日子。在駐村生活中,最幸福的就是看到鄉親們發自內心的笑容。駐村時光有限,奮斗歲月永久,我衷心祝愿鄭甸父老鄉親的日子越過越“亮堂”!
(作者單位:中共江蘇省委省級機關工作委員會)
責任編輯:張珊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