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愛平
【摘要】 目的 探討前饋控制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依從性和規范性的影響。方法 選擇南平市婦幼保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對照組,予以常規護理;將2021年1—12月期間收治的48例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增加前饋控制護理干預。觀察2組霧化吸入治療規范性、霧化吸入治療依從性、霧化吸入治療時吵鬧次數、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兒霧化吸入動作規范性比率(89.58%)較對照組(70.83%)高,觀察組殘余藥量<0.5 mL比率(93.75%)較對照組(77.08%)高(P<0.05);觀察組霧化吸入治療依從率(91.66%)較對照組(66.67%)高,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時吵鬧次數少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患兒咳嗽停止、熱退及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33%)較對照組(25.00%)低(P<0.05)。結論 前饋控制應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霧化吸入治療,可增強患兒治療依從性和規范性,減少患兒哭鬧次數,加快癥狀緩解,且不良反應較少。
【關鍵詞】 小兒支氣管肺炎;霧化吸入;前饋控制
文章編號:1672-1721(2024)06-0060-03? ? ?文獻標志碼:A? ? ?中國圖書分類號:R725.6
小兒支氣管肺炎是由化膿菌感染引起的化膿性炎癥,是兒科常見的一種感染性肺系疾病,臨床癥狀表現為咳嗽、發熱、呼吸急促等[1]。臨床常采用霧化吸入對小兒支氣管肺炎進行治療,療效顯著,但由于患兒年齡小,較難配合治療,同時部分患兒家屬對霧化吸入治療不重視,導致治療效果常難以達到預期[2]。如何提高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效果已成為臨床重點關注的問題。前饋控制是一種通過預測可能發生的結果而制定相應預防措施的模式,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護理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如腹腔鏡手術患者護理、急診創傷患者體溫管理等[3-4]。本研究通過總結既往對患兒霧化吸入治療的護理缺陷,引入前饋控制理念對96例支氣管肺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進行干預,效果顯著,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南平市婦幼保健院2020年1—12月收治的48例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對照組,2021年1—12月期間收治的48例接受霧化吸入治療的支氣管肺炎患兒作為觀察組。對照組男性患兒27例,女性患兒21例;年齡3~12歲,平均(5.36±1.01)歲;患病至入院時間3~7 d,平均(6.21±0.35)d;一般肺炎40例,重癥肺炎8例。觀察組男性患兒25例,女性患兒23例;年齡3~13歲,平均(5.41±1.31)歲;患病至入院時間2~7 d,平均(6.30±0.38)d;一般肺炎39例,重癥肺炎9例。2組患兒基線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符合《毛細支氣管炎臨床路徑(2010年版)》[5]中關于小兒支氣管肺炎的診斷標準;患兒意識清醒,能配合完成治療;首次接受霧化吸入治療。
排除標準:患有其他肺部疾病者;患有先天性心臟病者;器官功能不全者。
1.2 方法
2組均進行抗感染、抗病毒、止咳等常規治療,予以霧化吸入治療,10~15 min/次,2次/d。2組患兒均使用醫院提供的氧驅動霧化吸入裝置,使用相同廠家生產的同一規格的面罩式霧化吸入器,氧氣流量控制在3~5 L/min[6]。
對照組患兒進行常規護理,入院時評估病情,指導患兒正確用藥,及時觀察病情變化,給予患兒家屬飲食指導,根據癥狀輕重程度給予相應護理,告知霧化吸入治療的重要性、治療過程中及治療后的注意事項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實施前饋控制護理,具體措施如下。(1)成立前饋控制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共10人,包括1名護士長、5名管床醫師、4名護士(包含2名高年資護士),護士長作為總負責人,組織小組成員學習前饋控制理論及小兒支氣管肺炎的相關知識,并對小組成員進行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參與護理管理。(2)循證分析問題。為分析影響患兒霧化吸入治療療效的原因,護士長組織成員總結過去1年內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存在的護理缺陷,并搜索醫學文獻庫中關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的護理風險,總結制定相應的風險控制計劃,將原來的護理方案與風險控制計劃結合形成最終的護理流程。(3)臨床應用。根據最終制定的護理方案,由管床醫師進行一對一指導,對患兒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和相關知識宣講,并與患兒家屬一同觀看霧化吸入治療護理相關視頻,為患兒家屬示范正確的操作。同時建立霧化吸入治療患兒檔案,及時記錄患兒數據以便觀察總結。在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播放動畫片以轉移患兒注意力,提高霧化吸入量及配合度。護士長組織4名護士按時查房,糾正錯誤操作,以實現更好的霧化吸入治療效果。
2組均干預10 d。
1.3 觀察指標
觀察護理前后2組霧化吸入治療規范性、治療依從性、霧化吸入治療時吵鬧次數、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和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霧化吸入治療規范性。評價2組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的動作規范性、殘余藥量<0.5 mL所占比率。規范動作為,>7歲患兒采用坐位,<7歲患兒采用45°斜躺,家長輔助進行霧化吸入,吸入時保持患兒上半身和霧化射流杯直立,增加吸入藥物重力沉積的機會。非上述動作均視為不規范動作。吸入結束后,測量儀器中殘余藥量,使用1 mL注射器抽取。(2)霧化吸入治療依從性。由護理人員根據自擬治療依從性評價表進行評價,患兒霧化吸入過程中不哭不鬧,治療全程未被打斷為完全依從;治療過程中患兒偶有哭鬧,霧化吸入過程被打斷,但患兒經過安撫后能完成霧化為部分依從;患兒一直哭鬧,安撫后仍無法順利進行霧化為不依從。總依從率=(完全依從例數+部分依從例數)/總例數×100%[7]。(3)統計2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時吵鬧次數。(4)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包括患兒咳嗽停止時間、退熱時間和肺部啰音消失時間。(5)觀察2組患兒護理前及護理后10 d出現呼吸道堵塞、咳嗽加重、呼吸急促的發生率。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分析數據,計數資料以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x±s表示,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規范性對比
觀察組患兒霧化吸入動作規范占比(89.58%)較對照組(66.67%)高,觀察組殘余藥量<0.5 mL占比(93.75%)較對照組(77.08%)高(P<0.05),見表1。
2.2 2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依從性對比
觀察組霧化吸入治療依從率(91.66%)較對照組(72.92%)高(P<0.05),見表2。
2.3 2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時吵鬧次數比較
觀察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時平均吵鬧次數(5.28±1.65)次,少于對照組的(8.65±2.36)次(t=8.195,P<0.001)。
2.4 2組患兒臨床癥狀改善時間對比
觀察組咳嗽停止時間、退熱時間和肺部啰音消失時間均較對照組短(P<0.05),見表3。
2.5 2組患兒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8.33%,低于對照組的25.00%(P<0.05),見表4。
3 討論
支氣管肺炎是一種常見的呼吸道疾病,多發于冬季。由于部分兒童的身體素質不佳,免疫功能低下,支氣管肺炎常常發生于兒童時期,臨床癥狀為呼吸急促、咳嗽、發熱、肺部干啰音等[8]。兒童患支氣管肺炎后應及時治療,避免病情加重導致肺不張、肺氣腫等嚴重并發癥出現[9]。臨床上常對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該方法是目前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但臨床應用此方法時常不能順利實施。兒童屬于不可控人群,身體各項機能并不完整,心智不夠成熟,對于疾病導致的癥狀耐受度較低,常出現情緒不穩定的情況,再加上陌生的環境、陌生的醫護人員,易使患兒產生負性情緒,致霧化吸入治療的成功率較低。前饋控制作為一種科學、有效的管理控制法,可先預測可能發生的情況,并制定相應的應對方案,以減小發生風險。研究顯示,在小兒支氣管肺炎霧化吸入治療中應用前饋控制護理可加快癥狀緩解,提升患兒治療依從性,且不良反應少[10]。
本研究中,觀察組霧化吸入動作規范性占比(89.58%)較對照組(66.67%)高,觀察組殘余藥量<0.5 mL占比(93.75%)較對照組(77.08%)高,觀察組霧化吸入治療依從率(91.66%)較對照組(72.92%)高,觀察組患兒霧化吸入治療時吵鬧次數較對照組少(P<0.05)。由此說明,在支氣管肺炎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實施前饋控制護理干預,能夠有效提高患兒霧化吸入規范性、依從性,減少殘余藥量,減少患兒的哭鬧次數。分析原因,前饋式控制護理是一種提前進行預測,并根據預測結果制定相應應對方案的護理模式。在護理前進行風險控制,減少不良事件發生,有利于提升臨床療效,確保達到最大霧化吸入藥物量。本研究在護理前組建前饋控制護理小組,通過查閱文獻及對過去資料的總結,發現影響霧化效果的主要原因是患兒霧化時動作及方式不正確;受環境、癥狀耐受差等原因的影響,患兒排斥進行霧化吸入治療;家屬對霧化吸入不夠重視。因此,在患兒進行霧化吸入治療之前,管床醫師應對家屬進行健康教育及相關知識的宣講,告知家屬只有正確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提高患兒依從性,才能使霧化吸入的藥物到達支氣管及肺部,從而達到臨床治療的目的。同時,為了減少患兒的哭鬧,增強患兒的配合度,在進行霧化吸入治療時可播放動畫片,以轉移患兒注意力,從而減少藥物浪費,促進藥液吸收。護士長組織護士巡邏,及時糾正不正確的霧化吸入方式,以進一步提高霧化吸入治療的規范性和依從性。
有研究顯示,影響患兒霧化吸入效果最重要的2個因素是霧化吸入治療規范性和依從性,因此,提高患兒霧化吸入規范性和依從性,對提高治療效果、改善患兒臨床癥狀、減少患兒不良反應發生有著積極作用[11]。本研究中,觀察組臨床癥狀改善時間較對照組短,觀察組不良反應發生率(8.33%)較對照組(25.00%)低(P<0.05),說明前饋控制應用于支氣管肺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能改善患兒癥狀緩解時間,提高舒適度,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究其原因,前饋控制護理小組成員根據制定的方案對患兒進行護理,通過多種方式引起家屬對霧化吸入效果的重視,對不正確的霧化吸入方式及動作進行糾正,進而提高霧化吸入治療的規范性和依從性,達到提高患兒霧化吸入效果的目的。
綜上所述,前饋控制應用于小兒支氣管肺炎霧化吸入治療能增強患兒霧化吸入治療的依從性,減少患兒的哭鬧次數,加快癥狀緩解,且不良反應少。
參考文獻
[1] 歐陽侯靜,曹麗潔,付鑠淇.中西醫結合護理模式對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干預作用[J].西部中醫藥,2023,36(1):127-130.
[2] 畢曉雪.快樂治療環境創設與興趣誘導護理在學齡前兒童肺炎霧化吸入中的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22,44(9):1438-1440.
[3] 付琛,李金榮,馬穎源.前饋控制護理在胸腔鏡肺癌根治術麻醉復蘇康復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22,28(22):33-35.
[4] 周守志,尹弘青,汪強,等.前饋控制在急診嚴重創傷患者體溫管理中應用的實效研究[J].護理管理雜志,2022,22(11):773-776,787.
[5] 陳銳.毛細支氣管炎臨床路徑(2010年版)[J].中國社區醫師,2011,27(15):15.
[6] 黃新娥.PDCA循環護理對支氣管肺炎患兒治療依從性及并發癥的影響[J].基層醫學論壇,2021,25(27):3965-3966.
[7] 高潔.集束化護理對支氣管肺炎霧化吸入治療患兒不良反應、依從性及治療有效率的影響[J].國際護理學雜志,2021,40(17):3200-3204.
[8] 彭澤良.小兒肺熱咳喘顆粒治療兒童支氣管肺炎臨床觀察[J].光明中醫,2023,38(3):487-490.
[9] 李俊,周杰,陳麗霞,等.干擾素聯合沙丁胺醇霧化配合氧療在兒童支氣管肺炎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22,38(16):1843-1846.
[10] 奚小琴,殷圣,吳歡.前饋控制護理在小兒支氣管肺炎霧化吸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臨床與病理雜志,2022,42(7):1681-1686.
[11] 李永梅,張麗君,呂秋平,等.信任建立在支氣管肺炎患兒霧化吸入治療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20,26(19):2612-2615.
(編輯:肖宇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