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培慶
沈從文原名沈岳煥,是京派的代表作家。沈從文出生在偏遠但風景秀麗、富有傳奇性的湘西鳳凰縣,他自小就諳熟湘西人民鮮明的生活樣式和淳樸的鄉俗民風。因此,使得沈從文對民風民俗的東西具備非凡而敏感的審美情趣。用小說建造起他獨特奇異的“湘西文學世界”。在沈從文的筆下,湘西是充滿靈氣的天堂,湘西人民保留著未受現代文明熏染的真誠、淳樸、自然、強悍的人生態度。虛假、偽善、懦弱不會屬于這個世界。這里的人生是有感性、欲望、自然生命力的個體的存在方式和形態,就像充滿生機,生生不息的大自然一樣,在野性、原始中充滿頑強的生命活力,寄托了沈從文對健全、善良、美麗的人性美的深情歌頌和稱贊。
一、清新秀麗的自然風光
山水自然從始至終都與沈從文的寫作緊密相伴,湘西獨特的山水風光給沈從文帶來很深的影響。我們在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中,到處都可以體驗美麗的自然風景。沈從文所描繪的邊塞月光到滿山翠綠,山澗鳥鳴到雨雪初晴,臨江陡壁到殘雪竹篁,這些美景無不使人心動。沈從文湘西小說中的故事基本都是在水邊發生,如《邊城》《三三》《丈夫》等,都有水的出現和光影。竹翠、水清、魚動,或動或靜,層次分明,色彩亮麗。充滿詩情畫意,沈從文對景色的描寫就像一幅幅清麗脫俗的水墨畫。沈從文對湘西詩意的描繪中,無不體現出其對湘西的熱愛和湘西的美麗。湘西古城又是一幅優美精致的風景畫,一曲詩情畫意的田園牧歌,給人以強烈的美感。它的和諧自然充滿了恬靜的氣質,就像是一股來自山間沁人心脾的涼風,它沒有人工建造的痕跡,仿佛自然之神所贈予湘西人民的寶藏,作者用樸實自然的語言恰如其分地贊美著這充滿愛與美的人間天堂。[1]
二、樸實獨特的民俗風情
湘西民俗文化與沈從文的小說創作關系非常密切,沈從文創作的源泉和靈感來自于湘西民俗。在清末民國期間,相較于中原和沿海地域來說,湖南相比之下是比較閉塞的,而位于湖南的湘西相較于湖南省內各地,又是更為閉塞的地方。如果沒有在河流上的商業往來所導致的商業互動,這里只怕會更加偏僻和封閉。但也正因為湘西地區交通不便,人們與外界交流的方式主要依靠過往的船只。久而久之,使得湘西與其他地區相比有著截然不同的社會面貌以及民俗文化特質。沈從文的小說中描寫有大量的湘西特有的節日,包括奇特的地方風俗,古老而又神秘的巫楚神話傳說,帶有非常濃厚的地域特色和鄉土風情,通過敘述這些獨特的湘西文化來表達對自然的生命形式、原始人性的贊美和作家對民族意識的深刻思考。這也正體現了沈從文的湘西小說中的民族特色。讓人們每次讀過,都猶如一杯陳酒去誘使人不斷地去品嘗、回味。沈從文湘西題材小說展示湘西人民自然、健康的生命力通過突出民俗的探討,引發讀者們對湘西民俗傳承的重視和對傳統文化的傳承以及自我發展的反思。沈從文的湘西小說勾勒出了一幅至純至善的湘西民俗風情畫。[2]
三、原始純真的人性世界
人性是沈從文創作的起始和歸屬。在他所描寫的湘西生活中,從他觀察最久最深的生命活動入手。在這個世界里,他在奔放之中發現了健全的人性,發現了生命與活力。在湘西系列小說中,最能夠體現出人性美的就是《邊城》。小說中描寫了爺孫情、男女愛情、鄰里情和兄弟情,這些美好的情感通過簡單的情節表現出來,讓人讀過之后,被其中的人性美所感動。《邊城》中塑造了兩個擺渡人的角色,翠翠和她的外公。在這本小說中,老船夫是“善”的化身,是邊城世界的重要人物。他五十年來每日都在河邊為來往過客擺渡。他將擺渡當做自己的天職,鞠躬盡瘁,任勞任怨。他堅守自己的原則,忠于自己的職業,對需要過河的人分文不收,即便有人硬要給他錢,他還要堅持退回去,實在難以拒絕的,買茶、酒、煙用來招待鄉親鄰居和過河人。在邊城中,翠翠是善良的天使和美麗的精靈,“處處儼然如一只小獸物”是《邊城》中對翠翠的描述。通過翠翠與儺送的愛情故事所表現出來男女之間愛情的人性美。翠翠對愛情專一忠貞。在《邊城》中,最突出的人性美就是翠翠與儺送的純真的愛情故事。在兩個初識的年輕人的你一言我一語中,朦朧的愛意開始從心中萌發。但是對于突如其來的心緒與情感,年少的翠翠又陷入矛盾之中,不知道是應該快樂還是憂愁。直到兩年后的端午節,翠翠又遇到了儺送。她對外公說:“那個人真的很好。”翠翠的情感已經從話語中流露出來了。儺送為了得到翠翠的愛情,會在半夜時在山崖上和天保比賽唱情歌,在因為一系列誤會,天保離家發生意外,在愛情中橫著一座碾坊時,在這種兩難的境地,儺送最終選擇了渡船。他對翠翠的愛是純真的,并沒有受到金錢物質的影響。[3]
參考文獻:
[1]黃玲玲,田級會.沈從文筆下的湘西世界[J].文學教育(上),2022,(07):35-39.
[2]胡赤兵.湘西少數民族民俗在《邊城》創作中的作用[J].貴州民族研究,2015,36(04):99-102.
[3]楊紅水.人性美的贊歌——試論沈從文“湘西世界”中的人性美[J].全國優秀作文選(教師教育),2019,No.1275(01):74-77.