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紫彤,賈鈺,閻紅,許佳蘭,文君,王思宇
610075 四川省成都市,成都中醫(yī)藥大學護理學院
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是指其血漿中總膽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和/或三酰甘油(triglyceride,TG)超出參考范圍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1]。血脂異常可導致兒童青少年黃色瘤、脂肪肝等,具有脂質腎毒性,且與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2-3]。研究指出,兒童青少年時期的血清脂蛋白水平常會持續(xù)到成年時期,并與成年后的心腦血管疾病關系密切[4]。目前中國約3.3 億人患有心腦血管疾病,其中腦卒中、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患病人數位居前三位,分別為1 300 萬、1 139 萬和890 萬[5]。2010 年美國心臟協會(AHA)提出減少成年人心血管疾病的關鍵在于保持從出生到兒童、青少年及成年以后的理想心血管健康,即在整個生命過程中促進心血管健康[6]。因此,了解當前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的患病率對于預防相關心血管疾病非常重要。丁文清等[7]研究顯示1974—2014 年我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為25.3%。本研究對2015—2023 年中國兒童青少年的血脂異常患病率進行Meta 分析,旨在為早期預防和治療血脂異常及心血管疾病提供循證依據。
1.1.1 研究類型:橫斷面研究。
1.1.2 研究對象:(1)中國兒童青少年(2~18 歲);(2)符合血脂異常診斷標準。
1.1.3 結局指標:血脂異常患病率,包括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
1.1.4 排除標準:(1)未明確報告血脂異常診斷標準;(2)同一樣本數據重復發(fā)表;(3)無法獲得數據;(4)低質量研究。
在中國生物醫(yī)學文獻數據庫、中國知網、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臺、維普網、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 和Cochrane Library 數據庫中,對2015 年1 月—2023 年7 月發(fā)表的有關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的橫斷面研究進行計算機檢索。采用主題詞和自由詞檢索相結合的方式,根據每個數據庫的特點進行調整,以產生全面的搜索結果。中文數據庫以“血脂、血脂水平、血脂異常、血脂代謝異常、血脂水平異常、高脂血癥、兒童、青少年、中學生、小學生、未成年、檢出率、患病率、發(fā)生率、流行病學”為檢索詞,英文數據庫以“hyperlipemia、lipidemia、dyslipidemia、adolescent、teens、teenager、youth、child、children、prevalence、epidemiology、China、Chinese”為檢索詞。同時將手工搜索的參考文獻納入作為補充,提高查全率。以PubMed 為例,檢索策略見表1。

表1 PubMed 檢索策略Table 1 PubMed search strategies
文獻篩選和數據提取由2 名研究人員獨立進行,并進行交叉核對,如有差異,則與第3 名研究人員進行討論和協商。在文獻審查期間,使用EndNote X20 軟件剔除重復文獻、綜述、非中英文發(fā)表、會議摘要、病例報告等,通過閱讀標題和摘要進行預選,以排除明顯無關的文獻,然后通過閱讀全文進行再選,以確定最終納入的文獻。根據預先設計的表格提取相關數據,如第一作者、發(fā)表年份、研究地區(qū)、樣本量、年齡、研究工具、檢測出的血脂異常人數和患病率。
偏倚風險由兩名研究人員根據美國醫(yī)療保健研究與質量機構(Agence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AHRQ)推薦的橫斷面調查質量評估工具進行評估[8]。該工具由11 個項目組成,每個項目可回答“是”“否”或“不清楚”,回答“是”得1 分,回答“否”和“不清楚”得0 分。總分0~3 分為低質量文獻,4~7 分為中等質量文獻,8~11 分為高質量文獻。
使用Stata 17.0 進行Meta 分析,并對年齡段、性別、調查地區(qū)和BMI 進行亞組分析。采用χ2檢驗分析異質性(檢驗水準為α=0.1),并將其與I2結合定量判斷異質性大小。如果異質性檢驗結果為P>0.1 且I2≤50%,則表明異質性可接受,采用固定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如果為P<0.1 且I2>50%,則表明異質性較高,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并采用亞組分析或敏感性分析進一步研究異質性的來源。Meta 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使用Egger's 檢驗進行發(fā)表偏倚評價。
通過對各大數據庫的初步檢索,共獲得984 篇相關文獻,經過逐層篩選,最終納入34 篇文獻[9-42]。文獻篩選流程和結果見圖1。

圖1 文獻篩選流程及結果Figure 1 Literature screening process and results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診斷標準[1,43-46]和偏倚風險評價結果見表2。

表2 納入研究基本特征Table 2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included studies
2.3.1 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共29 篇文獻報告了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研究間異質性較高,故采用隨機效應模型進行Meta 分析。結果顯示,2015—2023 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為19%(95%CI=16%~21%),見圖2。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的患病率分別為6%(95%CI=5%~7%)、9%(95%CI=6%~12%)、4%(95%CI=3%~5%)、10%(95%CI=7%~13%),見圖3~6。

圖2 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Figure 2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圖3 中國兒童青少年高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Figure 3 Prevalence of high cholesterol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圖4 中國兒童青少年高三酰甘油血癥患病率Figure 4 Prevalence of high triacylglycerol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圖5 中國兒童青少年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Figure 5 Prevalence of high 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圖6 中國兒童青少年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Figure 6 Prevalence of low 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3.2 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的時間變化趨勢: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呈波動下降趨勢;高總膽固醇血癥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隨時間變化呈上升趨勢,但2023 年數據稍有回落;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波動較大,其中2018—2022 年高三酰甘油血癥患病率逐漸下降,2023 年稍有回升,見圖7。

圖7 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檢出率的時間變化趨勢Figure 7 Temporal trends in the detection rate of dyslipidemia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2.3.3 亞組分析
2.3.3.1 年齡:Meta 分析顯示,3~6 歲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最低,7~11 歲次之,12~18 歲最高;3~6 歲兒童青少年高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最高,7~11 歲次之,12~18歲最低(P<0.01);不同年齡段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不同年齡段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的Meta 分析Table 3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age groups
2.3.3.2 性別:不同性別血脂異常、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不同性別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的Meta 分析Table 4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of different genders
2.3.3.3 調查地區(qū):Meta 分析顯示,西部地區(qū)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較高;東部地區(qū)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較高(P<0.05);東西部血脂異常、高三酰甘油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5。

表5 不同調查地區(qū)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的Meta 分析Table 5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in different regions of China
2.3.3.4 BMI:Meta分析顯示,肥胖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高總膽固醇血癥和高三酰甘油血癥患病率最高,超重兒童青少年次之,正常兒童青少年最低;肥胖兒童青少年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最高,超重及正常兒童青少年持平(P<0.01);不同BMI 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6。

表6 不同BMI 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的Meta 分析Table 6 Meta-analysis of the prevalence of dyslipidemia in Chinese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with different BMI
逐一排除所納入的每篇文獻后,所得的血脂異常患病率基本穩(wěn)定在16%~22%,表明研究結果比較可靠。發(fā)表偏倚分析結果顯示,血脂異常總患病率的漏斗圖兩側基本對稱,結合Egger's 檢驗(t=1.56,P=0.131)表明本研究納入的文獻無明顯的發(fā)表偏倚。
本研究匯總了2015 年1 月—2023 年7 月涉及23個省(自治區(qū)、直轄市)的34 個研究,共納入134 438例調查對象。文獻質量評價結果顯示,納入文獻的AHRQ 評分為6~8 分,質量均為中等及以上。Meta 分析結果表明,2015—2023 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為19%,低于丁文清等[7]對1974—2014年中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流行狀況的Meta 分析中2~20 歲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25.3%),該Meta分析結果顯示,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分別為4.1%、8.5%、5.3%及6.8%,相比之下,本研究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三酰甘油血癥及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6%、9%及10%)較高,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4%)較低。本研究顯示,不同類型血脂異常患病率中以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9%、10%)較高,與我國成年人血脂代謝異常類型一致[47]。
通過時間變化趨勢分析發(fā)現,我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呈波動下降趨勢,《美國心臟協會2020年及以后的戰(zhàn)略影響目標聲明》[48]提倡不吸煙、保持BMI<25 kg/m2,并提供體育鍛煉、飲食建議等,為促進成年人和兒童的心血管健康提供了指導。此外,互聯網、媒體的快速發(fā)展,為健康信息獲取提供了便利,社區(qū)、學校廣泛開展健康知識科普講座等,可能是我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呈下降趨勢的重要原因。美國一項關于6~19 歲青少年血脂變化趨勢研究顯示[49],隨著時間推移,青少年血清脂質濃度呈有利趨勢發(fā)展,但高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呈上升趨勢,本研究結果與之一致。但需注意的是,高總膽固醇血癥和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隨時間變化呈上升趨勢,2023 年數據稍有回落;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波動較大,其中2018—2022 年高三酰甘油血癥患病率逐漸下降,2023 年稍有回升。2023 年數據的變化是否具有意義還需做進一步研究。
本研究將兒童青少年劃分為3~6 歲、7~11 歲、12~18 歲3 個年齡段亞組,研究結果顯示,我國3~6 歲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高三酰甘油血癥和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最低,7~11 歲次之,12~18 歲最高。分析其原因,12~18 歲青少年處于青春期,是人體“第二個生長高峰”,機體對能量需求增加,導致生活方式及飲食結構改變,因此容易發(fā)生超重及肥胖,血脂異常患病率升高[50]。研究顯示青少年肌肉質量與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TG 以及血壓等反映心腦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指標密切相關[51]。家庭、學校及社區(qū)可采取適宜的體育鍛煉活動維持青少年正常體質量和適當的肌肉質量,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此外,3~6 歲兒童高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高于其他年齡段,應重點關注。指南建議存在心血管疾病危險因素的兒童青少年,從2歲開始進行血脂篩查[52]。
本研究顯示,西部地區(qū)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較高;東部地區(qū)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率較高。有研究認為東部地區(qū)因飲食結構中新鮮蔬菜與水產品比例相對較高,其血脂水平優(yōu)于其他地區(qū)[53],但本研究亞組分析顯示東西部血脂異常患病率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故不同地區(qū)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情況還有待進一步論證。但需注意的是東西部地區(qū)血脂異常流行類型不同,本研究提示東部地區(qū)應重視兒童青少年高總膽固醇血癥、高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情況,西部地區(qū)應重點關注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患病情況,針對不同類型血脂異常采取相應措施。
本研究顯示,肥胖兒童青少年除低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血癥組外,其余各類型血脂異常患病率均高于超重及正常兒童青少年,其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高達48%,高于廖晶等[54]研究結果(39.9%)。血脂異常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心肌梗死和缺血性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生密切相關。《中國居民營養(yǎng)與慢性病狀況報告(2020 年)》[55]指出,我國6 歲以下和6~17 歲的兒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別為10.4%和19%,肥胖可能導致交感神經系統(tǒng)興奮性增加、胰島素抵抗、血管功能改變、生長激素分泌減少等,引起血脂代謝異常[14]。控制體質量對降低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尤為重要,可通過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的改變改善其血脂異常狀態(tài)、如飲用無脂牛奶,限制含糖飲料、鈉鹽的攝入,控制總脂肪、飽和脂肪、避免反式脂肪的攝入,多吃水果、蔬菜、全谷物等[44]。
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性:(1)部分結局指標異質性較高。(2)部分亞組分析結局指標所涉及文獻數量較少,對合并結果有一定影響。(3)性別亞組無統(tǒng)計學意義,不同性別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率是否存在差異有待進一步探討。
綜上所述,我國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總體患病率較高,不同年齡段、不同調查地區(qū)和不同BMI 的兒童青少年血脂異常患病情況存在差異。受納入研究數量及質量的限制,上述研究結果有待更多高質量研究予以驗證。
作者貢獻:周紫彤負責文章的構思與設計、統(tǒng)計學處理、結果的分析與解釋及論文撰寫;賈鈺負責數據提取與分析、圖表的制作;閻紅負責文章可行性分析、論文修訂及質量控制;許佳蘭、文君、王思宇負責文獻、資料整理。
本文無利益沖突。
PROSPERO 注冊號:CRD420234128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