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萬鵬 薛宏濤


摘 要:袁德甫尤以擅長八破圖—以破碎字畫、紙張、書籍等為題材進行繪畫,講究重疊錯落的構圖?;窗渤莶┪镳^所藏兩幅袁德甫八破圖,是該館紙本繪畫收藏中較有特色的代表作品,但作品因保管不善,存在規律性污跡、水漬和紅霉現象。八破圖的修復具有適用性,文章以袁德甫兩幅作品的修復與裝裱為例,對八破圖這類紙質文物修復與裝裱的實際過程進行探討,指出在兼顧八破圖構圖特色的同時,還要滿足收藏要求,讓八破圖重新煥發光彩。
關鍵詞:八破圖;袁德甫;修復;裝裱;紙質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03.011
1 修復背景介紹
八破圖需要作圖者兼具多方才能,將一張舊畫、一頁扇面、一片殘帖等多種古色組合,給人一種非畫勝于畫的視覺沖擊,因此深受文人雅士的喜愛。清末至民國年間,八破圖發展成了時興的繪畫形式,得到了文人墨客的推崇。為達到特殊藝術效果,制作八破圖時需要使用破損、火熏、水浸的殘缺字畫或書頁,通過在熟宣上重新勾勒,將斑斕的古色組合形成極具立體感的畫面,以達到栩栩如生的效果。此類殘破文物片段堆占的畫面看似雜亂無章,實則活靈活現。八破圖具有典型的考古價值,通過立體感較強的“博古”組合,使這些殘缺不全的古物煥發生機,再次形成新作品。袁德甫,字潤和,江蘇大豐人,擅畫人物、花卉,尤其擅長斷簡殘碑,頗具盛名。淮安楚州博物館館藏民國時期袁德甫的兩幅《八破圖》,是該類畫作中較有特色的代表作?;窗矊儆诘湫偷臏貛Ъ撅L氣候,雨熱同期,濕氣較重,使古舊書畫的保存易受潮,進而生霉。兩幅畫作因保管不善,其中一幅畫的畫芯呈現規律性污跡、水漬,另一幅畫芯表面布滿灰塵,并且存在幾處紅霉斑。霉與污對畫芯危害很大,輕則毀跡變質,重則導致腐爛,因而需要特別制定修復與裝裱方案。
2 《八破圖》文物概況
2.1 參數及現狀
淮安楚州博物館所藏袁德甫的兩幅《八破圖》作品尺寸分別為78.2cm×35.2cm和78.2cm×35.5cm,繪畫載體為紙本,表現手法為兼工帶寫。兩幅《八破圖》原裱為紙本帶詩堂一色裝,無天桿、地軸、軸頭(圖1)。一幅畫芯表面遍布污跡、水漬和灰塵,另一幅畫芯除上述情況外,其左下角有幾處明顯的紅霉斑(圖2)。畫芯年代距今已有百余年,存在紙質風化酥脆的現象,若不能及時地開展修復與裝裱工作,會出現斷裂、破損更危急的情況。
2.2 初步評估方案
根據作品保存情況判斷,這兩幅《八破圖》的圖軸原裱覆背紙采用了毛邊紙,這種紙的背面粗澀,韌性較差,出現了破落的現象,已經無法起到對畫芯的加固作用,更無法保護畫芯。原先的裝裱在鑲料上選擇使用宣紙,當前宣紙已出現糟朽、斷裂和缺失的情況,無法對畫作起到裝飾和保護的作用。紅霉斑大都與微生物有關,因菌落和孢子帶有顏色,所以會出現此類帶顏色的霉斑。這些霉斑對書畫作品的美觀與保存增添了挑戰,如放任不管,會對作品造成不可逆的損害。綜上,為了更好地保護和裝飾這兩幅《八破圖》作品,需要對霉斑進行處理,還需重新對畫芯進行裝裱,才能更好地再現兩幅作品的光彩。
3 修復與裝裱步驟
3.1 修復步驟
步驟一:登記。每一幅書畫作品的修復,都應該建立詳細的修復檔案,這就像“身份證”一樣,可以詳細地記錄作品的作者、年代、尺寸、損壞情況等信息,還應該對作品進行拍照登記,方便后續修復前后的作品效果對比。這兩幅《八破圖》也不例外,貫徹此項標準是為了更好地展現這兩幅作品的破損情況,本次登記選擇作品的正面照和透光照,并擺放標準色標。由于《八破圖》作品特色,體現的是多項古物的疊加,所以在登記此類作品時,應特別放大聚焦古物細節,這不僅可以更為細致地展示《八破圖》的特性細節,還為之后專家學者對兩幅作品進行科學研究以及為日后再次修復時提供參考。
步驟二:除塵。書畫作品保存或展掛期間表面有灰塵在所難免。兩幅《八破圖》存在受環境污染和蚊蟲及蠅類昆蟲影響痕跡,表面黏有灰塵、蠅屎等固態污漬,浮灰可以用軟毛刷撣去。此外,對于畫芯處的固態污垢及破洞處黑縫,在修復的過程中,可選擇用馬蹄刀輕輕刮去。而遇到紙張制作過程中夾入的草梗異物,會視情況進行挑出或繼續保留。
步驟三:固色。觀察這兩幅《八破圖》作品,發現畫面顏色較鮮艷,有曙紅、花青、重墨等色彩,畫面所繪扇子邊緣和拓片輪廓線較深。對該部分進行暈色檢測后,發現這兩處顏色會暈染,為達到固色的現實需求,并控制膠礬水對兩幅《八破圖》的紙本材料的損害程度,所以固色階段選擇了明礬含量不超過1.5g/L-1的濃度膠礬水①,防止《八破圖》中扇子部分的洇散。
步驟四:取畫芯。由于兩幅裱件均是正鑲,所以在取畫芯階段需在四邊留出一點鑲料,再將畫芯從舊裱上裁取,這樣的步驟設計也是為了方便接下來清洗步驟。兩幅《八破圖》裁下的舊料已無法再次利用,所以選擇與登記檔案一起妥善保存存檔,為建立近代書畫資料和數據庫資源奠定基礎。
步驟五:清洗。兩幅《八破圖》歷經百年,表面存有明顯塵埃,需要進行清洗,掃除塵埃,恢復畫面原本鮮明的顏色。對于兩幅《八破圖》的清洗,首先將兩幅畫背面向上,用排筆蘸取干凈的溫水打濕畫芯背后,后調整至兩幅作品正面,用排筆蘸水輕輕濕潤畫芯正面,達到清洗的目的。在這過程中,需要輔以干凈的白毛巾,將毛巾搓成圓柱體狀,擦拭吸去污水。此過程需要反復操作,直至毛巾擰水不渾濁方可停止。需要特別注意的是,由于《八破圖》的細節特性和畫芯所繪扇子處前面進行了固色步驟,所以在清洗過程中,切不可在畫芯顏色固色處涂刷,以免顏色再次暈染。
步驟六:揭舊。揭舊是修復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為保持兩幅《八破圖》的立體呈現效果,在揭舊過程中須方法得當,否則會導致畫芯出現厚薄不勻或畫芯揭傷的情況,損壞《八破圖》的立體效果,影響作品的觀賞價值。在畫芯清洗步驟完成后,將兩幅作品命紙朝上,使用棕刷刷平。采取傳統的揭舊手法,手搓、揉、捻、揭等工序,逐步揭開原本的命紙。畫芯揭舊步驟完成后,待其完全干燥后,再進行下一步驟。
步驟七:整托和隱補。兩幅《八破圖》的命紙揭開后,可以清晰看到畫芯的蟲蛀和破洞情況,根據作品的破損情況決定采取整托后隱補的修復工序。首先,修補《八破圖》畫芯蟲蛀殘缺處的破口,將破口邊沿處刮薄,不能有明顯的坡度,以便為接下來的全色步驟打下基礎。在進行該步驟處理時,需要將畫芯卷縮,避免畫芯出現折斷的情況。待處理完畢后,采用直拖畫芯的方法。兩幅《八破圖》的畫芯底色較淡,蟲蛀面積較小,所以直拖的命紙選用白色的宣紙。根據檢測分析,畫芯的質地為熟宣紙,此步驟需使用質地濃稠的糨糊。待到新命紙刷平、刷實后,即可開展隱補工序,補紙的邊緣同樣要和畫芯破洞處一樣,進行刮薄處理,這樣就可以確?!栋似茍D》的蟲蛀破損處的厚薄與畫芯原本處形成相同厚度,不會影響作品的呈現。
步驟八:上膠礬和全色。膠礬水是用明礬和黃明膠加水勾兌形成的②,兩幅《八破圖》的蟲蛀和破損處較小,所以其配比不宜濃稠或稀薄,此步驟最合適的膠礬水配比是調制后手捏微微黏即可。全色需要依據《八破圖》畫芯的本色,對破損處的補口進行著色,使二者顏色達到肉眼觀察幾乎一致的水平。雖然《八破圖》的蟲蛀部分較小,但仍須將缺失補口處的顏色補全,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地恢復《八破圖》的原本的構圖。
3.2 裝裱步驟
畫芯修復完成后,需進行托綾、染綾、方裁畫芯、開料、鑲、覆、砑、裝等裝裱工序的準備。裝裱可以起到保護畫芯的作用,不僅有利于收藏,還有助于展覽。只有經過裝裱才可以把一幅畫襯托得更加精美和雅致,才能更好地展現藝術價值。裝裱準備的材料,要與《八破圖》的畫芯和畫面內容相契合。兩幅《八破圖》本身的定位就有著書卷氣,是文人墨客掛在書房的雅興之作,所以在裝裱步驟中仍然要以畫芯為主進行考慮,謹慎選擇裝裱工序中使用的顏色。
步驟一:鑲。鑲是《八破圖》的裝裱工序中關鍵一環,鑲料的配色有諸多講究。由于《八破圖》畫作特性,整個畫面顏色頗多,為了能與畫芯主體色對比和協調,既不能太過于強烈,掩蓋畫芯的色彩,又不能完全一致,所以此次鑲料的顏色選擇了米黃色和湖色。將白綾分別染成米黃色和湖色,作為圈檔和天地頭,整套修復裝裱工序完成后,預計兩幅《八破圖》的尺寸皆為七尺。兩色裱既可以增加裱件的長度,七尺的長度也達到了博物館的普遍收藏需求,也適應了畫面本身的內容配色,使兩幅《八破圖》在修復裝裱后典雅大方,更加充滿文人氣息。在鑲時中間圈檔部分選擇取整段花綾挖鑲,這樣做可以減少四處鑲縫,進而降低以后裱件出現折斷的可能。
步驟二:覆。托合背紙晾干使用,配合干覆背操作,提升操作的安全系數,覆背時左右橫刷不豎刷,減少橫向綾料收縮率,保證裱件砑裝后收卷齊邊。
步驟三:砑裝。裱件下墻后進行打蠟和砑光,畫面經過多次反復砑磨,不僅可以使較粗硬的紙質變得柔軟,覆背紙光滑不澀,防潮杜濕,也瑩潤紙張,增強紙層間的密實度,使裱件舒卷滑爽,減輕畫芯磨損,張掛平服自如。最后根據畫幅裝配天桿、地軸,為裱件穿畫繩、綁扎畫帶,最后封箍(圖3)。
4 討論
4.1 關于兩幅《八破圖》的去霉和去黃漬方法
兩幅《八破圖》畫芯清洗的難點在去霉和去黃漬,霉是一種破壞力極強的菌類,特點是繁殖快、適應力強,書畫本身宣紙的纖維、裝裱使用的糨糊也都是霉菌的繁殖地。書畫一旦染上霉菌,輕則變質,重則腐爛糟朽,特別是紅霉和黑霉的處理更加困難。對于霉跡的處理,目前普遍采用高錳酸鉀和草酸的中和反應。高錳酸鉀有極強的氧化分解作用,能打斷色素發色基因的化學鍵而脫色,再用草酸還原棕色的二氧化錳成為淡粉紅色的錳離子。其優點是反應生成棕色二氧化錳,使處理后的書畫作品能呈舊氣。缺點是高錳酸鉀溶液為深色,無法即時觀看霉斑處理時的變化,且易氧化紙張、綾羅綢緞等有機材料,降低其強度與保存年限。此外,這種處理方式大幾率會損壞畫面顏料層,從而使原畫面失神。尤其像蠟箋紙、粉箋紙、泥金紙等在原有宣紙層上有涂層的加工紙來說,這種方法會加劇紙張本體的老化。除此之外,雙氧水和漂白粉都屬于強氧化劑,不宜在文物上直接使用。
2022年11月,在復旦大學首屆傳統書畫修復與摹搨論壇上,復旦大學中華古籍保護研究院謝守斌老師提出新型科學去除紅霉辦法,他用多組實驗數據說明硼酸氫鈉溶液可以打斷色素與載體間的化學鍵結構和發色基因團上的電子傳遞鏈,從而可用清水洗去霉斑,并且對比了不同濃度下高錳酸鉀與草酸的中和反應以及硼酸氫鈉溶液對絹的抗脹強度的影響,如圖4所示。
由圖4可知,新型去除紅霉辦法對書畫本體強度影響較小,且去除紅霉效果較好。從多方面來說,此方法適用于古書畫上紅霉的去除。南京博物院以有序傳承和以國家文物局紙質文物科研基地為依靠,在綜合運用傳統裝裱工藝和現代科技手段上已逐步形成較為系統和全面的研究體系,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可以攻克去除書畫紅霉這一難關,并且將此技術用于實踐。
因畫芯未斷裂、缺失、破損,背紙與畫芯命紙分層,所以干揭掉背紙,保留命紙清洗畫芯,畫芯的強度能承受水的作用,這樣清洗時能不受背紙的影響,更好地掌握畫芯清洗程度。又避免因背紙過臟,多次清洗對畫芯造成污染和損傷。宋周密《思陵書畫記》直接指出:“應古畫裝褫,不許重洗,恐失人物精神,花木濃艷。”③在對袁德甫八破畫進行處理時,先采用清水清洗畫芯,水漬、灰塵可以去除,紅霉處卻未能奏效,其中一幅畫芯紅霉在畫芯落款下方,影響畫面整體效果,可使用化學試劑進行減淡或去除。另一幅畫芯通體呈規律性黃漬,但視覺上不影響畫面效果,反而有歷史的痕跡,決定不做處理。根據實際情況,畫芯質地為熟宣,若選用高錳酸鉀和草酸的中和反應方法,熟宣紙纖維會降解,紙張會脆化,帶來嚴重后果。兩幅畫作均是熟宣所繪,霉菌未滲紙根,最終決定使用以冬瓜和豆芽汁為基液調和的藥水去除本件畫芯上的紅霉,經藥水處理后的畫芯區域已明顯改善,再用沖洗吸附法去除畫芯上的試劑殘留,之后再通過全色的方法將清洗過的區域顏色補起來。
4.2 關于畫芯四周不齊的處理方法
畫芯四周不齊一般有三種方法處理:一是將畫芯裁方正后再進行裝裱,這種方法一般適用于新書畫的裝裱;第二種是在畫芯命紙上做全色處理,采取四邊找齊的方式用啟子劃出或用鉛筆淡畫出四邊方正的線條,通過全色的方法找齊;第三種是在鑲料上做處理,鑲料上小距離扎眼,用小尺兩點一線裁切開料。根據這兩幅畫芯的實際情況,因為原畫芯裝裱時沒有方裁就直接裝裱,只能采取四周找齊的方法,并且根據“最小干預”的原則,為不裁損畫芯,在畫芯命紙四周全色。
5 結語
我國書畫以紙、墨為原料,歷經千年不朽,承載著古代勞動人民智慧與文化的結晶。為挽救歷史文化遺產,應嚴格按照文物保護修復原則“方案在前,修復在后”實施。針對兩幅《八破圖》實際問題,采取修復古代書畫的傳統技術對其進行重新修復保護。綜上,對《八破圖》題材作品的實際修復是采取淋洗法去除畫芯表面污塵、水漬,并施以微量特制藥水減淡(去除)畫芯表面影響視覺處的紅霉,使原病害得到解決。修復以不損傷畫芯為前提,通過四邊找齊填色補全,使畫面效果達到整體統一,裝裱款式沿用蘇裱配色,淡雅和諧,達到了一般博物館收藏、展覽的要求,又呼應了八破圖的主題和定義,最大限度地達到展覽收藏與藝術共存的特點。
注釋
①何偉俊.傳統紙本書畫裝裱固色材料的初步研究[M]//杜曉帆,莊立臻.東亞紙質文物保護與傳統造紙:第六屆東亞紙張保護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17:74-83.
②周海寬.故宮藏《清代董誥花卉圖》修復與保護[J].博物館研究,2016(4):89.
③周海寬.故宮藏《清代董誥花卉圖》修復與保護[J].博物館研究,2016(4):88.
參考文獻
[1]周嘉胄.裝潢志[M].北京:中華書局,2012.
[2]楊正旗.中國書畫裝裱大全[M].濟南:山東美術出版社,1997.
[3]康建國.中國書畫裝裱技法[M].成都:四川科學技術出版社,2006.
[4]南京博物院.傳統書畫裝裱與修復[M].南京:譯林出版社,2013.
[5]房干森,郭亞群,陳艷.“破卷殘書”里的“腔氣”[N].興化日報,2014-08-22(003).
[6]王紅梅.張天培《山水圖軸》藝術賞析與修復工藝的探索[J].文物修復與研究,2012(00):189-194.
[7]李寅.概說倦勤齋通景畫的修復技術[M]//中國文物保護技術協會,故宮博物院.傳統裝裱技術研討會論文集.北京:北京博誠印刷廠,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